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浅谈运城盆地高氟地下水的分布及成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运城盆地高氟地下水分布规律及成因探讨,确认高氟是由半干旱的气候条件、富含氟化物的包气带土体、碱性的地球化学环境及独特的水文地质构造确定,并详细地揭示了区内高氟地下水的形成机理。  相似文献   

2.
运城盆地高氟地下水的分布及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运城盆地高氟地下水分布规律及成因探讨,确认高氟水是由于本区半干旱的气候、富含氟化物的包气带土壤、碱性的地球化学环境及独特的水文地质的构造等环境背景条件下形成的  相似文献   

3.
盐池北部高氟地下水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宁东能源化工基地的建设,对能源基地后备区集中供水水源地地下水水质的研究显得极为迫切和必要。利用盐池县北部不同深度86件地下水样品氟含量测试结果,探讨了高氟地下水的空间分布规律,结合地形地貌、地层岩性、水文地质条件和水化学特征对高氟地下水分布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高氟地下水的平面分布受地形地貌控制,即汇水洼地和基岩梁岗的地下水氟含量高,风积沙带的氟含量低;在垂向上,受地下水循环更替速率影响,第四系风积砂和环河组100~200m地下水的氟含量较低;白垩系环河组砂泥岩中氟含量较高是高氟地下水的直接原因,四周封闭的洼地地貌形成强烈的蒸发积盐环境,是大面积高氟地下水形成的主要原因;弱碱性、高TDS和SO4·Cl-Na型水等水化学特征,有利于地下水中氟的富集。  相似文献   

4.
地下水氟含量过高或过低均会危害人体健康,以新疆石河子地区平原区地下水中的氟为研究对象,运用SPSS及Map GIS等软件对23个地下水水样测试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水平分布上研究区内地下水中氟的含量从南向北呈逐渐升高趋势,垂向分布上深层承压水氟含量高于浅层承压水的;地下水中氟的主要来源为南部山区煤系地层,以及区内化工企业排放的"三废"等;地下水中氟富集主要受气候、径流等地质条件和地下水化学环境条件等影响。  相似文献   

5.
以研究区高氟、高砷地下水化学指标统计数据为基础,选取25组数据,分析了氟、砷浓度的水化学影响因素,结果表明:HCO3-浓度高的碱性环境中氟、砷浓度较高;随着Na/(Cl+SO4)比值的增加,氟离子浓度也呈增加趋势;地下水中氟、砷浓度高的区域TDS含量也较高,反映出地质环境背景为苏打化地区。对比As3+与As5+的含量分布,分析As3+与∑As散点图,得到含水层中As3+与As5+的分布规律,即高砷水集中在承压含水层,含水层中超标砷离子主要为As5+。  相似文献   

6.
氟是自然界中广泛分布的化学元素,性质活泼,对人体健康意义重大。本文选取丹东市45个地下水采样点,进行水样的采集并对各样品的氟离子含量进行测定,得到各样点的地下水氟含量值。基于地质统计学对丹东市地下水氟离子含量的空间分布规律进行分析,为该地区维护饮水安全、保证人体健康、有效防治氟病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北京市通州区第四系地下水氟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饮用水中氟浓度超标是导致地方性氟中毒疾病的主要因素。北京市通州区城镇及农村生活用水主要以地下水为主。通过水质资料综合分析,施工探采结合井及水质专项调查,开展了地下水中氟分布规律的研究,找到了氟在地下水中空间的分布规律,并简单分析了氟浓度超标的原因,为通州区今后水井的施工工艺选择提供了技术及理论支持,并为研究治理地下水中氟浓度超标的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彭阳县74个饮用地下水进行取样分析,应用地质统计学的理论和方法,通过计算变异函数和克里金插值,分析研究了彭阳县饮用地下水中氟离子含量空间变异特征和空间分布特征,讨论了氟离子含量空间分布特征与地质环境的关系.结果表明:彭阳县存在引用地下水氟离子含量超标的现象,属于典型的高氟地下水区;地下水氟离子含量呈现明显的各向同性特征,在一定范围内具有很强的空间自相关性,且空间变异性是由大尺度的区域性因素引起的,而随机因素的影响不显著;空间分布上呈现出由南北向中间和由西向东减小的趋势;地下水中氟离子含量的差异是在各种地质环境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是地下水径流过程中各种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安徽省高含氟地下水成因及其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地球化学、水文地质扣地下水中氟离子来源及其富集条件的角度,详细介绍了安徽省高含氟地下水形成的原因及其分布特征,以及地方性氟中毒疾病的分布情况,并提出了解决地下水高含氟区居民安全饮水办法,供各级政府在解决农村居民安全饮水时参考。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塔里木盆地西部部分地区含氟量超标致病及地表水、地下水及土壤中氟分布进行勘察,找出高氟水的分布规律,并分析出氟离子富集原因,为保护塔里木盆地水资源及防病改水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1.
采用水文地质学、水文地球化学、环境地质学、数学等综合研究方法,以环境演化观点为指导,利用PHREEQC软件研究了三门峡盆地地下水中Fe离子升高的机理,并进行了水文地球化学模拟。结果表明:(1)人工开采地下水导致盆地地下水动力场发生了显著变化,地下水水位降落漏斗的面积变化导致了地下水流场的变化;(2)盆地沉积过程中沉积了大量的富含Fe元素的矿物,近年来在人类活动影响下,地下水水位下降、环境变化导致含Fe元素的矿物析出,使得地下水中Fe离子含量升高;(3)CO2和O2进入含水层以及地下水p H值降低是促使含Fe元素的矿物析出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大庆地区地下水中氟的迁移转化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大量的调查试验工作,对大庆地区地下水中氟的来源、分布、迁移转化机理,以及氟浓度变化趋势等方面进行了分析,表明氟在地下水系统中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布规律,铁、锰、钙、PH值是影响氟存在与迁移的重要因子。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该区地理环境和地质环境,特别是水文地质条件的调查和研究,发现该区高氟含量主要来自高山地区碳酸盐岩的层状交代矿床中的氟含量,以及山丘区侏罗系煤层中富集的局部氟离子,和山区岩石中存在的磷灰石、萤石、冰晶石、云母等含氟矿物质。由于地表水与地下水有着密切的水力联系,并且在运移过程中进行了多次的地表水、地下水相互转化,在此转化的过程中吸收和溶解了部分岩石中的成分,并且随着径流距离的增加,氟离子含量也越来越高。而在科克亚尔河冲洪积扇中下部一带的部分地区,地下水由偏弱碱性向弱酸性环境过渡,含水岩组中出现粘土层或粘土夹层,粘土成分多以蒙脱石、伊利石及高岭土组成,钙离子、铝化物及粘土本身对氟离子具有较强的吸附作用,遏制了地下水中氟的富集,形成了局部的低氟水带。基于这种情况,建议通过进一步的调查研究,圈定低氟区,建立开采区,实施安全供水工程,为其他各个高氟区供水。  相似文献   

