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患儿心理状态对术后并发症、在重症监护病房(ICU)监护时间及花费的影响,为改进围手术期护理提供依据.方法将182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前心理评价,分成合作型和拒绝型,对比两组患儿术后并发症、ICU监护时间及花费的差异.结果拒绝型患儿组并发症为40.6%、ICU监护时间为(26.1±16.9)h,花费为(4 569.0±4 825.8)元,高于合作型患儿组(P<0.05).结论 患儿心理状态可影响术后恢复及卫生经济学花费,故应倡导术前常规进行心理状态评估并进行相应心理护理于预,减少拒绝型患儿,以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患儿康复,降低医疗费用,也节约社会医疗卫生资源.  相似文献   

2.
目的 回顾分析先天性心脏病体外循环(CPB)意外事件的原因和处理对策.方法 对10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在体外循环下行心内直视手术(常温、浅低温3例,中低温5例,深低温顺行脑灌2例),1∶4冷含血心脏停搏液灌注.采用进口心肺机、进口膜式氧合器、国产动脉微栓过滤器.结果 操作意外8例(80%),其中因灌注心脏停搏液进气1例,安装体外膜式氧合(ECMO);电脑故障2例(20%).除操作意外致1例死亡外,余均安全出院,均未出现与体外循环相关的并发症.结论 注重体外质量控制、定期检测校准机器、提高灌注师的责任性和手术台上下的沟通是提高小儿体外循环灌注安全性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6,(22):36-37
目的:总结体重12 kg以下的婴幼儿行心内直视手术的体外循环管理经验。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4年12月312例12 kg以下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在体外循环下行心脏直视手术,了解小儿CPB的特殊性,对小儿CPB应根据其自身的病理生理特点确定其转流方法。结果:全组体外循环转流时间29~154 min,平均(63.9±40.4)min,主动脉阻断时间12~105 min,平均(38.9±21.8)min。心脏自动复跳288例,自动复跳率为92.3%。体外循环过程平稳,全部顺利撤停体外循环,无体外循环意外及相关并发症。术后死亡4例,死亡率1.28%。结论:建立更适用于婴幼儿非生理状态下的体外循环过程,根据患儿的病情采用个性化的灌注方案,加强围术期的体外循环管理。合理的预充和血液稀释,应用高质量的膜式氧合器和体外循环管路,合适的灌注流量和灌注压,加强液体出入量平衡及温度的管理,注意保护心肌及各重要器官,联合应用超滤技术,可有效提高手术的成功率,促进患儿术后恢复,减少小儿心脏直视手术的并发症及死亡率。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3,(8)
目的:探访小儿重症肺炎合并心衰的治疗经验。方法:主要对50例小儿重症肺炎合并心衰的患儿通过积极抢救、吸氧、镇静、止喘、强心、利尿、控制感染、营养支持、对症等治疗。结果:50例患儿肺部感染均得到控制,心力衰竭得以纠正;1例死亡,为重度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治愈率98%。住院时间7~14d,平均10d。结论:小儿重症肺炎并发心衰与小儿呼吸、心脏解剖及生理特点有关。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7,(9):1-6
目的:探讨小儿无症状颅内蛛网膜囊肿的临床特点及术后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5年5月住院的小儿无症状颅内蛛网膜囊肿病例15例,均在全麻神经内镜下行蛛网膜囊肿部分切除及蛛网膜下腔造瘘手术治疗,男9例,女6例,年龄2~17岁,平均(5.6±4.2)岁,分析术前、术后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随访6个月~5年,平均(22±1)个月,所有小儿无症状蛛网膜囊肿术后均缩小,脑组织复张,囊肿术前体积为(125.43±89.34)mL,术后为(15.59±9.22)mL,术后囊肿体积小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除1例患儿术后第4个月出现硬膜下积血积液,第5个月自行吸收外,其余14例患儿均未出现并发症。结论:小儿无症状颅内蛛网膜囊肿术后囊肿均明显缩小,受压脑组织发育复位,无明显并发症,因此无症状较大者可建议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4,(33):154-156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后应激性溃疡个体化围手术期的防治措施与疗效观察。方法:选取2008年12月-2013年12月本院体外循环心内直视心脏手术后并发应激性溃疡的3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心内直视术:心脏瓣膜置换术22例,冠状动脉搭桥术5例,先天心脏病矫治术2例,大血管手术1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包括术前危险因素评估,术中减少胃肠道缺血时间因素,术后应激性溃疡的预防、早发现、早干预以及预后影响因素,总结其防治方法,进而观察疗效。结果:本组30例患者均行保守治疗,其中1例患者联合手术治疗;经治疗后,29例痊愈出院,治愈率为96.7%,1例因术后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死亡率为3.3%。