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抗核抗体(ANA)、抗双链DNA抗体(抗dsDNA)、抗可提取核抗原(抗ENA)抗体联合检测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的诊断及意义。方法分别检测92例SLE患者(SLE组)和8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ANA、抗dsDNA、抗ENA抗体。ANA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测定,抗dsDNA采用胶体金斑点渗滤法测定,抗ENA抗体采用免疫印迹法测定。结果①SLE组患者的ANA、抗dsDNA、抗ENA抗体的阳性率分别为89.1%、47.8%、50.0%,三者联合检测的阳性率为94.5%,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②SLE组患者抗ENA各项抗体阳性率为:抗Sm抗体22.8%、抗SSA26.1%、抗SSB10.9%、抗UIRNP15.2%、抗rRNP9.7%、抗scl-70 1.1%、抗Jo-1。③SLE组患者中的40例伴发狼疮性肾炎(LN组),52例为非狼疮性。肾炎(非LN组),其中LN组抗dsDNA有30例阳性,阳性率为75.0%,非LN组抗dsDNA有14例阳性,阳性率为26.9%,两者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ANA、抗dsDNA、抗ENA抗体的检测对SLE的诊断与鉴别诊断、病情的发展、疗效的观察均有重要的意义,而且联合检测可提高检出率,可以互相弥补。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3,(5)
目的探讨抗核抗体(ANA)荧光核型及抗核抗体谱多肽谱对狼疮性肾炎(LN)诊断的有效指标。方法对80例LN组、78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非LN组及104例非SLE组分别用间接荧光法(IIF—ANA)和线性免疫印迹法(LIA—ANA)进行抗核抗体荧光核型、双链DNA及11项抗核抗体谱多肽谱分析。结果 LN组抗核抗体阳性率(>1∶100)为100%(80/80),LN组荧光核型均质型42.5%(34/80)显著高于非LN组21.79%(17/78)与对照组5.77%(6/104),P<0.05;LN组颗粒核型53.75%(43/80)明显低于非LN组73.08%(57/78),P<0.05。LN病例核均质型主要表现有抗Hi、Nud、dsDNA抗体,χ2为8.26、23.05、26.39(P均<0.05)。抗核抗体谱多肽谱分析,LN组仅抗dsDNA抗体55.00%(44/80)高于非LN组23.08%(18/78),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SLE伴狼疮性肾炎的病人ANA荧光核型主要表现为均质型,抗dsDNA抗体阳性率显著性增高,可视为预测狼疮性肾炎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9,(2)
目的 研究自身抗体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肾损伤患者尿及血中的浓度,以探讨自身抗体在肾脏损伤评价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9-12月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初次确诊为SLE的57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其血清及尿标本进行抗核抗体(ANA)、抗双链DNA(抗ds DNA)、尿微量蛋白(MA、TRF、A1-MG、IgG)、血液肾脏功能指标(UREA、CREA、CYS-C、UA、eGFR)及尿常规检测,分析ANA及抗ds DNA与肾脏损伤指标间的关系。结果 尿液ANA滴度、尿液抗ds DNA与肾脏损伤指标具有相关性(P <0.05);而血液ANA滴度与肾脏损伤指标无相关性(P>0.05);MA、TRF、Ig G、尿常规蛋白、UREA、CYS-C及eGRF阳性率在尿液ANA阳性患者组中最高,在阴性组中最低,在可疑组中居中;尿液MA及尿常规蛋白在尿液ANA可疑组及阳性组中的阳性率均高达100%;血液ANA与尿液ANA的滴度和荧光模型均不具一致性(P<0.05)。结论 尿液ANA滴度和尿液抗ds DNA较血液ANA滴度更能反映肾脏损伤情况;尿液ANA荧光强度越强,肾脏损伤越严重。可将尿液ANA、尿液抗ds DNA纳入SLE患者的实验室监测,对SLE患者肾脏损伤的评价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9,(4):154-155
目的:研究妊娠期高血压(HDCP)患者抗心磷脂抗体(ACA)及抗β_2-糖蛋白1(β_2-GP1)抗体水平与妊娠结局的关系,深入探讨抗磷脂抗体(APA)在HDCP发病中的作用,为临床预防及治疗HDCP提供新的理论依据。方法:选择在本院接受常规产检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孕妇ACA及抗β_2-GP1抗体水平,根据ELISA法检测结果分组,观察组A为仅ACA阳性孕妇,观察组B仅抗β_2-GP1抗体阳性孕妇,对照组为ACA及抗β_2-GP1抗体均阴性孕妇,每组均纳入30例。分析三组患者不良妊娠结局,以观察组A和观察组B为对象进行研究,分析APA水平与妊娠结局的相关性,分析不同抗磷脂抗体间相关性。结果:观察A组不良妊娠结局总发生率为46.67%,明显高于观察组A(36.66%)和对照组(10.00%),三组患者不良妊娠结局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A和观察组B两组患者ACA-IgM平均为(11.46±4.51)GPLU/mL、ACA-IgG平均为(9.42±3.51)MPLU/mL、抗β_2-GP1抗体平均为(104.63±21.83)U/mL。抗β_2-GPI抗体与围产儿死亡呈正相关(P<0.05),ACA-IgM、ACA-IgG和抗β_2-GP1抗体均与早产呈正相关(P<0.05),ACA-IgM与FGR呈正相关(P<0.05)。