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采用分散聚合法,以甲醇为分散介质,聚乙烯基吡咯烷酮(PVP)为分散剂,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合成微米级的聚苯乙烯(PS)微球.所制备的PS微球具有良好的球形度,且表面光滑,无破损,无缺陷.讨论分散剂质量分数、引发剂质量分数、单体质量分数以及聚合温度对PS微球粒径及其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PVP质量分数的增加,PS微球的粒径减小,粒径分布变宽;随着苯乙烯和AIBN质量分数的增加,PS微球的粒径增大;随着聚合温度的升高,PS微球的粒径增大.  相似文献   

2.
以乙醇为分散介质,聚乙烯基吡咯烷酮(PVP)为分散剂,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采用分散聚合方法,制备粒径范围在1.84~4.23 μm的单分散聚苯乙烯(PS)微球,并探讨单体用量、分散剂用量、引发剂用量、分散介质和反应温度等反应条件对所得聚合物微球粒径及其分布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一定反应条件下,随着初始单体质量分数和引发剂质量分数的增大以及聚合温度的升高,聚苯乙烯微球的粒径增大;随着分散稳定剂PVP质量分数的增大,微球粒径变小;在相同条件下,以乙醇为分散介质比以甲醇为分散介质制得的PS微球粒径大.  相似文献   

3.
分散聚合法制备窄分散聚苯乙烯微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苯乙烯(St)为单体,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为分散稳定剂,在甲醇(MeOH)反应介质,使用分散聚合法制备了窄分散的聚苯乙烯微球.分别采用红外(IR)、扫描电镜(SEM)、粒度分析(SPAN)等手段,表征了聚苯乙烯(PS)微球的组成成分、表面形貌、粒径及其分布.并讨论了个各个因素对所制备微球的粒径及其分布的影响.当St质量分数为溶剂量的10%,AIBN质量分数为单体量的0.15%,PVP质量分数为单体量的1.5%时,该条件下制备的微球粒径为1.38μm,SPAN值为0.77,微球形 貌及其分散性最佳.  相似文献   

4.
采用分散聚合法制备了粒度为3~8μm的单分散聚苯乙烯(PS)胶体微球,并重点考察了分散稳定剂用量,引发剂用量,单体用量,不同分散介质和温度等工艺条件对PS微球的粒度及单分散性的影响.研究发现,PS微球的平均粒径随分散稳定剂用量聚乙烯吡咯烷酮(PVP)的增加而减小,随引发剂用量的增加而增加,随单体用量升高而增大,随分散介质中水用量的增加而减小,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其中PVP用量和初始单体浓度是影响粒径关键因素.PS微球粒径的相对标准偏差随PVP用量的增加而降低,随引发剂用量的增加而增加.反应介质中加入微量水后,发现粒径偏差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5.
以苯乙烯(St)为单体,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聚乙烯毗咯烷酮(PVP)为分散稳定剂,在甲醇(MeOH)反应介质,使用分散聚合法制备了窄分散的聚苯乙烯微球.分别采用红外(IR)、扫描电镜(sEM)、粒度分析(SPAN)等手段,表征了聚苯乙烯(PS)微球的组成成分、表面形貌、粒径及其分布.并讨论了个各个因素对所制备微球的粒径及其分布的影响.当St质量分数为溶剂量的10%,AIBN质量分数为单体量的0.15%,PVP质量分数为单体量的1.5%时,该条件下制备的微球粒径为1.38μm,SPAN值为0.77,微球形貌及其分散性最佳.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苯乙烯(St)为单体,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为分散稳定剂,二乙烯基苯(DVB)为交联剂,以无水乙醇(EtOH)为反应介质,使用分散聚合法制备了尺寸大小为5.4μm的流式聚苯乙烯微球;同时分析了反应时间对转化率的影响;DVB、PVP对粒径大小和变异系数的影响;以及引发剂和苯乙烯单体对粒径大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用分散聚合法能制备出粒径大小为5.4μm、变异系数小于10%的流式聚苯乙烯微球。  相似文献   

