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0 毫秒
1.
《Planning》2018,(2)
房颤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均为常见疾病。缺血性卒中和系统性血栓栓塞是房颤患者的主要不良预后,抗栓治疗可显著减少血栓栓塞事件风险;另一方面,抗血小板治疗又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治疗的关键。当房颤患者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时,需要通过抗凝联合抗血小板治疗以减少卒中及缺血性心脏事件的发生。然而,联合抗栓策略会增加出血并发症的风险。如何平衡出血和血栓风险,以及如何在不同口服抗凝药物和抗血小板药物中进行选择,制定最优的抗栓方案是临床工作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4,(12):1800-1802
目的:观察通络调脂汤治疗血脂异常合并稳定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00例血脂异常合并稳定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辨证属脾虚痰阻兼血瘀,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5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二级预防常规用药,对照组口服单硝酸异山梨酯,治疗组采用通络调脂汤加单硝酸异山梨酯。两组疗程均为12周。结果:两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两组心电图疗效比较,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络调脂汤治疗血脂异常合并稳定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能减轻患者症状,调节血脂,稳定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病情。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5,(19):45-47
目的:探讨急诊应用胺碘酮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快速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急诊科2010年1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87例冠状动脉粥硬化样性心脏病快速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急诊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42例,分别给予索他洛尔和胺碘酮静脉推注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和12导联心电图、心功能好转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42例患者中有40例在治疗后12导联心电图出现好转,41例心功能出现好转,其12导联心电图和心功能好转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胺碘酮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快速心律失常进行急诊救治可以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3,(7):62-64
<正>糖尿病性心肌病是指发生于糖尿病患者,不能用高血压性心脏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脏瓣膜病及其他心脏病变来解释的心肌疾病。是糖尿病患者所特有的心脏病,可表现为心绞痛、进行性心功能不全,常有房性奔马率和室性奔马率出现,极易发生心力衰竭,检查可发现心脏增大,超声心动图检查可见左心室搏出量显著减少,而冠脉造影检查或病理解剖无冠状动脉病变的证据。该病  相似文献   

5.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评价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封堵术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04—2010年成功行房间隔缺损(AsD)、室间隔缺损(VSD)、动脉导管未闭(PDA)封堵术后患者127例,其中ASD45例,VSD42例,PDA40例。应用Amplatzer封堵器,所有患者均在术前,术后3d,1、3、6个月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及12导联心电图检查。结果127例患者均成功介入治疗。与术前比较,心功能均有明显改善(P〈0.05或P〈0.01),心腔大小均有不同程度缩小(P〈0.05或P〈0.01),心电图检查右束支传导阻滞(RBBB)、房室传导阻滞(AVB)消失或减少(P〈0.05或P〈0.01)。结论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封堵治疗是安全、可靠的。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9,(3)
<正>最新发布的《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7(概要)》指出:我国心血管病患病率及死亡率仍处于上升阶段。全国心血管病患者中高血压2.7亿,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1 100万,心力衰竭450万,风湿性心脏病250万,心血管病死亡占居民疾病死亡构成40%以上,居首位,高于肿瘤及其他疾病。近几年来农村心血管病病死率持续高于城市水平。目前,心血管病死亡占城乡居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6,(5):176-178
