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Planning》2016,(5)
目的:研究CT对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选患者均经手术、病理检查证实,所选患者均应用CT检查诊断。结果:肿瘤部位:12例胰腺体尾部,6例胰头或者胰颈部,2例胰腺边缘;平均肿块直径(7.4±3.7)cm;4例为囊性结构,伴少量实性成分;12例囊实性结构,囊性部分主要分散于实性结构内;4例主型为实性成分。结论:对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患者应用CT诊断,能够将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影像学特点准确反映出来,临床诊断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4,(14)
目的: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声像图特征和CT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1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影像资料。结果:11例SPTP均为单发且包膜均完整。11例均为圆形或椭圆形,形态规则,边界清晰;3例可见钙化灶,瘤径约2.213.8cm,平均直径约8.3cm。声像图表现为以囊性为主或以实性为主的混合回声团块,多数瘤体可探及血流信号。CT平扫为等低密度混杂团块影,增强扫描包膜强化,实性成分呈渐进性强化,动脉期强化略低于静脉期,其强化程度均低于正常胰腺组织,囊性成分始终不强化。结论: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声像图及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可以准确显示肿瘤的部位及内部结构,为临床制定治疗策略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5,(3)
目的总结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P)的多层螺旋CT(MSCT)表现,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SPTP患者的临床资料与多层螺旋CT表现。结果肿块均呈圆形或卵圆形,位于胰头4例,胰体3例,胰颈、胰尾各1例。9例肿块均囊实相间,1例包膜弧线样钙化,2例实质内点状钙化,3例可见新鲜出血;双期增强扫描所有病灶实性部分动脉期明显强化,静脉期渐进性强化,但强化程度低于周围正常胰腺组织,囊性部分无强化,其中2例动脉期肿瘤内见不规则细小血管影,其中胰管扩张者2例。9例肿物病理切面均见出血、坏死及囊变,镜下见特征性假乳头状结构。结论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CT表现有一定的特点,能反映病理特征,是术前诊断该疾病的主要方法;多排螺旋CT的重建技术能帮助空间定位。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3,(4)
目的:探讨睾丸精原细胞瘤CT诊断的重要性。方法:收集2000年以来我院收治的11例睾丸精原细胞瘤病例,术前全部行CT检查,术后经病理诊断证实。结果:CT表现肿瘤最小约2cm×3cm×3cm,最大者约6cm×6cm×7 cm,肿瘤的形态均为椭圆形;5例隐睾手术后合并精原细胞瘤为纵行生长的肿块,多平面图像重建均显示其长轴指向同侧腹股沟管;肿瘤边缘清晰锐利,周围结构有受压偏移;肿瘤均呈不均匀密度,以软组织密度为主,伴有不同程度的低密度囊变坏死区,个别瘤体见散在的斑点状钙化,部分病例有不均匀中等程度增强。结论:CT诊断睾丸精原细胞瘤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5,(33)
目的:对比胸腔镜治疗肺部炎性假瘤术后留置与不留置胸腔引流管的治疗效果。方法 :经胸腔镜手术切除肺部炎性假瘤50例,均为术后病理回报肺部炎性假瘤,最终入选病例40例,随机分为两组,行闭式引流组(对照组)和不行闭式引流组(试验组)。比较两组住院天数,抗生素应用天数,术后有无感染,疼痛情况,整体费用。结果:全部病例均无中转开胸。两组病例术后均无漏气及感染情况发生。两组病例住院天数试验组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抗生素应用天数试验组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住院整体费用试验组亦显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病例术后24h、48h疼痛分值情况试验组分值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肺部炎性假瘤的腔镜切除手术后不留置胸管是一种安全的好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副神经节瘤的CT表现,提高其CT诊断准确率。方法对1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副神经节瘤患者均行CT平扫和两期增强扫描。采用螺旋扫描,扫描速度为转速0.6s,探测器覆盖率为40.0mm,扫描条件:KV 120,mA 400,重建层厚分别为5、1.25mm。结果 12例患者中,良性9例,恶性3例。颈动脉体2例,后纵隔1例,盆腔2例,腹膜后7例(肾上腺2例)。10例肿瘤呈圆形或类圆形肿块;2例肿瘤呈不规则形,有分叶。CT增强扫描示:4例实性部分动脉期即不均匀显著强化,静脉期强化程度有所减低;6例实性部分动脉期强化明显,静脉期则不均匀显著强化;1例动脉期、静脉期逐渐轻度强化;1例为完全囊性,壁中度均匀强化。12例患者肿瘤均有不同程度的坏死,无强化区。结论实性部分显著强化是副神经节瘤的较特征CT表现,结合其临床表现有助于提高其术前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4,(35):10-12
