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冠心病(CHD)患者中白细胞介素-18水平,观察其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相关性。方法 71例冠心病患者中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50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21例(AMI组),不稳定心绞痛29例(UA组)。稳定型心绞痛组(SA组)21例,另选20例为正常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IL-18水平。结果 ACS组患者血清IL-18水平与ACS组疾病严重程度存在一定相关性。ACS组IL-18水平高于SA组及对照组(P〈0.01),与冠状动脉病变数量呈正相关(r=0.266,P=0.003)。结论在ACS患者中IL-18水平与疾病的严重程度有一定的相关性,可能可作为ACS重要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3,(16):35-36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冠脉病变与颈动脉斑块的相关性。方法:收集4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作为观察组,另抽取28例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作为对照组,患者均行冠脉造影(CAG)检查及颈动脉彩超检查。结果:冠脉造影检查结果分为单支病变12例、双支病变18例、三支病变10例,与颈动脉彩超检查中膜厚度IMT和软斑指数、硬斑指数之间存在相关性。尤其软斑指数与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有密切关系。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可以作为心脑血管疾病诊断的一个高价值的独立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病程对冠脉病变的影响。方法选取临床拟诊冠心病患者131例,其中,以不合并2型糖尿病者为对照组(n=45),以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病程<5年)为观察1组(n=40),以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病程≥5年)为观察2组(n=46)。采用 GE16排螺旋 CT 对3组冠脉成像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131例患者中,CT 血管造影(CTA)共检出86例冠脉病变(含18例闭塞性病变),其中钙化病变199支、受累冠脉数150支。受累冠脉数:与对照组相比,观察1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3284);而 观察2组较其他2组明显增加(P <0.0001)。与对照组相比,糖尿病患者钙化病变多见(观察1组 P =0.0091;观察2组 P <0.0001)。随着糖尿病病程的延长,多支血管病变数增多(与观察2组比较:观察1组 P =0.0176;对照组 P =0.0040),闭塞性病变数也逐渐增多(与对照组比较:观察1组 P =0.0161;观察2组 P =0.0043)。结论随着糖尿病病程的延长,糖尿病患者合并冠心病的机会逐渐增加,受累的冠脉病变更严重,行冠脉 CTA 检查有利于早期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颈内动脉粥样斑块及脑梗死复发的影响。方法对23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143例)及对照组(93例),并通过颈部血管B超检查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年的颈内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斑块稳定性;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1年的的脑梗死复发情况。结果 2组患者治疗前IMT及斑块稳定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1年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IMT降低,稳定斑块患者数增加(均P〈0.05);治疗1年后观察组脑梗死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能稳定并逆转粥样硬化斑块,影响动脉粥样硬化进程,能有效降低脑梗死的复发。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6,(33):9-12
目的:研究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程度与血清白介素-18(IL-18)和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PAPP-A)之间的关系,探讨血清IL-18和PAPP-A在CHD发生发展中的可能作用以及它们在ACS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120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冠心病患者,其中稳定型心绞痛组(SAP组)4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P组)40例、急性心肌梗死组(AMI组)40例,另选40例非冠心病患者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四组研究对象的血清IL-18与PAPP-A水平。比较冠心病不同病变程度与IL-18、PAPP-A水平的关系,以及冠状动脉Gensini评分与IL-18、PAPP-A水平的相关性。结果:AMI组与UAP组的血清IL-18、PAPP-A水平及Gensini积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与SAP组(P<0.05)。左主干病变组与三支病变组的血清IL-18、PAPP-A水平与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L-18、PAPP-A水平与冠状动脉Gensini评分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血清中IL-18、PAPP-A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密切相关,可反应心肌受损的严重程度,它们有可能成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敏感指标,对冠心病的危险分层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D-二聚体(DD)水平与颈部血管斑块数量的关系。方法以80例48 h以内首发急性脑梗死患者为脑梗死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60例为对照组。入院后3 d内完善2组颈部血管彩超检查及血清hs-CRP、DD水平的测定。结果脑梗死组hs-CRP及DD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hs-CRP水平与双侧颈动脉不稳定斑块的数目呈正相关(r=0.423,P〈0.01),DD水平与双侧颈动脉不稳定斑块的不稳定性没有明显的相关性。结论血清hs-CRP水平可能反映了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不稳定性,而DD水平与颈部斑块的稳定性在该研究中尚不明确,需要进一步大样本研究;血清hs-CRP及DD水平数值的增高,证实其参与了脑梗死急性期炎性反应,且急性脑梗死患者体内存在凝血-纤溶系统异常。  相似文献   

7.
