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Planning》2014,(25):54-57
目的:探讨侧卧位单肺容量控制通气时,吸呼比1∶1对老年患者呼吸动力学及氧合的影响。方法:选择56例老年开胸患者分成两组,实施容量控制单肺通气吸呼比为1∶1(A组)和1∶2(B组),分别在双肺通气后15 min,单肺通气后30 min及60 min,恢复双肺通气后15 min,记录动静脉血气分析结果和呼吸参数。结果:与B组相比,单肺通气期间A组的气道峰压和气道平台压(cm H2O)的标准差明显偏低(P<0.01);动脉-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差明显偏低(P<0.01);而单肺通气期间的动脉氧分压PaO2无明显差异。结论:侧卧位单肺容量控制通气时1∶1吸呼比与1∶2相比能降低气道峰压和气道平台压,改善动态顺应性和肺泡通气效率,但不能实质改善动脉氧合。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定压和定容单肺通气模式对中、下段食道癌根治术时呼吸生理的影响。方法选择40例ASA级中、下段食道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A、B 2组,每组20例。单肺通气模式时,20例先采用VCV模式,30 min后转为PCV模式。另20例单肺通气模式采用PCV模式30 min后转换为VCV模式。分别在单肺通气期间每种模式结束后测量气道压力和动脉血气分析。结果 2组患者在OLV-PCV与OLV-VCV时动脉血氧分压(PaO2)分别为(27.9±7.68)kPa和(26.2±8.56)kPa,2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LV-PCV气道压较OLV-VCV低(P〈0.05)。结论中、下段食道癌根治术患者在OLV期间,PCV模式与VCV模式比较不能提高氧合作用,但PCV模式气道压力低,有利于减少气道损伤。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5,(31):39-42
目的:探讨呼吸末正压通气(PEEP)对老年腹腔镜手术麻醉患者脑氧代谢和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1月-2015年4月老年腹腔镜手术ASAⅠ~Ⅱ级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研究组52例,采用维持PEEP 5 cm H2O;对照组48例,PEEP 0 cm H2O。比较两组气腹前(T0)、气腹后1 h(T1)和气腹后2 h(T2)颈内静脉血氧饱和度(Sjv O2)、动静脉血氧含量差值(Ca O2-Cjv O2)和脑氧摄取率(CERO2),比较两组手术前后认知功能(MMSE)评分的差异。结果:T0时刻,两组的Sjv O2、Ca O2-Cjv O2值和CER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研究组的T1、T2时刻上述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前MMSE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1~7 d研究组MMSE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腹腔镜手术麻醉期间呼吸末正压通气有助于显著改善脑氧代谢平衡,降低术后认知功能障碍风险。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行泌尿外科手术中CO2气腹对全身麻醉病人通气功能的影响及呼吸调控效果。方法 82例择期行后腹腔镜手术的病人依据PaCO2监测结果分为3组。A组60例,各监测时点PaCO2〈8.00 kPa。其余2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B、C 2组,B组12例,气腹后PaCO2〉8.00 kPa,呼吸频率维持12次.min-1;C组10例,气腹后PaCO2〉8.00 kPa后将呼吸频率由12次.min-1调至18次.min-1。分别于气腹前(T1),气腹后30min(T2)6、0 min(T3)、90 min(T4)时抽取动脉血1 mL行血气分析,并记录pH、PaCO2等变化情况。同时观察PETCO2、Pa-PETCO2等变化情况。结果 B、C 2组气腹时间均明显长于A组(均P〈0.01)。气腹后3组病人T2-T4的pH值均下降,PaCO2、PETCO2、Pa-PETCO2值均上升。与同组的T1时间点比较,B组在T2时间点PaCO2值明显升高(P〈0.01),B组T4时间点PaCO2、pH、PETCO2、Pa-PETCO2与T1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C组PaCO2值在T2、T3时间点明显升高(P〈0.05或P〈0.01)。经呼吸调整后,C组全部病人PaCO2均降至正常。皮下气肿并发症:B组5例,C组2例。结论后腹腔镜手术可导致术前既已存在通气功能障碍或肥胖的病人、术中发生皮下气肿及手术时间过长的病人出现高碳酸血症,必须通过加快呼吸频率,以增加50%通气量(MV)才能排除过多的CO2。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4,(26):7-10
目的:探讨不同单肺通气模式对于呼吸功能及七氟醚FA/FI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45例行开胸肺叶切除并行单肺通气(OLV)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和C组各15例。A组行定容通气,B组行定压通气,C组行小潮气量联合PEEP通气。比较三组双肺通气(TLV)后10 min以及OLV后20、45、70 min时的生命体征以及气道压变化;OLV 20 min时,三组均予以吸入1.5%七氟醚20 min,记录并比较三组肺泡七氟醚浓度以及吸入浓度比(FA/FI)。结果:OLV后,T2T4时,三组的气道峰压均有所升高,但A、B两组均明显升高(P<0.05),三组肺顺应性均有所降低,其中A、C组均明显降低(P<0.05);三组肺内分流率均明显升高,但C组明显低于A、B组(P<0.05);三组动脉血氧分压均明显降低(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初期8 min内,B组的FA/FI明显高于C组,随着时间的延长,三组的FA/FI趋于一致。结论:在单肺通气状态下实施定压通气有利于提高患者的肺部顺应性,但对于麻醉药物的FA/FI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9,(36):78-80
