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前言受过构造剪切的软弱夹层,往往在构造主剪切面附近形成泥化带。如果泥化带厚度很薄,在土质勘探和试验工作中容易被忽视;如果泥化带较厚,虽然在地质勘探时,容易察觉到泥化带强度与上下两侧岩体强度有差别,但泥化带界面强度最低这个特点,仍然容易被忽视。本文是通过葛洲坝水利枢纽基岩中,受过层内构造剪切作用的202号夹层,和受过层  相似文献   

2.
某坝址砾岩层间泥化夹层强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程地质人员在某坝址工程地质勘察中,对紫红色砾岩层问泥化夹层的母岩环境、物质组成、性状以及泥化夹层现场大型剪切试验资料进行研究的同时,结合夹层错动面连通率统计成果提出了紫红色砾岩层间泥化夹层的强度值,此值为设计所采用并据此采取了工程治理措施,现坝肩边坡在水库蓄水运行期间处于稳定状态,说明所提供的地质参数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3.
在复杂粗粒土地基中建造混凝土防渗墙时,槽孔内的护壁泥浆会因与所在地层地下水的压力差而向粗粒土地层内发生渗透,进而在槽孔壁面上形成泥皮,泥皮的存在会改变粗粒土地层与混凝土防渗墙结构之间接触面的受力状态,对接触面的强度特性产生一定的影响。为了直观的反映各种因素对于接触面强度特性的影响情况,准确、合理地分析泥浆护壁条件下泥浆渗透粗粒土及泥皮的性状与防渗墙应力和变形特性之间的关系,通过在各种不同条件下,利用泥浆在粗粒土中的渗透试验、泥皮作用下泥浆渗透粗粒土与混凝土防渗墙接触面的剪切强度试验,揭示了接触面的力学指标与强度特性随着不同粗粒土地层结构、不同泥浆渗透条件、不同泥浆特性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缓倾角软弱夹泥层的处理方法,从灌浆成果和检查孔的资料分析,处理效果良好,彻底处理缓倾角夹泥层,在防渗体系较为单薄的面板堆石坝中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5.
 采用马尔可夫链方法,定量分析坝基地层沉积旋回特征,得到坝基软弱夹层的发育特点及沉积规律,并将其分为3类Ⅰ岩块岩屑型、Ⅱ岩屑夹泥型、Ⅲ1泥夹岩屑型和Ⅲ2全泥型。结果表明Ⅰ类夹层多形成于洪泛盆地沉积的厚层黏土岩中或厚层黏土岩与厚层粉砂岩的交界处;Ⅱ类夹层一般在软岩内部发育,顶底部均为岩质相对较硬的粉砂岩或砂岩;Ⅲ类夹层主要形成于黏土质粉砂岩与黏土岩薄互层的半韵律沉积中,分布较稳定。室内慢剪试验获得性状最差的泥化夹层在饱水状态下的摩擦因数为0.223,按规范用粒度成分定量指标选取的夹层强度参数明显偏低,相当于接近液限状态时室内剪切峰值强度的0.72~0.86倍,最终类比其他相似地质条件下的工程经验,提出各类软弱夹层强度参数建议值。  相似文献   

6.
采用马尔可夫链方法,定量分析坝基地层沉积旋回特征,得到坝基软弱夹层的发育特点及沉积规律,并将其分为3类:Ⅰ岩块岩屑型、Ⅱ岩屑夹泥型、Ⅲ1泥夹岩屑型和Ⅲ2全泥型。结果表明:Ⅰ类夹层多形成于洪泛盆地沉积的厚层黏土岩中或厚层黏土岩与厚层粉砂岩的交界处;Ⅱ类夹层一般在软岩内部发育,顶底部均为岩质相对较硬的粉砂岩或砂岩;Ⅲ类夹层主要形成于黏土质粉砂岩与黏土岩薄互层的半韵律沉积中,分布较稳定。室内慢剪试验获得性状最差的泥化夹层在饱水状态下的摩擦因数为0.223,按规范用粒度成分定量指标选取的夹层强度参数明显偏低,相当于接近液限状态时室内剪切峰值强度的0.72~0.86倍,最终类比其他相似地质条件下的工程经验,提出各类软弱夹层强度参数建议值。  相似文献   

7.
红色碎屑岩系中泥化夹层组构及强度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河中游地区红色碎屑岩分布极为广泛,泥化夹层为其主要的工程地质问题。泥化夹层可分为全泥、泥夹碎屑、碎屑夹泥及泥膜等四种类型,粘土矿物以伊利石为主,非粘土矿物主要为石英、长石、云母和方解石。抗剪强度试验表明,泥化夹层的抗剪强度不仅取决于其物理性状,而且还受试验方法、地层结构等因素影响。限制泥化夹层膨胀的大型原位抗剪试验能比较实际地反映其抗剪强度,应作为设计取值的主要依据。文中还给出了不同类型泥化夹层的抗剪强度指标建议值。  相似文献   

8.
徐国刚 《人民黄河》1994,17(10):33-37
黄河中游地区红碎屑岩分布极为广泛,泥化夹层为其主要的工程地质问题,泥化夹层可分为全泥,泥夹碎屑,碎屑夹泥及泥膜等四种类型,粘土矿物以伊利石为主,非粘土矿物主要为石英,长石,云母和方解石,抗剪强度试验表明,泥化夹导的抗剪强度不仅取决于物理性状,而且还受试验方法,地层结构等因素影响。限制泥化夹层膨胀的大型原位抗剪试验能比较实际地板映其抗剪强度,应作为设计取值的主要依据。文中还给出了不同类型泥化夹层的抗  相似文献   

