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等温量热法,分别测定了铜渣粉磨时间为30、60min,掺量为0%、20%、30%和40%的铜渣粉水泥复合胶凝体系的水化放热速率和放热量,分析了铜渣粉细度和掺量对复合胶凝体系水化反应历程的影响,并且基于Kstulovic Dabic模型计算得到了水化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铜渣粉推迟了复合胶凝体系的诱导期结束时间、加速期开始时间以及第2放热峰出现时间,降低了复合胶凝体系水化放热量及水化速率;水化12h前,铜渣粉对复合胶凝体系水化热呈抑制作用;水化12h后,铜渣粉活性逐渐被激发,水化速率加快;铜渣粉水泥复合胶凝体系的水化反应经历结晶成核与晶体生长相边界反应扩散作用(NG I D)过程,由Kstulovic Dabic水化动力学模型计算得到的铜渣粉水泥复合胶凝体系水化反应速率曲线,能够较好地分段模拟由量热试验得到的水化速率曲线;复合胶凝体系的结晶成核与晶体生长(NG)过程随铜渣粉掺量的增加和细度的降低而延长,相边界反应(I)过程随铜渣粉掺量的增加而缩短.  相似文献   

2.
胶凝材料的水化热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文分析了影响胶凝材料水化热的因素,同时提出通过调整水泥熟料的矿物组成、掺入矿物掺合料和外加剂、控制施工温度等方式,能降低水化热及改变水化热释放过程。粉煤灰掺量、水胶比和外加剂均能对碾压混凝土胶凝材料的水化热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3.
4.
《低温建筑技术》2020,(6):37-40
文中研究了粉煤灰、矿粉这两种常用掺合料不同掺量条件下对胶凝材料水化放热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掺合料取代率的提高,胶凝材料不同龄期的水化放热量逐渐降低,当取代率超过30%时,可以显著降低胶凝材料的水化热;相同取代率条件下,粉煤灰降低水化热的效果好于矿粉,复掺时介于两者之间,在大体积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优先使用优质粉煤灰,或粉煤灰和矿粉复掺使用,更有利于降低混凝土的水化温升。  相似文献   

5.
将最小用水量法和限定胶凝体系稠度条件相结合,使胶凝材料各组分之间达到物理紧密堆积的同时,保证水泥基材料所必需的流动性,研究了多元胶凝材料体系的力学性能、工作状态、孔隙率以及对水泥基材料抗氯离子渗透的影响,并进行了水化放热测试,最终优选出水泥占比小、更加密实、水化放热更低、抗氯离子渗透性优良的三元胶凝体系,配比为:42....  相似文献   

6.
矿渣粉煤灰复合胶凝体系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本文通过优化组分设计和添加剂的使用,制备了一种高掺量矿渣粉煤灰复合胶凝体系.并研究了物料粉磨方式、石膏品种及掺量、混合材的掺量及比例对复合胶凝体系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胶凝体系强度可达复合水泥42.5R标准,水化热较低并具有良好的抗硫酸盐侵蚀和干缩性能,由其配制的混凝土具有良好的抗渗性能。  相似文献   

7.
水泥复合胶凝材料体系密实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研究了通过Andreasen方程和Aim-Goff模型计算水泥复合胶凝材料体系密实度的粉体掺比优化问题,指出了硅灰对复合粉体获得紧密堆积体系是不可缺少的,提出了Andreasen方程下的一种数值化评价指标,其可以很好的描述复合粉体粒度分布和基准粒度分布的接近程度。同时,建立了Aim-Goff模型的三元体系计算模式,结果表明:就提高水泥基颗粒体系的堆积密实度而言,双掺超细火山灰质材料比单掺更有效。最后,对这两类模型在预测水泥复合胶凝材料体系密实度的相关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9.
胶凝材料是透水混凝土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控制着接触点处的黏结强度以及作为介质传递骨料之间的机械咬合力。在普通硅酸盐水泥的基础上,以"复掺"的方式掺入粉煤灰、磨细矿渣粉和硅灰等矿物掺合料,制备复合胶凝体系,并通过正交试验设计确定最优配合比。结果表明,利用复合胶凝体系制备的透水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提高了43%,达到38.7 MPa,抗折强度提高了26%,达到5.3 MPa,并且透水性能满足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10.
采用普通硅酸水泥盐-硫铝酸盐水泥-改性膨胀剂三元复合胶凝体系配制道路混凝土(TCSC),并对其工作性能、力学性能、干燥收缩率、耐盐冻性能和SEM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TCSC的2 h抗压强度能达到20 MPa以上,并且1 h坍落度能够保持在100 mm以上,56 d空气中干缩率不超过0.032%,耐盐冻性能与普通硅酸盐体系相当,28水化产物晶形完整、结构致密,AFt晶体结构更粗大;聚丙烯腈纤维能够降低TCSC在空气中干缩率,提高耐盐冻性能;内养护剂降低其在空气中干缩率和耐冻性能。  相似文献   

11.
通过单掺或复掺矿粉、粉煤灰、硅灰和膨胀剂组成不同的胶凝体系,并运用扫描电镜对蒸汽养护条件下不同胶凝体系胶砂力学性能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单掺矿粉和复掺矿粉+硅灰可以有效提高蒸养混凝土的抗折强度,复掺硅灰+膨胀剂和单掺硅灰可以提高蒸养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并发现蒸汽养护后和标准养护条件不同胶凝体系的强度发展有很大不同。  相似文献   

