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改善由样品密度不同、厚度不同引起的测量误差,笔者采用压片法制样,然后密封于样品盒达到平衡,通过152Eu对外界的电磁干扰进行内标校正,在高纯锗(HPGe)γ谱仪上测定铀矿石中镭的含量。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43%,与射气法结果进行比较,相对误差在-5.31%~6.62%之间,方法的精密度和准确度均能满足实际生产需求,可操作性强,简便快速。  相似文献   

2.
用热解吸法研究锂陶瓷中氚扩散行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本福  曹小华  罗顺忠 《核技术》2001,24(4):321-326
采用热解吸法研究了氚在锂陶瓷γ -LiAlO2 中的扩散行为。根据不同线性升温速率下的氚释放曲线 ,分别测出了以HTO形式释放的氚和以HT形式释放的氚的表观扩散活化能分别为(2 53± 50 )kJ·mol-1和 (12 7± 5)kJ·mol-1  相似文献   

3.
通过建立300keV~1.5Mev能区的γ射线的点源效率与源距离的拟合回归方程,解决了效率随源距离变化的修正问题,为某些特殊要求下快速测量速报数据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4.
中国计量测试学会电离辐射专业委员会和中国核电子学与核探测技术学会联合主办的全国锗(锂)γ谱测量技术座谈会于1983年3月29日—4月2日在杭州召开。参加座谈会的有来自全国3个单位的60名代表。 座谈会就探测器的发展、核数据及其编评、锗(锂)谱仪的校准与使用,以及应用于测量矿样、  相似文献   

5.
本工作用红外光谱法,在4000—200 cm~(-1)区域内,对一百多块单晶材料进行了测试。通过对影响单晶透过率变化因素的研究,总结出一些规律性,作为研制高分辨锗(锂)探测器的依据。井给出用红外光谱法选择后的单晶制得的锗(锂)探测器能量分辨率的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6.
王颖利  杜滢鑫 《辐射防护》2016,36(3):189-192
环境样品中137Cs的分析方法主要有高纯锗γ能谱法和化学分离后进行β计数的放射化学法。本文对这两种方法的测定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二者具有可比性,放射化学法探测限低,更灵敏;而高纯锗γ能谱法具有耗时短、回收率高的优点,这对于应急监测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使用阱型高纯锗γ谱仪测量了待测滤材样品和参比溶液中241Am 59.5 keV和239Pu 129.3 keV的能峰计数比,结合参比溶液中已知的241Am/239Pu原子比数据给出了滤材样品的241Am/239Pu原子比,结果与滤材样品经化学处理后采用同位素稀释质谱法测量的241Am/239Pu原子比在不确定度范围内一致。  相似文献   

8.
【据因特网2001年12月15日报道】 苏格兰环保局(SEPA)已经开始就有关下列事项的处理和处置问题展开新的公众咨询:贮存在敦雷的进口钠废物以及钠处理设施的退役。此次咨询将于2002年2月15日结束。 此次咨询活动的背景可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当时敦雷正在四处招揽业务,并劝阻政府不要将其关闭。德国是敦雷的主要目标,因为它可为德国的废物贮存问题及将废物出口到苏格兰提供一个至少是短期的解决方案。 德国的核运营者与敦雷签署了大量有关各种废物的贮存和后处理工作的合同。这些合同包括进口由卡尔斯鲁厄 KNK快中子反应堆产生的86 t放射性…  相似文献   

9.
【美国《核子周刊》2001年11月15日刊报道】 法国原子能委员会(CEA)和意大利的能源研究机构Enea已就下列事项达成原则一致:在以Enea的TRIGA反应堆(位于罗马附近的Casaccia中心)为基础的系统中进行有关放射性废物加速器嬗变的试验研究。 如果这两个机构能于2001年底在完成可行性研究之后执行该计划,那么,这套系统将是世界上首次尝试将亚临界反应堆与质子加速器和散裂源结合在一起。目前认为此类系统可以将长寿命的锕系元素和裂变产物转变为较易处理的元素,从而便于对长寿命高放废物实施管理。迄今为止只对此类系统中的各个组成部分进行…  相似文献   

10.
对放射性核素的迁移行为和规律的研究是高放废物处置的一个极其关键问题。长寿裂变产物。^99Tc是高放废物的主要成分之一,因其毒性大,半衰期长,一直是研究的重点,在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安全及环境评价中是一重要核素。  相似文献   

11.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化学系罗兰德(F.S.Roland)在日本第二十四届放射化学讨论会上发表特别讲演时指出:在同温层中通过~(14)N(n.p)~(14)C核反应会生成~(14)C,并通过化学反应产生~(14)CO,最后形成~(14)CO_2。这些反应生成的~(14)CO_2会进入地球上的一切生物体中并达到平衡状态,成为~(14)C测年代方法的基础。这项技术已用于考古学上  相似文献   

