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Planning》2015,(15):1-3
目的:通过CBCT研究上颌后牙区通过上颌窦内提升术植入Ankylos种植体但未植入骨粉的成骨效果。方法:对42例上颌后牙区骨量不足患者通过上颌窦内提升术植入Ankylos种植体,但未植入骨粉。分别在术前、术后6个月和修复后1年进行CBCT检查,选择CBCT上通过种植体中心的矢状面测量新生骨的高度。结果:和术前相比,术后6个月种植体近中和远中新生骨的高度分别为(3.20±0.45)mm和(3.45±0.65)mm,修复后1年则分别为(3.36±0.43)mm和(3.53±0.48)mm,与术后6个月相比无明显差别。结论:上颌后牙区骨量不足时,通过上颌窦内提升植入Ankylos种植体,可以获得良好的新骨成骨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ITI种植体用于修复牙列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6例牙列缺损的患者,植入61枚非潜入式ITI种植体,对部分骨量不足的患者,选用短种植体,或使用上颌窦内提升术。种植体于植入后3~6个月按照常规方法完成上部结构修复。修复后观察12~18个月,按Albreksson标准进行临床效果评估。结果除1枚短植体发生种植体周围炎外,余植体稳定度好;未出现上部基台松动;牙龈组织健康;术后1年内骨吸收小于1 mm;患者主观满意率高,为94.4%(34/36)。种植成功60枚,累积成功率98.5%。结论 ITI种植体用于修复牙列缺损效果较为满意,在延期种植、上颌窦提升术及短种植体等的应用上,初期稳定性可靠,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和评价上颌窦底骨高度小于5 mm 行上颌窦内提升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42例上颌后牙缺失患者,剩余牙槽骨高度小于5 mm,其中22例行侧壁开窗上颌窦底提升术同期植入植体28枚(侧壁开窗组),20例行上颌窦内提升术同期植入植体24枚(内提升术组)。术后6个月,行二期手术及上部结构修复。术后6、12、24、36个月随访,检查2组病例有无种植义齿的修复并发症。结果42例患者52枚植体,1枚种植体在负重12个月时因种植体周围炎失败,余植体均未发生感染、上颌窦炎等术后并发症,骨结合良好,种植体稳定,种植义齿成功率为98.1%。侧壁开窗组和内提升术组剩余牙槽骨高度为(3.60±0.97)mm、(3.49±0.88)mm;术后36个月,2组窦底骨提升高度为(4.33±0.73)mm、(4.25±0.93)mm,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 >0.05)。结论上颌窦内提升术创伤小,上颌窦底骨高度小于5 mm 行上颌窦内提升术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3,(13):119-120
目的:探讨CDIC种植牙在前牙区种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08年8月-2012年9月前牙区牙齿缺失,并采用CDIC种植修复术的50例患者78枚种植体为研究对象,记述患者术后复查情况,并对患者进行5年的跟踪随访,观察患者的治疗情况,种植体的舒适程度。结果:78枚种植体,成功76枚,总成功率达到97.4%,患者种植体稳固舒适,与骨组织结合良好,没有骨质吸收。结论:CDIC一段式纯钛种植体对于前牙区牙齿缺失修复效果良好,临床可以广为提倡。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5,(32):136-137
目的:评价上颌前牙区行骨劈开术后,同期植入种植体修复1年后的软组织美学效果。方法:收集上颌前牙区牙列缺损伴牙槽骨水平宽度不足的患者14例,采用骨劈开术同期植入17枚种植体,术后6个月行二期手术并完成修复。采用粉红美学评分(Pink Esthetic Score,PES)对种植义齿周围软组织状况进行计分,评估修复1年后的种植成功率和软组织美学效果。结果:种植修复1年后的成功率为94.12%(16/17),1例出现唇侧种植体颈部暴露导致修复失败。PES得分最高为14,最低为6,均值为(10.41±2.09)。近中牙乳头和软组织形态的平均得分最低,分别为(1.17±0.86)和(1.17±0.73)。软组织质地的平均得分最高,为(1.88±0.33)。结论:骨劈开术能有效增加骨量,在软组织美学上基本达到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6,(22):6-10
