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研究了0~0.022wt%范围的铈含量对四种无取向电工钢显微组织、织构和磁性能的影响。成品退火后,晶粒尺寸随铈含量的增加而增大,并在含铈0.011wt%的钢中达到最大值。含铈0.003wt%的钢具有最强的(110)〈001)织构。在铈含量相同的钢中,(111)〈uvw〉纤维织构的强度随终轧温度的降低和预退火温度的增加而下降。在同样的工艺条件下,磁通密度随铈含量的增加而稍微增加,并在含铈0.003wt%的钢中达到最大值。对于铈含量相同的钢,磁通密度随预退火温度增加和终轧温度降低而增加。另一方面,铁损随钢中铈含量增加而下降,并在含铈0.003wt%的钢中达到最小值。在铈含量相同的情况下,铁损随预退火温度增加和终轧温度降低而下降。主要通过形成有利织构和最佳的成品晶粒尺寸,含铈0.003wt%的钢表现出最好的磁性能。  相似文献   

2.
在一项较早的工作中已开发出了一种命名为0.3c—CrMoVESR(0.3C—1.0Mo-0.3V)的超高强度钢,这是一种通过将碳含量从0.15增加到0.28%和通过电渣精炼(ESR)并在ESR期间以铌或者锆对该钢进行孕育处理而得到的改进型AFNOR15CDV6钢。根据淬火速度,该钢铸态热处理后的极限拉伸强度(UTS),0.2%屈服应力(PS),百分延伸和夏氏U型缺口试件冲击能值分别在1550~1560MPa,1500~1520MPa,8~12.5%和370~790kJm^-2的范围内变动。所报道的0.3C—CrMoV钢的显微组织由马氏体和贝氏体组成。在现行的研究中,通过增加0.3C—CrMoV钢的铬含量到4%及将该钢经过ESR以钛进行孕育处理,其UTS和0.2%PS分别进一步增加到1740~1760MPa和1570~1610MPa。有意思的是随着UTS和PS的增长其百分延伸率也同时增长了14%,而其夏氏U型缺口试件冲击能值无任何跌落。此钢的力学性能随着铬含量的增加而提高可以归因于其马氏体和贝氏体混合显微组织中马氏体的体积百分数增加之故。  相似文献   

3.
借助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和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等测试手段研究了DP590双相钢不同工艺下的显微组织与微观织构。结果表明,从热轧、冷轧到连退过程组织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由热轧态的块状铁素体和少量珠光体组织转变为退火态的铁素体和少量的马氏体,晶粒尺寸由8μm细化至6μm。从热轧、冷轧到连退过程织构同样发生了显著的变化,随着工艺过程的进行,旋转立方织构逐渐减弱,但减弱幅度不大,相应的(001)<110>晶粒逐步减少;不利于深冲性能的α织构先增强后减弱,其最强组分(112)<110>的取向密度在冷轧阶段达到最大值,相应的(112)<110>晶粒先增加后减少;有利的γ织构逐渐增强,其最强组分(111)<112>的取向密度在连退阶段达到最大值,相应的(111)<110>晶粒和(111)<112>晶粒均逐步增加,但(111)<112>晶粒要多于(111)<110>晶粒。  相似文献   

4.
退火温度对Ti-3Al-4.5V-5Mo钛合金显微组织和织构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研究了退火温度对Ti-3Al-4.5V-5Mo钛合金丝材显微组织和织构的影响. 结果表明, 随着退火温度的提高, 初生α相的形态逐渐由条状α和球状α的混合组织向球状组织过渡, 晶粒尺寸逐渐增加. 当退火温度达到880 ℃时, 转变成粗晶片状组织. 两相区退火时,α相出现(φ1,~0°,φ2)织构组分, 其强度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而略有增加,β相(φ1,~0°,φ2)织构组分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逐渐增强. Β区退火后织构依然明显,α和β相织构分别主要为(φ1,~0°,φ2)和(φ1,~45°,0°).两相区退火加热时,α和β相发生了原位再结晶和形核长大再结晶, 在随后的炉冷过程中, β相向α相的转变主要是以在原有α相颗粒上的长大机制进行.  相似文献   

