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4,(17):18-19
目的:研究激素治疗对于感染性休克患者的预后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重症监护病房(ICU)的177例感染性休克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是否应用激素治疗分为激素治疗组78例和非激素治疗组99例。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危重程度、预后和并发症等指标。结果:(1)激素治疗组的皮质醇水平为(17.8±14.1)μg/dL,低于非激素治疗组的(26.8±15.5)μg/d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激素治疗组的院内感染发生率、7 d休克逆转率、28 d生存率分别为51.3%、57.7%、71.8%,与非激素治疗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的平均血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激素治疗能明显提高患者的7 d休克逆转率和28 d生存率,也提高了院内感染的发生率,但激素治疗并不能引发高血糖反应。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6,(16):128-131
目的:探讨高容量血液滤过治疗时机对老年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从2013年8月-2015年6月ICU治疗的42例老年感染性休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1例。观察组患者在早期复苏6 h内联合高容量血液滤过治疗,对照组患者在早期复苏6 h后给予高容量血液滤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治疗时机应用高容量血液滤过治疗对其预后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各器官功能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APACHEⅡ评分及MODS评分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清炎症指标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感染性休克患者在早期复苏6 h内联合高容量血液滤过治疗,器官功能恢复效果显著,预后良好,死亡率较低,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4,(23)
目的:探讨综合性护理干预在重症监护病房感染性休克患者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重症监护病房960例感染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各480例。在进行相同的救治后,实验组进行综合性护理干预,对照组进行一般护理干预。经过2周的不同护理干预后,对两组患者的死亡率、日换药次数和日更换床单数进行观察比较。结果:实验组死亡31例,病死率6.46%;对照组死亡133例,病死率27.71%;实验组日换药率和日更换床单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性护理干预在重症监护病房感染性休克患者治疗中的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4,(18)
目的:探讨分析动态检测感染性休克患者降钙素原水平的临床应用及评估预后的意义。方法:随机选取67例严重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32例非感染性休克患者设为对照组,35例感染性休克患者设为观察组。两组在治疗第1、3、5天分别测定外周血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WBC)及白细胞介素-6(IL-6)指标进行分析比较;之后根据7d内患者病情转归分为死亡组、迁延组和好转组,回顾性比较不同组患者PCT与CRP差别。结果:观察组各指标检测值在各时间点上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升高(P<0.05),其中PCT在入院第1天即达最高值,之后随治疗进展逐渐下降,而CRP、WBC及IL-6在入院第3天达最高值。治疗1周后,死亡组PCT与CRP随病情进展而显著升高;迁延组的PCT与CRP水平无显著变化;好转组的PCT随治疗进展而逐渐下降(P<0.05)。结论:PCT与感染性休克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及预后有关,动态变化比CRP早,可作为评估临床疗效及预后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7,(7):102-103
目的:观察、分析、比较降钙素原对于腹腔感染性休克和肺部感染性休克的预后判断价值差别。方法:分别于入科24 h内抽取PCT、内毒素以及动脉血测定乳酸,并根据24 h内最差临床指标计算APACHEⅡ评分,比较相同分组下不同预后及不同分组下相同预后患者之间PCT、内毒素、血清乳酸、APACHEⅡ评分之间的差异。结果:不同预后患者入院第1天死亡组PCT水平、血清乳酸、APACHEⅡ评分、内毒素显著高于存活组(P<0.05)。相同预后死亡组中,第一组的PCT、血清乳酸、APACHEⅡ评分明显高于第二组(P<0.05),内毒素高于第二组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肺部感染性休克而言,降钙素原测定较内毒素能够更为准确的判断腹腔感染性休克患者的预后,与血清乳酸、APACHEⅡ评分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对于腹腔感染性休克患者,早期测定降钙素原能够反映腹腔感染的严重程度,也更有利于临床医师对治疗效果和预后的判断,从而更加合理地选择抗生素,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1 临床资料患儿,男,出生后25min,第1胎第1产,孕29周,于2010年3月26日21:47在深圳市西丽人民医院顺产,出生体质量1.26kg,羊水清,脐带、胎盘无异常。