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侯丽鸿 《山西建筑》2012,(33):11-13
从城市居住空间分异现状出发,在分析城市居住空间分异形成机制和可能产生负面效应的基础上,从城市规划视角讨论了如何通过合理规划,调节城市居住空间分异的问题,为进一步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缓解分异、构建和谐居住格局提供了一定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中国城市的居住分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城市主义下的当代中国城市体现出快速、明显的多元化、异质化趋向,尤以居住空间转型方面最为突出。已有国内外相关研究表明,内生的体制转型和外生的全球化因素共同推进了中国城市居住分异,“择邻而居”式居住更在日益重塑居住格局。但是,对中国城市居住分异程度的认识尚待深入,居住分异研完往往“只闻雷声不见雨点”、已有实证多以微观社区为载体,城市尺度的研完反不多见。为此,本文以广州为例,采用2000年五普数据,对广州中心城区的居住分异度直接进行测算,直观地展示出居住分异度。研究表明,空间分异度最高的社会群体是外来人口,其次是体力劳动者群体(农业、工业和服务业从业者);而在住房分布上,分异度最高的是购买的公有房(即房改房)和自建房等。  相似文献   

3.
大城市郊区化、居住空间分异与模式研究--以北京市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借鉴国外的郊区化发展理论,分析了北京市人口郊区化的特点、动力机制和居住空间分异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轴线跳跃式成组团"的郊区居住模式,这对于合理确定郊区不同地域空间的住宅开发方式具有直接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武汉市居住空间分异特征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维  马春波 《华中建筑》2004,22(3):69-71
自改革开放以来,现在社会实体的分化在城市社会地理格局中在一定程度上通过居住空间的分异予以表征。通过对空间分异的研究表明,武汉市7大群体聚居的居住空间的分异格局已经出现。  相似文献   

5.
南京市居住空间分异特征及其形成机制   总被引:53,自引:3,他引:50  
吴启焰  崔功豪 《城市规划》1999,23(12):23-26,35
自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城市社会地理格局中, 分异不仅出现在社会实体的分化, 而且这一结果已在一定程度上通过居住空间予以表征。通过对空间分异的机制研究表明, 改革开放以来政治经济的转变、城市及房地产发展组织方式和规划方法以及价值观的转化影响社会分化的空间化过程实现。在此基础上发现, 目前南京市已出现由6 个阶层聚居的居住空间分异格局。  相似文献   

6.
以浦口区为例,探索大城市郊区新城居住空间分异现象.文章首先以房价为主要标准将南京江北浦口区的住宅分为高档住宅、普通住宅、保障性住房和城中村四类,而后采集现阶段各类住宅的房价数据,通过软件绘制出现有的住宅空间布局图以及房价空间布局图并对其分析.然后通过分异度计算浦口片区的分异程度,认为以房价为标准的居住空间分异在浦口片区已经初步形成.最后通过实地问卷调查分析各类住宅区居民的社会特征,并对该现象进行简单评价与对策分析.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住房分配制度的改革、住宅产业化步伐的推进等政策的推出,城市已经出现一些新的城市社会空间特征,城市居住空间分异的现象是其中之一,而且城市居住空间分异的特征也在逐渐演变。文章介绍了城市居住空间分异的演变历程,对其引发的社会问题进行了因果分析,并用激进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空间统一体理论简要解释城市居住空间分异的特征和内涵,最后从规划的角度,提出了相应的规划对策。  相似文献   

8.
以上海市为例谈城市居住空间分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车乐 《山西建筑》2005,31(20):11-12
介绍了上海居住空间的分异表象,探讨了在上海现行住宅政策的基础上引入的HUD模式,分析了美国不同收入阶层混合居住邻里的经验,并根据经验阐明了其在上海实施该模式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大城市居住空间扩展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邹卓君 《规划师》2003,19(11):108-110
居住空间向城市外围扩展,已成为城市住宅建设的必然选择。居住空间扩展必然形成三种建设模式:交通引导发展;服务引导发展;生态环境引导发展。居住空间扩展方式与居住空间扩展战略及居住区建设模式直接相关,具体表现为基于发展便捷交通系统战略连续扩展和基于发展多中心居住空间结构战略跳跃式扩展两种方式,并形成相应的居住区模式。  相似文献   