12.
本文首先对矿粉等量取代硅酸盐水泥复合胶凝体系的基本性能进行试验研究,优先选出合适的配方。并选用无水硫酸钠、氢氧化钙、碳酸钠作为矿粉激发剂,研究单掺及复掺的激发效果,根据相关数据确定最佳掺量。研究表明:随着矿粉的不断加入,复合胶凝体系凝结时间逐渐增加,而复合体系的强度在逐渐减弱。单一添加剂对水泥强度的提升有显著作用,但强度变化幅度较大,稳定性不好,而同时添加多种激发剂其稳定性良好但对矿粉水泥强度提升的效果一般。  相似文献   

13.
本文研究了高强复合胶凝材料的水稳定性,提出了其膨胀机理。在此基础上,掺入粉煤灰对高强复合胶凝材料进行了改性研究,是多孔板生产厂家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极好途径。  相似文献   

14.
利用工业固废矿渣微粉、粉煤灰、脱硫石膏替代50%水泥,并加入聚苯乙烯颗粒,研究矿渣微粉、粉煤灰、脱硫石膏配合比对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矿渣微粉掺加比例不变,矿渣微粉、粉煤灰、脱硫石膏掺加比例为1:3:1时,抗压强度达到最大值;当粉煤灰掺加比例不变,矿渣微粉、粉煤灰、脱硫石膏掺加比例为3:1:1时,抗压强度达...  相似文献   

15.
16.
黄启林 《砖瓦》2023,(7):20-23
为测试前期研发的碱激发复合体系快速胶凝材料的工程应用性能,采用优选的两种配合比用于工程试验段,并测试了碱激发复合体系快速胶凝混凝土不同龄期的抗压、抗折强度、耐久性和耐磨性等性能,并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1)优选的两种碱激发复合体系快速胶凝材料的配合比,4h抗折强度分别达到4.5MPa和4.7MPa,满足道路快速抢修和通车的要求;(2)地聚物早期强度增长较快,后期强度增加较慢,不存在后期强度衰减的情况;(3)两种配合比的单位面积磨耗量分别为2.45kg/m2和2.26kg/m2,渗水高度分别为8mm~12mm和5mm~8mm,28d收缩量分别为508×10-3mm和412×10-3mm,28d碳化深度值分别21.1mm和18.2mm、氯离子渗透深度分别为10.3mm和8.2mm;(4)掺加钢纤维有利于提高地聚物的抗压和抗折强度,有利于提高其耐久性能。  相似文献   

17.
基于当前装配式钢结构住宅对新型墙板的需要以及工业副产品的处理问题,采用矿渣微粉、粉煤灰、脱硫石膏三元胶凝体系,同时加入聚苯乙烯颗粒,制备轻质高强的复合墙板。通过28 d立方体抗压强度试验确定复合墙体材料的最优配比。基于最优配合比,选用钢筋和GFRP筋2种配筋材料分别制作1∶2缩尺的模型墙板,并进行墙板抗弯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复合胶凝体系墙板抗弯性能良好,其中钢筋墙板的极限承载力优于GFRP筋墙板,且钢筋墙板主要发生延性破坏,而GFRP筋墙板脆性破坏特征明显。  相似文献   

18.
针对海洋环境下高品质混凝土技术要求,对比分析三元复合胶凝体系下混凝土工作性能、力学性能、抗氯离子渗透性、干缩性能及外观质量。结果表明,和矿渣粉或粉煤灰相比,石灰石粉经磨细处理后,能改善混凝土工作性能,在保持工作性相同的情况下,能显著降低混凝土用水量;一定量的矿渣粉取代其他掺合料后,混凝土保水性变差,振捣易产生泌水现象,而优质的石灰石粉和粉煤灰对混凝土保水性有裨益;石灰石粉取代其他掺合料后,混凝土中抗氯离子渗透性能存在一定程度降低;三种掺合料取代水泥,都能有效减少或降低混凝土干燥收缩及绝热温升,均能配制出性能优良的海工大体积混凝土;从外观质量分析,复掺石灰石粉和矿渣粉的混凝土质量更优,表面缺陷少、色泽均匀、光泽亮白。  相似文献   

19.
以工业固废矿渣微粉、粉煤灰、脱硫石膏构成三元胶凝混合料替代50%水泥,开展复合墙板材料7 d、28 d抗折强度试验,研究并讨论三元胶凝混合料胶凝比在替代水泥率为50%时对其的影响.结果表明:矿渣微粉-粉煤灰-脱硫石膏三元胶凝混合料拌制比例对7 d和28 d的抗折强度影响趋势基本一致;无论是7、28 d抗折强度,当矿渣微...  相似文献   

20.
朱敏涛  金桂忠 《混凝土》2005,(11):56-59
本文通过对不同比例的水泥、矿渣微粉和粉煤灰组成的复合胶凝材料的胶砂强度的测定,分析了水泥品种、不同比例的复合胶凝材料组成对复合胶凝材料胶砂强度的影响.通过试验,证明了水泥基复合胶凝材料的胶砂强度并不是简单的与几种掺合料活性指数线性相关,由于存在“诱导激活”等效应其作用明显优于单一的掺合料,反应了效应叠加的优点,存在着优化的掺量搭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