单凌云  孙志丹 《矿产勘查》2010,(3):64-66,69
目的探讨子宫切除后绝经妇女血管内皮功能、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的变化及二者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应用高分辨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45例子宫切除后绝经妇女和45例绝经前妇女(对照组)的颈动脉IMT、粥样斑块及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flow-mediated-vasodilation,FMD),分析其变化。结果子宫切除后绝经组患者颈动脉IMT较对照组明显增厚(P〈0.01),粥样斑块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肱动脉FMD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子宫切除后绝经妇女FMD损伤,从而引起颈动脉IMT增厚及粥样斑块的形成。因此子宫切除后绝经妇女血管内皮功能损伤促进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从而导致子宫切除后绝经妇女心血管疾病发病率的剧增。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3,(2):59-60
研究了碳源与氮源对单针藻Monoraphidium sp.FXY-10异养培养的影响。以BG-11为基础培养基,通过添加不同类型、浓度梯度碳源和氮源,比较分析微藻生物量、油脂积累以及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以葡萄糖作碳源,硝酸钠为氮源,微藻细胞积累的油脂是理想的生物柴油制备原料。硝酸钠浓度分别为1.00、3.00和5.00 g/L时,对油脂产量影响不显著(P>0.05)。葡萄糖浓度为10.00 g/L,硝酸钠为氮源油脂产量达到实验最高值0.84 g/L,其油脂脂肪酸组成主要由C16∶0和C18∶1等短链饱和脂肪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组成,不饱和度值(DU)为61.98,相对偏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微小残留病(MRD)与临床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102例儿童急性B系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按照ALL-XH-99方案分为低危(low risk,LR)组28例、中危(medium risk,MR)组50例、高危(high risk,HR)组24例。所有患儿均接受ALL-XH-99方案化疗,并随访6~28个月。在诱导治疗结束获CR、化疗6个月时利用CD45/SSC双参数图设门的三色流式细胞术(FCM)进行MRD监测。结果诱导治疗结束获CR及化疗6个月时3组MRD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其中HR组MRD阳性率明显高于MR、LR组(P〈0.05或P〈0.01);MRD阳性者的复发率明显高于MRD阴性者(P〈0.05或P〈0.001)。结论检测MRD有助于判断儿童ALL的疗效及预后。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4,(8)
为研究亚麻籽(FSM)对豁眼鹅生产性能、蛋品质、孵化率和蛋黄及其子代腿肌中脂肪酸的影响,进行35d的试验。将288只雌性豁眼鹅(28周龄)随机分为4组,在饲粮中分别添加FSM0(对照)、50、100和150g·kg-1体重,每组9个重复,每个重复8只鹅。与对照组相比,含有FSM组的产蛋总数(线性,P=0.04)、饲料效率(线性,P=0.04)线性增加,FSM组蛋黄中棕榈酸(线性,P=0.02)和饱和脂肪酸(线性,P=0.05)含量线性降低,但C18:3n-3(线性,P=0.04)、C22:6n-3(二次,P=0.05)、总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线性,P=0.01)、总n-3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浓度(线性,P=0.01)随FSM含量增加而增加。花生四烯酸浓度(P=0.05)和n-6/n-3(P<0.05)随FSM含量增加线性降低。在35d试验结束后,将各组连续6d产的种蛋进行收集孵化。含有FSM组的1日龄肉鹅腿肌中C16:0(P=0.03)和总饱和脂肪酸(P=0.04)线性降低。与对照组相比,FSM组的C18:3n-3含量增加(线性,P=0.01),而C20:4n-6含量下降(线性,P=0.01)。随FSM含量增加,多不饱和脂肪酸和总n-3多不饱和脂肪酸浓度呈线性增加(P=0.04和0.01),n-6/n-3线性降低(P=0.02)。因此,在饲粮中添加FSM 150 g·kg-1可以提高产蛋性能,且对繁殖性能无影响。此外,饲喂FSM可以增加蛋黄中在n-3脂肪酸的浓度,且在后代中的沉积与添加量有剂量依赖关系。