阿氏评分400-405 1min 9分(肤色扣1分),5min 10分。生后呻吟、气促,无发热、发绀及抽搐尖叫,急送新生儿科。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4,(2)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在感染性休克患者中的综合治疗效果。方法:观察感染性休克患者60例,按照患者入院先后顺序登记,奇数号作为对照组,偶数号作为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乌司他丁注射液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第1、3、5d乳酸脱氢酶(LDH)浓度及白细胞介素6(IL-6)的浓度变化,比较两组住院时间、30d病死率及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第1d的LDH浓度、IL-6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3、5d的LDH、IL-6浓度水平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30d病死率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住院天数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乌司他丁在治疗过程中抑制了LDH、IL-6的生成和释放,降低了临床病死率,减少了患者住院天数,对感染性休克治疗具有较高的临床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7,(14):17-19
目的:探讨经食道超声心动图(FOUCESD TEE)在围手术期发生感染性休克时心血管循环功能监测对临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2月本院收治围手术期发生感染性休克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监测血压、中心静脉压,行血气分析并监测患者周围循环同时记录尿量,结合以上数据实时早期目标导向性治疗;观察组加用FOUCESD TEE、对照组采用颈胸超声心动图(Transthoracic Echocardiography,TTE)连续观察患者心脏收缩舒张功能及前、后负荷,及时进行治疗方案的调整。观察比较两个组患者复苏情况、心功能、血气分析、血乳酸水平及尿量。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复苏情况、心功能、血气分析、血乳酸水平及尿量均有显著改善,观察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食道超声心动图可通过连续可视化监测心脏功能,计算评估外周循环阻力,对围手术期感染性休克患者的及时治疗起到积极作用,同时其具有创伤性小、操作性高等特点,能够有效提高感染性休克患者的临床治疗预后。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4,(4)
目的:探讨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对重症感染性休克患者血乳酸清除率和死亡率的影响。方法:52例患者随机分为NA(去甲肾上腺素组)和DA(多巴胺)组,分别静脉泵入NA和DA治疗,比较两组用药前和用药12h血乳酸水平和乳酸清除率及两组患者死亡率。结果:NA组和DA组用药12h动脉血乳酸含量较之用药前均有明显下降(P<0.05),但NA组下降更为明显(P<0.05);NA组12h乳酸清除率也较之DA组更为显著(P<0.05);NA组死亡率23.08%小于DA组34.62%(P<0.05)。结论:较之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更能提高感染性休克患者血乳酸清除率,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7,(34):95-98
目的:探究感染性休克患者使用双腔中心静脉导管不同管腔监测中心静脉压的差别。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82例使用双腔中心静脉导管的感染性休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所有患者平均分为两组,每组各41例。观察组患者采取中心腔测量方式测量中心静脉压,对照组患者采取周围腔测量方式测量中心静脉压,比较两组患者的CVP水平、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心房入口距离、治愈率以及治愈病例休克持续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的CVP水平为(8.85±4.11)mm Hg低于对照组患者(10.35±4.19)mm Hg,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心房入口距离为(2.01±0.24)cm,对照组患者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心房入口距离为(3.03±0.19)cm,观察组患者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心房入口距离更接近2 cm,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愈36例(87.80%)高于对照组患者29例(70.73%);观察组休克持续时间为(76.5±14.3)h低于对照组(97.4±20.1)h,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腔中心静脉导管的感染性休克患者使用中心腔检测方式检测中心静脉压时CVP值较采用周围腔测量方式更准确,能够更准确的得到患者身体各项数据,临床上可以加以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小剂量持续输注特立加压素(TP)对感染性休克患者心脏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2008年1月至2009年5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09医院普外科共收治感染性休克患者245例,其中25例去甲肾上腺素抵抗患者给予小剂量TP每24小时2mg持续静脉泵泵注。