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Planning》2014,(22)
目的:观察盐酸氨溴索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毛细支气管炎患儿2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40例。对照组患儿采用盐酸氨溴索静脉滴注治疗,治疗组采用盐酸氨溴索超声雾化吸入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疗效。结果:治疗组患儿总有效率、咳嗽症状、哮鸣音、肺部湿啰音缓解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心率改善和气促症状的缓解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氨溴索超声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临床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4,(24)
目的:观察3%高渗盐水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96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每组各98例。观察组给予3%高渗盐水联合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治疗;对照组给予0.9%生理盐水联合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治疗。对比两组患儿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病症体征消失时间与住院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3%高渗盐水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4,(24)
目的:对应用利巴韦林与氨溴索联合方案治疗新生儿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将88例患有毛细支气管炎疾病的新生儿随机法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4例。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治疗,治疗组给予氨溴索与利巴韦林联合治疗。结果:治疗组患儿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支气管功能恢复正常时间和用药治疗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应用利巴韦林与氨溴索联合方案治疗新生儿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4,(2)
目的观察3种不同口服祛痰药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方法回顾性选择住院的毛细支气管炎病例12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氨溴特罗组、富露施组、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组和对照组。观察各组入院、3天、6天时咳嗽、咳痰改善的评分,对三凹征消失时间、肺部体征消失时间、停止吸氧时间、住院时间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入院3天,氨溴特罗组咳嗽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明显(P<0.05);入院6天,氨溴特罗组咳嗽较富露施组、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组、对照组相比均有明显改善(P<0.05)。入院3天及6天,氨溴特罗组较富露施组、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组、对照组相比咳痰情况均有明显改善(P<0.05)。三凹征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氨溴特罗组较富露施组、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组、对照组均有明显缩短(P<0.05)。结论氨溴特罗用于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3,(6):808-809
目的:探讨喜炎平注射液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两组均予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予喜炎平注射液10mg.(kg.d)-1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7d为1个疗程;对照组予利巴韦林注射液10mg.(kg.d)-1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7d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患儿症状、体征消失时间、住院时间、药物不良反应及有效率。结果:观察组咳嗽、喘憋、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有效率为78.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喜炎平注射液是治疗毛细气管炎的良好抗病毒中药制剂,能较快地改善临床症状、体征,疗效显著,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4,(31):50-53
目的:探讨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可能发展为哮喘的相关因素。方法:对108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访3年。对患儿性别、出生时母亲年龄、父亲吸烟、出生体重、发病时情况、药物及食物过敏史、家族史、免疫球蛋白、喂养方式、吸入激素、过敏体质、被动吸烟、免疫球蛋白、血常规、微量元素等指标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性别、居住地、父亲吸烟与否、患儿出生时母亲年龄、分娩方式、出生体重、家庭装修与否、发病季节、毛细支气管炎期间住院天数、RSV感染、药物食物过敏史、被动吸烟、哮喘及过敏性鼻炎家族史、特应性体质、反复呼吸道感染、血IgE、血铅、血锌、血清铁、嗜酸细胞计数与毛细支气管炎后转化为哮喘有关。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男孩)、患儿出生时母亲年龄、被动吸烟、春季发病、RSV感染阳性、出生体重异常、药物或食物过敏史、哮喘家族史、血IgE升高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转化为儿童哮喘的危险性高。结论:对于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发展为哮喘的危险因素,应及早积极干预,降低发病率。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7,(5):737-739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痰热闭肺证的疗效及对患儿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70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特布他林和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2次·d~(-1),连续7 d。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定喘汤,3次·d-1,连续7 d。比较两组患者咳嗽、喘息和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动脉血气水平、咳嗽等症状评分及临床疗效。检测两组血清中T淋巴细胞亚群CD_3~+、CD_4~+和CD_8~+水平。结果:观察组患儿的咳嗽、喘息、肺部啰音消失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PaO_2和SaO_2明显高于对照组,PaCO_2和咳嗽等症状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有效率为97.14%,对照组为77.14%,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CD_3~+、CD_4~+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CD_8~+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痰热闭肺证疗效显著,且可提高患儿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4,(29):118-120