5.
张磊 《山西冶金》2015,(3):8-12
利用X射线衍射三维取向分布函数(ODF),对济钢"ASP+罩式退火工艺"下生产的Ti-IF钢的热轧、冷轧及退火、平整试样的织构演变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济钢Ti-IF钢热轧板形成了较强的{111}面织构,在冷轧和退火后γ纤维织构强度显著增强;经罩式退火后,{111}110织构强度减弱,{111}112织构强度增强,V({111})/V({100})增大;经平整工序后高斯织构强度略有增强;随着碳含量的增加,Ti-IF钢在各生产工序的有利织构{111}减少,有害织构{100}增加,成形性能变差。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退火温度对3.1 %Si无取向硅钢组织和磁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退火温度从940 ℃提高至1 000 ℃,平均晶粒尺寸由98 μm增加到145 μm,铁损P1.5/50从2.576W/kg降低至2.408 W/kg。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γ不利织构组分强度逐渐降低,{111}〈112〉织构组分强度降低约16 %,磁感B50逐渐升高,磁性能水平提高。  相似文献   

7.
王振  李锋  甘春雷  周楠 《稀有金属》2022,(4):438-450
以工业纯铝、Al-10%La中间合金和Al-15%Ce中间合金为原料,利用铝合金熔炼炉制备了Al-x RE(x=0,0.1,0.2,0.3,0.4,0.5;%,质量分数)合金。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镜(SEM),能谱(EDS)和背散射电子衍射(EBSD)表征合金相组成、显微组织和织构,通过万能试验机和显微硬度仪测量合金的强度和硬度,将组织、性能和织构进行对比,研究了La,Ce混合稀土对工业纯铝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稀土含量的增加,合金的平均晶粒尺寸逐渐减小;合金导电率随着稀土含量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变化趋势,其最大值为64.5%IACS,比工业纯铝提高了1%IACS;当稀土含量小于0.3%时,合金的力学性能变化较小,而当稀土含量超过0.3%时,合金的强度和硬度逐渐提高,平均抗拉强度最大值达到90 MPa,平均延伸率最小值为41.6%,平均硬度峰值为HV 24.9,其平均抗拉强度和平均硬度比工业纯铝分别提高了38.5%和19.1%,而延伸率仅降低了9.2%;随着稀土含量的增加,合金中<001>取向的晶粒逐渐减少,<111>取向的晶粒逐渐增多,合金中...  相似文献   

8.
Y含量对Mg-Zn-Y合金显微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以及电子万能实验机等设备,研究了Y对Mg-2Zn-xY(X=0、0.5、1、3,质量分数/%)舍金的显微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Y含量的增加,合金二次相由Ⅰ相+W相转变为W相+H相。舍金力学性能随Y加入量的增加而提高,当加入量为1%时,合金的力学性能达到最佳:抗拉强度达到207MPa,伸长率达到16.9%;而加入量为3%时,综合力学性能又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9.
在CSP生产线上进行稀土无取向电工钢50W600工业化生产,借助透射电镜、扫描电镜、XRD等设备对铸坯、热轧板、成品板组织、夹杂物、织构等进行研究,主要结论如下:稀土加入后明显抑制铸坯柱状晶发展,细化枝晶间距,增加等轴晶比例,改善热轧板带状组织;稀土净化钢液作用明显,减少MnS析出,部分AlN由块状单质析出转变为球状复合析出;退火后的平均晶粒尺寸增加,有利织构(100)、(110)含量增加,不利织构(111)减少;成品平均铁损降低0.4 W/kg,平均磁感应强度提高0.011 T。  相似文献   