目的:探究社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实施系统性健康宣教的价值,以提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选取102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进行本次试验研究,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研究组(51例)与对照组(51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健康教育干预,研究组患者进行系统性健康教育,并采取西雅图量表(SAQ)及简易营养状态评估量表(MNA)、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定两组患者干预后一个月患者的功能状态及生活质量、营养状态、睡眠质量,并采取社区自制的患者满意度问卷调查表评估患者对健康教育的满意程度。结果:对照组健康教育后SAQ量表评分为(82.3±4.1)分,MNA量表评分为(8.5±0.9)分,PSQI量表评分为(17.4±2.1)分,研究组干预后SAQ、MNA、PSQI评分分别为(92.3±3.2)分、(12.5±0.6)分、(8.5±1.1)分,研究组患者干预后各项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患者总满意率为80.39%,研究组患者总满意率为96.08%(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社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实施系统性健康宣教具有较高的价值与意义,可明显改善患者功能状态,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患者营养状态及睡眠质量,可在社区进行全面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4,(8)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绞痛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方法:选取冠心病心绞痛患者40例,随机分为舒适护理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舒适护理组实施舒适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遵医行为的依从情况。结果:舒适护理组患者的遵医行为依从率达到95.0%,而对照组则仅为75.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绞痛患者实施舒适护理,能有效提高患者遵医行为依从性,对提高治疗效果及疾病预后具有积极的作用,值得临床运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二尖瓣置换术联合左心房减容术、改良迷宫Ⅲ型术治疗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并慢性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左心房容积指数(LAVI)≥55mL.m-2的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并慢性AF患者按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2组:二尖瓣置换术联合左心房减容术、改良迷宫Ⅲ型术组(LAVR组),30例;二尖瓣置换术联合改良迷宫Ⅲ型术组(对照组),30例。观察2组患者围术期的体外循环(CPB)时间、主动脉阻闭时间、呼吸机辅助时间、ICU时间、住院时间、胸瓶引流量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及术前、术毕,术后1、3、6、12个月窦性心律维持率、术前和术后12个月心功能NYHA分级、左心房内径(LAD)、左心房容积指数(LAVI)、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心胸比(C/T)、术前和术后第1、7天,6个月血浆脑利钠肽(BNP)水平等情况。结果 2组患者CPB时间、主动脉阻闭时间、呼吸机辅助时间、ICU时间、住院时间、胸瓶引流量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LAVR组患者术后1、3、6、12个月窦性心律维持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AVR组患者术后12个月心功能NA分级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LAVR组患者术后12个月LAD、LAVI、LVEF、C/T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AVR组患者术后第1、7天,6个月血浆BNP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对LAVI≥55mL.m-2的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并慢性AF患者行二尖瓣置换术联合左心房减容术、改良迷宫Ⅲ型术治疗有较好的疗效,并可预防术后AF复发,长期维持窦性心率,进一步改善左心房、室主动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经皮二尖瓣球囊扩张术(percutaneous balloon mitral valvuloplasty,PBMV)治疗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合并二尖瓣中重度关闭不全的临床效果.方法 56例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合并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中,单纯二尖瓣重度狭窄(A组)30例,二尖瓣中度反流(B组)10例,二尖瓣重度反流(C组)16例.均用改进的inoue球囊技术通过逐步扩张法进行PBMV治疗.