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GH220合金是一种时效硬化型的难变形高温镍基合金。作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之用。使用温度为900~950℃,使用总寿命达1200h 合金采用1220℃×4h,空冷;1050℃×4h,空冷;950℃×2h,空冷(即直晶热处理工艺)与1220℃×4h,缓冷;1050℃×4h,空冷;950℃×2h,空冷(即弯晶热处理工艺)后,再经900℃长期时效处理,合金析出少量针状TCP(μ)相。试验结果表明,合金经900℃×1200h处理,析出少量μ相,但对性能衰减无直接影响。弯晶热处理工艺大大地延迟针状相的析出。  相似文献   

2.
徐翔  季克进  王斌  高林  方军 《特殊钢》2006,27(6):57-58
为简化40SiMnCrNiMo钢钎具的热处理工艺,试验了880℃30min油冷+600℃60min空冷的调质处理,860℃30min空冷的正火和780℃30min空冷的两相区亚临界热处理后钢的组织和性能。结果表明,亚临界热处理后钢中贝氏体区HV显微硬度值低于正火钢,钢的V-型冲击功为30J,高于正火后钢V-型冲击功(12J),接近调质后的V-型冲击功(40J)。钎杆寿命试验得出,正火钢钎具平均钻孔进尺10.78m,亚临界热处理钢钎具平均钻孔进尺108.30m,可满足使用要求和替代调质处理钎杆。  相似文献   

3.
定量分析了合金相的溶解析出规律 ,探讨了不同热处理制度对合金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合金中γ′相和碳化物相的析出峰分别在 70 0℃和 85 0℃左右 ,其大量溶解进入固溶体的温度分别为大于 1 0 2 0℃和大于 1 0 0 0℃ ,合金较为合适的热处理制度为 1 0 80℃× 8h ,空冷 (或水冷 ) + 70 0℃× 1 6h ,空冷或 1 0 80℃× 8h ,空冷 (或水冷 ) + 85 0℃× 2 4h ,空冷+ 70 0℃× 1 6h ,空冷  相似文献   

4.
14MnMoVN60kg 级调质钢的综合性能及可焊性等均能达到单机大容量机组涡壳用铜的设计要求。该钢整板一次热处理合格达80%,经二次处理合格率为100%。板材实际性能符合技术条件要求,综合性能合格率达90%。推荐采用910~940℃×2min/mm 水淬和680~710℃×6min/mm 回火空冷的热处理制度。采用此制度可取得沉淀析出和晶粒细化的强化效果。  相似文献   

5.
韶钢炼轧厂生产的 45号钢在常规生产检验中发现材料规格对力学性能初检合格率有影响 .为此 ,随机抽取16、18、2 8、3 0mm 4个规格、11个炉号的 45号钢进行正火工艺试验 ,探讨了正火工艺对 45号钢力学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 :直径小于 2 5mm的 45号钢 ,正火工艺采用GB/T699- 1999标准推荐的工艺执行 ,即 85 0℃×40min ,力学性能达到标准要求 ;直径大于或等于 2 5mm的 45号钢 ,正火工艺采用 880℃× 3 0~ 60min也可达标 .金相检验表明 :这两种工艺处理试样的金相组织均为块状铁素体和大小均匀的珠光体 ,这种组织能够满足强度和塑性的理想配合  相似文献   

6.
本文研究了 HQ80钢的热处理制度、显微组织及性能三者之间的关系,通过它们之间的内在规律,找出较合理的热处理制度:HQ80钢中板经920℃水淬加680~700℃回火;HQ80钢薄板经920℃正火加650~680℃回火,会获得良好的强度及韧性,能够满足 WEL—TEN80钢的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7.
针对厚度为100 mm的核电用钢板20MnHR-B进行不同工艺热处理和力学性能、显微组织检测分析,结果表明:经过正火+回火处理,钢板的力学性能满足交货状态、最大和最小模拟焊后热处理状态的技术要求;经过最大模拟焊后热处理,钢板获得铁素体+珠光体+少量粒状贝氏体组织。最终将100 mm厚度核电用钢板20MnHR-B的最佳热处理工艺确定为900℃正火+保温1.2 min/mm+水冷、630℃回火+保温2 min/mm+空冷。  相似文献   