目的:评价种植体-天然牙联合固定修复后牙区牙齿缺失的临床效果。方法:21例患者植入straummer种植体27枚,采用种植体-天然牙联合支持的金属烤瓷固定义齿修复缺失牙,并进行临床随访观察6~48个月。根据患者的自觉症状、天然牙及种植体的临床动度、种植体的存留率、义齿修复后种植体周围牙槽骨高度的X线片变化等进行评估。结果:患者的自觉症状良好,所有固定冠桥修复体均无松动、脱落,27枚种植体正常行使咀嚼功能,种植体的存留率为100%,天然牙和种植体周均未见异常X线透影区。结论:种植体-天然牙联合支持固定义齿修复后牙区48个月内的疗效满意,长期临床效果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20,(6):145-151
目的:系统评价规律的牙周支持治疗(supportive periodontal therapies,SPT)对牙周炎患者种植修复的长期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联合手工检索,查找牙周炎患者行种植修复后,进行规律SPT的相关文献,检索时间为2000年1月-2018年10月。两位研究者独立完成文献筛选、资料提取。RevMan 5.3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8篇文献。与牙周健康组相比,在SPT条件下,有牙周炎病史患者的种植体周围骨吸收[MD=0.33,95%CI(0.16,0.50),P=0.000 1]、种植体探诊深度[SMD=0.46,95% CI(0.14,0.78),P=0.005]均高于牙周健康组,种植体周围炎发生率高于健康牙周组;但是种植体脱落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牙周炎患者经过牙周治疗后的种植修复后进行SPT,种植体远期存留率高。同时应注意,有牙周炎的种植患者具有更高的种植体周围骨吸收和发生种植体周围炎的风险。提示在临床工作中行种植治疗前积极治疗牙周炎,同时重视SPT对种植体存留和健康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初学表面麻醉下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效果。方法初学者采用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对前100例(100眼)白内障患者的手术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手术顺序比较100例中前50例(A组)和后50例(B组)患者的表面麻醉效果、术后并发症、术后视力和手术时间。结果全部患者均在表面麻醉下完成手术,100%植入人工晶体。A组、B组术后第1天裸眼视力分别为0.27±0.18,0.28±0.2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9,P=0.77);术中并发症A组9眼(18%,9/50)、B组3眼(6%,3/5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P=0.15);手术时间A组(28.00±4.01)min、B组(18.00±3.65)min,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77,P=0.00)。结论在老师指导下、经过100眼手术,不断总结经验,初学者能顺利地独立开展批量表面麻醉下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卵巢交界性肿瘤不同临床分期保留生育功能的患者术后妊娠和复发的关系。方法 82例卵巢交界性肿瘤患者中,行保留生育功能手术的37例(保留组)和非保留生育功能手术的45例(非保留组)。回顾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保留组的术后妊娠情况,比较2组的复发率。结果保留组平均随访40.7个月,非保留组平均随访37.3个月。保留组Ⅰ期患者术后妊娠率为43.5%(10/23),Ⅱ-Ⅲ期患者术后妊娠率为9.0%(1/11),Ⅰ期的术后妊娠率明显高于Ⅱ-Ⅲ期患者(P〈0.05)。