结果 3组二尖瓣口面积较术前均明显增加(均P=0.000),术前与术后差值B、C组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二尖瓣反流面积较术前明显增加(P=0.005),但不影响疗效;B、C组二尖瓣反流面积较术前明显下降(P=0.014,P=0.010),且C组下降较B组明显(P<0.05).3组术后左心房较术前均明显减小(P=0.001,P=0.009,P=0.024),3组左心房大小术前与术后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BMV治疗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合并中、重度反流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窦性心率震荡(heart rate turbulence,HRT)在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选择冠心病患者50例(A组)、冠心病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50例(B组)、正常健康对照者50例(对照组)。根据24 h动态心电图(Holter)的记录资料,计算HRT的2个参数震荡初始(turbulence onset,TO)和震荡斜率(turbulence slope,TS),通过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评估慢性心力衰竭的常用指标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比较各组之间的TO、TS、LVEF、LVEDD的差别。结果 A组TO值、LVEDD值高于对照组(P〈0.05),而TS、LVEF值低于对照组(P〈0.05);B组TO值、LVEDD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TS值、LVEF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B组TO值、LVEDD值高于A组(P〈0.05),而TS值、LVEF值低于A组(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HRT现象减弱,而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HRT现象减弱更明显。HRT可能成为评价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状态、预测其危险程度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20,(1)
目的初步探讨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rans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TEE)和术中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 3种方法测量左心耳开口直径对选择适宜尺寸左心耳封堵器的指导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12月1日至2019年3月31日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接受经皮左心耳封堵术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临床资料。所有入选患者同时采用CTA、TEE、DSA 3种方法测量左心耳开口直径,记录植入封堵器尺寸,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比较3种方法测量值与植入封堵器尺寸的相关性,采用BlandAltman一致性分析法比较3种方法测量值与所植入封堵器尺寸的一致性。结果共102例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患者入选本研究,均成功植入WATCHMAN封堵器。平均年龄(70. 1±9. 8)岁,CHA2DS2-VASc评分(评估非瓣膜性房颤成年患者发生卒中的风险)为(5. 11±1. 43)分,HAS-BLED评分(评估出血风险)(3. 61±1. 18)分。CTA测量左心耳开口直径[(22. 51±3. 55) mm]与DSA [(22. 22±3. 73) mm]接近,无统计学差异(q=0. 81,P=0. 12),两种方法的测量值均大于TEE [(20. 82±0. 36) mm,P均<0. 01]。封堵器尺寸与CTA、DSA、TEE测量的左心耳开口直径呈正相关(r=0. 93、0. 87、0. 83,P均<0. 01)。封堵器尺寸与CTA测量值的一致性界限最窄(-7. 83 mm,-2. 56 mm),差值为(-5. 19±1. 35) mm,95%置信区间为(-5. 46 mm,-4. 93 mm);与TEE测量值的一致性界限最宽(-11. 00 mm,-2. 77 mm),差值为(-6. 88±2. 10) mm,95%置信区间为(-7. 29 mm,-6. 47 mm)。结论 CTA、DSA、TEE测量左心耳开口直径能为选择左心耳封堵器适宜尺寸提供较好依据,其中CTA测量值与封堵器尺寸的相关性和一致性最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P波离散度(Pd)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阵发性心房颤动(PAF)中的预测价值及胺碘酮对其影响。方法对60例健康者(对照组)和60例PAF患者(观察组,服药前及经胺碘酮治疗2个月后)测定Pd和hs-CRP。观察组根据服药前、后hs-CRP水平将患者分为hs-CRP〈3.0 mg.L-1组和hs-CRP≥3.0 mg.L-1组,再依据服药前、后Pd的变化将患者分为Pd〈40 ms组和Pd≥40 ms组;服药前或服药患者以停用胺碘酮1个月后开始,随访PAF患者3个月,了解其心房颤动(房颤)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服用胺碘酮前的Pd、hs-CR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服用胺碘酮后的Pd、hs-CRP水平与服用胺碘酮前明显降低(P〈0.00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服药前及服药后hs-CRP〈3.0 mg.L-1组的房颤复发率低于hs-CRP〈3.0 mg.L-1组(P〈0.025或P〈0.005),Pd〈40 ms组房颤复发率低于Pd≥40 ms组(P〈0.005)。