目的:分析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病理和免疫学特征,以探讨鉴别诊断方法。方法:选取本院从2006年10月-2013年2月收治的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32例,对其病理特征及免疫学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肉眼见3.114.7 cm直径的肿物,平均(7.1±3.2)cm。32例中,13例有完整包膜,3例有部分包膜,3例囊性,6例实性,7例囊实性,光镜下可见实性区、囊性区及假乳头区。免疫学资料显示,β-Catenin阳性率为93.75%,E-Cadherin均为阴性;细胞核阳性率为100%;胞质阳性率为81.25%;Vimentin均强阳性;NSE阳性率为90.63%;CD10阳性率为87.5%;CK18阳性率为96.88%;Syn阳性率为46.88%;Chr A31阴性率为96.88%。结论: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应根据临床、病理特征、免疫学检测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P)的临床特征、治疗及其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检查证实的10例 SPTP 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0例患者术后恢复良好,均未出现胆瘘、胰瘘及糖尿病等并发症。8例患者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其中 NSE 阳性8例,阳性表达率为100.0%;Syn、Vim 和 PR 阳性各7例,阳性表达率均为87.5%;Ki-67部分阳性6例,阳性表达率为75.0%;CK 局灶阳性4例,阳性表达率为50.0%;CD99阳性3例,阳性表达率为37.5%;CK18局灶阳性2例,CD10阳性2例,阳性表达率均为25.0%;CD56、α-AT、α-ACT 和CgA 阳性各1例,阳性表达率均为12.5%;EMA 阴性8例,阴性表达率为100.0%。2例患者未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10例患者随访时间为6~72个月,均未发现肿瘤复发及转移。结论SPTP 是一种潜在低度恶性肿瘤,可能来源于胰腺胚胎多能干细胞,手术切除是首选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脊柱高分辨率 CT 及 MRI 成像诊断脊柱转移瘤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经病理及临床证实为脊柱转移瘤患者的脊柱高分辨率 CT 及 MRI 成像影像学表现,比较2种检查方法在诊断脊柱转移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MRI 对脊柱转移瘤的检出率为93.0%,明显高于高分辨率 CT 检出率的80.6%(P <0.05);MRI 对于溶骨性骨质破坏、累及附件、病理性压缩骨折及椎旁软组织受累情况的诊断均优于高分辨率CT(均 P <0.05);2种检查方法对成骨性骨质破坏、混合性骨质破坏及椎管狭窄诊断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MRI、高分辨率 CT 对脊柱转移瘤的诊断各有优势,但 MRI 在发现早期病变、病理性压缩性骨折、附件及软组织受累等方面较有优势。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6,(11):58-63
目的:通过分析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发生延迟性脑缺血(DCI)时,SAH周围脑实质CT灌注变化情况及随访影响资料(如CT、MRI),以探讨应用CT灌注成像技术(CTP)辨别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可逆脑缺血与脑缺血向脑梗死进展过程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2015年10月本院神经外科38例a SAH后DCI的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在临床恶化时均行头CT、CTP检查并应用CT或MRI进行随访观察。通过CTP定性分析,视觉评估随访中出现灌注缺损和脑梗死在95%可信区间的阳性预测值(PPV)和阴性预测值(NPV)。在定性分析中,应用ROC曲线比较了有无脑梗死组最低灌注区域的参考值、各参数绝对值和相对值曲线下面积。结果:38例DCI患者出现脑梗死17例,无脑梗死21例。定量分析:随访中有脑梗死且灌注缺损共14例(82.35%),有灌注缺损但无脑梗死共7例(33.33%)(P<0.05);灌注缺损发展为脑梗死的PPV和NPV分别为66.67%(95%CI:67%~80%)和82.35%(95%CI:70%~94%)。定量分析:CBF最小灌注值为17.63 m L/(100 g·min),其PPV和NPV分别为65.48%和76.32%。结论:CTP在辨别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可逆脑缺血与脑缺血进展为脑梗死方面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并且,CTP定性分析较定量分析效果要好。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4,(29):127-130
目的:探讨特发性肺纤维化(IPF)的CT表现特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IPF患者的CT表现及复习文献资料,总结其特征。结果:25例IPF患者的CT表现复杂多样,磨玻璃样高密度灶1例,网格状变25例,蜂窝状变22例,支气管及细支气管牵拉性扩张23例,界面征20例,胸膜下线16例,支气管血管束增粗12例,纵隔淋巴结肿大14例,胸膜增厚15例,肺动脉高压8例,肺大泡5例。病变以网格状、蜂窝状变为主,主要位于肺基底部及肺外围,且病变由肺尖到肺底逐渐增多,由肺外围到肺门侧逐渐减轻。结论:IPF的CT征象及其分布具有特征性,结合临床可作出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2.
不同桩径不同长径比的桩的承载特性是不同的。到目前为止,对不同桩径不同长径比桩的承载特性系统分析研究不多见,尤其对超长桩的传力机理的认识尚不充分。通过轴对称的弹性非线性有限元方法对单桩的计算模拟,研究了不同桩径不同长径比的桩的承载特性,包括桩端阻力的比重,桩侧摩阻力的分布等。对进一步研究桩的承载力、进行合理的桩基础设计等有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3.