目的:了解儿童类百日咳的临床特征和转归。方法:收集2012年6月-2013年6月在郑州市儿童医院治疗的90例类百日咳患儿的病例资料。结果:6个月以下婴儿占63例(70%),50例患儿行上消化道造影检查,其中43例(86%)合并有胃扭转及胃食道返流等。所有患儿均给予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87例患儿缓解出院,3例患儿好转自动出院。结论:类百日咳多为病毒与细菌混合感染所致,多见于6个月以下婴儿,对于治疗效果不理想的患儿,应重视合并胃扭转及胃食道返流的可能性,注意合理喂养方式及体位。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6,(3)
目的探讨持续呼吸末正压给氧治疗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将2015年1~12月在本院儿科重症监护室确诊为毛细支气管炎的病人160例回顾性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80例,对照组予持续低流量吸氧,治疗组予持续呼吸末正压给氧辅助通气。分析两组治疗后6、24 h呼吸(R)、心率(HR)及血氧饱和度(SO_2)、动脉血氧分压(PaO_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血清乳酸浓度(Lac)等血气值。治疗4天后,比较两组疗效,观察并记录两组喘憋、咳嗽以及肺部湿啰音等主要临床症状消失时间。结果在治疗后6、24h,治疗组R、HR、PaCO_2、Lac较对照组降低(P<0.05或0.01),SO_2、PaO_2较对照组升高(P<0.05或0.01)。治疗4天后,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喘憋、咳嗽与肺部湿啰音消失时间缩短(P<0.05)。结论采用持续呼吸末正压辅助通气治疗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可以提高疗效,缩短疗程,改善愈后。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4,(3)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小儿毛细支气管炎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儿均给予毛细支气管炎常规治疗,治疗措施相同。对照组患儿给予毛细支气管炎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体位、胸背部叩击、吸痰等针对性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儿治疗过程中临床症状的消失时间。记录两组患儿住院时间,比较两组患儿住院时间长短差异。结果:观察组患儿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时间(喘憋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哮鸣音消失时间、湿啰音消失时间)均早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够提高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临床治疗效果,有助于临床症状较早改善,护理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6,(18):93-95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氯化钠溶液雾化吸入对毛细支气管炎及急性支气管肺炎儿童的排痰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9月-2015年11月于本院儿科住院的186例毛细支气管炎和238例急性支气管肺炎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各病种按雾化溶液分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再按氯化钠浓度分组,分别给予0.9%、3%、5%、7%、9%氯化钠液经压缩泵空气雾化吸入,对照组给予灭菌注射用水按同样方法雾化吸入,比较各组的排痰效果。结果:3%、5%、7%、9%氯化钠组间、0.9%氯化钠组和对照组雾化对毛细支气管炎和急性支气管肺炎儿童排痰效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氯化钠组与0.9%氯化钠组、对照组排痰效果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等浓度氯化钠溶液雾化吸入对两种疾病儿童排痰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5%、7%、9%四种浓度氯化钠溶液雾化吸入对毛细支气管炎或急性支气管肺炎病例都有较理想的排痰效果,效果相当,0.9%氯化钠溶液的效果不理想,0.9%、3%、5%、7%、9%五种浓度氯化钠溶液各自对两种病例的排痰效果相当,选择浓度不过高而又效果理想的3%氯化钠溶液更合适。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对脓毒血症致急性肺损伤(ALI)的保护机制。方法将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3组:对照组(NS组)、模型组(LPS组)及依达拉奉治疗组(ED组),每组20只。LPS和ED组采用尾静脉注射LPS(10mg·kg-1)建立ALI模型,ED组随后立即尾静脉注射依达拉奉(5mg·kg-1)。LPS注射6h后抽取动脉血行血气分析测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合指数(PaO2/FiO2),提取肺组织测定干/湿重比值(D/W),观察肺组织病理改变,测定血浆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结果与NS组比较,LPS组肺组织D/W、动脉血气测得PaO2、PaCO2、PaO2/FiO2显著下降,肺损伤病理评分及血浆TNF-α、IL-6升高(P<0.05)。与LPS比较,ED组肺组织D/W、动脉血气测得PaO2、PaCO2、PaO2/FiO2升高,肺损伤病理评分及血浆TNF-α、IL-6明显下降(P<0.05),但仍高于NS组(P<0.05)。结论依达拉奉对急性肺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清除肺内氧自由基,减少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6产生。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6,(27):116-119
目的:了解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血清25羟维生素D3[25-(OH)D3]水平,探讨维生素D缺乏与RSV毛细支气管炎发病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5年4月于本院确诊为RSV感染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80例作为病例组,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将其分为重症组30例和轻症组50例,另择同龄健康儿童8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25-(OH)D3水平。结果:病例组25-(OH)D3浓度低于正常对照组,重症组低于轻症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症组低于对照组,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患儿的血清25-(OH)D3水平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9,(26):24-25
