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Planning》2013,(4)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宫内节育器的避孕效果的差异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院妇科门诊接诊的328例妇女放置不同宫内节育器的临床资料,将328例妇女随机分为A、V、C三组进行观察。结果:C组妇女的带器妊娠几率最低,经期延长、经量增多、不规则性出血等不良反应发生几率也明显低于A组、B组,经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GyneFix-lNIUD是三种宫内节育器中不良反应最小,避孕效果最好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4,(9):120-125
目的:探讨超声与CT对宫内节育器意外穿孔的诊断价值,并对节育器的安全使用进行相关研究。方法:统计6例经超声与CT确诊为宫内节育器意外穿孔的病例资料,进一步分析其发生原因并研究防范措施。结果:超声与CT能够明确诊断宫内节育器意外穿孔,并可较好地对补救手术进行指导。结论:超声与CT在宫内节育器放置术前后体检、确诊意外穿孔以及指导补救手术中都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选用合适的宫内节育器类型、提高术者操作水平和责任心、保证患者具备合适的身体状况等措施,可防范节育器意外穿孔。  相似文献   

3.
冯云  曾俐琴  冯花 《矿产勘查》2014,(2):105-107
宫内节育器(intrauterine contraceptive device,IUD)是一种相对安全、有效、简便、经济、可逆及广大妇女易于接受的节育器具,目前已成为我国育龄妇女的主要避孕措施之一。IUD异位是指部分、全部嵌入子宫肌层或异位于子宫外(膀胱、直肠、卵巢及盆腔等),其发生率约1/2500,导致IUD失败后妊娠、出血及疼痛等,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3,(14)
目的:探讨曼月乐与TCu220C宫内节育器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寻找一种放置简单、副作用小、避孕效果好的IUD,进一步指导临床。方法:观察放置节育环患者14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60例应用曼月乐节育器进行避孕,对照组84例应用TCu220C宫内节育器进行避孕,观察两组的避孕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曼月乐组的避孕效果明显高于TCu220C组,且不良反应低于TCu220C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曼月乐节育器具有避孕效果好,不良反应低等优点,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9,(4)
<正>宫内节育器(intrauterine device,IUD)是一种放置于子宫腔内、可人工安装及摘取并通过机械刺激或缓释避孕药来抑制女性受孕的避孕工具。因其长效且可逆,是我国妇女普遍采用的避孕措施[1]。但放置IUD后可能出现出血、腹痛、腰痛、带器异位妊娠、IUD脱落/嵌顿等各种并发症[2],其中以IUD嵌顿最为严重[3-4]。IUD嵌顿是指由于多种原因导致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9,(17):117-118
目的:探讨剖宫产妇女术中放置宫内节育器(IUD)及时避孕的可行性及其危险因素分析。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在本院行剖宫产的妇女80例,依据是否在术中放置IUD分为对照组(n=25)与研究组(n=55),对照组未在术中放置IUD,研究组在剖宫产术中放置IUD。观察两组在住院期间的24 h平均阴道出血量、恶露持续时长及产褥感染发生情况;比较两组产后随访期间发生意外妊娠的情况;观察研究组在随访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分析影响研究组发生不良停用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两组的24 h平均阴道出血量、恶露持续时长及产褥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研究组意外妊娠率3.6%(2/5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6.0%(9/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94,P<0.05);研究组在随访期间未出现IUD脱落的现象;有4例(7.3%)将IUD取出,全部因症取出,包括腰腹痛2例,经量过多、经期延长2例。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患者年龄、子宫位置及劳动强度是影响IUD发生不良停用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在剖宫产术中放置IUD安全性高,避孕效果确切;患者年龄、子宫位置及劳动强度是影响宫内节育器发生不良停用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4,(21)
目的:比较活性元宫环、爱母环和吉妮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抽取168例放置宫内节育器的妇女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元宫环组、爱母环组、吉妮环组,每组各56例,分别放置活性元宫环、爱母环及吉妮环。观察三组研究对象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节育器脱落情况。结果:吉妮环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少于元宫环组和爱母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活性元宫环脱落发生率最高,吉妮环脱落率最低。结论:活性元宫环、爱母环和吉妮环均可在节育中应用,具有良好的避孕效果。但使用吉妮环,其副作用更小,远期效果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20,(1)
