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近红外光谱技术在粮油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分析了近红外光谱技术的工作原理和技术特点,着重介绍近年来近红外光谱技术在粮油品质分析中的应用,并分析了该技术的发展趋势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近红外光谱技术的原理及其在品质评价方面的研究进展,着重阐述了该技术在茶叶品质评价中的研究概况以及存在的问题,并对该技术在茶叶品质评价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近红外光谱技术在茶叶品质评价中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介绍了近红外光谱技术的原理及其在品质评价方面的研究进展,着重阐述了该技术在茶叶品质评价中的研究概况以及存在的问题,并对该技术在茶叶品质评价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苹果品质检测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苹果营养丰富,是大众水果之一,苹果的品质安全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本研究综述了2012~2016年我国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苹果品质检测中的研究和应用进展,包括基于近红外光谱的苹果品质检测、模型传递、分类与分级及在线检测系统研制4个方面。对今后我国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苹果品质检测中的应用提出建议,技术研究方面应不断建立和维护模型数据库,提高模型通用性;技术应用方面应研制在线检测系统和推进软硬件+互联网相结合,使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苹果品质检测中得到长足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近红外光谱技术在稻米品质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的原理、特点和分析程序,综述了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稻米品质分析中的应用,对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小麦作为中国三大粮食作物之一,也是制作各种面类食品的初级原料。小麦品质检测对农业生产和食品加工有重要影响,是小麦生产和小麦籽粒加工的重要环节。近年来,近红外光谱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小麦品质检测,相比其他检测方式,近红外光谱检测具有快速、无损、精确的特点,符合现代加工产业和科研单位对小麦籽粒的储存,品质测定和加工的需求。文章主要综述了近红外光谱技术应用于小麦品质检测方面的研究现状,以及近红外光谱技术应用于检测小麦品质时存在的问题,以期为今后无损化小麦籽粒品质检测和优化近红外检测粮食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近红外光谱技术是一种新型的无损检测技术,在许多领域都得到了很好的应用。本文从农产品中各种物质成分含量预测、分类鉴别、腐烂鉴别、实时监测几个方面综述了近红外光谱技术在农产品品质检测上的应用,并对其在仪器硬件的研究和开发、化学计量学方法的探索与研究以及快速在线检测方法的研究等方面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动物源性食品的消费量日益增大,关于动物源性食品的质量安全也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近红外光谱(NIR)分析技术具有分析速度快、非破坏性、所需样品量小、多组分同时测定,且可对生产过程进行实时监控等优点.本文对NIR分析技术进行了简介,并列举了常用的光谱预处理方法;综述了该技术在动物源性食品检测中的研究进展,包括品质评价和安全评价;并对该技术在动物源性食品检测中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阐述.表明NIR分析技术适合评价动物源性食品的品质和安全.  相似文献   

9.
近红外光谱技术在评定肉类品质上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介绍了近红外光谱技术的原理及其在评定肉类品质上的应用和发展前景,并简要介绍了应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在评定牛肉品质上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10.
《食品工业科技》2013,(05):392-395
近年来动物源性食品的消费量日益增大,关于动物源性食品的质量安全也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近红外光谱(NIR)分析技术具有分析速度快、非破坏性、所需样品量小、多组分同时测定,且可对生产过程进行实时监控等优点。本文对NIR分析技术进行了简介,并列举了常用的光谱预处理方法;综述了该技术在动物源性食品检测中的研究进展,包括品质评价和安全评价;并对该技术在动物源性食品检测中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阐述。表明NIR分析技术适合评价动物源性食品的品质和安全。   相似文献   

11.
水产品营养丰富, 味道鲜美, 深受人们喜爱。由于其组织结构脆弱, 且含有丰富的内源酶和嗜冷细菌, 在储藏和运输过程中容易腐烂变质。随着水产品贸易的日益全球化, 水产品品质现已成为大家关注的核心问题。传统的水产品检测方法具有主观性、侵入性、耗时性, 已不能满足水产品市场的需求, 如何快速、客观地评价水产品品质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近红外光谱技术作为一种快速、无损的检测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水产品检测, 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学者采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在水产品新鲜度评价、质量评估、重金属含量检测、品种鉴别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并分析了近红外光谱技术在水产品检测中的不足之处及发展前景, 以期为水产品快速检测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利用近红外光谱快速检测大豆油脂的过氧化值和酸值,分析发现大豆油脂的过氧化值和酸值在近红外光谱区域有特征吸收峰,通过对比分析,优选出大豆油脂过氧化值特征波段为4500~9000 cm^-1,大豆油脂酸值的特征波段为4500~5000 cm^-1,采用小波变换对光谱去噪并利用PLS建立了预测模型,大豆油脂过氧化值和酸值模型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3.513%和3.629%,准确度与化学方法相近,说明利用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快速检测大豆油脂主要指标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地沟油的近红外光谱分析鉴别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地沟油和食用植物油近红外吸收光谱的研究,发现光谱经过基于基线校正和一阶导数的预处理后,食用植物油的885 nm光谱强度值与897 nm光谱强度值之比大于1.4,地沟油则小于1.1,利用这个比值差异,可以区分这两类油;在2 430~2 445 nm和2 465~2 485 nm两个波段,食用植物油有明显的峰值,而地沟油则没有峰值.实验表明,近红外光谱可以用于分辨地沟油和食用植物油.  相似文献   