7.
尺寸可控的单分散聚苯乙烯微球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以苯乙烯为单体采用分散聚合法制备尺寸可控的单分散聚苯乙烯(PS)微球的制备工艺,分析了乳化剂、引发剂、单体的用量,醇水比和搅拌速度对产物粒径分布的影响。所得产品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荧光光谱仪等手段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用分散聚合方法制备出的聚苯乙烯(PS)微球粒径均匀且呈单分散性,并制得了粒径为100~800 nm的聚苯乙烯微球。荧光光谱测试结果表明,聚苯乙烯微球的荧光激发峰在390 nm处,与微球粒径大小无关。同时借助Langmiur-Blodgett(LB)技术对PS微球进行了自组装。  相似文献   

8.
以甲醇为分散介质、聚乙烯基吡咯烷酮(PVP)为分散剂、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采用分散聚合法制备出单分散微米级聚苯乙烯(PS)微球.通过种子无皂乳液聚合法,以PS微球为种子、过硫酸钾(KPS)为引发剂,将一种可聚合光引发转移终止剂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对乙烯基苄酯(VBDC)和苯乙烯(St)的共聚物负载到PS种子微球表面,得到PS/Poly(St-co-VBDC)微球.通过活性自由基聚合在PS/Poly(St-co-VBDC)微球表面用紫外光引发接枝聚丙烯酸(PAA),制备一系列表面接枝不同长度PAA的PS/Poly(St-co-VBDC)毛发状微球.利用动态光散射(DLS)、红外光谱(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多种方法对所得各种高分子微球进行了详细表征.  相似文献   

9.
通过无皂乳液聚合法,以苯乙烯(St)为单体,碳酸氢钠作离子调节剂,过硫酸铵(APS)作引发剂,制备粒径范围在纳米级的均匀聚苯乙烯(PS)微球;研究了粒径及形貌与单体、丙烯酸(AA)及APS用量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所得PS微球粒径范围在221~610 nm,分散指数PDI均小于0.05;单体用量增大时,PS微球粒径增大;AA含量增加,微球表面趋于粗糙且粒径减小,不使用AA时微球表面光滑且球形规整;当St用量大时(35 mmol),粒径随APS用量增加而增大,但微球单分散性变差;当St用量小时(9 mmol),粒径随APS用量增加而减小,单分散性良好。另外,以垂直沉降自组装法得到的薄膜为非晶态光子晶体,具有鲜艳的结构色,且色彩与Lab值的图谱相一致。  相似文献   

10.
对用膜分散-溶剂萃取法制备单分散聚苯乙烯纳米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微孔膜孔径是控制PS微球粒径的关键因素,膜孔径尺寸越大,PS微球粒径越大.PS微球尺寸与膜孔径之间的倍数因子由分散相液滴与连续相之间的接触角大小决定.在微孔膜孔径固定时,PS溶液浓度对PS粒径有一定影响,PS微球粒径随PS溶液浓度的增加而增大.研究获得了粒径约为20~80nm的单分散聚苯乙烯(PS)纳米球,并用粒度分析仪、原子力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和红外光谱对其进行了表征分析.  相似文献   

11.
以二乙烯三胺和甲苯-2,4-二异氰酸酯为基本原料,在室温下通过反相细乳液界面聚合法制备了聚脲空心微球。研究了乳化剂、连续相、分散相和助稳定剂对反相细乳液稳定性和空心微球形貌的影响,并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和红外光谱对其形貌和结构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当以司盘80为表面活性剂、甲酰胺为分散相、环己烷为连续相、Ag NO3为助稳定剂时,可制备出粒径在100 nm左右且具有明显空心结构的聚脲纳米微球,其微球囊壁厚度约为1 7 n m。以罗丹明B为模拟药物对纳米空心微球进行了药物装载及体外释放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空心微球具有较强的药物负载能力和良好的药物缓释性能,每克空心微球最大药物吸附量可达101 mg罗丹明B(即101 mg/g),体外连续释药时间能达14 h以上。  相似文献   

12.
1Introduction Inrecentyears,synthetichydroxyapatite(Ca10(PO4)6OH2,HA)hasbeenappliedinorthopedics,drugreleasecarri er,biomoleculesseparationetc,duetotheirexcellent biocompatibilityandbioactivity[1].However,asakindof idealimplantitsdegradabilityisimportant.…  相似文献   

13.
乳液聚合法制备聚苯乙烯微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乳液聚合法制备了聚苯乙烯(PS)微球,对制备条件进行了研究。电镜分析表明,PS微球平均粒径约为35nm,且随乳化剂浓度的增加而减小。PS微球易溶于非极性或弱极性溶剂,而不溶于极性溶剂中。XRD分析表明,PS微球为非晶结构。  相似文献   