保留组患者中有2例(复发率为5.4%)复发,非保留组有1例(复发率为2.2%)复发,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分期较低的患者术后妊娠率较高,卵巢交界性肿瘤术后肿瘤复发与临床分期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套筒联冠修复方式与高强纤维黏结方式对重度牙周炎松动牙齿固定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例重度牙周炎的患者,86颗患牙,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套筒冠组和高强度纤维组,每组各10例,其中高强纤维黏接组需进行夹板修复的松动牙46颗;套筒冠组需进行夹板修复的松动牙40颗。在系统牙周治疗和根管治疗后,对松动牙制作套筒连冠和高强纤维黏结固定,保持每年2次牙周洁治,检查记录基牙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PD)、龈沟出血指数(sulcus bleedingindex SBI)。结果经过修复前及修复后6个月、1年、2年的观察,套筒冠组龈沟探诊深度分别为(4.38±0.52)、(3.32±0.34)、(2.62±0.37)、(2.58±0.41)mm,龈沟出血指数分别为1.32±0.21、1.22±0.41、1.34±0.37、1.35±0.41;高强纤维组龈沟探诊深度分别为4.26±0.46、3.44±0.32、2.76±0.39、2.75±0.79 mm,龈沟出血指数分别为1.46±0.27、1.49±0.88、1.69±0.49、1.75±0.83;2组修复后龈沟深度皆有减小,龈沟出血指数高强纤维黏结固定组修复1年后较套筒冠组为高(P〈0.05)。结论套筒冠和高强纤维黏结固定夹板都对维持牙周健康有利,套筒冠固定夹板修复更有利于牙周卫生的保持。  相似文献   

11.
周娟 《矿产勘查》2014,(2):38-40
目的:探讨血清 CA125动态变化对判断上皮性卵巢癌(EOC)的疗效及预后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2例 EOC 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前1 d、手术后1周、化疗6周期后检测患者血清 CA125的变化,记录患者肿瘤转移、复发及存活时间。结果患者手术前、手术后1周及化疗6周期后血清 CA125水平逐级递减[(148.7±38.2)、(89.5±25.6)、(61.5±22.8)U·mL^-1,均 P <0.01]。到随访截点,CA125转阴时间(NT)≤8周组患者复发率(21.82%)、缓解率(67.27%),与 NT>8周组比较(45.95%、40.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 <0.01);NT≤8周存活时间及复发时间均长于 NT>8周组[(38.1±19.7)个月比(25.6±21.1)个月、(17.2±3.3)个月比(8.3±2.9)个月,均 P <0.01];CA125半衰期(T1/2)≤20 d 组存活时间显著长于 T1/2>20 d 组[(39.9±18.4)个月比(32.4±16.6)个月,P <0.01]。结论动态监测血清 CA125的变化对 EOC 患者的疗效判断及预后评估有重要价值,但是临床应用时应结合 CA125T1/2、NT 进行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垂直负荷和非垂直负荷对黏结固位种植义齿各部件松动度的影响。方法分别将垂直方向(A组,n=5)和倾斜15°角方向(B组,n=5)的单冠种植牙模型固定在8841型Instron材料测试机上,在计算机控制下,以15kg循环负荷加载于修复体上进行疲劳实验,使用动态应变仪和涡流传感器分别测量不同时间的种植体颈周骨组织的应变变化大小和修复体的振幅大小,并转换成电压信号输入计算机进行结果分析。结果 A组、B组对种植体颈周应变和修复体位移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应变的均数分别为2.906、4.722,振幅的均数分别为0.363、1.130。结论非垂直负荷对种植体及上部支架的稳定性存在不良影响,在种植义齿的设计、手术、制作过程中应尽量避免。  相似文献   

13.