10.
为了开发具有低铁损和高磁导率的磁芯材料,研究了无取向电工钢板中不同磷含量对磁性以及再结晶织构的影响。将不同磷含量的试样冷轧成各种厚度的钢扳,也就是说,为了使其再结晶和晶粒的长大,对其进行不同的冷轧变形量和退火处理。磷含量较高钢板的磁感应强度高于低磷含量钢板板的磁感应强度,而且,磷含量较高钢板的磁感应强度随着钢板厚度的减少呈略微下降趋势,也就是说,磷含量较高钢板的磁感应强度随着冷轧变形量的增加呈略微下降趋势,但是,磷含量较低钢板的磁感应强度随着钢板厚度的减少显著降低。降低铁损最有效的方法是减少电工钢板的厚度,因此,只有当含磷无取向电工钢板规格较薄时,方可获得较低的铁损和高的磁导率。当含磷无取向电工钢板厚度为0.27mm时,其典型磁性能为16.6W/kg(W10/400),在B50条件下,磁感应为1.73T。在再结晶织构中,通过控制再结晶织构中的P{111)〈112)组元,可得到具有优良的磁性材料,因为此织构能恶化电工钢板的磁性,因此,在再结晶过程中,应抑制其组元的发展;而且{φ1,φ,φ2}={25°,10-15°,45°}组元在晶粒长大过程中,以消耗}111}〈112〉组元为代价,促进其自身显著发展,在初始晶粒边界的磷偏析将会促进此织构的演变。因此,在控制再结晶织构过程中,磷对提高无取向电工钢板的磁性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采用熔铸工艺法制备了含B量为0.2%-1.0%的TC4/B钛合金,分析并测试了合金的铸态组织和力学性能。研究结果表明:TiB相提高了TC4/B钛合金铸棒的弹性模量,B元素添加量为0.2%~1.0%范围内,合金弹性模量提高15%~30%;显微组织由片层α、晶界β及第二相(TiB)组成,第二相(TiB)聚集在卢晶界上呈链状分布,随B含量增加,显微组织细化效果越明显。由拉伸断口分析可知,随着B含量增加合金由典型的延性沿晶断裂向混合型断裂转变。  相似文献   

12.
采用光学电子显微镜和ODF分析方法,研究了两种CSP工艺生产的无取向电工钢组织和织构类型对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钢中(Si Al)含量增加,晶粒尺寸增大,铁损降低;当{100}<0vw>和α、η纤维织构组分增加后,电工钢磁性能得到改善;随着{111}<112>织构组分强度降低,磁感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3.
无取向硅钢热轧板的织构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选用不同硅含量的工业用无取向硅钢热轧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X射线衍射Schulz背反射法对热轧板进行了分层织构测量.结果表明,高硅热轧板表层织构以((-1)10)[001]为主,并有少量((-3)31)[5(-5)3],板中心部位以(001)[1(-1)0]为主;低硅热轧板表层含有少量的((-1)10)[(-1)(-1)1]、((-1)10)[(-2)(-2)1]和((-5)51)[11(-1),而板中心部位主要为(001)[1(-1)0]织构,但强度比高硅热轧板低;织构沿厚度方向的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即表层附近织构以((-1)10)[001]为主,中心处织构以(001)[1(-1)0]为主,只是强度有差异;热轧温度变化时,织构的强弱有明显的变化,热轧温度对不同硅含量热轧板织构的影响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Sn含量和冷轧板厚度对取向硅钢冷轧板脱碳渗氮退火后组织和织构的影响,发现随着厚度减小和Sn含量增加,初次再结晶晶粒尺寸趋于减小,增加Sn含量导致对Goss取向形成的不利织构{001}〈120〉增加,而钢板厚度减薄时{111}〈112〉、{411}〈148〉等有利织构和{001}〈120〉不利织构均增加。Sn在氧化层中的含量显著小于基体,在氧化层/基体的界面处有显著的浓度梯度。虽普遍认为Sn的晶界偏聚是影响退火组织和织构的原因,但俄歇电子能谱只能偶然检测到,推测或是该偏聚不具有普遍性,或是其偏聚厚度极小超出了仪器检测的范围。  相似文献   