9.
K0固结条件对上海粘性土强度和变形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上海第(2)层 ̄第(5)层粘性土进行K0固结三轴不排水剪切试验,探讨K0固结初始应力对上海粘性土强度和变形性能的影响规律,并与各向等压初始应力的三轴固结不排水剪切试验的情况进行比较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K0固结初始应力对上海粘性土的强度和变形性能有影响;正确测试土的天然强度及变形规律,应使三轴试验的固结应力状态符合天然土层的初始应力条件,即K0固结状态。  相似文献   

10.
粘性泥石流的泥深与残留层关系及其确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粘性泥石流泥深是否包括残留层,一直存在着是与否二种观点和相应的二种观测值,其中大多数观测值不包括残留层。通过观测和试验,尤其原型观测表明,在后继粘性泥石流作用下,除底部很薄的一层不动外,残留层是运动的,泥深应该包含残留层厚度,对过去不包括残留层的泥深观测值应予更正,但各泥石流观测站过去均没有残留层及其不动层厚度的观测值。为此作者提出了用当时均有观测值的泥石流容重和沟床比降等计算残留层厚度的方法,以及不动层的处理意见,以确定当时泥深,使宝贵的观测值可继续应用。  相似文献   

11.
贾愚如  徐复新 《人民黄河》1992,(1):36-39,55
龙门水库110m高的溢洪道边坡处于粉细砂岩层并含有泥化夹层的地区。本文考虑了边坡形状、开挖方式及时间等因素,以粘-弹性模型对人工边坡作了分析计算,坡脚处最大压应力和剪应力分别为8.7MPa和3.0MPa,坡顶及马道附近为拉应力区,最大拉应力1.2MPa,均在安全值以内。泥化夹层形成应力集中带,剪应力小于岩石抗剪强度。但从长远看,泥化夹层的存在是边坡不珠潜在因素。  相似文献   

12.
研究表明,当波浪在软淤泥上行进时,产生了水层与泥层间的内波,风暴条件下水层和泥层的交界面形成高含水量的浮泥层。内波使淤泥层中产生了质量输运,它和水层中的悬移质输运被认为是海岸带淤泥输运的主要机理。后者在分析海岸环境问题及考虑建筑物对环境的影响时是重要...  相似文献   

13.
在大量地质勘探试验研究资料的基础上,分析研究索达干坝址区泥化夹层的类型及分布规律,泥化夹层的粒度成分和一般物理性质及不同试验方法对泥化夹层抗剪强度的影响,提出抗剪强度指标的建议值。  相似文献   

14.
本文系统地阐述了用土工试验方法研究软弱层带的工程性质。包括:软弱泥化带的特征,泥化带的形成,物理状态,在常规与非常规条件下的抗剪强度,应力应变特性。软弱层带是一种介于岩石与土层间的介质,有明显的分带性,曾受过先期剪切。在常规条件下,各带的剪切特性不同;经多次重复剪切后,出现剪切“固化”;地震作用下的强度高于静力作用强度。某些泥化带的残余强度与应力水平有关。室内试验成果与现场大型试验成果接近,因而可用室内中小型试件的试验成果,部分代替现场试验成果。  相似文献   

15.
本文说明在沙页岩地层上进行软弱夹层剪切试验时,采用了限制夹泥膨胀和防止夹泥受载挤出的措施.并研究了合理测定法向刚度系数(K_n)和剪切刚度系数(K_s)的方法. 由于防止了夹泥松弛,膨胀和结构扰动,提高了夹泥层的法向加载能力.正确地反映了法向载荷下的压缩特性和剪应力位移曲线.可以看到明显的峰值强度,并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获得了残余强度. 作者推荐的外锚筋固定法限制夹泥膨胀,用聚脂泡沫塑料板封闭剪切缝,效果甚为显著,但是为获得剪切载荷下的位移稳定值,需要增设稳压设备.  相似文献   

16.
沙坡头坝基岩体以石炭系泥、页岩为主,具有亲水性强,遇水软化、崩解,失水干裂的特性,且具有膨胀性。泥、页岩中微结构面发育,力学强度极低,属极软岩。系统分析了泥、页岩物理力学特性、水理特性、地球物理特征及基坑变形特征,并对参数选取原则和基础处理措施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7.
韩剑飞 《治淮》2007,(7):43-44
一、案例某工程为五层框架结构商住楼,建筑面积4600m2,混凝土设计强度为C35,混凝土施工方案采用现场机械搅拌,塔吊垂直运输,机械振捣。混凝土落度为35 ̄40mm。所用原材料为水泥P.042.5级,试验强度为46.5MPa;砂子:河砂中砂;石子采用最大粒径40mm的连续粒径碎石。  相似文献   

18.
结合工程实际,对坝基软弱泥化夹层在残余状态下所反映的抗剪强度的非线性问题进行了探讨,认为泥化夹层残余强度的摩尔—库仑包线的非线性问题是客观存在的,其产生机理是剪切面上粗颗粒剪胀等因素造成的。笔者进而提出了非线性残余强度的取值和试验过程的安排等问题。  相似文献   

19.
泥化夹层残余强度的非线性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工程实际,对坝基软弱泥化夹层在残余状态下所反映的抗剪强度的非线性问题进行了探讨,认为泥化夹层残余强度的摩尔-库仑包线的非线性问题是客观存在的,其产生机理是剪切面上粗颗粒剪胀等因素造成的。笔者进而提出了非线性残余强度的取值和试验过程的安排等问题。  相似文献   

20.
不规则波在淤泥质底床上的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子丹  张庆河 《水利学报》1997,(4):35-41,48
本文在已建立的泥床上规则波传播模型的基础上,研究了不规则波在泥床上的传播。理论计算和实验结果比较表明,利用多层模型可以较好地描述不规则波波谱在泥床上的变形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