14.
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进行羊毛、羊绒鉴别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文章从样品和谱图的采集、原始谱图的处理和校正模型的建立等方面介绍了近红外光谱技术的原理,并根据化学计量统计学理论,介绍了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的方法.并由羊毛、羊绒样品初步建立了羊毛、羊绒定性分析模型,对该模型的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可以用来进行羊毛、羊绒的初步鉴别.由于羊毛、羊绒样品采集数量和代表性有限,在将近红外光谱技术用于羊毛、羊绒产品的商品检验之前,还需进一步大量收集样品,建立更为稳定和具有代表性的数据库和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15.
茶籽油是我国特有的高级食用油。近年来茶籽油掺伪现象层出不穷,本研究利用傅里叶近红外(FT-NIR)光谱与化学计量学相结合,获得一种快速对不同掺假类型(低芥酸菜籽油、大豆油、二元混合油)和不同掺假度(0%-100%)的茶籽油进行定性和定量检测的方法。基于近红外差异光谱进行判别分析(discriminant analysis,DA),DA成功识别了不同掺假度的二元与三元混合茶籽油。通过对手动与自动筛选的不同波段结合不同预处理方法建立偏最小二乘法(Partial least squares,PLS)定量分析模型,最佳模型对掺假水平具有良好的预测性能,决定系数(R2)均大于0.91。校正均方根误差(RMSEC)和预测均方根误差(RMSEP)均接近于0。通过交叉验证,最佳模型的交叉验证相关系数均大于0.98,交叉验证均方根误差均小于0.05,表明筛选的最佳模型均具有良好的稳定性。通过外部验证,最佳模型对不同掺假类型的中、高掺假度(≥10%)的样品识别率高达100%。研究表明,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结合化学计量学能够实现茶籽油掺假的快速、无损鉴定。  相似文献   

16.
近红外光谱技术是一种快速、高效的分析技术,发展迅速,具有无损检测、无污染、操作简单、分析快速、可在线实时监测、稳定性和重现性好、节约人力成本和试剂费用且易于维护等特点,并在很多领域得到应用。近年来,已有许多国内外学者对近红外技术在传统制糖工业应用的可行性进行研究。我国作为世界蔗糖生产大国,企业应对新技术加以重视和应用。本文从糖料甘蔗和甜菜的收购、作物快速育种、制糖中间制品检测应用和成品糖检测等几个方面重点介绍国内外近红外分析技术在制糖工业上应用的研究。本文分析了近红外技术在制糖企业应用的优势和不足,并对该技术在糖业应用的发展前景和发展方向进行展望,为企业和科研院所应用研究、在线检测、过程控制和结果分析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7.
采用偏最小二乘法(PLS)建立了油茶籽油中掺杂菜籽油和大豆油的近红外光谱定量检测模型。配制不同比例(0~100%)的油茶籽油和菜籽油、油茶籽油和大豆油混合样品共256个,采集样品在10000~4000cm-1范围内的近红外透反射光谱,模型采用交互验证和外部检验来考察所建立模型的可靠性,不需进行任何光谱预处理,所建立的PLS模型相关系数为0.9997,训练集的交叉验证均方根误差(RMSECV)为0.504,预测集的预测均方根误差(RMSEP)为0.66。应用建立的模型对未知样品进行预测,并对预测值和真实值进行比较,在掺杂油含量为2.5%~100%之间范围内准确可靠,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可以实现纯茶油中菜籽油和大豆油掺杂量检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究近红外光谱技术在茶叶分析领域的研究进展。方法 以“近红外光谱”和“茶”为主题检索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 CNKI),利用VOSviewer、CiteSpace和Wordle分析年度发文量并构建近红外光谱在茶叶分析中的知识图谱,通过词云、Overlay图谱及Time-linechart可视化分析近红外光谱在茶叶分析领域的研究进展。结果 近红外光谱技术在茶叶分析领域的研究团队及研究机构相对单一。以茶叶主要成分含量预测(茶多酚、咖啡碱等)、茶叶判别是稳定的研究主题。结论 茶叶样本理化性质影响红外光谱有效采集,通过不同的光谱预处理、特征选择与提取可提高茶叶分析的校正模型稳健性。本研究可为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研究茶叶化学成分检测方法、生产过程质量监管、原产地溯源、茶叶掺假等领域的研究者提供理论参考和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