HDCP患者的ACA-IgG、ACA-IgM和抗β_2-GP1抗体三者两两间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HDCP患者ACA及抗β_2-GP1抗体与不良妊娠结局具有一定相关性,APA水平的检测对预测不良妊娠结局具有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吡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脂联素、内脂素的影响。方法对新诊断的49例T2DM患者(T2DM组)和5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采用病例对照及治疗前后自身对照的方法,比较2组治疗前及T2DM组经吡格列酮治疗12周后空腹血清脂联素、内脂素的水平。结果 T2DM组治疗前与对照组相比,脂联素水平下降[(6.4±1.1)mg·L^-1vs(12.3±2.8)mg·L^-1,P〈0.01],内脂素水平升高[(36.2±10.6)μg·L^-1vs(13.5±9.2)μg·L^-1,P〈0.01];治疗后T2DM组与治疗前比较,脂联素明显升高[(9.1±1.4)mg·L^-1vs(6.4±1.1)mg·L^-1,P〈0.05],而内脂素无明显变化[(34.5±11.4)μg·L^-1vs(36.2±10.6)μg·L^-1,fquP〉0.05]。结论吡格列酮治疗可改善T2DM所导致的脂联素水平改变,而对内脂素水平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20,(3):155-158
目的:观察探讨AnuA、抗ds-DNA抗体、抗Sm抗体和抗rRNP抗体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诊断及评价活动性的情况,总结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1月-2019年7月确诊的72例SLE患者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本院72例类风湿疾病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AnuA、抗ds-DNA抗体、抗Sm抗体和抗rRNP抗体的阳性检出率。根据实际结果计算AnuA、抗ds-DNA抗体、抗Sm抗体和抗rRNP抗体诊断SLE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PPV)、阴性预测值(NPV)和诊断符合率,比较SLE不同活动性的AnuA、抗ds-DNA抗体、抗Sm抗体和抗rRNP抗体阳性检出率。结果:观察组AnuA、抗ds-DNA抗体、抗Sm抗体和抗rRNP抗体的阳性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AnuA的敏感度(75.00%)和NPV(79.31%)最高,抗Sm抗体的特异度和PPV均为100%,AnuA和抗Sm抗体的诊断符合率均高于85.00%,但四种指标的敏感度、特异度、PPV、NPV、诊断符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计意义(P>0.05);活动组抗ds-DNA抗体阳性检出率高于非活动组(P<0.05)。结论:使用AnuA、抗ds-DNA抗体、抗Sm抗体和抗rRNP抗体检测能有效诊断SLE,区分风湿性疾病,其中AnuA、抗Sm抗体的SLE诊断符合率较高,对患者的辅助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值得在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6,(22):115-119
目的:分析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与抗核抗体(ANA)谱阳性率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本院诊断的130例HCV患者作为HCV组,另择40例排除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肝炎病毒感染的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ANA抗体阳性率和ANA抗体分布情况。结果:HCV组的ANA总阳性率为48.4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2.5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HCV组1种ANA抗体阳性49例、2种11例、≥3种3例。结论:HCV感染患者的ANA抗体阳性表达率显著升高。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5,(12):97-100
目的:研究抗核抗体(ANA)、自身免疫性肝病抗体(LSA)与慢性乙型肝炎的关系及护理对策。方法:选择2013年3月-2014年3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慢性乙肝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慢性乙肝组),另选92例在本院接受健康体检的正常人员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相关抗体情况,CHB自抗阳性、阴性组相关指标情况,护理前后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情况。结果:慢性乙肝组的ANA阳性率为24.00%(24/1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35%(4/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HB自抗阳性组的层黏连蛋白(LN)和透明质酸酶(HA),以及Ⅳ型胶原水平均显著高于自抗阴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ALT、AST、HBV定量以及HBV分型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慢性乙肝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显著高于护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乙肝患者血清中存在较多抗体,但ANA及肝病相关抗体测定对于预测患者预后和转归具有较大的意义,其可能是导致乙肝后肝硬化的一种病因。同时,为患者制定护理对策并施以护理能增加治疗依从性,值得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6,(16):56-57