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MPP)和支气管哮喘(bronchial asthma,BA)患儿尿白三烯E4(leukotriene E4,LTE4)、血清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IL-4)水平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采用竞争性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20例急性期、恢复期MPP(MPP组)患儿和23例急性发作期、临床缓解期BA(BA组)患儿及21例健康体检的儿童(正常对照组)尿LTE4、血清IL-4的水平。结果 BA组、MPP组急性(发作)期尿LTE4、血清IL-4水平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均P〈0.01);BA组临床缓解期尿LTE4、血清IL-4水平较急性发作期下降(P〈0.05),但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MPP组恢复期尿LTE4、血清IL-4水平较急性期下降(P〈0.05),尿LTE4、血清IL-4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PP组临床缓解期/恢复期尿LTE4、血清IL-4水平低于BA组(P〈0.05)。MPP组急性期尿LTE4水平与血清IL-4水平呈无相关(r=-0.139,P〉0.05),BA组急性发作期尿LTE4水平与血清IL-4水平呈正相关(r=0.819,P〈0.01)。结论 LTE4及IL-4可能共同参与MPP和BA急性期、急性发作期的气道炎症反应。BA恢复期、临床缓解期的血清IL-4、尿LTE4水平测定对MPP与BA的鉴别诊断可能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血清脱氧核糖核酸酶Ⅰ(deoxyribonucle-aseⅠ,DNaseⅠ)活性的临床意义。方法对除外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的急性胸痛(疼痛12h以内)入院的冠心病患者(其中AMI患者48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43例、稳定性心绞痛患者43例)及健康体检者、无心肌缺血证据患者(对照组42列),检测血清DNaseⅠ的活性及肌酸激酶同工酶MB(creatinekinase-MB,CK-MB)、心肌肌钙蛋白T(cardiac troponin-T,cTn-T)值。结果 AMI患者血清DNaseⅠ在发病3h内开始升高,6h左右达到高峰,12h内开始下降,24h内回到基线水平;CK-MB及cTn-T在发病3~6h才开始升高。而不稳定性心绞痛、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和对照组血清DNaseⅠ活性在正常范围,与AMI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血清DNaseⅠ活性是一个比CK-MB、cTn-T更早、更有特异性诊断AMI的酶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改良振幅整合脑电图(aEEG)评分、新生儿危重病例评分(NCIS)和新生儿急性生理学评分围产期补充-Ⅱ(SNAPPE-Ⅱ)在高危儿脑损伤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19例具有脑损伤高危因素的足月儿临床资料,并于生后12 h 内进行相应评分。比较无脑损伤组与脑损伤组之间各评分分值的差异,并描绘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得出3种评分预测高危儿脑损伤的最佳值。结果119例高危儿中,65例(54.6%)发生脑损伤。脑损伤组的改良 aEEG 评分和 NCIS 评分均明显低于无脑损伤组(均 P <0.001),而 SNAPPE-Ⅱ评分明显高于无脑损伤组(P <0.001)。改良 aEEG 评分、NCIS 和 SNAPPE-Ⅱ评分对脑损伤的最佳预测值分别为9、95和22。结论3种评分系统均可作为围产期高危儿脑功能监测的工具,对高危儿脑损伤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张宝钧  陈峰 《矿产勘查》2011,(3):102-104
目的探讨巴曲酶注射液联合纤溶酶治疗急性进展型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急性进展型脑梗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治疗组41例和对照组39例。2组患者均采用巴曲酶注射液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采用纤溶酶治疗,对照组采用注射用血塞通(冻干)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3、7、14、21 d检测指标(血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的变化、神经功能(ESS)评分及临床疗效、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3 d血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7、14、21 d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组患者治疗后142、1 d ESS评分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不良反应:对照组恶心、呕吐1例,局部皮疹1例;治疗组恶心、呕吐1例,局部皮疹2例,牙龈出血1例。