10.
南京低收入人群居住空间分异在城市整体层面呈现出愈发清晰的态势。笔者着眼于计划经济时期、体制改革初期和市场经济时期3个阶段,从城市空间分异的形成机制角度对上述空间分异发展历史进行分析和总结,为系统、完善的解决低收入人群居住问题提供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1.
城市居住区分化及混合生态居住模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近年来我国经济社会迅猛发展,城市居住分异现象的出现及其负面影响已引起极大关注。本文从分析产生大城市居住分异现象的经济社会根源出发,借鉴西方混合居住发展模式和经验,运用系统理论、政治经济学、公共利益理论和社会生态理论,提出了在当前我国城市住宅开发中积极推进混合生态型居住模式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随着城市化、全球化及数字化进程的深入,城市在经济、社会、政治和文化等方面的不平等正在加剧,这些社会分化都有其空间属性.改革开放以来,传统的自上而下的、政策服务导向的城市规划在助推了经济增长与秩序维持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对城市潜在社会风险的考量.从当今中国城市社会的现状来看,虽然各种社会矛盾的表现形式和复杂程度各不相同,但核心问题都与空间资源分配的公正公平有关.社会公正在我国现阶段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正在成为城乡规划必须积极应对的挑战.为此,基于社会与空间的视角,探讨中国城市规划当前亟待研究和应对的若干“社会公正议题”以及其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旧城改造中的社会公平问题引发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旧城改造是城市发展不可缺少的环节,现阶段我国通常采用大规模改造模式。在这种改造模式下,社会公平受到了很大的挑战:通过分析大规模旧域改造模式下的社会不公现象,探索能够更有效地维护社会公平的改造方式,更好地服务于我国的城市建设。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上海古北新区在规划实施与管理中,运用城市设计的理念,通过组织居住区公共交往中心,序列场所空间,环境艺术布局等,集中展现古北新区中心和城市设计中轴。  相似文献   

15.
以上海市中心城区公共绿地分布为例,继社会公平绩效评价的基尼系数方法之后,文章又提出了社会正义绩效评价的份额指数方法,由此形成城市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分布的社会绩效评价方法体系.研究显示,在上海市中心城区公共绿地分布中,老龄群体享有公共绿地资源的份额指数略低于社会平均份额,而外来低收入群体享有公共绿地资源的份额指数略高于社会平均份额,总体而言,公共绿地分布的社会正义绩效处于合理区间.社会正义绩效的空间格局表明,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分布的社会正义绩效与特定社会群体的空间分布相关.城市社会空间分异越是显著,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分布的社会公平绩效和社会正义绩效之间差异也会趋于显著.城市社会空间极化的不断加剧趋势对于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分布兼顾社会公平绩效和社会正义绩效提出了挑战.  相似文献   

16.
当前,规划中对于多收入阶层居住分异的问题相对缺乏关注与研究,混合社区的概念认知和实践操作仍然较为模糊。研究分析了居住分异形成的内在逻辑,借鉴其他国家关于混合社区的基本理念和实践经验,探讨了我国国土空间规划中混合社区的可行模式与优化建议。研究发现,为应对多收入阶层居住分异带来的经济社会问题,可以设计以收入混合、产权混合与建筑混合等为主要组成模式的混合社区,在空间上酌情选择群体间“梯度-互嵌”的二维混合布局或“栋-层-户”的三维混合布局。在国土空间规划中更应尤为重视混合社区的规划设计,只有合理规划混合社区的区位选址、空间布局、混合目标、规模比例、产权形式、建筑模式、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以及产业发展,才能有效缓解不平等和不均衡的社会矛盾,助推实现社会群体有机融合和经济社会和谐有序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浅议现代城市居住区内公共空间的人性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晨 《中外建筑》2010,(4):88-90
居住自古以来是人类的基本活动之一。居住区不仅为居民提供居住场所和空间,也为居民提供公共活动场所和交往空间。因此居住区的公共空间的规划设计应从宏观着眼,从细节入手,考虑各种居民的不同需求,达到人性化设计。本文立足现代城市的居住区内,结合近几年来国内外居住区建设中公共空间的营造,针对当前居住区公共空间环境建设普遍存在"缺乏人性关怀"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从设计人员视角探讨我国居住区公共空间人性化环境的营造方法,从设计理念、设计原则和设计细节要素方面对公共空间设计进行探讨,并结合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18.
柴妮娜 《城市建筑》2014,(2):199-199
防火安全始终是我国住宅小区恒久不变的话题,但随着高层住宅小区越来越多,其防火安全工作成为了消防监督部门非常头疼的问题。只有把握住高层住宅小区消防安全的新问题和新特点,才能够真正实现和谐小区环境的构建。  相似文献   

19.
首先分析城市机动性如何导致社会排斥问题,然后描述当代中国城市(生理性)弱势群体的庞大规模和城市无障碍交通设施供给的薄弱性局面形成的鲜明反差,揭示中国城市无障碍交通规划对策的紧迫性;总结法国,日本和韩国应对城市机动性带来的社会排斥问题的特征,以及在无障碍设计等交通规划方面的经验和对策,在此基础上提出对中国城市反社会排斥的交通规划对策四个方面(交通理念、政策,技术和规划运营管理)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中外大中城市居住空间分异的动因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从城市居住空间分异的动因角度对中西方城市居住分异进行了比较研究,并对中西方城市发展过程中居住空间分异的特征进行了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