结论:术前详细询问有无消化系统病史,术中尽量缩短体外循环和手术时间,术后常规应用质子泵抑制剂和胃肠黏膜保护剂以及尽早进食,对明确并发应激性溃疡者,采取早发现、早干预的综合个体化治疗;对并发出血者,根据患者个体情况积极采取药物、内镜及手术治疗,可有效预防并降低术后应激性溃疡发生率,提高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后应激性溃疡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喉罩下七氟醚全凭吸入麻醉与瑞芬太尼及丙泊酚复合麻醉用于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手术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择60例择期行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手术患儿,随机分为2组:S 组30例采用喉罩下七氟醚吸入麻醉;P 组30例采用瑞芬太尼、丙泊酚静脉复合麻醉。记录2组麻醉诱导前(T0)、插管(置入喉罩)时(T1)、切皮时(T2)及拔管(拔出喉罩)时(T3)各时点患儿 MAP、HR,观察术后患儿清醒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1)与T0比较:S 组 T1—T3时点 MAP、HR 均趋于稳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P 组 T1、T3时点 MAP、HR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 P 组比较:S 组 T1、T3时点 MAP、HR 均明显降低(P <0.05),T0、T2时点 MAP、HR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2)S 组患儿苏醒时间明显短于 P 组(P <0.05),S 组喉罩一次成功率较 P 组插管一次成功率显著升高(P <0.05),S 组术后咽喉痛及喉痉挛发生率均明显低于 P 组(P <0.05),术后恶心呕吐、躁动发生率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喉罩下七氟醚全凭吸入麻醉应用于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手术,患儿血流动力学稳定,呼吸道并发症少,优于瑞芬太尼异丙酚复合麻醉,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4,(9):55-57
目的:探讨胸、腹相连联体儿术前心脏及大血管异常结构或异常联接的超声心动图检查方法及其表现。方法:运用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3对胸腹联体儿术前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并对照手术结果进行分析。结果:3对胸、腹联体儿中有1对仅为腹部相连,两患儿均有先天性心脏病,余下2对患儿均为胸、腹部相连接,其中1对中有1人为复杂先心病,另外1对心包融合,心外膜假性粘连,其中有1人为右旋心,另1人伴有先天性心脏病。结果:其中2对患儿均存活;1对中伴有复杂先心病的1人死亡。结论:胸、腹相连联体儿心脏与大血管彩色多普勒切面显示上有一定的困难,但超声心动图检查对联体儿分离术成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9,(4):102-103
目的:分析集束化护理对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围术期呼吸道管理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7年11月本院收治的82例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患儿。根据就诊顺序分为观察组(单序号)和对照组(双序号),各41例。对照组按常规方式进行呼吸道管理,观察组采用集束化护理进行呼吸道管理。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的氧合状况(PaO_2、FiO_2、PaO_2/FiO_2)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护理后,观察组PaO_2、FiO_2、PaO_2/FiO_2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44%,低于对照组的14.63%(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应用在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围术期呼吸道管理中,能有效地改善氧合状况,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涂洪强  明腾 《矿产勘查》2011,(2):37-39,42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婴儿危重先天性心脏病术后炎性反应的调节作用。方法将30例≤6个月、需手术纠治的危重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2组患儿均行先天性心脏病纠治手术。对照组术后仅给予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试验组术后1 h即给予乌司他丁5 000 U.kg-1.次-1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10 mL中静脉滴注,8 h 1次,连用3 d。比较2组患儿性别、年龄、体质量及术中CPB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等。