结论巴曲酶注射液联合纤溶酶治疗急性进展型脑梗死可有效地降低血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明显地改善了患者的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厄贝沙坦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Ⅰ型前胶原羧基端肽(PⅠCP)和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ⅢNP)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31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治疗组(66例)和厄贝沙坦组(65例),采用放射性免疫法测定血清PⅠCP、PⅢNP的含量,采用彩色Doppler超声心动图仪测量左心室舒张功能和收缩功能参数。另选40例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结果血清PⅠCP、PⅢNP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常规治疗组1、2、4、8周末和厄贝沙坦组1、2、4周末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常规治疗组和厄贝沙坦组组间比较,治疗后2、4、8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心室射血分数(EF)和二尖瓣血流舒张早期流速/心房收缩流速(VE/VA):发病第2天常规治疗组和厄贝沙坦组较对照组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常规治疗组和厄贝沙坦组组间比较,治疗后4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厄贝沙坦能降低血清PⅠCP、PⅢNP水平,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4,(9)
试验旨在研究3个月每天等摩尔饲喂有机硒和无机硒对瘤胃内容物脂肪酸组成、瘤胃细菌和原生动物的影响。12只羊饲喂含有干草1 380 g·只-1DM和大麦450 g·只-1DM的基础日粮,基础日粮中含硒0.16 mg·kg-1DM。将羊随机分成3组,包括饲喂基础日粮(对照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无机硒0.4 mg·kg-1DM(Na2SeO3,ISe)、在基础日粮中添加有机硒0.4mg·kg-1DM(酵母硒,OSE)。测定瘤胃内容物(TRC)中脂肪酸(FA)含量、细菌数(BF)和纤毛原虫数(PF)。OSe组的TRC中C18:2cis-9,trans-11的含量显著降低(P<0.05),α-亚麻酸浓度(C18:3 N 3;LNA)极显著增加(P<0.01)。ISe组BF中肉豆蔻酸(C14:0;P<0.05)、棕榈酸(P<0.01)和中链脂肪酸(P<0.01)含量下降,长链脂肪酸(P<0.05)、硬脂酸(C18:0,P<0.01)、花生酸(C20:0,P<0.001)和山嵛酸(C22:0,P<0.01)含量升高。OSe组BF的辛酸(C8:0,P<0.001)、二十碳四烯酸(C20:4 n6,P<0.01)、二十碳三烯酸(C20:3 n3,P<0.01)浓度增加。ISe组PF的十二碳六烯酸(C22:6 n3)和tricosylic酸(C23:0,P<0.05)含量下降。添加OSe可以增加LNA的含量(P<0.01),降低棕榈油酸的含量(C16:1,P<0.05)。结果表明,饲粮中添加OSe可以通过瘤胃微生物影响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含量,特别是瘤胃纤毛虫,使多不饱和脂肪酸氢化成更饱和脂肪酸。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粉尘螨粗抗原建立的Bal b/c哮喘模型小鼠肥大细胞的活化及细胞因子的变化。方法将20只Bal b/c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阴性对照组(A组,n=10),使用100μL PBS处理;哮喘模型组(B组,n=10),50μg粉尘螨粗抗原+50μL明矾佐剂分别在第0、7和14d腹腔注射致敏1次,第28天再用50μg粉尘螨抗原滴鼻激发,每天1次,连续7次。末次激发24h测定气道高反应;48h处死小鼠进行眼球取血,进行肺泡灌洗并收集右肺的肺泡灌洗液(BALF),无菌取肺HE染色病理观察、甲苯胺蓝染色观察肥大细胞脱颗粒,制取脾细胞及粉尘螨粗抗原刺激培养。采用ELISA法测定BALF和脾细胞培养上清IL-4、IL-10和IFN-γ以及血清IgE、组胺抗体含量。