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质组成对xSrO·yAl2O3∶Eu2+,Dy3+发光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基质组成对xSrO·yAl2O3∶Eu2+,Dy3+体系长余辉发光性能的影响,并对其影响机理进行了探讨.XRD分析和长余辉发光性能表明:改变Al2O3/SrO比率可以获得长余辉发光性能较好的3种基质相:SrAl2O4∶Eu2+,Dy3+和Sr4Al14O25∶Eu2+,Dy3+及SrAl4O7∶Eu2+,Dy3+.激发与发射光谱性能分析和余辉衰减特性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基质中Sr/Al比例的减小,激发光谱向短波方向延伸,发射峰蓝移,初始余辉亮度越高,余辉持续时间越长.热释光谱分析表明:贫锶相晶格中的陷阱深度与密度较大,因而显示出较好的长余辉发光性能.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Y2O2S∶Tb纳米晶的发光性质和能量传递过程,根据浓度猝灭曲线分析了纳米Y2O2S中引起5D3和5D4能级浓度猝灭的相互作用类型分别为电偶极-电偶极和交换相互作用。纳米Y2O2S中Tb离子的5D3-7F5跃迁的发光寿命与相同掺杂浓度的体材料相比明显缩短,根据引起浓度猝灭的相互作用类型对发光衰减曲线进行拟合,得到理论和试验一致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Y2O2S:Tb纳米晶的能量传递过程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Y2O2S:Tb纳米晶的发光性质和能量传递过程,根据浓度猝灭曲线分析了纳米Y2O2S中引起^5D3和^5D4能级浓度猝灭的相互作用类型分别为电偶极-电偶极和交换相互作用。纳米Y2O2S中Tb离子^5D3-^7F3跃迁的发光寿命与相同掺杂浓度的体材料相比明显缩短,根据引起浓度猝灭的相互作用类型对发光衰减曲线进行拟合,得到理论和试验一致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采用化学共沉淀法一次煅烧工艺制备BaAl2Si2O8:Eu2+荧光粉。用X射线衍射仪、荧光分光光度计和扫描电镜等对BaAl2Si2O8:Eu2+荧光粉的相结构、发光性能、形貌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化学共沉淀法合成了单相的BaAl2Si2O8:Eu2+,且粒度小,分布均匀,呈类球形。在320nm激发下,其发射主峰位于465nm附近,当Eu2+的掺杂浓度为3.5%,发光强度达到最大值,猝灭浓度有所提高,这主要是由于纳米微粒边界对能量共振传递的阻断和猝灭中心在纳米晶内分布的涨落性引起的。  相似文献   

5.
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KLa0.7-x(MoO4)2:0.3Eu3+,xSm3+系列红色发射荧光粉,利用XRD对样品的晶体结构进行了分析,发现所得到的样品均为纯相。采用荧光光谱手段对样品的发光性质及能量传递进行了研究。在低Sm3+掺杂浓度时采用277及394 nm激发样品,其发光强度几乎不随掺杂浓度变化,若利用404 nm激发样品发光随Sm3+浓度有明显增强;当Sm3+掺杂浓度较高时,利用277,394及404 nm激发观察到了Sm3+对Eu3+发光产生了猝灭作用。采用电多极相互作用模型及交换相互作用模型对Sm3+到Eu3+的能量传递过程的物理本质进行了探讨,确定了在低掺杂浓度下Sm3+到Eu3+的能量传递是基于交换相互作用的结果。通过对Eu3+的5D0能级荧光动力学过程的分析进一步证实了在低Sm3+掺杂浓度时Sm3+充当能量传递供体,而高掺杂浓度时Sm3+对Eu3+发光产生了猝灭作用。  相似文献   

6.
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纳米SrAl2O4Eu2+,Dy3+发光粉体,研究了添加剂硼酸的不同掺杂量对SrAl2O4Eu2+,Dy3+纳米晶形貌和发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硼酸的加入有利于SrAl2O4相的生成并且改善了发光材料的发光性能;随着硼酸加入量增多,SrAl2O4Eu2+,Dy3+发光材料的发射光谱主峰出现蓝移现象,纳米晶的形貌从针状逐渐变成粒状.  相似文献   