将25例患者按最终的存活情况分为2组:存活纰18例和死亡组7例。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6、12、24、48h的心脏(心率(HR)、心脏指数(CI)]、血流动力学参数[肺动脉楔压(PAWP)、平均动脉压(MAP)、全身血管阻力(SVR)]和去甲肾上腺素剂量等变化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6h,存活组、死亡组的MAP均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治疗后6、12、24、48hCI、PAWP、SVR均无明显改变,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死亡组7例中,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1例,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6例。与死亡组比较,存活组MAP较高(治疗后6h)、HR较低(治疗后12h)、维持目标MAP(10.0kPa)所需的去甲肾上腺素用量较小(治疗后24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小剂量持续静脉泵泵注TP能有效改善感染性休克患者的血流动力学,降低去甲肾上腺素的使用剂量,且未明显增加心脏后负荷,因而可作为一种有效的血管加压素,用于感染性休克的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ecombinant human erythropoietin,rhEPO)对感染性休克(septicshock,SS)大鼠脑组织的保护作用。方法将健康雄性Vistar大鼠36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n=12)、感染性休克组(n=12)、rhEPO治疗组(n=12),每组再分成2个时间点(61、2 h),各时间点6只。感染性休克组和rhEPO治疗组以尾静脉注射内毒素(LPS)5 mg.kg-1制备感染性休克模型,rhEPO治疗组在出现休克症状时立刻腹腔注射rhEPO 5 000 U.kg-1;正常对照组大鼠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术后各组各时间点大鼠分批腹腔麻醉后行眼球摘除术采血及断头取脑组织:取血清行NSE检测、脑组织匀浆行NO检测;提取右半侧脑组织海马区进行病理切片,行HE染色和TUNEL染色检查。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感染性休克组脑海马CA1区神经元损伤明显,可见大量TUNEL阳性细胞,NO、NSE含量显著升高(均P〈0.01);rhEPO治疗组TUNEL阳性细胞和NO、NSE含量较感染性休克组明显降低(P〈0.01或P〈0.05)。结论 rhEPO可减轻感染性休克时脑组织损伤及海马区神经元细胞的凋亡,其机制可能与抑制NO的过量生成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丹参对感染性休克大鼠脑组织的保护作用。方法健康雄性Vistar大鼠42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个组:正常对照组(n=6)、感染性休克组(n=12)、丹参治疗组(n=12)和丹参联合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ecombinant human erythropoietin,rhEPO)治疗组(n=12)。除正常对照组外每个组分为2个时间点(6h和12h),各时间点6只。感染性休克组:由大鼠尾静脉注入内毒素的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5mg.kg-1制备感染性休克模型;正常对照组:注入等量生理盐水代替LPS;丹参治疗组:模型大鼠出现休克症状后立即腹腔注射丹参5mL.kg-1;丹参联合rhEPO治疗组:模型大鼠出现休克症状后立即腹腔注射rhEPO 5 000U.kg-1,半小时后注射丹参5mL.kg-1。术后各组各时间点大鼠分批腹腔麻醉后行眼球摘除术采血及断头取脑组织:血清行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 specific enolase,NSE)检测;脑组织匀浆行NO检测;提取脑组织标本进行病理切片,行HE染色和TUNEL染色检查。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感染性休克组海马部位神经元损伤明显,可见大量TUNEL阳性凋亡细胞,NO、NSE含量显著升高(均P〈0.01);丹参治疗组可减轻上述变化,丹参联合rhEPO治疗组更为明显。结论丹参可减轻感染性休克时脑组织损伤及降低海马区神经元细胞的凋亡,其机制可能与抑制NO的过量生成有关。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9,(3):110-111
目的:探讨肾动脉多普勒超声与连续心排血量监测在感染性休克监测指导液体复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7年8月本院ICU病房接受的感染性休克患者42例。采用抽签法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1例。研究组选择肾动脉多普勒超声检查指导液体复苏,对照组选择连续心排血量监测指导液体复苏。比较两组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序贯器官衰竭估计评分(SOFA)、氧合指数、液体复苏量、6 h复苏率、肺水肿发生率、28 d死亡率,以及ICU入住时间、机械通气时间。结果:治疗后,研究组APACHEⅡ、SOFA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氧合指数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ICU入住时间及机械通气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液体复苏量、肺水肿发生率及28 d死亡率均低于对照组,6 h复苏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肾动脉多普勒超声在感染性休克监测指导液体复苏的应用效果更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16.
