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Planning》2019,(1)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一期缝合术中应用输尿管导管内引流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比较与常规一期缝合的优劣。方法 选取2015年4月至2017年5月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收治的53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n=26)和对照组(n=27),对照组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行输尿管导管内引流术。结果53例患者均顺利实施手术,观察组发生切口感染1例,胰腺炎1例,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为7.69%;对照组发生术后胆漏1例,腹腔感染1例,胰腺炎1例,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为11.1%。试验组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排气时间及相关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取石一期缝合+输尿管导管内引流术是安全有效的,扩大了胆总管一期缝合的适应症,缩短术后住院时间,节省住院费用,并且不会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3,(13)
目的:研究胆道术后复发性胆总管结石的原因及其临床治疗。方法:68例胆道术后复发性胆总管结石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胆总管切开取石和T管引流术,观察组患者给予腹腔镜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并对其复发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二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因胆管炎症、狭窄等引起的结石复发者22例,因胆道术后残余结石复发者11例,肝胆管结石脱落35例。结论:腹腔镜治疗复发性胆总管结石较传统开腹手术有一定的优势,值得在临床上开展应用。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7,(17):46-47
目的:比较胆总管结石患者采取腹腔镜下取石术与开腹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于2011年1月-2016年9月本院收治的胆总管结石患者125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62例患者采取传统开腹胆总管切开取石术,研究组63例患者采取腹腔镜下取石术。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后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以及结石清除率、并发症发生率和治疗总有效率。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84.36±12.51)m L、手术时间(76.39±3.14)min、切口长度(3.43±0.27)cm、术后排气时间(9.12±1.65)h及住院时间(7.28±1.64)d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患者的结石清除率为95.24%、治疗总有效率为98.41%均高于对照组的82.26%、88.71%,并发症的发生率4.76%低于对照组的17.7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取石术应用于胆总管结石患者,不仅能够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和住院时间,同时具有结石清除率高和并发症低的特点,是一种创伤轻微、安全有效的手术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6,(12):127-129
目的:探析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管结石的临床效果和可行性。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本院收治的行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的胆管结石患者75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资料。结果:75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无一例中转开腹手术,其中行胆总管一期缝合15例,占20%,行T管引流60例,占80%;平均手术用时(103.5±35.4)min;平均术中出血量为(93.5±19.3)m L;平均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为(1.6±1.1)d;平均住院时间为(8.7±3.5)d;术后出现1例胆漏,经腹腔引流后痊愈;3例胆道残石,经T管胆道镜下完成取石,所有患者均康复出院;术后随访6~10个月,无患者复发。结论:临床上运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管结石,是比较可靠和有效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3,(15)
目的:分析胆囊切除并经胆囊管切开胆总管取石的临床疗效,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36例胆囊结石伴继发胆总管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取新的胆囊胆总管取石手术(胆囊切除并经胆囊管切开胆总管取石),总结临床治疗效果。结果:36例患者均痊愈出院,术后无并发症,平均住院天数为7~13d;6个月后复查B超均未见复发结石及残留结石。结论:新胆囊胆总管手术取石疗效显著,有积极可行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以在临床治疗胆囊结石继发胆总管结石的治疗方式上推广采用。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7,(5)
目的比较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中直针法与弯针法两种缝合技术的效果。方法 104例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术中采用的缝合技术将研究对象分为两组:直针法缝合组50例,弯针法缝合组54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进行时间、术中出血量、胆总管取石情况、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等变量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手术成功,无死亡病例,无中转开腹。直针法缝合组手术时间短于弯针法缝合组手术时间(6.1±1.4 min vs 12.4±2.3 min)(P<0.01);两组的胆总管取石数目、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发生胆漏数量、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直针法缝合技术比弯针法耗时短,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6,(25):30-33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下输尿管上段切开取石手术技巧及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5月本院收治的10例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后腹腔镜下输尿管切开取石术,其中7例为初次手术治疗,3例于术前行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xtracorporeal shock wsve lithotripsy,ESWL)或输尿管镜手术治疗失败,10例均缝合输尿管切口并放置F5双J管。结果:1例因未能找到结石段输尿管改为开放手术,其余9例手术均在腹腔镜下成功取石,手术时间60~240 min,平均(85.7±5.3)min;术中出血约30~300 m L,平均(60.5±5.4)m L;术后2~4 d拔除腹膜后引流管,术后住院时间5~7 d,平均(5.8±0.5)d。随访6~13个月,所有患者肾积水均减少或消失,且未发生漏尿、输尿管狭窄或结石复发。结论:后腹腔镜下输尿管切开取石术安全有效,具有手术创伤小、住院时间短、患者痛苦少及术后恢复快的优点,值得基层医院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5,(10):138-140