15.
 利用电子背散射衍射技术,研究了冷轧后亚稳态奥氏体不锈钢301L的退火织构和晶界特征,分析了不同冷轧退火温度对织构和晶界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冷轧退火后奥氏体不锈钢301L的织构主要由Copper{112}<111>,Brass{110}<112>,Goss{110}<001>和S{123}<634>组成,并且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织构强度逐渐减弱,重位点阵晶界Σ3晶界含量明显增加,其他重位点阵晶界含量没有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6.
本文研究了Mn和S对冷札0.5%Si钢等时退火过程中的晶粒长大和炽构发展的影响.尽管Mn和S都对晶粒长大有所影响,但Mn含量对其造成的影响随S含量而变。在含有0.004%~0.017%S的钢中,Mn含量的增加使细硫化锰析出粒子数量减少.从而促进晶粒长大.然而在S含量低于0.001%的超低S钢中。添加Mn后出现了MnSiN2沉淀,所以反而会抑致晶粒长大。另一方面,伴随晶拉长大的再结晶织构变化仅仅取决于Mn的含量,较高的Mn含量导致{222}织构组分增加。这和与MnSiN2沉淀平衡的溶质N含量的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17.
为阐明非均匀分布的TiN粒子对抑制非稳定态下奥氏体晶粒长大的影响,Fe-1.5%Mn-0.12%Ti—Si(〈1.1%)-N(20~130ppm)-C(0.05%和0.15%)合金,在有Mg和无Mg脱氧条件下从1873K以50或5K/min的冷却速度冷却到1473K,然后淬火。检测了奥氏体晶粒大小分布与C、N和Si含量以及Mg脱氧和冷却速度的关系,发现在0.05%C时,均匀分布的TiN粒子抑制了γ晶粒的生长,没有观察到Si含量(0—1.1%)在给定C、N和Ti含量时对γ晶粒大小的影响。在Mg脱氧条件下,TiN+MgO和TiN粒子数量是无Mg脱氧的2倍多,因此导致相似的γ晶粒大小。γ晶粒大小^-Dλ在0.05%C时随齐纳钉扎力的增加而减小,但在0.15%C时就并不如此。0.05%C50K/min冷速时的^-Dλ值比5K/min时的小,但0.15%C时^-Dλ值与冷却速度的关系是不同的,这可解释为0.05%C时,冷却速度降低,非均匀分布的TiN粒子数减少,但是0.15%C时,只有枝晶区域内的TiN粒子减少。  相似文献   

18.
详细研究了冷轧退火温度对铁素体不锈钢微观组织、织构、深冲性能的影响.随着退火温度的增加,晶粒尺寸逐渐增大,温度在850℃时为26 μm,当温度升高到1 000℃时增加到48 μm,退火温度进一步增加到1 050℃时,晶粒长大的趋势更加明显.不同温度退火后,薄板的再结晶织构都是由强烈的γ织构和较弱的α织构组成,并且随着退火温度的提高,γ织构的强度也在不断增长,当退火温度为1 050℃时,发现了少量的高斯织构.平均r值在退火温度为950℃时达到了峰值.  相似文献   

19.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与电子背散射衍射技术(EBSD)研究了高Ti高成型性铁素体-珠光体型热轧酸洗带钢不同终轧温度下的组织与织构特征.研究结果表明, 终轧温度对显微组织的演变影响较小, 但却引起了大角晶界密度的升高.不同终轧温度时形成的组织均以铁素体为主, 少量的珠光体弥散分布在铁素体基体之间.终轧温度的提高引起了织构类型的显著改变, 随着终轧温度的升高, 织构强度整体增强, 并形成了明显的对冲压成型性有利的近γ织构.当终轧温度为850℃时, 近α织构与γ织构强度均较弱, 此时的织构类型主要为{001}[110]、{113}[471]、{114}[110]和{223}[110]成型不利织构, 成型不利织构强度更高; 当终轧温度升高至875℃时, 织构类型主要为近γ织构和{001}[110]旋转立方织构, 近γ织构体积分数由19.9%升高至41%, 成型有利织构强度显著增强.   相似文献   

20.
实验采用不同厚度的低温取向硅钢热轧板冷轧至0.18 mm。通过XRD分析冷轧板表面和中心层的织构,通过EBSD分析了脱碳板截面的织构。结果表明,冷轧样品表层和中心层,随着压下率增大,{111}面织构总含量有所减少,{100}面织构总含量有所增多;脱碳样品中{111}面织构明显增多,尤其是{111}〈112〉织构组分,{100}面织构明显减少,尤其是{100}〈011〉织构组分,{411}〈148〉织构组分也明显增多;脱碳样品中,随着压下率增大,晶粒尺寸逐渐减小。不利于二次再结晶发展的织构随着压下率的增大明显增加,同时有利的CSL晶界随着压下率的增加会稍有减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