目的:观察硬膜外自控镇痛对老年骨折手术患者呼吸、循环及血管活性物质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12月本院60例老年骨折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术后镇痛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肌内注射镇痛)和观察组(硬膜外自控镇痛),每组30例。比较两组术后不同时间的疼痛程度、手术前后的呼吸、循环指标及血管活性物质。结果:术后12、24 h,观察组疼痛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术前,两组各呼吸、循环指标及血管活性物质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24 h,观察组各呼吸、循环指标及血管活性物质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硬膜外自控镇痛对老年骨折手术患者呼吸、循环及血管活性物质的影响相对较好,更为适用于老年骨折手术患者。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20,(3):13-18
目的:比较不同跨肺压(PtP)指导下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10月-2019年2月本院收治的81例ARDS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指导方式及不同PtP水平分为A组(PtP=10 cm H_2O)、B组(PtP=20 cm H_2O)和对照组(最佳氧合法),每组27例。比较各组机械通气治疗后不同时间点呼吸动力学指标(肺容积、Cst、PIP、Pplat、PEEP)和血流动力学指标(HR、MAP、CVP、CI),同时详细记录各组临床指标。结果:治疗后24、48 h,三组呼吸动力学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A、B组肺容积、Cst、PIP、Pplat、PEEP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4、48 h,三组MAP、CVP、CI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B组MAP、CVP、CI均低于对照组(P<0.05);三组治疗前后H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机械通气治疗时间、住院治疗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和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机械通气治疗时间、住院治疗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28 d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PtP指导下机械通气均可改善ARDS患者呼吸功能,但PtP为10 cm H_2O指导下机械通气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建议临床应用中优先使用。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4,(24):31-33
目的:观察在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过程中吸入七氟醚对患者循环与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70例体外循环下心脏直视手术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七氟醚组35例(Q组)和对照组35例(D组)。Q组在麻醉诱导和体外循环过程中吸入1%3%的七氟醚,D组在麻醉诱导和体外循环中不使用七氟醚,使用异丙酚。观察两组患者的心率、血压、气管导管带管时间、术后ICU留置时间等。结果:与D组比较,Q组在麻醉诱导及体外循环过程中血压波动较小,更平稳(P<0.05);气管导管带管时间和术后在ICU留置的时间也明显缩短(P<0.05)。结论: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过程中吸入七氟醚麻醉能使循环功能更稳定,心、肺功能恢复更快。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麻醉期间不同 CO2气腹压力对呼吸动力学及循环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气管内全身麻醉容量控制通气后:在 CO2气腹前(T0)、气腹压6 mmHg(0.798 kPa)(T1)、气腹压9 mmHg(1.197 kPa)(T2)、气腹压12 mmHg(1.596 kPa)(T3)、气腹压15 mmHg(1.955 kPa)(T4)并维持气腹压力3 min 时记录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 CO2)、吸气峰压(Ppeak )、吸气平台压(Pplat )、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结果T0、T1、T2、T3时患者的 HR 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T4时 HR 明显增快(P <0.05);T3、T4时 SBP 较 T0-T2时明显升高(P <0.05);T2-T4时DBP、MAPT 较 T0、T1时明显增高(P <0.05)。T1-T4时 PetCO2、Ppeak、Pplat 均较 T0时明显增加(均 P <0.05或P <0.01)。结论不同的 CO2气腹压力对呼吸动力学的监测指标的影响较为明显,在12 mmHg(1.596 kPa)以下时循环功能监测较为稳定,对机体的呼吸循环影响明显要弱于气腹压为15 mmHg(1.955 kPa)时。连续呼吸力学监测可及时反映 CO2气腹对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的变化,在腹腔镜手术麻醉监测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9,(14):24-25