目的:探讨胆道镜辅助下胆道探查术后一期缝合胆总管的安全性、手术指征及手术方法。方法:选择性地对103例有胆道探查指征的患者,术中行胆道镜探查取石后做胆总管一期缝合,回顾性分析其疗效。结果:103例均获痊愈,5例发生胆瘘,3例复发胆道结石。随访3个月~3年,未出现胆道狭窄、胆道残余结石,无胆管炎、梗阻性黄疸、腹盆腔感染、急性胰腺炎等并发症。结论:只要严格掌握适应证、缝合技巧及技术要领,胆道镜下胆道探查术后一期缝合胆总管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4,(14):47-48
目的:探讨分析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管切开取石术在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中的微创治疗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3年6月本院收治的40例肝内外胆管结石患者(部分患者同时合并胆囊结石),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管切开取石术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开腹手术方式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操作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残石率。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操作时间为(98.0±9.5)min,术中出血量为(90.3±9.8)mL,住院时间为(9.5±4.3)d,并发症发生率为5%,残石率为10%。观察组上述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管切开取石术在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中的微创治疗价值巨大,手术操作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发生率低、残石率低,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5,(30):26-27
目的:观察经皮肾镜取石术对肾结石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4月-2014年4月在本院救治的82例肾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开放式手术,试验组采用经皮肾镜取石术,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平均术中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结石清除情况、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术后患者满意度。结果:对照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2.12±0.84)h,平均术中出血量(563.24±49.35)m L,平均住院时间(20.12±3.47)d,结石清除38例(92.68%),并发症发生8例(19.51%),术后患者满意32例(78.05%)。试验组平均手术时间(1.02±0.13)h,平均术中出血量(108.65±31.47)m L,平均住院时间(8.95±2.14)d,结石清除40例(97.56%),并发症发生1例(2.44%),术后患者满意39例(95.12%)。试验组平均手术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试验组平均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肾镜取石术可以有效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对肾结石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三尖瓣适当切开(TVD)技术在婴幼儿心脏不停跳室间隔缺损(VSD)修补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589例行心脏不停跳 VSD 修补术的婴幼儿按是否采用 TVD 技术分为2组:TVD 组158例采用 TVD 技术,非 TVD 组431例未采用 TVD 技术。比较2组体外循环(TEE)时间、住院时间,在术前与术后7 d、1年行心脏彩超检查,记录术后残余漏发生率,术后7 d、1年三尖瓣反流(TR)发生率。结果围手术期无死亡病例。392例进行补片修补,其中 TVD 组129例,非 TVD 组263例;197例直接缝合,其中 TVD 组29例,非 TVD 组168例。66例合并畸形患儿同期进行矫治。术后并发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TVD 组0例,非 TVD 组4例,均于术后10 d 内恢复窦性。随访1年,2组病例均无远期死亡,均无因 TR 再手术,非 TVD 组2例因残余漏再手术。2组 TEE 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TVD 组术后残余漏及术后7 d、1年 TR 发生率均较非 TVD 组显著减少(P <0.05)。结论在婴幼儿心脏不停跳室间隔缺损修补术中,应用 TVD 技术安全、有效,能改善 VSD 的暴露,减少残余漏发生,保护三尖瓣瓣叶结构,减少术后严重 TR 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21,(1)
目的探讨不同胆总管取石术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重庆市大足区人民医院肝胆外科收治的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11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55例,对照组给予经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LCBDE)联合LC(LCBDE+LC),试验组给予十二指肠镜下胆总管取石术(ERCP/EST)联合LC(ERCP/EST+LC)。比较两组炎症相关指标、围术期基本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试验组术中出血量和术后下床时间、排气时间、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但试验组手术时间、治疗费用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淀粉酶(AMS)、手术成功率、结石清除率、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术式均疗效明显,但试验组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后康复好等优点,对照组具有操作简单、治疗费用低等优点,应依据临床需求合理选择术式。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4,(9)
目的:探讨经皮肾镜气压弹道联合超声碎石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92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44例,观察组48例,两组患者有可比性。对照组患者采取开放切开取石;观察组患者采取经皮肾镜气压弹道联合超声碎石。对两组患者结石清除率、手术时间、术后感染、平均住院时间进行统计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结石清除率为93.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27%;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分别为(82.93±10.62)min和(7.55±0.71)d,均明显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无术后感染发生,明显少于对照组9.09%的感染率。上述比较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实施经皮肾镜气压弹道联合超声碎石具有损伤小、恢复快、安全等优点,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取代开放手术。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9,(2)