建立三维混凝土数值模型,确定了三维“数字混凝土”数值试验的加载方法及强度的计算方法,并从细观层面上分析了混凝土强度特性、受力破坏机理及裂纹演化规律。最后用混凝土CT试验验证了此法的合理性。得出可以用位移控制的数值试验的应力应变曲线的极值点作为数字混凝土的强度点;混凝土强度主要受界面和砂浆强度控制;不论是拉还是压荷载作用下,混凝土裂纹均从骨料尖角处相对较弱的界面开始萌生,然后微裂纹绕着骨料扩展、贯通,说明混凝土的静态裂纹追随结构的弱面发展;混凝土试样的强度取决于试样的破坏面积,破坏面积越大强度越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依达拉奉对肺癌根治术围术期炎性细胞因子平衡的影响。方法将48例择期行肺癌根治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24例。麻醉诱导:2组均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03 mg·kg-1、舒芬太尼0.5μg·kg-1、维库溴铵0.1 mg·kg-1、吸入8%七氟醚。观察组于麻醉诱导后给予依达拉奉0.5 mg·kg-1,对照组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麻醉维持:2组均维持七氟醚呼气末浓度1.8%~2.7%,间断静脉注射维库溴铵0.04~0.08 mg·kg-1、舒芬太尼5~10μg;术毕2组均采用舒芬太尼患者自控静脉镇痛。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0),单肺通气1 h(T1),膨肺后1 h(T2),术后2 h(T3)、6 h(T4)和24 h(T5)时采取静脉血样,采用Elisa法测定血浆TNF-α、IL-6、IL-1β及IL-10浓度,并计算TNF-α/IL-10、IL-6/IL-10及IL-1β/IL-10比值。结果与T0比较,T1-T5时点2组血浆TNF-α、IL-6、IL-1β、IL-10浓度及TNF-α/IL-10、IL-6/IL-10、IL-1β/IL-10比值均显著升高(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血浆T1-T5时点 TNF-α、IL-6、IL-1β浓度及 TNF-α/IL-10、IL-6/IL-10及 IL-1β/IL-10比值均显著降低,而 IL-10浓度显著升高(均P<0.05)。结论手术创伤可导致促炎细胞因子和抗炎性细胞因子比例失衡诱发机体炎性反应;依达拉奉可有效抑制过度炎性反应,使肺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促炎细胞因子和抗炎性细胞因子比例处于相对平衡状态。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 分析并比较动态增强CT、18F-FDG PET/CT(PET/CT)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临床疑为原发性肝癌的36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别研究增强CT图像中肝脏病变的形态、密度、强化方式及PET/CT显像肝脏病灶感兴趣区(ROI)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并结合临床和病理诊断等综合结果,比较增强CT、PET/CT对原发性肝癌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率.结果 36例肝脏病变中,原发性肝癌27例,其他病变9例.增强CT及PET/CT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74%、56%、70%及63%、44%、58%,而增强CT结合PET/CT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为89%、67%、83%.结论 PET/CT对原发性肝癌的整体检出率低于增强CT.PET/CT对肝细胞癌尤其高分化肝癌诊断易出现假阴性,而增强CT对肝内胆管细胞癌的诊断存在明显缺陷,但PET/CT显像结合增强CT能较大提高原发性肝癌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开腹与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全身和腹腔炎性反应的差异。方法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共治疗78例直肠癌患者,其中腹腔镜手术46例,开腹手术32例,比较2组的手术及炎性反应指标。结果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第1天引流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开腹组的切口长度、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术后第4天引流量及并发症均长于或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患者术前血液中各项炎性反应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第1天及第4天较术前均升高(P <0.05)。术后第1天腹腔镜组血液中各个炎性反应指标均低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第4天腹腔镜组血液中各个炎性反应指标均低于开腹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第1天及第4天腹腔镜组腹腔引流物中各个炎性反应指标均低于开腹组,但是只有术后第4天的腹腔引流物 CRP、IL-6、IL-10及 TNF-α浓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术后早期的腹腔炎性反应与开腹手术相当,但是全身炎性反应比开腹手术轻。 相似文献
18.
19.
分析了当前晋城市供热存在的主要问题,阐述了热计量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探讨了分户控制和分户计量改造的现状和经验,提出了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线粒体 DNA(mitochondrial DNA,mtDNA)刺激肺泡巨噬细胞后炎症因子的动态变化,探讨mtDNA 对肺泡巨噬细胞的致炎效应。方法取 SD大鼠肝脏组织用改良的碱变性法进行 mtDNA 的提取、纯化。将体外培养的大鼠肺泡巨噬细胞(NR8383)分为mtDNA组(5μg·mL-1,A组),mtDNA组(10μg·mL-1,B组),空白对照组(C组),分别在 A、B组中加入mtDNA 5μg·mL-1、10μg·mL-1,在0、3、6、12和24 h时相点收集各组细胞培养上清液,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和 IL-6的表达水平。结果 A组和B组在3、6、12和24 h TNF-α、IL-1β和IL-6的表达量显著高于C组(P<0.01),且在3、6、12和24 h 时B组的表达量高于 A组(P<0.05)。结论 mtDNA 能够诱导肺泡巨噬细胞TNF-α、IL-1β和 IL-6等炎症因子的表达,且呈剂量依赖性,推测mtDNA 具有促炎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