目的:研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机械通气中,以呼气末跨肺压为导向来指导呼气末正压(PEEP)设置,从而降低ARDS机械通气中的肺损伤,提高生存率。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8年12月在本院住院且明确诊断为中重度的ARDS患者7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5例。对照组以氧饱和度(SaO_2)为依据设置PEEP,治疗组以呼气末跨肺压为标准设置PEEP。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氧合指标(OI、PaO_2、SaO_2、FiO_2)、呼吸力学指标(肺顺应性、呼吸功、呼气末跨肺压、呼气末正压),以及28 d死亡率、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结果:治疗后48、72 h,治疗组OI、PaO_2、SaO_2、肺顺应性、设置的呼气末正压均高于对照组,FiO_2、呼吸功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呼气末跨肺压在治疗前均为负值,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治疗后48、72 h,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组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28 d死亡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ARDS肺保护性机械通气中以呼气末跨肺压为导向来指导呼气末压设置的临床效果较传统滴定设置PEEP更精准、优越,能达到预防肺损伤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采暖循环水泵并联运行工况数学模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建立了单台水泵及两台水泵并联运行工况的数学模型,进行了模拟计算,两台水泵并联运行最佳工况点的总流量比单台泵运行流量增加约25%,功率增加40%;而在非最佳运行工况点,并联运行后总流量增加最少时不到6%,耗功率增加最大时为57%。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对脓毒血症致急性肺损伤(ALI)的保护机制。方法将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3组:对照组(NS组)、模型组(LPS组)及依达拉奉治疗组(ED组),每组20只。LPS和ED组采用尾静脉注射LPS(10mg·kg-1)建立ALI模型,ED组随后立即尾静脉注射依达拉奉(5mg·kg-1)。LPS注射6h后抽取动脉血行血气分析测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合指数(PaO2/FiO2),提取肺组织测定干/湿重比值(D/W),观察肺组织病理改变,测定血浆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结果与NS组比较,LPS组肺组织D/W、动脉血气测得PaO2、PaCO2、PaO2/FiO2显著下降,肺损伤病理评分及血浆TNF-α、IL-6升高(P<0.05)。与LPS比较,ED组肺组织D/W、动脉血气测得PaO2、PaCO2、PaO2/FiO2升高,肺损伤病理评分及血浆TNF-α、IL-6明显下降(P<0.05),但仍高于NS组(P<0.05)。结论依达拉奉对急性肺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清除肺内氧自由基,减少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6产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NIPPV)对产科危重症患者并发急性肺损伤(ALI)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的产科危重患者共67例。在治疗前,治疗后2、4、12、24和48 h监测并记录患者自觉症状、呼吸频率、心率、PaO2/Fi O2等动态变化。结果发生ALI的产科病例中以产后出血为最常见因素,占53.73%(36/67)。随NIPPV时间延长,患者自觉症状改善率逐步提高,但NIPPV后2、4 h呼吸困难改善率高于心悸症状改善率(P〈0.05)。使用NIPPV后2 h呼吸频率开始逐渐减慢,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呈现逐渐下降趋势(P〈0.05),在治疗后12 h趋于稳定(P〉0.05)。NIPPV后4 h心率开始出现下降(P〈0.05),直到NIPPV12 h后心率才再次继续逐渐下降(P〈0.05)。PaO2/Fi O2在NIPPV12 h后才开始改善,48 h后显著改善(P〈0.05)。94.03%(63/67)患者单纯使用NIPPV后能成功脱机,中转率5.97%(4/67);1例发展为MODS死亡,死亡率1.49%(1/67)。结论产科危重症人群也是ALI发生的高危人群,对其应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行NIPPV,及时确定中转NIPPV时机,重视原发疾病的治疗是成功抢救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4.