目的:探讨外周血、胎盘组织中抗磷脂抗体(APA)水平和补体激活机制与自发性早产(SPB)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本院收治的60例早产分娩产妇作为病例组,另择同期60例正常分娩产妇作为对照组,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两组产妇外周血、胎盘组织中抗心磷脂抗体(ACA)、狼疮样抗凝物(LA)和抗β2GPⅠ抗体的水平,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胎盘组织中的补体系统(包括C3、C5、IgG和IgM)水平。结果:病例组胎盘组织中ACA、LA和抗β2GPⅠ抗体水平较外周血更为灵敏,两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胎盘组织中C3、C5、IgG和IgM沉积极为显著,而对照组基本无沉积,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胎盘组织中的ACA、LA和抗β2GPⅠ抗体指标更能反映SPB病情,补体系统激活与APA诱发SPB过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6,(24):63-65
目的:探讨抗核抗体(ANA)和抗核抗体谱(ANAs)联合检测在自身免疫性疾病诊断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5年1月本院门诊和住院部已确诊的80例自身免疫性疾病(AID)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选取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ANA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而ANAs检测采用免疫印迹法(IBT),统计分析各检测结果及其相互关系。结果:ANA在各种AID中均有一定的阳性检出率,以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阳性率最高,为93.75%;而ANA在类风湿性关节炎(RA)、干燥综合征(SS)、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混合性结缔组织病(MCTD)、系统性硬化病(PSS)及对照组中的阳性率分别为25.00%、66.67%、50.00%、62.50%、50.00%和0;ANAs中的自身抗体在不同AID中均有不同的阳性检出率。结论:ANA敏感性好,但缺乏特异性,可作为AID的初筛试验,而ANAs中的自身抗体在不同的AID中有不同的阳性检出率,特异性好。两者联合检测在AID诊断中具有互补性,可提高阳性检出率,对AID的诊断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β-胡萝卜素(β-C)对高糖诱导的内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在血管内皮细胞长至80%以上融合时,将其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高糖损伤组及低、中和高剂量β-C组,每组6个复孔。正常对照组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5.5mmol·L^-1,高糖损伤组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33mmol·L^-1,低、中和高剂量β-C组分别加入β-C 10、20、40μmol·L^-1+10%葡萄糖注射液33mmol·L^-1。各组放置5%CO2培养箱中培养48h后,收集细胞或培养液进行实验。使用酶联免疫检测仪、采用MTT比色法检测5组血管内皮细胞存活率,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率、血管内皮细胞中活性氧(ROS)水平,使用全自动生化仪、采用乳酸→丙酮酸连续监测法检测5组血管内皮细胞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LDH)活性,使用全自动生化仪、采用硫代巴比妥酸比色定量法检测5组血管内皮细胞培养液中丙二醛(MDA)的水平;先参照NO检测试剂盒的使用说明书进行实验,后采用酶联免疫检测仪检测5组血管内皮细胞培养液中NO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高糖损伤组的血管内皮细胞存活率、血管内皮细胞培养液中NO水平均明显降低,血管内皮细胞培养液中LDH活性、MDA水平,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率、血管内皮细胞中ROS水平均明显升高(均P〈0.01);与高糖损伤组比较,中、高剂量β-C组的血管内皮细胞存活率、血管内皮细胞培养液中NO水平均明显升高,血管内皮细胞培养液中LDH活性、MDA水平及低、中和高剂量β-C组的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率、血管内皮细胞中ROS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结论β-胡萝卜素对高糖诱导的脐静脉内皮细胞的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增加NO水平和促进ROS的降解有关。  相似文献   

12.
