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运用回路自然风压理论对有竖井隧道自然风压进行了研究,提出在有竖井隧道中自然风压的大小和方向均会发生变化,并将影响竖井主风机工作,在通风设计及运营通风管理中应给予重视。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山岭隧道火灾模式下竖井内火风压的变化特性,采用数值模拟方法,选取火灾发生在竖井附近及远离竖井时的烟气流动特性为研究对象,分析烟气在纵向通风作用下竖井内火风压的变化规律。研究表明:与传统斜坡隧道火灾不同,由于烟气涡流影响,竖井内火风压在纵向通风作用下均呈现非单调的变化趋势,故隧道火风压理论模型不能直接用于竖井内火风压预测;竖井内火风压随纵向风速从0 m/s 增大至3.5 m/s 时呈现逐渐增加趋势,最大差值约为40 Pa;火源靠近竖井时比远离竖井时,竖井内火风压更大,纵向无风时,两者最大差值约为25 Pa。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3,(4)
<正>近几年,随着我国公路建设的快速发展,公路隧道越建越多,对隧道建设技术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长大公路隧道的通风技术问题。目前我国长大公路隧道通风方式主要采用竖井送排分段纵向通风技术,由于通风竖井特殊的建设上艺及通风特点,存在多处联络风道的变向,易导致风压发生不均匀突变而产生偏流,造成了风压大量损耗,大大降低了竖井的通风效率。设置导流叶片均衡风量的分布,是有效降低风量损耗的途径之一。为了能够有效利用导流叶片降低联络风道的风压损耗,本文将对长大公路隧道相同断面圆形折曲风道导流叶片设置方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门窗》2014,(11)
文章借助大比例火灾模型试验,分析了在火灾情况下隧道火风压力的变化,探析了火灾规模、通风速度、隧道坡度、烟流蔓延长度等因素对火风压的影响,同时还分析了火灾对隧道通风系统的影响情况。试验表明隧道火风压会随着火灾规模、通风速度、隧道坡度、烟流蔓延长度等因素的增大而变大,并且火风压会对隧道的通风造成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针对不同断面宽度隧道中发生火灾时的火风压变化问题,利用Fluent软件模拟隧道内发生火灾的情况,分析隧道宽度对临界风速的影响以及隧道宽度、火源功率和通风速度对火风压的影响。研究表明,火源功率较小时,宽度越小的隧道,临界风速越大;随着火源功率的增大,临界风速之间的差距减小。火风压中火区绕流阻力和热烟摩阻增量会随着风速的增大而相互作用。导致火风压会先随风速的增大而增大,到达一个峰值后会随着风速增大而减小,最后当通风速度增大到临界风速后趋于稳定的数值。随着隧道宽度的增大,通风速率对火风压的影响逐渐减弱。建立不同宽度隧道在不同通风速率和火源功率下的隧道火风压计算公式,为隧道火灾通风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4,(24)
影响采空区自然发火的因素有很多,本文通过对自然风压和风门与采空区的关系,分析出自然风压和风门对采空区自然发火的影响,从而指出自然风压对采空区的影响因素和风门位置的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7.
长大隧道钻爆法施工中凿岩、爆破、装运都会产生大量的粉尘、废气,施工通风是一个难以攻克的技术难题。通过分析长大隧道分阶段工程环境,结合施工通风,对施工通风的风量、风压计算、通风系统布置及改善隧道施工通风的技术途径作了较详细的介绍,并且在实际施工中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8.
成都地铁一号线南部浅埋区间隧道在国内首次采用自然通风模式,本文对其在火灾工况下自然排烟模式的数值模拟分析作了详细介绍,为自然排烟方式在地铁区间隧道的应用,以及通风竖井的布置和区间隧道结构形式的选择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成都地铁浅埋区间隧道自然通风排烟方式的热烟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区间隧道采用自然通风的方式进行排烟在国内尚属首次.采用熬烟试验方法在建成的实体隧道现场,验证了成都地铁浅埋区间隧道现有的通风竖井间距和通风面积能够满足隧道排烟的要求.烟层高度高于人体特征高度,烟气通过区间隧道最近的两个通风竖井排出,烟气蔓延区域控制在两个通风竖井之间,来自隧道内外的自然风对排烟效果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0.
庞新刚 《山西建筑》2010,36(30):320-321
根据隧道施工情况,确定了最佳通风方案,就隧道施工期间需要的风量及风压进行了计算,并对风机和风管安装、通风系统维护、施工通风监测等环节作了论述,从而保证施工进度,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1.
阐述了山岭排污隧洞外界自然风引起洞内空气流动的原因,以及隧洞内空气流动能量守恒理论.并建立了空气流动的数学模型。以某山岭排污隧洞为理论分析实例,结合空气流动能量守恒定律和质量守恒定律,研究了竖井在隧洞自然通风中的作用,对比分析了冬季无竖井隧洞和有竖井隧洞自然通风的效果,以及风压与热压的关系,并论证了利用自然风稀释排污隧洞内有害气体(H2S)浓度的理论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浅谈自然通风原理与建筑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自然通风进行了介绍,通过对风压通风和热压通风的原理进行分析,明确了自然通风原理,并进一步结合建筑设计实例进行了解析,为今后建筑设计中的自然通风设计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3.
曹勤 《暖通空调》2012,42(7):84-87
介绍了该大楼的竖向贯通风井设计,这种设计通过竖向贯通风井代替风管,充分利用建筑南北温度差产生的压差,加速了空气的自然对流,增加了舒适度。分析了该大楼通风设计的形式、原理、优缺点以及节能性,结果表明该设计具有技术上先进、经济上适用、节能效果显著的优点,符合低碳环保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针对太阳能通风井道蓄热单元的技术需求,制备了复合相变蓄热材料,并将其应用于通风井壁,建立了基于复合相变蓄热材料的太阳能通风井测试系统,并测试了其运行性能。结果表明:添加5%碳纳米管制备的复合相变材料,其导热系数为0.65 W/m·K,是添加前的2.03倍,相变潜热为107J/g,是添加前的0.718倍。应用上述材料的太阳能通风井测试系统在10:00—21:00时段通风量为55.0~103.9m~3/h,其中在17:00风速和风量达到最大,为良好的自然通风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15.
为了揭示竖井结构形式对城市交通自然通风隧道的影响,采用1∶10 的隧道模型,设计中央垂直型及侧向倾斜型两种竖井结构进行对比试验,分析研究两种竖井结构下的隧道纵向温度分布、竖向温度分布以及烟气扩散特性。试验结果表明,中央垂直型竖井隧道的纵向温度、竖向温度均低于侧向倾斜型,且烟气控制效果明显优于侧向倾斜型竖井;中间垂直型竖井有效排烟面积较大且烟气能量衰减更快,是其工作性能优于侧向倾斜型竖井的本质机理。结论可为类似工程设计与建造提供技术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6.
自然通风与建筑节能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自然通风是改善室内热环境和空气品质的主要手段,热压、风压是通风形成的基本条件,合理组织自然通风能够节约建筑耗能,通过分析建筑室内通风组织的措施,为建筑师提供一定的设计依据。  相似文献   