7.
采用高温固相反应按化学式Sr4-xBaxAl14O25: Eu2+, Dy3+(x=0, 0.8, 1.6, 2.4, 3.2, 4) 配比原料,合成长余辉发光材料。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当x=0.8时,产物物相为单斜结构SrAl2O4和磁铅矿结构SrAl12O19共存;当x>1.6时,产物主相转变为BaAl2O4六角结构。对所得样品采用360 nm光照,发射光谱表明,样品发光是以Eu2+为发光中心,由Eu2+电子4f65d-4f7跃迁所致,并且随着Ba掺入量的增加,样品发射光谱峰位产生移动,这是由于Sr2+取代产物中Ba2+位置后,导致晶格收缩,影响Eu2+的5d能级劈裂,从而影响电子4f65d-4f7跃迁。余辉光谱显示x>1.6时,产物的余辉发光是以BaAl2O4基质中Eu2+为发光中心。余辉衰减检测和热释光谱分析发现不同掺Ba量的样品余辉衰减快慢不同,是由于其中存在的陷阱能级深度不同,且陷阱能级越深,其余辉时间越长  相似文献   

8.
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长余辉发光材料Sr3-xCaxAl2O6:Eu2+, Dy3+(x = 0, 1, 2, 3),研究了样品的结构、光致发光、余辉发光和热释发光性能。结果表明:所制备的样品具有相似的结构,均为立方结构的Sr3-xCaxAl2O6。Sr/Ca比例的变化并没有引起基质结构的相变,但对样品的发光性能产生了显著影响;样品的余辉衰减曲线符合双指数衰减,但不同样品的初始强度和衰减快慢不同;通过调节锶钙比的方法,可以有效调控样品光致发光的颜色和余辉衰减特性。此外,测试样品的热释光曲线发现当样品中有两种不同深度的陷阱能级时,样品的余辉强度明显减弱,这可能与电子在不同的陷阱能级的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9.
在超声波作用下以均匀沉淀法制备Eu0.12Y1.88-xMxO3-δ(M=Mg,Ca)纳米晶荧光粉,用x射线衍射仪(xRD)、透射电镜(TEM)、荧光光谱对其进行表征,研究掺杂Mg2 、Ca2 对Y2O3:Eu3 纳米品光致发光(PL)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掺杂Mg2 后,Y2O3:Eu3 的PL发射强度减弱,而掺杂Ca2 后Y2O3:Eu3 的PL发射强度得到明显增强,掺杂浓度高至15%(摩尔分数)后仍具有优良的发光性能,大大提高掺杂Y2O3:Eu3 纳米品的猝灭浓度.样品Eu0.12Y1.78Ca01003-δ具有最佳PL发射强度,是未掺杂Y2O3:Eu3 的2.4倍,且色纯度显著提高.掺杂样品PL性能的增强可归因于Eu3 的电荷迁移带(CTS)与接近Y(4d 5s)导带处缺陷态的叠加,与掺杂离子的电负性及掺杂离子后样品的晶粒尺寸、结构对称性有关.  相似文献   

10.
用湿化学共沉淀法制备了(Y, Gd)2O3:Eu3+纳米粒子. 用XRD, TEM, SEM及差示/热重分析 (DSC/TG)手段对粉体进行了表征. 用荧光光度计分析了样品的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 结果表明: 在煅烧温度为800 ℃保温2 h时, 合成出近似球形、粒径均匀且分散性好的(Y, Gd)2O3:Eu3+纳米粒 子, 一次颗粒尺寸约为20 nm. 样品在波长为612.0 nm监控光下激发, 出现235和250 nm两个激发 峰, 分别为(Y, Gd)2O3基质吸收和Eu3+迁移态(CTS)吸收造成的. 两个波长激发下的发射光谱峰强 度前者高于后者. 当掺杂Eu3的摩尔浓度为3%时, 发射光谱对应5D07F2 能级跃迁的相对峰强度 最大, 当Eu3+掺杂的摩尔浓度为7%时, 相对峰强度反而降低, 这是由于Eu3+的浓度猝灭造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