程书榜  李林林  朱量  秦颖 《矿产勘查》2014,(2):17-19,F0003
目的:探讨热休克蛋白70(heat shock protein 70,Hsp70)减轻大鼠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的机制。方法将60只 SD 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20只。A 组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ute nicrosis apoptonisis,ANP)模型由5%牛黄胆酸钠大鼠胰胆管逆行注射诱发而成,B 组手术进腹后翻动十二指肠,C 组使用温生理盐水持续腹腔灌洗30 min,10 h 后同 A 组造 ANP 模型。于最后1次手术后6 h 处死大鼠,检查各组大鼠血清细胞因子 IL-6、TNF-α和 IL-8及血清淀粉酶;取胰腺组织行病理检查,并分别使用 PCR 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胰腺中 Hsp70和 NF-κB 的表达。结果C 组大鼠血清淀粉酶为(2845.70±204.78)U·L^-1,明显低于 A 组的(4064.93±188.97)U· L^-1,高于 B 组的(1221.47±54.58)U·L^-1(均 P <0.05);C 组大鼠血清 TNF-α、IL-6、IL-8明显低于 A 组,高于B 组(均 P <0.05);C 组大鼠胰腺组织 Hsp70 mRNA RQ 值明显低于 A 组,但高于 B 组(P <0.05);NF-κB 在胰腺中的表达:A 组部分细胞核强阳性染色,胞浆中弱阳性染色,B、C 组细胞核染色明显减弱,胞浆则未见染色。结论HSP70可以通过调控 NF-κB 从而下调细胞因子的表达,进而改善大鼠 ANP 病理生理。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乙醇和(或)IL-13对人肺成纤维细胞(HFL-1)的促增殖作用。方法培养HFL-1,通过MTT法检测乙醇和(或)IL-13对HFL-1增殖的影响,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①25、50、100、200 mmol·L^-1乙醇对HFL-1的增殖无影响(P〉0.05)。②10、20、50μg·L^-1的IL-13对乙醇有促增殖作用,且有浓度依赖性(P〈0.05)。③不同浓度的乙醇(25、50、100、200 mmol·L^-1)和10μg·L^-1IL-13共同刺激HFL-1后增殖效果与10μg·L^-1IL-13单独刺激的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除50 mmol·L^-1外,其余浓度的乙醇(25、100和200 mmol·L^-1)和20μg·L^-1IL-13共同刺激HFL-1后增殖效果高于20μg·L^-1IL-13单独刺激的效果(P〈0.05);不同浓度的乙醇(25、50、100和200 mmol·L^-1)和50μg·L^-1IL-13共同刺激HFL-1后增殖效果明显高于50μg·L^-1IL-13单独刺激的效果(P〈0.05),且具有浓度依赖性。结论单独低浓度乙醇(25、50、100和200 mmol·L^-1)不会影响HFL-1的增殖,但与一定浓度IL-13共同作用下将对HFL-1的增殖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小鼠肺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的变化与肺组织真菌机会性感染的关系。方法将70只小鼠按数字表法分为2组:A组25只和B组45只。B组小鼠腹腔注射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CY)80 mg.kg-1.d-1,A组小鼠腹腔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2组于8、24、48 h杀死小鼠,分离肺组织。Western Blot法检测2组小鼠肺组织胞浆中TNF-α的表达;比色法检测肺组织中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的活性。A组小鼠注射无菌生理盐水24 h后、B组小鼠腹腔注射CY后8、24、48 h分别鼻吸入烟曲霉菌孢子,各组小鼠分别在感染24、96 h处死,匀浆肺组织培养,计数菌落数。结果 B组CY处理后8、24、48 h肺组织TNF-α水平分别为0.152±0.011、0.314±0.029和0.631±0.035,显著低于A组小鼠肺组织中TNF-α水平(0.812±0.043)(P〈0.01)。B组3个时间点的TNF-α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小鼠8、24、48 h肺组织中MPO活性均显著低于A组[(0.028±0.007)、(0.075±0.004)、(0.125±0.009)U.g-1vs(0.218±0.015)、(0.208±0.036)、(0.211±0.012)U.g-1,均P〈0.01]。A组烟曲霉菌菌落数在24、96 h时均显著低于B组(均P〈0.01)。结论小鼠肺组织TNF-α表达下调,降低了肺组织MPO活性水平,导致抗感染天然免疫抑制,是机体发生机会性真菌感染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5.