目的:探讨单磷酸阿糖腺苷联合布地奈德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儿科80例小儿毛细支气管炎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n=40)和联合组(n=40),常规组实施单用布地奈德治疗,联合组实施单磷酸阿糖腺苷联合布地奈德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康复情况、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95.0%)明显高于常规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退热时间、喘息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湿啰音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常规组(P<0.05)。联合组治疗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磷酸阿糖腺苷联合布地奈德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效果显著,可推进康复进程,控制炎症状况且用药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乌司他丁(UTI)对大鼠百草枯(PQ)急性肺损伤(ALI)的保护作用。方法将50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阴性对照组(NC组),阳性对照组(PC组),UTI治疗小剂量组(SD组)、中剂量组(MD组)、大剂量组(LD组),每组10只。阳性对照组与UTI治疗组大鼠采用百草枯一次性灌胃染毒法(80mg·kg^-1)制作PQ中毒肺损伤模型,阴性对照组采用等量生理盐水灌胃。灌胃30min后,SD组、MD组、LD组分别腹腔注射UTI 100、300、600U·kg^-1,NC组、PC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腹腔注射24h后观察各组大鼠一般情况;测定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蛋白含量;光镜下观察肺组织病理学变化,进行肺损伤病理评分。结果 PC组BALF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蛋白含量及肺损伤病理评分均明显高于NC组(P〈0.05);SD、MD、LD组BALF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蛋白含量及肺损伤病理评分较PC组均明显减少(P〈0.05),且随着UTI用量增加,逐渐降低(P〈0.05)。结论乌司他丁对大鼠百草枯急性肺损伤具有保护作用,且随着剂量增加保护作用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急性脑梗死失语患者语言功能恢复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176例急性左侧半球脑梗死伴失语的右利手患者,按收治时间分为治疗组96例,对照组80例。治疗组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和言语训练7d后接受30d的低频rTMS治疗,1次·d^-1,对照组仅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和言语训练。2组在治疗前后采用波斯顿诊断性失语严重程度分级标准进行失语症严重程度分级及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失语程度较对照组明显改善(χ2=12.646,P=0.027),治疗组总有效率(93.75%)明显高于对照组(83.7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31,P=0.033)。结论早期低频rTMS治疗能改善脑梗死失语患者的语言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双心房输注技术对犬急性肺动脉高压(APH)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将健康成年杂种犬1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超声引导组(A组)、开胸组(B组) 2组,每组5只.2组均采用氯胺酮10 mg·kg-1肌内注射进行麻醉,按经肺动脉注入血栓栓塞法建立犬APH模型,建模成功后:A组通过Swan-Ganz漂浮导管至右心房给予前列腺素E1脂微球载体制剂(Lipo-PGE1)20Jng·kg-1·min-1,通过超声引导,经股动脉逆行置入左心导管至左心房,给予去氧肾上腺素2 μg·kg-1·min-1;B组通过Swaw-Ganz导管至右心房给予A组相同剂量的前列腺素E1脂微球载体制剂,经胸正中切口开胸,经左心耳分别插入左心导管,给予A组相同剂量去氧肾上腺素.测量2组麻醉前(T1),建模成功后给药前(T2),给药后10tmin(T3)、30 min(T4)、60 min(T5)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2)、中心静脉压(CVP)、平均肺动脉压(MPAP)、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和心排出量(CO),计算心指数(CI)、全肺阻力指数(PVRI)和体循环阻力指数(SVRI),并检测各时点的血浆LDH3.结果 2组均制模成功.与T2比较:2组T3-T5 时段MPAP、PVRI值均有显著下降(P<0.05); 2组T3-T5 时段CI、MAP和SVRI值均有所上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组T4、T5 时段LDH3值均有显著下降(P<0.05).各观察指标2组间各时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引导双心房输注给予前列腺素E1脂微球载体制剂和去氧肾上腺素能够有效地降低肺动脉高压,同时改善心脏做功,提高CI,降低对体循环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改善急性肺动脉高压低心排出量;在减小创伤的同时达到与开胸双心房输注同样效果.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3,(6)
目的探讨高压氧治疗对小儿外伤性急性弥漫性脑肿胀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13年1月56例外伤性急性弥漫性脑肿胀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31例行高压氧治疗,25例未行高压氧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觉醒时间及疗效。结果高压氧组觉醒时间为13.2±4.3天,明显优于无高压氧组(17.8±5.5天,P<0.05),高压氧组预后良好率为77.4%,明显优于无高压氧组(48.0%,P<0.05),重残及死亡率为22.6%,低于无高压氧组(52.0%,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结合高压氧治疗,能够显著提高小儿外伤性急性弥漫性脑肿胀的疗效,改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曲美他嗪对急性心肌梗死急诊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术后 HSP70表达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急诊 PCI 的AMI 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曲美他嗪组,每组30例。曲美他嗪组在规范治疗基础上每日加服曲美他嗪片60 mg,每次20 mg,每日3次。于 PCI 术前,术后7、14 d 通过酶联免疫法测定 HSP70,术前及术后第14天检测 LVEF、E/A 值。结果曲美他嗪组与对照组比较 HSP70在术后第7天和14天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曲美他嗪组与对照组比较 LVEF、E/A 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曲美他嗪可提高缺血再灌注心肌 HSP70表达,并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PCI 术后的心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