14.
海河平原区是我国政治文化中心和工农业生产基地,也是高氟地下水的重灾区。调查研究该地区高氟地下水的分布规律、影响因素、健康风险对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水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根据2014-2015年海河平原区269眼浅层地下水监测井的氟化物检测数据,研究区地下水中氟化物浓度最高为2.26mg/L。高氟水主要分布在研究区中部,原生地质条件和人类活动是影响高氟水形成的主要因素。采用非致癌物质健康风险评估模型对高氟水地区的健康风险进行了量化评估,该地区氟化物健康风险平均为0.45×10~(-8)。避免高氟水危害应实施水源优选、水质监测、合理开发地下水等多个方面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徐州地区是典型的黄泛区,地下水中氟的含量很高,地氟病情严重.为了研究氟的水文地球化学特征,该文对150m深的钻孔岩芯进行了取样,对地层剖面中的32组样品的水溶性氟、pH值及主要水溶性化学组分进行了测试,研究了徐州丰沛地区第四系地层水溶性氟垂向分布特征.结果表明,F-含量范围5.59-31.66mg/kg,平均值为11.72mg/kg,其含量随着地层深度增加明显降低;浸提液中F-与其他化学组成密切相关,F-含量与pH值、Ca2 含量、Cl-含量呈负相关,与HCO3含量呈显著正相关;样品浸提液的水化学类型有HCO3-Mg型、SO4·HCO3-Mg型和SO4·HCO3-Mg·Ca型,在上述类型中F-含量从高到低.  相似文献   

16.
乾安县地下水氟含量评价与预测乾安县水利局水资办王永成,王奇杰,董志内容提要:地下水中的氟含量过高或过低,都会引起慢性氟中毒。为防止地下水中氟对人体的危害,就要对氟离子的分布规律作出评价和预测。本文以乾安县为例,运用灰色统计方法和灰色GM(1、1)模型...  相似文献   

17.
以柘城地区浅层地下水化学特征及水中氟离子质量浓度为研究对象,开展地形地貌、水文地质及环境地质调查、水样测试等工作,分析研究区地下水化学类型、气象、岩性、水化学成分。结果表明,岩石、土壤是研究区高氟地下水形成的主要因素,同时气候、地貌和水文地质条件也对研究区高氟地下水的形成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为进一步认清河北省文安县高氟地下水的水化学性质,在水文地质调查以及取样分析的基础上,采用水化学特征分析、多元统计分析和水化学成因分析等手段阐明文安县高氟地下水的分布特征和关键水化学性质.结果表明:文安县深层地下水氟化物含量0.56~4.19 mg/L,总体分布是中北部偏高;其关键水化学特征是pH值7.7~8.7、总碱度高于211 mg/L、总硬度低于90 mg/L,水化学类型为典型的Na-HCO3型;在文安县地下水环境条件下,总碱度、碳酸氢根以及钠离子是促进高氟地下水形成的关键水化学因素;当2.0 mg/L<F-< 3.5 mg/L时,地下水中Ca2+与F-有拮抗作用.通过氯碱指数和饱和指数分析可知,研究区域高氟地下水的形成主要是水-岩间的阳离子交换反应和氟矿物的溶解-沉淀反应.  相似文献   

19.
针对研究区211眼机井地下水水质调查结果,分析研究区高氟水分布特征、演化规律、水化学特征、高氟水形成的主导条件、影响氟富集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该区域浅层地下水中F-质量浓度随地下水埋深的增加呈上升趋势;地下水化学类型以HCO3-Na·Mg和HCO3-Na型碱性水为主;主导氟富集的环境条件是强碱化水化学环境,地下水中F-质量浓度与Na+质量浓度呈正相关,F-质量浓度与Ca2+质量浓度和HCO-3质量浓度分别呈负相关关系;除自然因素外,人类频繁活动也影响着水体中氟化物质量浓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20.
氟作为人体内必不可少的一种化学元素,其在自然生态环境中广泛存在。文章通过对辽宁省大连市某研究区浅层地下水中的氟离子空间变异性及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浅层地下水中氟离子含量严重超标。经测定,氟离子含量超标率高达8.5%,且浅层地下水中的氟离子分布呈现出一定的变异性特征。这种变异性主要由研究区大尺度空间这一因素导致,但影响程度不明显,少部分研究区域的氟离子含量及浓度超过国家技术检测标准。因此,该研究区需针对氟浓度严重超标的高氟区进行合理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