12.
采用沉淀浓集-离子交换方法对大体积水中Pu分析方法进行了实验研究。浓集过程采用了MnO2沉淀、Ca-Mg共沉淀两种方案,水样体积为25 L时,两种沉淀法对钚分析的全程放化回收率均可达到70%左右,MnO2沉淀法对于50 L以上水样回收率下降。Ca-Mg共沉淀法对100 L水样的全程放化回收率为63.5%~80.2%,平均值为(74.6±5.9)%(n=7),对239+240Pu的最小可探测限为3.1 μBq/L(体积V=100 L,回收率Y=74.6%,测量时间t=72 h)。某实际淡水样品中239+240Pu含量为9.32~15.6 μBq/L,取样体积为100 L时没有出现低于探测限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采用实验室模拟方法研究了^99TcO4^-和HTO在某花岗岩中的扩散行为,获得了扩散系数。并对^99TcO4^-,HTO以及文献中报道的一些弱吸附性放射性物种在花岗岩中的扩散系数与分子量的关系进行了初步分析。分析表明,在花岗岩中,^99TcO4^-,HTO,^125I^-,^36Cl^-等弱吸附性放射性物种的扩散系数与相应物种的分子量的平方根近似成反比关系。  相似文献   

14.
15.
放射性气体的屏蔽是辐射防护领域的一个热点,而研究放射性气体在不同介质中的扩散行为是这项研究工作的关键。放射性气体在介质中扩散行为的数学解析计算过程较为复杂。本文首先阐述了放射性气体在介质中的扩散模型,然后将低浓度侧边界外推,再先后讨论了显式与隐式有限差分法的计算方法,最后通过数值计算实验和模拟应用试验考察,讨论了它们的误差与在现实应用的可行性与精度。在进一步的研究之后,可以应用数值法代替传统的解析法模拟计算相关的放射性气体在介质中扩散的扩散行为,从而提高计算效率。  相似文献   

16.
对应用轻便地震仪进行反射波法测量,以达到圈定岩石界限的效果作了探讨。在加拿大地盾做了5000英尺的工作量,剖面线横过元古代的砾岩和太古代的杂岩的接触界线。在解释方面,由于消除了存在野外记录中的多次反射,分出了深度达1100英尺的反射层。其结果与从露头和钻孔中获得的地质资料的吻合程度比较好。在该面积上应用地震方法的结果表明,它对解决矿产勘探中的构造问题,指明了广泛应用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高放废物地质处置环境中存在大量的磷酸盐,势必会影响放射性核素的迁移行为。采用贯穿扩散(through-diffusion)法研究了磷酸盐对Se(Ⅳ)在高庙子膨润土中扩散行为的影响。采用自编扩散参数分析程序获得有效扩散系数(De)约为(0.61~1.3)×10-11 m2/s,岩石容量因子(α)约为0.16~0.58。结果表明:磷酸盐浓度对Se(Ⅳ)的扩散行为影响不明显。酸性条件下,Se(Ⅳ)的有效扩散系数和岩石容量因子均升高。由于Se(Ⅳ)能够吸附在膨润土的表面,使得表观扩散系数(Da)降低。而碱性条件下,岩石容量因子小于总孔隙率,Se(Ⅳ)不吸附在膨润土表面。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129I在我国深地质处置库重点研究区围岩中的迁移行为,为选址预评价提供基础数据,利用批式吸附实验法和改进的毛细管内扩散法研究了碘离子在北山花岗岩粉中的吸附和扩散行为,分析了不同控制条件对碘离子的表观扩散系数(Da)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固液比为20 g/L,碘离子在北山花岗岩粉上的吸附几乎可以忽略;扩散实验中125I-的Da值为8.2×10-11~1.4×10-9 m2/s,表明碘离子在压实北山花岗岩岩粉中的扩散速率很快;125I-的Da值随扩散温度的升高而变大,随扩散源液离子强度的增加而变大,随同位素载体浓度的升高而变大,125I-的扩散速率随溶液pH值的上升整体有减小的趋势。  相似文献   

19.
腐殖酸是环境中普遍存在的一种有机物,它能通过络合作用和氧化还原反应影响放射性核素的迁移。本文通过贯穿扩散实验,在不同膨润土密度和不同腐殖酸接触时间下,研究了Re(Ⅶ)在高庙子膨润土中的扩散,得到了有效扩散系数De和容量因子α。结果显示,随着膨润土密度从1 600kg/m3增加至1 800kg/m3,De从1.8×10-11 m2/s减小至0.59×10-11 m2/s。随着腐殖酸接触时间由0d增加到60d,De由0.59×10-11 m2/s增大至0.83×10-11 m2/s。实验得到的α值均小于总孔隙率,说明在腐殖酸存在的条件下,Re(Ⅶ)可能仍以阴离子的形态在膨润土中扩散。  相似文献   

20.
为准确评估小型动力堆海上严重核事故后释放的气载核素造成的海洋放射性污染水平,以小型动力堆断电诱发的严重核事故为例,建立核素在大气和海洋中扩散的计算模型,计算事故后大气和海洋中137Cs的放射性污染水平,并分析了气载核素释放高度、大气稳定度对沉降核素海洋扩散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的释放高度下,源下风轴线上表层海水中核素的时间积分浓度随下风向距离的增大呈先升高后下降的变化规律;在离源一定距离内,释放位置越高,表层海水中核素的时间积分浓度越小;在离源一定距离外,大气越不稳定,表层海水中核素的时间积分浓度越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