盆腔放线菌病是罕见的生殖道感染性疾病,绝大部分女性患者携带宫内节育器。患者可能伴有发热、腹痛、分泌物增加、盆腔包块等并不特异的临床症状和表现,诊断高度依赖组织病理学和微生物学,微生物学目前在诊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药物治疗是基础和首选。手术切除感染组织用于严重的坏死组织、窦道形成或瘘形成。患者总体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5,(3)
目的探讨妊娠期宫内感染发生的高危因素。方法以2013年本院住院产妇中诊断为宫内感染的92例患者为感染组,随机抽取2013年住院未发生宫内感染的产妇100作为对照组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胎膜早破、点滴催产素、分娩镇痛、是否初产、高血压是妊娠期宫内感染发生的高危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各因素在宫内感染发生中作用的大小顺序依次为:高血压>是否初产>点滴催产素>分娩镇痛>胎膜早破。结论宫内感染的发生是多种因素的结果;加强孕期保健和分娩过程管理是降低宫内感染发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夏智勇  屈俐  李雪 《矿产勘查》2010,(9):122-122
1临床资料患者,女,22岁,已婚,汉族,孕3产1,人流2次。因检查发现节育器移位于腹腔半个月于2010年3月28日入住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妇产科。患者于2008年4月在外院足月行剖宫产,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4,(16):47-50
目的:探讨Tei指数在孕晚期胎儿宫内生长受限心脏功能监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在孕晚期发现的宫内生长受限胎儿40例,同时选取正常胎儿40例,在2832周,3332周,3338周,38周以上3个孕周时段多次测量左、右室Tei指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宫内生长受限胎儿Tei指数测值随孕周而增加,在2838周,38周以上3个孕周时段多次测量左、右室Tei指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宫内生长受限胎儿Tei指数测值随孕周而增加,在2832周、3332周、3338周、38周以上3个时间段左、右心室Tei指数测值均高于正常胎儿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Tei指数在孕晚期胎儿宫内生长受限心脏功能监测中有较大价值。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7,(11):2120-2123
宫内感染是导致早产儿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症的重要因素,其发病机制主要与胶质细胞损伤、炎性反应、血管因素、神经损伤的修复和功能重组障碍、内源性保护机制不完善等因素密切相关。中医学认为"血瘀"是宫内感染所致早产儿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的主要病机,因此临床多采用活血化瘀法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4,(12):69-77
目的:对子宫内膜息肉患者采用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治疗,探讨和分析其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12个月内宫腔镜确诊子宫内膜息肉发生2次或2次以上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20例,采用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电切后同时放置曼月乐环1枚;对照组20例,采用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后口服优思明治疗。所有患者均选择术后每3个月复查阴道B超,术后1年常规宫腔镜检查,进而比较两组子宫内膜增生及子宫内膜息肉复发的情况。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子宫内膜息肉复发率分别为5.0%(1/20)、25.0%(5/20);此外,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放置前后月经量及内膜厚度的变化进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子宫内膜息肉患者采用宫腔镜下子宫息肉电切术治疗,同时放置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治疗,可有效地防止患者复发,且不良反应少,值得在临床上应用。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4,(10):75-77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足月新生儿血清网膜素及胰岛素水平与胎儿宫内生长发育的关系。方法:选择2012年7月-2013年2月山西省儿童医院新生儿病房的足月新生儿40例,小于胎龄儿(SGA)设为试验组,适于胎龄儿(AGA)设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其入院时血清网膜素及胰岛素水平,并分析网膜素及胰岛素与出生体重之间、网膜素与胰岛素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新生儿血清网膜素水平与出生体重呈正相关(SGA组:r=0.533,P=0.015;AGA组:r=0.495,P=0.027);(2)新生儿血清胰岛素水平与出生体重呈正相关(SGA组:r=0.532,P=0.016;AGA组;r=0.693,P=0.001)。(3)各组血清网膜素与胰岛素均呈明显正相关(SGA组:r=0.815,P<0.001;AGA组:r=0.606,P=0.005)。结论:血清网膜素可能是通过与胰岛素之间相互作用从而参与胎儿宫内生长发育的调节,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胎儿宫内生长发育情况。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LNG-IUS)治疗子宫腺肌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30例子宫腺肌症的患者宫内放置LNG-IUS,观察患者痛经、子宫大小及月经量的变化。结果放置LNG-IUS后3个月痛经程度明显减轻或完全消失,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放置6个月后,子宫体积由放置前的(276.34±91.05)cm3减至(246.28±85.50)cm3(P〉0.05);放置LNG-IUS 3个月后月经量明显减少,贫血症状改善,放置6~12个月,血红蛋白较放置前增加明显(P〈0.05)。血清CA125于放置3个月后明显降低(P〈0.01)且于放置12个月后降至正常值,以后维持在正常范围。结论 LNG-IUS治疗子宫腺肌症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5,(14)