17.
陈明  袁方  徐万里 《山西建筑》2012,(32):188-189
在前期竖井型城市隧道自然通风模型实验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改变实验模型,研究了竖井"哮喘效应"产生的原因,以及如何克服"哮喘效应"的办法,得出"哮喘效应"是连续竖井通风的必然产物,是不能阻止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决长大隧道中如何有效利用竖井自然通风辅助机械通风,提高通风效果、节约能耗,以锦州地下储油洞库群和官田隧道的施工通风为依托,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及现场测试对竖井自然通风效应的影响参数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特定的气温条件下,竖井进行自然通风会对机械通风有辅助的效果;竖井的直径变化对通风的作用影响是比较有限,当竖井的深度在250 m以前时,竖井通风效应随竖井深度的增大而增强。当竖井深度达到250 m后,继续增加深度,其通风效应无显著变化。温差越大,竖井自然通风效果相对越好,冬季利用竖井出风的通风效果要好于夏季利用竖井进风的通风方式;该竖井进风方案的要点在于如何将新鲜的风引入到主洞室,在距竖井的中线5 m处布置风机比较科学合理。  相似文献   

19.
中国逐渐发展成为世界上隧道和地下工程最多的国 家,其长隧道数量和长度跻身世界前列。据统计,火灾中85%的 人员死亡是由热烟气造成的,目前隧道中采用较为广泛的排烟系 统有纵向排烟系统、集中排烟系统和横向排烟系统,而针对长隧道 来说,我国广泛采用的是竖井式纵向通风,因此,研究纵向通风与 竖井排烟综合效应下隧道火灾烟气流动特性及温度分布规律具有 重要意义。本文建立了1:10 缩尺寸竖井隧道模型,主隧道长度 16.5 m,宽度1.3 m,高度0.65 m;竖井通过排烟横通道与主隧道 连接,排烟横通道设置在主隧道侧面中部,尺寸为1.2 m 长、0.6 m 宽、0.4 m 高;竖井横截面为半径0.6 m 的1/4 圆,高4.6 m。在 竖井隧道模型中开展了一系列油池火实验,选取2 种方形燃烧池 (20 cm×20 cm、23 cm×23 cm)作为火源,设置2 个纵向火源位置 (位置A:火源中心线与排烟横通道中心线距离0.375 m;位置B: 火源中心线与排烟横通道中心线距离1.375 m),7 种纵向通风风 速(0,0.18,0.27,0.35,0.44,0.52,0.69 m/s),定量分析不同工 况下温度分布及烟气逆流长度。研究结果表明:当无纵向通风时, 火焰与隧道地板垂直,且呈轴对称形态;当有纵向通风时,火焰向 下游偏移,且纵向通风风速越大,火焰向下游偏移越明显;当纵向 通风风速为0 m/s 时,由于竖井的存在,火源上、下游两侧烟气温 度分布并非对称,火源下游(竖井侧)烟气温度下降速度较快,与单 洞隧道烟气温度分布明显不同;随纵向通风风速增加,烟气逆流长 度和烟气温度减小,而最大温度偏移距离整体呈增加趋势;当无量 纲纵向通风风速v′<0.19 时,主隧道最大温升△Tmax 与Q2/3/ Hef 5/3 呈正比,而当无量纲纵向通风风速v′>0.19 时,主隧道最大 温升△Tmax 与Q? /(vb1/3Hef 5/3)呈正比,但常数系数均小于Li 等预 测模型中的常数系数;竖井隧道内无量纲纵向烟气温度分布符合 Fan 和Ji 等建立的纵向温度衰减模型,衰减系数k′在1.36~1.63 范围内变化,但其值明显大于单洞隧道纵向温度衰减系数k′;另 外,当火源位于位置A 时,最大烟气温度低于火源位于位置B 时 的最大烟气温度,无量纲纵向烟气温度衰减速度慢于火源位于位 置B 时衰减速度。  相似文献   

20.
独立式住宅的自然通风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兵 《建筑节能》2007,35(2):24-27
独立式住宅是我国乡镇住宅模式的主体,研究其自然通风对建筑防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对独立式住宅气象环境的分析、通风方式的比较、两种自然通风效果的分析对比以及因地域而不同的热工特性分析,提出独立式住宅利用自然通风的设计方法和住宅区规划布局措施,太阳房研究成果对独立式住宅建筑设计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