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运用GIS技术,构建了生态环境指数模型,评价了太原市各地区的生态环境水平,并得出了生态环境水平与经济发展程度、人口密度等要素的相关关系,对太原市制定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策略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洪水灾害的频发,对生态系统产生了巨大的危害。为防治洪水灾害的危险,采用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GIS)和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两者结合,并根据延边州的地形地貌、水文地质条件、土地利用等数据,选取降水、高程、坡度、土地利用、河流等五个影响因子,然后利用GIS对影响因子进行栅格数据分析,得到延边州洪水灾害危险性划分图。将该研究结论作为延边州防灾减灾工作参考。  相似文献   

3.
针对安太堡露天矿西北帮边坡远程监测区域,基于GIS空间分析模块,应用克里金插值法对边坡位移实测数据进行空间插值,对边坡位移影响因子进行栅格数据转化,统计分析各因子的敏感性.结果表明:边坡坡度、坡高对边坡位移的影响较大,随着坡度、高程的增大,边坡位移也会相应地增大;井工开采会导致坡体的变形,对边坡位移的发展起着重大的影响.分析结果与工程实际较为吻合,证实了该研究方法的科学性与合理性,能够用于指导边坡的防护与治理.  相似文献   

4.
沈立 《城市建筑》2023,(16):91-94
运用GIS技术平台建立水敏感空间数据模型,选取与水敏感息息相关的高程、微地貌、坡度、植被、水体因子,通过以上单因子的分级评价、矢量转换、重新赋值,并按照水敏感性分区进行重新分类,得到水敏感性的综合评价。研究结果显示,嘉兴市区非敏感区主要分布于老城区,占总用地面积的6.22%;高敏感区和极高敏感区主要集中于市区北部、八大放射水系、楔形绿地、核心公园周边,其中高敏感区占比19.87%,极高敏感区占比21.87%。通过分析嘉兴市区水敏感性,为嘉兴在海绵城市规划建设中,科学识别生态本底、合理确定公共海绵体建设空间布局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以河北省野三坡风景名胜区为研究对象,以GIS为技术支撑,针对景区复杂多变的地形地貌,水文植被,城镇村落等,通过野三坡风景区内的生态敏感性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要求,为今后景区的保护、空间管制、旅游功能布局等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规划师》2015,(Z2)
生态敏感性分析与评价是城市规划布局的重要依据。文章根据全椒县的生态系统特征,选取高程、坡度、水系、防洪、土地利用和地质灾害6个生态敏感性因子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利用Gl S技术对全椒县进行生态敏感性分析与评价,在此基础上进行生态功能区划分和生态承载力分析,并分别提出相应的保护措施和发展建议,以期为城市规划和城市发展用地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同时减小城市发展对生态系统的破坏。  相似文献   

7.
居住用地不仅是人类生存所必须的基本物质资料,同时也是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利用ArcGIS对济宁市汶上县中心城区的居住用地进行适宜性评价。首先利用Arc GIS的多环缓冲区分析功能对影响居住用地适宜性的单因子进行评价,再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因子权重,最后对所有单因子评价结果进行叠加运算,得到汶上县中心城区居住用地适宜性综合评价结果。  相似文献   

8.
地面沉降易损性为承灾体易于受到地面沉降的破坏与损害的程度.根据易损性指标的科学性、可操作性以及可定量化等基本选取依据和地面沉降的损失特征,选择单位面积GDP、建筑密度、人口密度、耕地密度和沉降速率五个易损性指标,另外选取一个修正性指标抗损失能力对易损评价结果进行修正.利用贡献率方法确定了各指标的权重.地面沉降易损性定量...  相似文献   

9.
地理信息技术在规划领域中的应用日趋广泛和深入。本文从实例应用角度,对地理信息技术在土地利用适宜性分析中的应用原理、方法和过程进行了系统的阐述。通过单因素评价方法和多因素综合评价方法,准确快捷地获取了案例地土地利用适宜性评价结果,为案例地旅游开发建设活动提供了重要的指导作用。实践证明,在规划领域引入地理信息技术,为规划师提供全新的思路和方式解决复杂的规划问题,为规划决策提供强有力的辅助工具。  相似文献   

10.
基于GIS的云南小江流域滑坡因子敏感性分析   总被引:43,自引:13,他引:43  
进行滑坡因子敏感性分析是滑坡研究的一个重要的步骤,有利于研究滑坡的变形破坏机理及分析滑坡的空间分布规律,采用滑坡确定性系数的方法对云南小江流域进行了影响因子敏感性分析,确定了有利于滑坡发育的岩性、结构、坡度、高程、断裂等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11.
冯健雪 《山西建筑》2014,(22):68-69
通过对陕西省地震诱发的次生灾害泥石流的资料分析与实地调查,总结了泥石流的灾害特征,利用次生灾害危险性分区原则,确定了各影响因子对泥石流灾害危险性的影响程度,建立了泥石流危险性数学模型,利用GIS自然地理信息系统平台的空间分析计算功能,对陕西省泥石流灾害进行危险性分区。  相似文献   