《Planning》2017,(6)
休克,虽已被临床认识和治疗多年,但仍是常见的危及生命的疾病状态。重症血流动力学为休克治疗提供了具体指导和新的启示。血流动力学是研究血液及其组成成分在机体内运动特点和规律的科学。与监测不同,重症血流动力学治疗是以血流动力学理论为基础,根据机体实时状态和反应,目标导向的定量治疗过程。重症血流动力学治疗基本原则和理念时刻在影响着休克治疗方法的选择和实施。首先,在选择反馈性指导治疗指标时,应保证流量指标的最高优先等级,但应注意每个血流动力学指标只要测量准确,均具有临床应用价值;其次,右心功能改变在休克中具有重要意义,右心功能管理在休克治疗中已成为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再次,休克治疗中需保持尽可能低的中心静脉压,与传统将压力指标代替容量不同,中心静脉压具有明确的临床指导意义;最后,重症血流动力学不仅仅是支持性治疗,而是包括从休克病因到预后的全过程治疗。 相似文献
17.
18.
《Planning》2019,(5)
目的探讨大脑中动脉血流动力学相关指标及脑氧饱和度变化与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收集2018年5月至2019年3月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重症医学科住院治疗的感染性休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28 d内是否死亡,将患者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入重症监护室即刻和初始复苏治疗6 h后动脉和中心静脉血气指标,重症心脏超声指标,器官功能指标,Sepsis生物标志物指标,液体复苏治疗6 h后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灌注指数、动态脑血管自动调节功能[瞬时脑充血反应率(transient hyperemic response ratio,THRR)]以及脑氧饱和度变化。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 51例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感染休克患者入选本研究,男性31例,女性20例,年龄(53±13)岁,28 d死亡率为43%。死亡组的序贯性器官衰竭评分(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SOFA)(P=0. 007)、入室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估(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Ⅱ,APACHEⅡ)评分(P=0. 026)以及高峰APACHEⅡ评分(P<0. 001)均高于存活组。初始复苏治疗6 h后,死亡组的氧合指数低于存活组(P=0. 047),而中心静脉-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central venous-to-arterial carbon dioxide difference,Pcva CO_2)则高于存活组(P=0. 044)。死亡组动态脑血管自动调节功能受损者(THRR<1. 09)多于存活组(P=0. 025),脑氧饱和度(regional cerebral oxygen saturation,rSO_2)均值低于存活组(P=0. 031)且rSO_2均值<60%者多于存活组(P=0. 01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峰APACHEⅡ评分(OR=1. 099,95%CI:1. 009~1. 196,P=0. 030)、液体复苏治疗6 h后的Pcv-aCO_2(OR=1. 320,95%CI:1. 001~1. 742,P=0. 050)、THRR<1. 09 (OR=4. 952,95%CI:1. 130~21. 70,P=0. 034)和rSO_2均值<60%(OR=4. 817,95%CI:1. 392~16. 663,P=0. 013)是预测感染性休克患者28 d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感染性休克患者死亡率高,脑血流动力学和rSO_2指标中动态脑血管自动调节功能障碍(THRR<1. 09)与rSO_2均值<60%是28 d死亡率增加的独立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6,(17):139-142
卵巢早衰(POF)指女性40岁以前发生的排卵和卵巢分泌激素功能的停止,低雌激素(E_2<25pg/mL)和高卵泡刺激素(FSH>40 IU/L)、黄体生成素(LH>30 IU/L)的状态,诊断以至少半年或以上闭经多次发生为标准。POF是妇科内分泌领域的常见病。由于POF病因多且确切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因此治疗上分歧众多,还没有明确有效的、针对恢复卵巢自然功能的治疗措施。本文从中西医两种角度对卵巢早衰的治疗效果进行综述,旨在为卵巢早衰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4,(14)
神经衰弱是我国目前最常见的神经症之一,其病因复杂、病程长,缺乏有效的药物治疗。该病多由神经功能过度紧张及超负荷情绪、长期失眠等诸多因素引起,属中医学"百合病"、"不寐"、"郁证"、"狂躁"等情志病范畴。中医认为病因由情志所伤,饮食不节、病后体衰,禀赋不足所致。本病发病缓慢、病程较长,与心、肝、脾、肾等脏腑的功能失调有关。笔者通过检索近十年有关神经衰弱的文献,从神经衰弱的定义、诊断标准及多种治疗方法出发,并着重对神经衰弱的中医治疗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