自然通风的设计策略及模拟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龚波 《建筑热能通风空调》2004,23(5):30-34
介绍了自然通风的设计策略,阐述了采用网络法、计算流体力学(CFD)及区域模型法(Zonal odel)对自然通风的模拟分析,说明了CFD中直接数值模拟(DNS)、雷诺平均纳维尔一斯托克斯方程(RANS)、大涡模拟(LES)这三种形式的特点,最后提出了自然通风的设计策略选择和模拟分析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5.
16.
为了阐述不平衡报价的现象和意义,找到针对不平衡报价的策略,根据不平衡报价的特点,提出了在计价时可运用的有效方式,指出了计价时的操作要点,让早收钱、多收钱的初衷真正落到实处.不平衡报价在相关规定下有一定的优势,可以综合并灵活运用多种策略,但要注意不平衡报价存在的风险,需根据实际情况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17.
中国已从高速城市化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然而在全球气候变暖、城市热岛、人口老龄化的多重压力下,未来城市气候问题将日益严峻。城市风廊是有效的气候规划缓解策略,然而风环境影响因素复杂、不均匀性显著,单一模型或尺度难以充分理解、科学描述其特征。以中国北方半岛城市大连核心区为例,综合运用观测、遥感、中尺度气象模拟、城市形态参数、空间分析等多种模型和尺度进行跨学科融合研究,在全面准确描述城市地理、热环境、风环境、用地布局、城市形态特征等要素的基础上定量发掘其风廊分布,据此制定了相应的规划管控和设计策略,包括风廊布局、宽度和用地调整等规划导则以及景观设计导则等成果。研究为建设生态宜居城市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在满足建筑物冷热电负荷的前提下,建立了联供系统以年费用、一次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要求的多目标函数,并利用权重系数将多目标转换为单目标优化模型。以上海市某能源中心的工程为例,得出了冷、热、电三联供系统的最优配置容量及运行策略。 相似文献
19.
公路隧道中,车队行驶产生的交通风可以作为对机械风的补充,对隧道运营期通风节能有重要意义。为了分析交通风对隧道通风的影响,本论文依托太湖水下隧道,建立了1 000 m长度的等比例横截面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独立性验证和有效性验证。基于计算流体力学(CFD)原理,采用动网格技术对不同车型比例构成的车队在隧道行驶产生的交通风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车队经过检测断面时,产生的交通风速呈现周期性变化,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最后再回升。当车速为85 km/h,中型车和大型车总占比为50%时,车队平均风速最高可达到2.0 m/s。 相似文献
20.
建筑的通风问题是建筑节能设计需要妥善解决的重要技术问题。本文通过对阆中古城传统建筑典型通风模式的归纳分析.总结出该地区几种典型自然通风模式的通风特点;并进一步指出合理组织自然通风的方法和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