目的观察腹腔双套管治疗T管拔除后胆漏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普外科行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取石+T管引流术患者中T管拔除后发生胆漏合并胆汁性腹膜炎的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胆漏发生的原因并探讨治疗方法。结果 12例患者中3例术后<6 d意外拔除T管,9例术后>30 d常规T管造影胆管下端无梗阻后拔除T管,12例患者均发生胆漏合并胆汁性腹膜炎,发生胆漏的时间为拔除T管后30 min至8 h。6例行自制双套管负压冲洗引流治愈,2例行双套管联合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治愈,1例在超声引导下行肝胆管穿刺引流联合肝周穿刺引流治愈,2例行单纯腹腔引流治愈,1例行双套管治疗无好转,剖腹探查,并行胆总管切开T管引流,病情稳定后带管出院。结论胆道术后T管拔除后发生胆漏的原因较多,大部分患者合并局限性腹膜炎体征,自制双套管冲洗负压引流可有效缓解症状、体征,缩短住院时间,可作为保守治疗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4,(16):113-115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中应用医用吻合胶吻合输尿管切口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4年来经后腹腔镜下输尿管切开取石术12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7例,女5例;年龄2664岁,平均(47.6±7.8)岁;均为单侧结石,其中左侧7例,右侧5例,结石直径1564岁,平均(47.6±7.8)岁;均为单侧结石,其中左侧7例,右侧5例,结石直径1525 mm;均经超声、IVU、CTU等明确诊断,均合并患肾中25 mm;均经超声、IVU、CTU等明确诊断,均合并患肾中度积水;所有病例术中均留置双J管,以508医用吻合胶(OB型)粘合输尿管切口。结果:12例手术全部成功。手术时间30重度积水;所有病例术中均留置双J管,以508医用吻合胶(OB型)粘合输尿管切口。结果:12例手术全部成功。手术时间30240 min,平均(56.5±15.5)min;输尿管吻合时间5240 min,平均(56.5±15.5)min;输尿管吻合时间511 min,平均(7±2.5)min。术后拔出腹膜后引流管时间211 min,平均(7±2.5)min。术后拔出腹膜后引流管时间23 d,平均(2.6±0.3)d;住院时间43 d,平均(2.6±0.3)d;住院时间47 d,平均(5.6±0.7)d。随访时间1个月7 d,平均(5.6±0.7)d。随访时间1个月3年,平均(1.3±0.6)年,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后腹腔镜下输尿管切开取石术中应用医用吻合胶吻合输尿管切口安全性高、效果好,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4,(2)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4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开腹手术;观察组采取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取石手术。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情况、术后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疗效较好,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6,(22):41-44
目的:比较经后腹腔镜下与开放手术治疗输尿管上段嵌顿结石合并输尿管畸形的临床疗效,探讨输尿管上段嵌顿结石及合并症治疗的有效方法。方法:选取2012-2015年本院收治的输尿管上段嵌顿性结石合并同侧输尿管畸形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观察组行后腹腔镜下输尿管上段切开取石及输尿管整形术,对照组行开放手术输尿管上段切开取石及输尿管整形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情况、拔除引流管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所需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情况、拔除引流管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所需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腹腔镜下行输尿管上段切开取石术及输尿管整形术,具有创伤小、术中出血时间少、术中患者恢复快、住院时间短、术中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4,(35):70-73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及护理特点。方法:本院2010年7月-2013年6月外科收治的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65例。分别实施开腹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术及腹腔镜下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术,其中开腹组31例,腹腔镜组34例。结果:两组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进食时间、住院时间、护理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具有创伤小、安全,疗效确切,护理人员通过精心护理,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和质量,能达到更好的护理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MPCNL)治疗肾结石行开放手术取石术后残留结石及复发性结石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36例行开放手术取石术后残留结石及复发性结石患者采用MPCNL治疗。观察36例患者结石取净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肾造瘘管拔除时间以及术后住院时间等情况。结果 36例患者中采用单通道碎石取石30例,双通道碎石取石6例;结石取净率为86.1%。平均手术时间141min,平均术中出血量172mL,平均肾造瘘管拔除时间5.3d,术后住院时间6.4d。术中、术后均未出现大出血或感染性休克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MPCNL是一种治疗肾结石行开放手术取石术后残留结石及复发性结石的有效而安全的手术方式,可作为此类结石治疗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6,(12):48-51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道探查术中应用胆囊管汇入部微切开的方法与效果。方法:2012年1月-2015年5月本院接诊腹腔镜胆道探查患者500多例,选取其中50例进行研究,抽取患者采取胆囊管取石困难,或胆囊管进入胆道镜困难,拟定胆囊管汇入部微切开处理,总结探查结果。结果:50例经胆囊管汇入部微切开联合腹腔镜胆道探查处理的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严重并发症发生,仅2例轻微胆囊管残端瘘;平均手术时间(95.29±37.16)min,平均术后住院时间(2.9±1.1)d;50例患者均随访半年以上,随访半年时均无胆道狭窄,仅1例因术后结扎夹游走而入胆总管再手术。结论:腹腔镜胆道探查术中应用胆囊管汇入部微切开处理,手术时间合理,住院时间短,且围术期与随访期间无严重并发症,安全性高,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