8.
采用不同的正火工艺对热轧A537CL.1试样进行系列热处理试验,利用常温拉伸试验机、摆锤式冲击试验机、金相显微镜研究热处理工艺对试验钢组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热轧钢板正火后强度降低,钢板出炉后风冷与空冷相比,风冷钢板强度略有提高,但冲击值降低;在880℃保温、保温时间36 min的正火工艺条件下,试验钢综合性能优良,满足LPG低温储罐用钢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本钢采用铁水预处理、12 0t顶底复吹转炉冶炼、LF +RH TB二次精炼、4 8t钢锭 80 0轧机成坯工艺试生产了铁道车辆用LZ5 0钢 (% :0 4 7~ 0 5 5C ,0 17~ 0 4 0Si,0 6 0~ 0 90Mn) 2 30mm× 2 30mm车轴坯。LZ5 0钢材中氢含量为 (0 5~ 0 7)× 10 -6,氧 (9~ 10 )× 10 -6,氮 (5 5~ 70 )× 10 -6。A +C类非金属夹杂级别为1 0~ 2 5。LZ5 0钢 84 0℃正火处理后的机械性能为σs370~ 385MPa ,σb710~ 735MPa ,δ52 1%~ 2 3%。  相似文献   

10.
研究正火-回火和等温热处理工艺对U20Mn2SiCrNiMo贝氏体钢轨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钢经900℃正火+300℃回火后的力学性能为抗拉强度为1396MPa,伸长率为16.0%,冲击吸收功KU2为57J,HB硬度值402;试验钢经870~930℃加热空冷至300℃等温处理后,抗拉强度基本保持在1300 MPa左右,伸长率为17.0%,冲击吸收功KU2≥80 J,HB硬度值375~395;和传统的正火+回火工艺相比,优化的等温热处理工艺可以大幅提高U20Mn2SiCrNiMo贝氏体钢轨的冲击韧性,室温冲击吸收功由57J提高到80J以上,提高40%~56%,而断后伸长率基本保持不变,抗拉强度和踏面硬度略有降低。最佳优化工艺为:870℃正火后空冷至300℃保温4h后空冷。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改变热处理工艺对使用真空感应+电渣重熔工艺冶炼、经锻造成型的[?]80 mm AM355不锈钢棒的力学性能的改进及相关机理。试验结果表明,与传统热处理工艺(1 070 ℃×1 h空冷+(-70 ℃)×8 h+200 ℃×2 h空冷)相比,新的热处理工艺(1 000 ℃×1 h空冷+(-70 ℃)×8 h+450 ℃×2 h空冷+200 ℃×2 h空冷)可使[?]80 mm AM355不锈钢棒得到较高的强度和硬度,并保留一定的塑韧性。新的热处理工艺处理的AM355不锈钢棒的抗拉强度可提高120 MPa、屈服强度可提高400 MPa、硬度可提高5HRC,同时,冲击吸收功可保持大于40 J。对该钢棒经2种热处理工艺后产生的碳化物的类型和析出行为进行了观察研究之后指出,淬火温度对AM355不锈钢的晶粒度、碳化物类型及分布、残余奥氏体的转变都具有较大的影响,M23C6型碳化物的存在对钢的强化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2.
研制非冲压型双相钢的冶金产品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用台阶淬火模拟热轧钢管获得双相组织的冷却转变。试样为φ14×2.6 mm的20MnSi钢无缝管,在950℃(接近于热轧管均整轧制及再加热炉温度)保温25 min,空冷至不同的台阶温度T_s(720、700、680、660℃)保温45 min,然后油冷(46℃/s)。组织为细小块状的铁素体+马氏体  相似文献   

13.
杨新武  宛农  周许  王立新 《特殊钢》2013,34(4):56-58
30CrMoA钢(/%:0.30C、0.21Si、0.53Mn、0.003S、0.005P、0.98Cr、0.22Mo、0.06V)除砂器锻件为外径Φ405~493 mm内径Φ90~167 mm的管状工件,技术条件要求调质后-40℃横向冲击功≥20 J。经常用正火+调质工艺920℃正火(风冷)+880℃正火(风冷)+860℃淬火(空冷+水冷)+630~680℃回火(空冷)后横向Rm715~815 MPa,Rp0.2 545~665 MPa, A 19%~20%,Z 65%~68%,室温Akc 36~101 J,-40℃ Akv 11~21 J; 通过Thermo-calc软件计算得出该钢平衡相图及计算的Ac3温度确定优化调质工艺950℃正火(风冷)+820℃淬火(空冷+水冷)+660~670℃回火(空冷),其横向力学性能为R685~700 MPa,Rp0.2 500~525 MPa, A 21%~22%,Z 63%~66%,室温Akv 65~114 J,-40℃ Akv 23~28 J,均符合技术条件要求。  相似文献   

14.
D级加抽油杆专用钢YG42D是依据美国API—D级抽油杆材规范研制的新品种。经过试制生产近5000t钢的钢质与钢材综合性能研究证明:鞍钢大型顶吹氧平炉冶炼的钢,采用包内钢液稀土处理和吹氩精炼新工艺,钢质洁净。钢坯热轧后堆垛缓冷,钢中氢含量低于1ppm。成品φ22mm或φ19mm圆钢制造抽油杆,镦头的热锻造性能好,机械加工性能好,锻造与加工废品率低。抽油杆件选定850℃×30~50min正火+570~600℃×60min回火热处理,综合性能稳定,并达到了API—D抽油杆技术指标。  相似文献   