周娟 《矿产勘查》2014,(2):38-40
目的:探讨血清 CA125动态变化对判断上皮性卵巢癌(EOC)的疗效及预后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2例 EOC 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前1 d、手术后1周、化疗6周期后检测患者血清 CA125的变化,记录患者肿瘤转移、复发及存活时间。结果患者手术前、手术后1周及化疗6周期后血清 CA125水平逐级递减[(148.7±38.2)、(89.5±25.6)、(61.5±22.8)U·mL^-1,均 P <0.01]。到随访截点,CA125转阴时间(NT)≤8周组患者复发率(21.82%)、缓解率(67.27%),与 NT>8周组比较(45.95%、40.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 <0.01);NT≤8周存活时间及复发时间均长于 NT>8周组[(38.1±19.7)个月比(25.6±21.1)个月、(17.2±3.3)个月比(8.3±2.9)个月,均 P <0.01];CA125半衰期(T1/2)≤20 d 组存活时间显著长于 T1/2>20 d 组[(39.9±18.4)个月比(32.4±16.6)个月,P <0.01]。结论动态监测血清 CA125的变化对 EOC 患者的疗效判断及预后评估有重要价值,但是临床应用时应结合 CA125T1/2、NT 进行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在肝脏局灶性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经病理或临床证实的5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原发性肝癌15例,肝转移瘤7例,肝血管瘤17例,肝囊肿16例。同时,选取20例健康志愿者进行对照。所有受试者均行肝脏常规 MRI 及 DTI 检查,并进行图像后处理,测量平均肝脏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和各向异性分数(FA)值。ADC 和 FA 值均值比较采用两样本 t 检验,P <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对照组肝脏平均 ADC 值为(1.513±0.132)×10-3 mm2·s-1、平均 FA 值为0.264±0.064。肝癌组、肝转移瘤组、肝血管瘤组、肝囊肿组、恶性组(包括肝癌组和肝转移瘤组)、良性组(包括肝血管瘤组和肝囊肿组)的 ADC 值分别为(1.395±0.097)×10-3、(1.404±0.034)×10-3、(2.379±0.523)×10-3、(3.645±0.298)×10-3、(1.398±0.081)×10-3和(2.963±0.778)×10-3 mm2· s-1。上述各组的 FA 值分别为0.211±0.031、0.238±0.044、0.258±0.049、0.139±0.045、0.219±0.037和0.203±0.077。肝癌组和肝转移瘤组 ADC 值、FA 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816);肝血管瘤组和肝囊肿组 ADC 值、FA 值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01、P =0.002);恶性组 ADC 值比良性组 ADC 值低(P <0.001);恶性组与良性组 FA 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469)。结论肝脏 DTI 联合常规磁共振成像序列可获得更加丰富的信息,有助于肝脏局灶性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温胆汤对荷瘤小鼠的胃肠道5-羟色胺和嗜铬细胞分泌的影响。方法皮下注射 Colon-26腺瘤建立小鼠荷瘤模型。将32只小鼠随机分为温胆汤组和荷瘤对照组。在第7、14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小肠中5-羟色胺的含量,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嗜铬细胞的密度。并观察每组小鼠的摄食量。结果正常小鼠第1周和第2周小肠的5-羟色胺含量分别为(1.57±0.09)μg·g-1和(1.54±0.11)μg·g-1,而接种肿瘤细胞后的小鼠分别为(2.93±0.17)μg·g-1和(3.99±0.32)μg·g-1,显著高于正常小鼠。而温胆汤组则分别降到(2.03±0.17)μg· g-1和(3.05±0.17)μg·g-1,显著低于荷瘤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免疫组化显示小肠中嗜铬细胞在肿瘤细胞移植后的第1周和第2周显著增加,而服用温胆汤的小鼠小肠嗜铬细胞数量明显降低,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第14天,荷瘤组小鼠和温胆汤组小鼠的平均食量分别为(0.70±0.12)g和(1.12±0.04)g,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温胆汤可以通过减少肿瘤患者肠道嗜铬细胞数量和5-羟色胺含量而减轻肿瘤相关胃肠道反应。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C)对2型糖尿病早期肾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将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24h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3组:单纯性糖尿病组(DM组,UAER〈30mg·24h^-1)、糖尿病肾病早期组(DN 1组,UAER 30-300mg·24h^-1)和糖尿病肾病中晚期组(DN 2组,UAER〉300mg·24h^-1),每组40例。选择体检的健康体检者(对照组)40例。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采用胶乳增强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4组血清Cys-C水平,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采用速率法检测血清肌酐(Scr)水平,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采用尿素酶法检测血清尿素氮(BUN)水平;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尿微量白蛋白(mALB)水平,并计算24h尿UAER,同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DN 1组、DN 2组血清Cys-C、尿UAER和DN 2组血清BUN、Scr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或P〈0.01),DN 2组血清Cys-C、尿UAER和血清BUN、Scr水平均显著高于DN 1组(P〈0.05或P〈0.01)。DM组、DN 1组和DN 2组血清Cys-C、尿UAER和DN 1组、DN 2组血清BUN及DN 2组血清Scr阳性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DN 1组、DN 2组血清BUN和DN 2组血清Scr阳性率与DM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DN 2组血清Scr、Cys-C、尿UREA和血清BUN阳性率与DN 1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120例患者血清Cys-C水平与尿UAER和血清BUN、Scr水平均呈正相关(r=0.882、0.582和0.655,均P〈0.01)。结论Cys-C可以作为糖尿病肾病早期的观察指标,具有一定的早期诊断价值,可以弥补单纯微量白蛋白检测引起的漏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