结果与A组相比:B组气道高反应性和肺部病理显著加重(P〈0.01);BALF细胞总数和嗜酸粒细胞数显著增多(P〈0.01);肥大细胞脱颗粒现象显著加重;血清抗原特异性IgE水平显著升高(P〈0.01);BALF和脾细胞培养上清IL-4和IL-10水平显著升高(P〈0.05或P〈0.01),IFN-γ水平显著降低(P〈0.01);BALF和血清组胺水平显著升高(P〈0.05或P〈0.01)。结论过敏性哮喘模型中肥大细胞被活化。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BiPAP无创通气在治疗左心衰竭合并低氧血症中的作用。方法2008年6月至2010年9月收治的34例急性左心衰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BiPAP无创通气组18例和常规治疗组16例。2组患者均给予心电监测,持续动脉血气分析,均给予强心、利尿、扩血管等常规药物治疗。常规治疗组选择鼻导管高流量供氧(6L·min^-1),BiPAP无创通气组选择连接BiPAP呼吸机。结果治疗1、6h后,2组动脉血氧分压(PaO2)、末梢血氧饱和度(SaO2)显著升高,心率、呼吸频率明显降低(均P〈0.01);与常规治疗组相比,治疗1、6h后BiPAP无创通气组PaO2、SaO2升高更明显,心率、呼吸频率降低更明显而至正常水平(均P〈0.01)。治疗1h后BiPAP无创通气组总有效率(88.9%)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50.0%)(P〈0.05);BiPAP无创通气组有2例(11.1%)、常规治疗组有8例(50.0%)病情未见好转予以气管插管转成有创通气,2组气管插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药物治疗比较,BiPAP无创通气治疗更有利于病情缓解,对提高抢救危重心力衰竭患者的成功率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同胞相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6例恶性血液病患者按移植前疾病状态分为2组:高危组11例和标危组15例。2组患者均采用外周血同胞相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预处理方案:高危组采用全身照射+环磷酰胺,标危组采用白消安+环磷酰胺;移植物抗宿主病的预防:2组均采用环孢素A+短程甲氨蝶呤,或加霉酚酸脂。观察2组患者造血重建和急、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巨细胞病毒活动性感染/巨细胞病毒病、移植复发及移植相关死亡及无病生存等情况。结果 2组患者移植后均获得造血重建,均为完全供体嵌合型。2组患者移植后14例发生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累积发病率为53.8%(14/26)。9例发生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累积发病率为45.0%(9/20)。2组患者移植后有20例(76.9%)出现巨细胞病毒血症,无一例患者发生巨细胞病毒病。标危组复发率与高危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7%vs 18.2%,P〉0.05)。标危组移植相关病死率与高危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3.3%vs 54.5%,P〈0.05)。高危组和标危组患者1、3年累积无病生存率分别为30.3%、85.1%和15.2%、68.1%(均P〈0.05)。结论移植前疾病状态是影响移植疗效的重要因素,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生对移植后疾病的复发及生活质量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促炎因子IL-1β和抑炎细胞因子IL-10在三硝基苯磺酸(TNBS)/乙醇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大鼠模型结肠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在该模型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将64只雄性Wistar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与UC模型组,每组32只。正常对照组不造模,UC模型组用三硝基苯磺酸(TNBS)/乙醇溶液灌肠诱导UC模型。观察2组实验大鼠第1、3、7、14天体质量变化、组织病理学改变及结肠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2组大鼠结肠组织细胞因子IL-1β、IL-10 mRNA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UC模型组第1、3、7、14天大鼠结肠组织学评分均明显升高(P〈0.01),结肠组织MPO活性明显增高(P〈0.01),IL-1β,IL-10 mRNA相对于GAPDH的表达量均明显增高(P〈0.01)。结论促炎细胞因子IL-1β与抑炎细胞因子IL-10的失衡在TNBS诱导的UC模型大鼠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