14.
以甲基丙烯酸甲酯和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为主要单体,聚乙烯醇为分散剂,利用悬浮聚合方法制备出了具有中空结构的聚合物微球.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偏光显微镜对微球的形貌、粒径及其分布进行了表征.考察了搅拌速度、分散剂用量、油水比、引发剂用量等因素对微球的粒径及其分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微球呈多分散状态,中空结构良好,内、外壁光滑;搅拌速度、分散剂用量是控制粒径大小及其分布的主要因素;当油水比〉1:1.5时,成球性能受到影响,同时油水比对微球粒径及其分布也有影响;引发剂用量为0.6%时有最高的转化率.  相似文献   

15.
研究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二苯乙烯磁性高分子微球的制备与影响因素.采用共沉淀法制备磁流体,并进行双层表面活性剂改性.以改性后的Fe3O4磁流体为核心,通过开环反应、共聚等方法制备含有氨基的磁性微球.讨论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和引发剂的用量及温度对磁性微球性能的影响.通过粒度分析仪测出微球粒径,并用x-射线(XRD)对Fe3O4及磁性微球进行表征,证明Fe3O4结构没有变化.红外光谱(FT-IR)测试表明微球结构表面含有氨基基团.  相似文献   

16.
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激光粒度仪和微孔滤膜过滤实验研究了一种双交联结构新型耐温聚合物微球的形态、溶胀性能、耐温性能及封堵性能。结果表明,微球原始形态为表面较为光滑的圆球形,粒径主要分布在200~300 nm,微球在矿化度10 000 mg/L的水溶液中140 ℃下溶胀30 d后约溶胀了5倍。随着溶胀时间、溶胀温度和微球浓度的增加,微球对微孔滤膜的封堵能力逐渐增强,140 ℃下溶胀30 d的微球封堵效果最强;随着滤膜孔径的增大,微球封堵效果减弱。微球在140 ℃下溶胀30 d后依然具有良好的封堵性能,说明微球具有良好的耐温性。  相似文献   

17.
采用种子乳液聚合法将Fe2O3超微粒包覆在苯乙烯/丙烯酸/丙烯酸丁酯(St/AA/BA)核-壳型复合共聚物中,形成包覆有无机粒子的有机高分子核-壳型复合微球,从微观的分子尺寸上改变了复合共聚物的性能,并着重研究Fe2O3的含量对这种复合共聚物的动态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Fe2O3含量的增加,复合共聚物的内耗明显增加,刚性显著下降。因而Fe2O3加入对复合共聚物有增韧作用,改善了复合共聚物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8.
Preparation of Hollow Porous HAP Microspheres as Drug Delivery Vehicles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Hollow HAP microspheres in sub-millimeter size were prepared and investigated as a drug delivery vehicle. The LCB (lithium-calcium borate) glass microspheres, which were made through flame spray process, were chosen as precursor for hollow HAP microspheres. The LCB glass microspheres reacted with phosphate buffer (K2HPO4) solution for 5 days at 37 ℃. During the reaction the Ca-P-OH compound precipitated on the surface of LCB glass microspheres and formed porous shells. Then the microspheres turned to be hollow ones with the same diameter as the glass microspheres after LCB glass run out in the chemical reaction. After heat-treated at 600 ℃ for 4 h, the Ca-P-OH compound became HAP, thus the hollow HAP microspheres were produced. The mechanism of forming hollow HAP microspheres through the chemical reaction between phosphate buffer and LCB glass was confirmed by the XRD analysis. The microstructur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hollow, porous microspheres were observed by SEM.  相似文献   

19.
金属纳米材料能够产生量子尺寸效应及表面效应,在许多领域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以DMF(N,N-二甲基甲酰胺)为溶剂及还原剂,苯乙烯-马来酸酐无规共聚物为大分子稳定剂,在不同的反应条件下,合成制备了银纳米微粒.通过紫外-可见吸收光谱、透射电子显微镜等测试手段对所合成的纳米银样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通过上述反应所得到的银纳米微粒的DMF溶液可以在420 nm处出现纳米银所具有的特征吸收峰,增加了反应前驱体浓度及反应时间,使银纳米微粒的特征吸收峰变得更加明显.透射电子显微镜的结果表明,所得到的银纳米微粒具有较窄的尺寸分布,从而证明苯乙烯-马来酸酐无规共聚物可以对纳米银表面进行较好的修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