目的: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宫内残留物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监测32例药物流产者的子宫血流变化,并与术后病理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32例患者超声检查结果和术后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照,诊断符合率96.9%(31/32),1例患者误诊,误诊率为3.1%。结论:对药物流产后宫腔内有残留物的病例,彩色多普勒可测得低阻力型滋养层周围血流频谱,可为临床诊治提供准确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5,(14):38-45
目的:探讨脐动脉血流频谱变化监测应用于胎儿宫内生长迟缓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2月1日-2014年2月1日在本院接受治疗的52例胎儿宫内生长迟缓患者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在本院分娩的52例正常妊娠妇女作为对照组,两组均接受彩色多普勒监测,对比两组的监测结果。结果:随着孕周的不断增加,两组脐动脉舒张末期峰值血流速度、时间平均血流速度、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但观察组舒张末期峰值血流速度低于对照组。两组阻力指数、搏动指数、收缩与舒张之比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但观察组的阻力指数、搏动指数、收缩与舒张之比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胎儿宫内生长迟缓患者中,治疗无效1例,有效9例,显效42例,观察组的有效率达到98.08%。对照组满意度高达96.15%,观察组高达98.08%。两组满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监测脐动脉血流频谱变化,有利于及早发现脐动脉血流频谱异常,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治疗依据。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9,(19):116-117
目的:观察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联合中药治疗子宫腺肌病的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0月在本院治疗的80例子宫腺肌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仅采用中药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观察并记录两组具体情况。结果:随着治疗时间增加,研究组出血情况明显改善(P<0.05);治疗前,两组主诉疼痛分级法(VR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治疗时间增加,两组VRS评分不断降低(P<0.05),研究组VR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6个月体内血清CA125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后3个月(P<0.05),研究组治疗后6个月体内血红蛋白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后3个月(P<0.05)。治疗前,两组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SAS与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联合中药治疗,患者术后的恢复情况较好,治疗效果显著,出现的不良反应现象较少,患者的月经疼痛感较轻,值得在临床治疗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9,(1)
分析胎儿脐动脉和大脑中动脉参数比值对胎儿宫内缺氧的诊断价值。回顾性分析本院2012年8月至2017年8月期间诊治的胎儿宫内缺氧孕妇的临床资料(观察组,n=60),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分析胎儿脐动脉和大脑中动脉各项参数并计算各指标的比值。以本院同期健康孕妇为对照组(n=60)。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胎儿脐动脉和大脑中动脉31~36周及37~41周的阻力指数、搏动指数、脐动脉与大脑中动脉阻力指数比值和搏动指数比值均明显降低(P<0.05)。因此,胎儿脐动脉和大脑中动脉参数比值降低可作为胎儿宫内缺氧的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4,(14):21-29
目的:研究分析三维彩超检查绕颈脐带螺距增加率与宫内缺氧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本院收治的脐带绕颈胎儿117例,将胎儿分为缺氧组43例与非缺氧组74例,测量胎儿颈部与游离部脐带螺距,计算增加率,予以无应激试验,分析产后追踪羊水性状,观察胎心率变化状况。结果:在脐带螺距增加率方面,缺氧组为(0.38±0.08)%,非缺氧组为(0.21±0.0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羊水污染与胎心率异常率方面,缺氧组均为23例(53.49%),非缺氧组均为14例(18.92%),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与非缺氧组比较,缺氧组胎儿大脑中动脉血流各指标较低,脐动脉血流各指标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积极利用三维彩色多普勒超声,可对螺距增加率、血流等进行检测,分析胎儿宫内缺氧状况,为临床早期诊断与治疗提供可行性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