12.
生态敏感性评价是城市空间规划布局的重要依据。文章在归纳总结山区县域生态系统特征的基础上,综合选取地形、水体、植被、用地类型、灾害5大评价因子,并依托GIS软件空间数据分析功能和层次分析法因子权重计算功能,提出了一种可操作性较强的县域生态敏感性评价的研究方法,为县域城乡规划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重要支撑和依据,并以泾县为例探讨了此方法的应用过程及结果。  相似文献   

13.
环境问题成为现代城市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同时人们对城市生活的质量要求不断提高,改善环境是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主要内容之一.城市绿地建设成为了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而对城市绿地生态效益的评价是保证城市绿地建设质量的关键.着重分析了基于GIS系统在城市绿地生态效益评价中的应用,并例举.  相似文献   

14.
环境问题成为了现代城市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随着人们对城市生活的质量要求不断提高,改善环境成为了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主要内容之一,城市绿地建设成为了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对城市绿地生态效益的评价,是保证城市绿地建设质量的关键。本文对基于GIS系统的城市绿地生态效益评价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基于GIS的可达性评价方法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可达性是交通及城市研究中的一个非常重要和基础的指标 ,关于该指标的评价方法繁多 ,因此评价方法的选择尤为重要。以江门市为例 ,以地理信息系统为技术平台 ,用实证的方法 ,通过比较几种常用可达性评价方法的结果与城市密度的相关性大小 ,来选择合适的方法 ,同时对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可达性评价技术作了一定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为了通过优化选址来提高当前海绵城市的源头控制效果,缓解用地紧张,同时降低建设难度、减少成本,以雨水花园为例,提出了一种基于GIS水文分析和叠加分析的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方法,可用于识别和提取适合建设或改造雨水花园的区域。采用该方法,以镇江市某区域为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适宜雨水花园的建设用地面积约占总面积的19. 4%;适宜用地主要以林地和草地为主,约占80%,主要分布在古运河入河口及岸边的带状绿地、研究区东部和东南部等未开发用地以及研究区中心地带政府办公用地内部绿地,主道路两旁区域分布也较多。利用GIS软件在优化指标和权重的基础上可较准确、快速地发掘场地特性,进行雨水花园的建设适宜性评价分析,将分析结果进行可视化和指数化呈现,为海绵城市规划建设的选址提供一定支持。  相似文献   

17.
基于GIS的黄水河流域地下水脆弱性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影响地下水脆弱性的因素出发,结合国内外已有的地下水脆弱性影响因素、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根据研究区的具体情况和可获得资料,确定了北方滨海地区地下水脆弱性的影响因素,建立了地下水脆弱性评价DRAMTICH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以黄水河流域为例,进行了地下水脆弱性评价和编图,为当地今后制订地下水资源保护与管理、土地利用及城市规划等政策措施提供决策依据。该方法同样适用于其它类似地区的地下水脆弱性评价。  相似文献   

18.
苑玉东 《山西建筑》2014,(19):198-199
以青龙县为研究背景,从环境学和生态学的角度入手,对青龙县的城镇建设和环境现状进行了分析,同时以环境容量和综合承载力为依据,提出并制定了相应的发展战略与措施,以作为城乡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王素珍  卢燕 《中国给水排水》2007,23(17):91-94,98
以ESRI ArcGIS9为技术开发平台,将空间数据分析与管理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和供水管网抗震能力评价用确定性应变分析方法相集成,构建了通用性强的城市供水管网抗震能力评价系统(UWSPSPES).该系统在对城市供水管网进行空间网络模型化的基础上,以管道接口的变形为评估量,以组合变形量为供水管网震害破坏程度的判定标准,实现了对城市供水管网抗震能力的空间分析与评估,且评估结果可靠;利用GIS的空间数据管理功能,实现了对供水管网的基础数据、抗震能力评价成果数据和历史震害数据的空间管理与定位查询分析.该系统的建立,为城市供水管网的震害防御与地震应急对策的制定提供了可靠的模型支持、技术支持及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20.
城市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城市生态环境面临诸多问题,包括自然环境问题,城市灾害问题、环境污染问题及社会经济问题等。众多城市问题的出现破坏了城市的生态系统,从而造成城市环境被污染。绿色植物迅速减少,微生物活动受到抑制。以及自然生态环境功能衰退、生态环境质量下降。为了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保护城市生态环境,探索城市生态环境的评价指标、体系和方法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