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针对体育馆声学设计中低频声较难控制的现状,提出并研究了薄板空间吸声体的吸声性能.  相似文献   

2.
针对体育馆声学设计中低频声较难控制的现状,提出并研究了薄板空间吸声体的吸声性能。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自制吸声系数测定的简易装置,该装置按驻波管原理测定吸声系数,声压极值在驻波管内直接测得,测值能分辩至0.25dB,20分钟内声压测值的误差不大于0.3%(用标准差评价),该装置能测定纤维类各种吸声材料的正入射吸声系数,装置的总体性能评价良好。  相似文献   

4.
针对微表处路面车内噪声较大的问题,利用驻波管装置分别测试了不同级配、拌和工艺、橡胶粉目数和含量共12种混合料的吸声系数.研究结果表明:与普通的微表处路面相比,低噪声微表处具有较大的吸声系数和良好的抗磨耗能力.通过在普通级配设计上增加7.1 mm筛严格控制集料粒径分布、添加60目橡胶粉1.5%经湿法工艺成型,可以使混合料在有效频段的吸声系数提高到0.34.  相似文献   

5.
基于特性阻抗的吸声系数测量的一种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吸声系数测量方法主要有驻波管法和混响室法,而驻波管法和混响室法都存在着一些缺陷.基于此,根据吸声材料的表面特性阻抗是吸声材料吸声系数的一个重要参数的原理,提出了一种新的测量吸声材料吸声系数的方法.运用此方法对某一吸声材料进行了实验,并将实验结果与驻波管法以及混响室法测得的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该方法在低频时,测得吸声系数与其他2种方法基本相同,在高频时,有一定误差.  相似文献   

6.
大麻织物吸声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大麻织物的吸声特性,选用大麻、涤纶和棉纱线在小样织机上织造了不同规格的织物,使用化学试剂对大麻织物进行了处理,对吸声系数进行测试,并对测试结果进行了比较和理论分析。结果表明,当后空腔距离和声波频率一定时,大麻织物吸声系数随着织物紧度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当织物紧度相同时,随着入射正弦声波频率的增加,大麻、涤纶和棉织物的吸声系数都呈正弦曲线变化,但大麻纤维的吸声能力要好于涤纶、棉纤维;织物组织对吸声系数有一定影响。大麻织物经过化学试剂处理吸声系数有所下降,其主要原因是织物中孔隙减小所致。  相似文献   

7.
对于公路交通噪声的预测,国际和国内已给出了许多不同的模型和算法,但没有统一的标准。各国根据各自的情况,采用自己建立的模型,经过修正和完善得出应用模型。综合考虑几种已有模型并进行了比选,最后提出了适合于低噪音路面的交通噪声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8.
为提高大庥织物的吸声性能,使用空心微殊对大麻织物进行涂层整理,研究了空心微殊添加量、涂层厚度和后背空腔距离与涂层织物吸声系数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空心微珠添加量的增加,大麻涂层织物吸声系数先增大后减小,当添加量质量分数为7%时,吸声性能最好,平均吸声系数可以达到0.82.随着涂层厚度的增加,吸声系数总体呈逐渐减小的趋势.增加后背空腔距离,可以改善涂层织物在低频段的吸声系教,而中频段会有所减小,高频段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9.
多孔隙低噪声沥青路面降噪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声学的原理,从吸声系数与多孔隙沥青混合料结构之间关系的角度,论述了多孔隙低噪声沥青路面的降噪机理,分析了沥青路面混合料的孔隙率、混合料的最大粒径以及路面厚度对沥青路面的降噪效果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10.
梯度聚氨酯吸声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研究梯度聚氨酯在全入射角下的吸声性能.根据高分子材料中三维应力应变关系建立了三维传递矩阵数学模型,模拟梯度聚氨酯在不同入射角下的吸声性能.首先计算了梯度聚氨酯对垂直入射声波的吸声系数,并与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基本一致.最后利用此数学模型计算了梯度聚氨酯在全入射角下的吸声性能,计算结果表明斜入射声波在梯度聚氨酯中发生波型转化,从而影响其吸声特性.因此,必须合理设计梯度聚氨酯,使其在全入射角下都具有优良的吸声性能.  相似文献   