结论 Pd和hs-CRP水平能对PAF的复发有较好的预测价值,胺碘酮可以显著降低PAF复发。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右腋下小切口心脏不停跳修补先天性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ASD)、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的临床疗效。方法58例先天性ASD、VSD患者(试验组,A组)均采用右腋下小切口联合心脏不停跳技术。手术在浅低温体外循环(CPB)下施行,皮肤切口沿右侧腋下、经第4肋间入胸,距右膈神经前2.0cm纵向切开心包,主动脉及上、下腔静脉插管常规建立CPB,心脏不停跳下修补ASD、VSD。57例先天性ASD、VSD患者(对照组,B组)均行正中切口心脏停跳下修补ASD、VSD。观察2组患者手术切口长度、CPB时间、手术时间及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住院时间、胸瓶引流量、死亡、并发症发生等情况。结果A组患者手术切L1长度、CPB时间、手术时间、术后胸瓶引流量、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住院时间与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术后病死率及残余分流、肺不张/肺部感染发生率与B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采用右腋下小切口心脏不停跳技术修补先天性ASD、VSD具有安全、可靠、微创、术后恢复快、切E1美观等优点,适用于简单心内直视手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128层螺旋CT冠脉成像技术(128MSCT)在诊断川崎病患儿冠状动脉损害及随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川崎病患儿128MSCT及超声心动图(ECHO)检查结果。128MSCT在无屏气状态下进行扫描,扫描时心率为80-130次·min-1,平均(99±18)次·min-1。主要观察冠状动脉瘤的数目、部位、大小及形状。冠状动脉病变按左冠状动脉(LCA)主干、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AD)、回旋支(LCX)和右冠状动脉(RCA)主干进行分析。结果急性期:30例川崎病患者中17例行128MSCT和ECHO冠状动脉检查均未见异常。128MSCT显示冠状动脉损害患者13例[病变累及冠状动脉起始处或近端6例,累及冠状动脉中段和(或)远端7例];ECHO只显示冠状动脉起始处和近端的损害6例,ECHO诊断完全符合率为76.67%(23/30)。ECHO评估中远端冠脉病变有限;漏诊7例(LCA、RCA近、中、远端多处瘤样扩张3例,双侧远端冠状动脉增粗迂曲2例,LCA中端中度或LAD轻度狭窄2例)。恢复期:13例冠状动脉损害患者以128MSCT结果为对照,ECHO诊断完全符合率为61.54%(8/13),8例同期随访(1-6个月)128MSCT及ECHO均提示冠状动脉病变消失。漏诊5例(128MSCT提示RCA中、远端节段性瘤样扩张2例,LCA、RCA多发巨大瘤合并双侧冠脉瘤壁钙化1例,LCA中端或LAD狭窄各1例)。结论在较高心率、无屏气模式下,128MSCT有助于评价川崎病患儿冠状动脉病变全貌,能为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损害患儿随访和诊断策略的制定提供更多信息。  相似文献   

16.
罗丹  彭维杰 《矿产勘查》2010,(12):59-62
目的建立、评价大鼠在体心脏缺血预适应延迟保护模型。方法将24只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8只。缺血-再灌注组:大鼠结扎冠脉左前降支,缺血45 min后剪断结扎线再灌注3 h;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前24 h给大鼠行开胸手术,但不阻断冠脉血流;缺血预适应组:缺血-再灌注前24 h给大鼠行心脏缺血预适应,阻断冠脉左前降支造成心脏缺血3 min,再灌注5 min,反复4次。测定3组大鼠心肌梗死面积及血清肌酸激酶(CK)活性以评价心肌损伤的程度。结果缺血-再灌注组心肌梗死区面积为(0.18±0.03)cm2;缺血预适应组心肌梗死区面积为(0.11±0.02)cm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假手术则对心肌梗死面积则无显著影响。与缺血-再灌组比较,缺血预适应组能显著减少血清CK的释放(P〈0.01),假手术则对血清CK水平无显著影响。结论已建立的大鼠心脏缺血预适应延迟保护模型具有显著的心肌保护作用,可为缺血预适应的研究提供稳定的在体模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BiPAP无创通气在治疗左心衰竭合并低氧血症中的作用。方法2008年6月至2010年9月收治的34例急性左心衰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BiPAP无创通气组18例和常规治疗组16例。2组患者均给予心电监测,持续动脉血气分析,均给予强心、利尿、扩血管等常规药物治疗。常规治疗组选择鼻导管高流量供氧(6L·min^-1),BiPAP无创通气组选择连接BiPAP呼吸机。结果治疗1、6h后,2组动脉血氧分压(PaO2)、末梢血氧饱和度(SaO2)显著升高,心率、呼吸频率明显降低(均P〈0.01);与常规治疗组相比,治疗1、6h后BiPAP无创通气组PaO2、SaO2升高更明显,心率、呼吸频率降低更明显而至正常水平(均P〈0.01)。治疗1h后BiPAP无创通气组总有效率(88.9%)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50.0%)(P〈0.05);BiPAP无创通气组有2例(11.1%)、常规治疗组有8例(50.0%)病情未见好转予以气管插管转成有创通气,2组气管插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药物治疗比较,BiPAP无创通气治疗更有利于病情缓解,对提高抢救危重心力衰竭患者的成功率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