检测2组患儿术后1(T1)、6(T2)、24(T3)、48(T4)、72(T5)h血浆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心肌肌钙蛋白Ⅰ(cardiactroponinⅠ,cTnⅠ)水平。结果 2组患儿在性别、年龄、体质量及术中CPB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术后血浆cTnⅠ、IL-6、TNF-α水平的降低更早、更明显,试验组均在T5时点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血浆IL-10水平的降低却正好相反,试验组降低更慢,在T5时点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术后1例死于呼吸衰竭。试验组15例、对照组14例患儿随访3个月,均无心力衰竭、呼吸衰竭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乌司他丁在婴儿危重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应用可促进抑炎细胞因子IL-10的产生,抑制促炎细胞因子IL-6、TNF-α的释放,减轻心肌损伤。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3,(12)
目的:总结和改进尿道下裂Ⅰ期修复术患儿的护理方法。方法:对185例尿道下裂Ⅰ期修复术患儿的护理经验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治愈158例,并发尿瘘16例,尿道狭窄6例,感染3例,其它并发症2例,治愈率达85.5%。结论:术前重视心理护理,充分完善各项术前准备,术后重视尿道支架管护理及疼痛护理,加强出院指导,可以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5,(35):82-83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伴肺动脉高压(肺高压)患儿术后呼吸道护理方法。方法:对67例先心病伴肺高压患儿进行围手术期护理,术前心理护理、咳痰训练、预防感染及吸痰护理至关重要;术后为患儿安置合适的体位,正确选择呼吸机型号和设置呼吸机参数,气道的湿化与保护,气管插管的护理,间歇性按需吸痰,掌握拔管指征及拔管后呼吸道管理,注重呼吸道护理等一系列的护理措施。结果:67例患儿术后肺动脉压力控制理想,无一例死亡,无高血压危象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先心病伴肺高压患儿通过全面的围手术期呼吸道护理,可以降低死亡率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3,(18)
目的:总结先天性唇腭裂患儿的围手术期护理经验,探索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方法:选择唇腭裂患者147例,术前术中及术后给予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并进行效果观察。结果:通过细致的术前和术后护理,切口愈合很好,没有出现出血、感染病例,且伤口愈合平整,瘢痕不明显。结论:做好患儿心理护理及完善的术前准备、术后护理是手术治疗的重要环节,可提高手术的成功率,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谷氨酰胺(Gln)对先天性心脏病心内直视手术患儿的血清特异性神经元烯醇化酶(NSE)的影响和可能脑保护机制。方法将择期行体外循环(CPB)下先天性心脏病(VSD/ASD)心内直视手术患儿20例随机分为2组,小儿氨基酸+Gln组(G组)和小儿氨基酸+生理盐水组(P组),每组10例。2组患儿统一进行术前用药、麻醉诱导、麻醉维持、CPB以及术后管理。于术前30 min(T0)、主动脉开放后10 min(T1)以及CPB结束后1 h(T2)、6 h(T3)、24 h(T4)分别采集颈内静脉球部静脉血检测一氧化氮合酶(NOS)、乳酸(LD)和NSE水平变化。结果 2组血清学指标在T0时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T2-T4时间点NOS活性G组与P组比较有所上升、LD有所下降(P〈0.05或P〈0.01);NSE值G组在T3时点与P组比较在有所下降(P〈0.05)。结论外源性补充Gln能够安全有效地调节先天性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心内直视手术患儿血清NOS活性,降低LD和NSE水平,具有一定的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4,(36):54-57
目的:分析比较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手术前后血BNP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对本院从2013年1月-2014年8月收治的60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进行研究,30例简单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作为对照组,30例危重症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作为试验组,对比分析两组患儿在手术前后血BNP变化,分析BNP在危重症先心病患儿术后心功能评定中的意义。结果:试验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手术前血BNP水平为(19.0±9.9)ng/L,术后5 min为(23±14)ng/L,术后24 h为(32±11)ng/L,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中通过研究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手术前后血BNP变化,可以得出血清BNP水平与相应心功能水平之间的内在联系,找到一种准确、快速了解心功能水平的方法,有助于保障患者的健康,值得在实际中推广。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6,(18):105-109