11.
选择长金属铜纤维制备多孔吸声材料,研究了孔隙率、厚度、纤维直径和后空气层等因素对吸声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当孔隙率从35%增加到50%时,吸声系数大于0.5的起始频率从2 248 Hz移到3 256 Hz,共振峰吸声系数可达到1。随着材料厚度的增加,第一共振频率向低频明显移动,且吸声曲线呈现多峰性,吸声系数大于0.5的吸声频率从2 224 Hz(厚度13 mm)移至428 Hz(52 mm)。纤维直径较细时,可有效地拓宽吸声频带,提高了整体吸声性能;增加后空腔的深度可显著提高材料的中低频吸声性能,但频带变窄;中高频段出现多峰吸收,且吸声性能降低。研究结果为该新型吸声材料结构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选择厚度为2 mm的薄微穿孔板,研究羊毛纤维穿入率、穿入量和穿孔率对微孔板吸声性能的影响。在100~1 600 Hz范围内,随着羊毛纤维穿入率和穿入量的增加,共振吸声频率均向低频移动,吸声频带都得到拓宽。当羊毛纤维穿入率从0%增加到100%时,共振吸收峰向低频移动了340Hz,频带拓宽346 Hz以上。当穿入量从0根增至160根时,共振吸声频率向低频移动340 Hz;当穿入量约为106根时,频带拓宽360 Hz以上,共振吸声系数为0.92。而当穿孔率为1%时,穿入羊毛纤维使最大吸声系数降低,吸声频带变窄;但随着穿孔率的增加,穿入羊毛纤维可以显著拓宽微穿孔板的吸声频带,共振吸声系数也随之增大。当穿孔率为6%时,穿入羊毛纤维前后,最大吸声系数从0.68增至0.97,共振吸声频率从1 158 Hz降至986 Hz,频带拓宽了674 Hz以上。穿孔率越大,羊毛纤维改善微穿孔板吸声性能的优势越显著。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城市住宅的外部与内部较为普遍的噪声声源的分析,结合已有的室内、室外声音的传播知识,着眼于实际设计时应该考虑的噪声影响问题及控制的方式方法,不拘于具体的数学公式和实验数据,提供了基本的隔声吸声知识和思考策略.  相似文献   

14.
应用BISAR软件计算了不同层间接触条件下的沥青面层剪应力,通过直剪试验测定了洒布不同粘层材料的复合马歇尔试件的抗剪强度,并采用车辙试验测定复合式车辙板的DS和总变形量.研究结果表明:完全光滑的层间接触条件大幅提高了沥青面层的最大剪应力,加速沥青面层发生剪切破坏而出现车辙;粘层提高了层间抗剪强度,不同的粘层材料对层间接触条件的改善效果不同;高抗剪强度的层间接触能提高复合式车辙板的高温性能.  相似文献   

15.
有源吸声层理论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提出一种可用于吸收低频斜入射声波的有源吸声结构。文中描述了吸声层的组成形式,然后建立理论模型,按近场方法推导了有源控制前后反射声功率的计算公式,而后按声反射功率最小化准则求得最优次级力源复强度。最后通过计算机仿真证明了该吸声层吸收低频声波的有效性,并研究了吸声效果与次级力源位置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梯度聚氨酯吸声性能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梯度聚氨酯能够吸收宽带声波,通过大量反复试验测量来优化设计梯度聚氨酯各层材料厚度既费时又费力。因此主要从理论上优化梯度聚氨酯各层材料厚度,使其具有最佳吸声性能。制备了梯度聚氨酯,并在声管中测试其水声吸声系数。用传递矩阵法计算其吸声系数,结果表明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一致,由此证明应用传递矩阵法计算梯度聚氨酯吸声系数是合理的。然后根据此数学模型,应用Matlab编辑遗传算法程序优化梯度聚氨酯各层材料厚度。  相似文献   

17.
采用驻波法测定纸基和多孔水泥基材料在不同构造形式下的吸声系数 ,探讨了材料表面孔洞结构、刻槽深度和吸声单元尺寸等因素对吸声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 ,随着三角形空腔尺寸的减小 ,吸声系数增大 ;水泥基多孔材料吸声效果随着刻槽深度的提高而提高 ,而刻槽单元大小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8.
传统的多孔吸声材料在中高频段有着良好的吸声性能,但在低频段的吸声效果却不佳。介绍了多孔吸声材料的吸声机理,吸声材料的的种类及发展趋势,重点介绍了纳米材料与多孔吸声材料复合后对其吸声性能的影响,特别是对低频段吸声性能的提高,并对吸声材料的发展趋势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为降低噪声污染对环境的影响,本实验通过热压发泡法制备了吸声性能良好的发泡聚氨酯材料。研究了发泡剂用量对发泡聚氨酯的泡孔结构、吸声性能和阻尼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发泡聚氨酯材料内部随发泡剂添加量的增加逐渐产生闭孔、开孔等孔隙结构,丰富的孔隙结构具有较好的吸声效果。其中发泡剂质量分数为18%的发泡聚氨酯材料吸声效果较好,平均吸声系数为0.447。但发泡聚氨酯材料中泡孔结构使其内部结构变得疏松,导致其阻尼性能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