15.
利用正交试验研究P91钢热处理工艺与性能之间的关系,并通过热处理及生产试验验证,最终对其热处理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影响P91钢性能的主次顺序为回火温度、回火时间、正火温度和正火时间。通过引入客户对P91钢力学性能的要求为衡量指标,并试验验证,得出P91钢经过(1 050±10) ℃正火,(770±10) ℃、(210±10) min回火后,获得了良好的力学性能和细小均匀的回火板条马氏体组织,热处理及生产试验验证达到预期目标,可在生产中推广实施。  相似文献   

16.
《特殊钢》2017,(6)
针对退火3Cr17Mo钢(/%:0.25C,16.5Cr,0.60Mn,0.60Si,1.0Mo,0.020P,0.005S)碳化物偏聚现象,对预冷加热温度(870~960℃油冷至450℃),预冷次数(1~4),保温时间(1~4h)对该钢组织影响进行正交试验和离散数据分析,以研究反复预冷热处理对3Cr17Mo钢球化组织的影响。得出900~910℃两次预冷热处理可减少热处理时间和得出均匀细小碳化物组织。通过两次900~910℃30 min油冷至450℃+730℃2h退火炉冷至400℃空冷的试验表明,预冷处理工艺较860℃4h,炉冷至500℃空冷的常规退火工艺钢中球化碳化物分布更均匀、细小,综合力学性能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7.
李鑫磊  杨春卫 《钢铁》2013,48(5):81-86
 采用正火工艺与控制冷却相结合的“正火控冷工艺”,奥氏体化温度与一般正火温度相同,正火后进行水冷,得到更细小的铁素体+珠光体组织。针对120mm E36船板钢的开发进行了试验研究,正火后利用淬火机“弱水冷”模式进行水冷,终冷温度600~650℃。与传统正火后空冷相比,塑性未降低,强度提高约15MPa,低温韧性良好,特别是心部-60℃冲击功大于100J,获得了更为细小均匀的铁素体+珠光体组织,各项性能满足E36船板标准要求,对特厚船板的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试验18CrNiMo7-6重型齿轮钢(/%:0.165C,0.59Mn,0.24Si,0.006S,0.008P,1.56Ni,1.71Cr,0.28Mo,0.034M,0.0129N)的生产流程为60 t UHP EAF-LF-VD-12.5 t铸锭工艺。试验研究了钢锭加热工艺(1 200~1 220℃,7-8 h~13-15 h),锻材完全退火(900℃12 h,≤80℃/h至650℃50 h,空冷)、等温退火(900℃12 h,空冷至650℃50 h,空冷)和正火(900℃12 h,空冷)工艺对Φ540 mm锻材带状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钢锭1 200~1 220℃7-8 h加热,锻材经完全退火、等温退火或正火处理后其带状级别分别为4.0,3.5和3.0,钢锭经1 200~1 220℃13-15 h加热,锻材经正火处理后其带状级别为2.5,为最佳工艺。  相似文献   

19.
对Mn2钢在不同热处理工艺、不同试验温度和不同试样状态下的冲击韧性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结果表明:CM690钢在900℃保温90 min水冷淬火,600℃保温90 min水冷回火,在保证钢材的强度满足要求的情况下,可获得良好的韧性;淬火水温超过30℃时,因钢的淬透能力下降,会强烈地降低钢的强度和韧性;钢中加入0.015%~0.025%的Ti,提高冲击韧性值35~40 J;对于CM490钢,若轧后空冷或堆冷,由于冷却速度较低,会获得铁素体+珠光体+贝氏体的混合组织,不利于提高钢材的韧性,而正火后其组织为铁素体+贝氏体,其冲击值比前两种状态高3~5倍。  相似文献   

20.
HQ590DB超低碳贝氏体钢中厚板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 18 0t转炉 RH LF(Ca处理 ) 连铸坯 (mm) :2 30 (30 0 )× 16 5 0× 6 0 0 0 4 30 0轧机控轧控冷工艺试制了HQ5 90DB超低碳贝氏体钢 (% ) :0 0 5C ,1 5Mn ,0 0 4Nb ,0 0 2Ti,≤ 0 0 0 0 2B的 30~ 4 0mm中板。连铸坯的 [H]1 7× 10 - 6 ,[O]2 1× 10 - 6 ,[N]2 9× 10 - 6 。终轧温度 80 0~ 85 0℃ ,控制终冷温度 5 90~ 6 30℃ ,获得铁素体 板条状贝氏体组织 ,钢板抗拉强度σb6 5 0~ 6 90MPa ,屈服强度σ0 .2 4 90~ 5 90MPa ,延伸率δ52 0 % ,并具有良好的成形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