目的:对微创Nuss手术在胸壁畸形治疗中的临床应用进行分析探讨。方法:收集整理本院2010年1月-2015年7月收治的采用微创Nuss手术治疗的小儿胸壁畸形患者共19例进行研究分析,其中漏斗胸10例,鸡胸9例。结果:本研究的19例患儿均顺利完成了Nuss手术,其胸壁畸形的情况得到满意矫正,手术时间为40~70 min,手术后住院时间5~9 d。术后1例出现气胸(小于患儿总数的10%,未予特殊处理),该患儿的气胸状况在术后3 d消失,另外1例患儿出现轻度皮下气肿。术后随访1个月~3年,其中1例患儿在初次手术的3个月后由于钢板移位进行了二次手术,另外1例患儿在出院后的第2周出现了右侧胸腔积液,经抗感染及右侧胸腔穿刺后积液消失,情况得到控制。剩余患儿在手术中以及住院期间和术后随访时均未出现不适症状,其中2例患儿在术后3年取出钢板,畸形矫治结果满意。结论:微创Nuss手术在治疗小儿胸壁畸形的应用过程中,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患者及其家属对畸形矫治满意,该方法安全可行,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加以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甘利欣预处理对心脏手术后心肌复极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 60例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病变患者,ASAⅡ-Ⅲ级,择期在体外循环下行二尖瓣置换术;按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患者分为甘利欣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麻醉诱导插管后,甘利欣组采用10%葡萄糖100 mL内加甘利欣2.5 mg.kg-1静脉泵泵入,对照组采用10%葡萄糖100 mL静脉泵泵入,均在麻醉诱导后至手术切皮前20 min内泵完。于术前、术后1、3 d记录同步12导联心电图,测定各QT离散度(QTd)和QT离散度校正值(QTcd)。同时观察术后7 d内室性心律失常发生情况。结果术后2组QTd和QTcd较术前显著增加(P〈0.01),术后1、3 d甘利欣组QTd和QTcd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2组术后7 d内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甘利欣预处理可减轻心脏手术后心肌复极异常,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而对术后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8,(1):146-149
围术期血糖调控与患者的预后息息相关,控制血糖水平是围术期麻醉管理的重要目标之一。关于患有先天性心脏病成年人的大量研究已证实血糖代谢异常会增加术后并发症及死亡的风险。而儿童糖代谢不同于成年人,特别是先天性心脏病儿童接受心脏手术时,围术期血糖控制是否有利于患者预后仍未达成共识。该文就先天性心脏病儿童围术期血糖控制的相关问题展开综述。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6,(4)
目的:观察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疝术后中远期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经脐腹腔镜手术治疗的腹股沟疝患儿51例作为腹腔镜组,选取同期采用传统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者58例作为传统组,术后对两组患儿随访12~48个月,观察并分析手术效果。结果:传统组患儿失访2例,复发3例,肠粘连1例,睾丸萎缩2例,医源性隐睾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2.5%(7/56);腹腔镜组失访1例,复发2例,无肠粘连、睾丸萎缩及医源性隐睾,并发症发生率为4.0%(2/50)。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腹腔镜手术治疗腹股沟疝对患儿创伤较小,术后并发症较少,中远期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先天性心脏病Fontan手术的体外循环管理经验。方法 18例(肺动脉瓣闭锁3例、三尖瓣闭锁1例、单心室5例、右室双出口5例、大血管错位4例)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患儿采取正中切口进胸,体外循环下行Fontan术。一期姑息手术(Glenn和Hemi-Fontan)10例,二期根治手术(侧遂道和外管道)8例。结果因术后低心排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1例,余除血红蛋白尿2例外,无与体外循环相关并发症。结论自体放血、二期常规股动静脉插管准备和转流技术是Fontan术的体外循环转流管理技术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