王俊  易睿  刘方  周艳妮 《矿产勘查》2010,(11):49-50,53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MPCNL)对肾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观察并分析52例肾结石患者单通道MPCNL术前及术后1、3个月肾主动脉、段间动脉、叶间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S)与舒张期末流速(D)的比值(S/D)和阻力指数(RI)。结果术前肾主动脉、段间动脉、叶间动脉RI值分别为0.60±0.13、0.62±0.12、0.62±0.16;术后1个月肾主动脉、段间动脉、叶间动脉RI值分别为0.61±0.14、0.61±0.15、0.61±0.18;术后3个月肾主动脉、段间动脉、叶间动脉RI值分别为0.61±0.17、0.61±0.09、0.62±0.13。术前与术后1、3个月肾主动脉、段间动脉、叶间动脉S/D、RI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对肾血流动力学无影响,是治疗肾结石的一种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估经皮穿刺椎间孔镜(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lumbar discectomy,PTED)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早期临床疗效,总结临床经验。方法2012年6月至2013年2月对3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 PTED术,手术效果按照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0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0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和改良 Macnab标准进行评定。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实施手术。手术时间50~120 min,平均97 min,术中出血量20~50 mL,平均42 mL。术后5例患者出现患肢痛觉过敏现象,经对症治疗后症状缓解。术后随访时间3~12个月,平均8个月,术后1 d、1个月、3个月、末次随访的 VAS及 ODI评分与术前1 d相比明显降低,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改良 Macnab评定:优16例,良9例,可3例,差2例,优良率83.3%。结论PTED技术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5.
采用冷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城市污水中总汞。实验结果表明,线性关系良好(在标准曲线0.00~1.60μg/L内,平均相关系数γ为0.9992以上),精密度较好(相对标准偏差为0.68%1.57%),准确度、灵敏度较高(加标回收率为98.0%-104.0%,最低检出限为0.02μg/L),是测定城市污水中总汞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颅脑损伤后颅骨缺损并脑积水患者分期行脑室-腹腔(V-P)分流术与颅骨修补术治疗的临床经验。方法对44例分期行V-P分流术及颅骨修补手术的颅脑损伤后颅骨缺损并脑积水患者的临床资料(38例患者一期先行V-P分流术,6例患者一期先行颅骨修补术)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临床资料、并发症及预后进行总结。结果44例患者无手术死亡。术后发生分流管堵塞1例(2.2%)、颅内感染1例(2.2%)、分流过度出现脑室裂隙样改变2例(4.5%)及并发癫痫或加重3例(6.8%),均经对症处理后缓解。术后1个月进行GCS评估,29例(65.9%)神经功能障碍均有不同程度地改善,15例(34.1%)无明显变化;复查CT或MRI示:原室管膜下水肿均有改善或完全消失,29例(65.9%)脑室基本恢复正常。术后6个月行GOS评分:良好23例(52.2%),中残14例(31.8%),重残或植物生存7例(16.0%)。结论颅脑损伤术后颅骨缺损、脑积水、脑膨出严重影响患者预后,分期行V-P分流术及颅骨修补手术并发症少,可明显改善患者意识及神经功能障碍,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桡骨小头切除术治疗桡骨小头陈旧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3例桡骨小头陈旧性骨折患者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下行肘关节镜下桡骨小头切除术、关节腔清理、瘢痕滑膜切除及适当的关节囊松解等处理。术后给予镇痛配合下早期行功能康复锻炼。对13例患者术前、术后 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肘关节屈曲角度、肘关节伸直角度及肘关节屈伸活动范围进行比较。结果13例患者术后随访5~18个月,平均10.3个月。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术前50~75分,平均(65.38±6.91)分;术后70~90分,平均(78.85±7.12)分,术前、术后 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072,P=0.002)。肘关节屈曲角度:术前30°~80°,平均(56.54±12.84)°,术后90°~120°,平均(106.54±11.44)°,较术前改善50°;肘关节伸直角度:术前-70°~0°,平均(-21.92±27.12)°,术后-15°~0°,平均(-3.85±5.06)°,较术前改善18.07°;肘关节屈伸范围:术前0°~60°,平均(34.62±21.23)°,术后80°~120°,平均(102.69±10.73)°,术前、术后肘关节屈伸范围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189,P=0.001)。无一例出现神经、血管损伤,关节感染和异位骨化等并发症。结论关节镜下桡骨小头切除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及并发症少等优点,对于桡骨小头陈旧性骨折伴肘关节功能障碍的患者,是一种安全、有效、可行的微创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