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用小苏打与氯化镁制备碱式碳酸镁,通过单因素分析,逐次分析了氯化镁、小苏打浓度、反应温度、氯化镁和小苏打的物质的量比对产品产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氯化镁浓度为1.19 mol/L,碳酸氢钠浓度为1.28 mol/L,反应温度为68℃,小苏打与氯化镁物质的量之比为2.4∶1,产品产率为96.63%。  相似文献   

2.
以硝酸铜和碳酸钠为原料生产碱式碳酸铜,通过正交法考察和研究了硝酸铜和碳酸钠的浓度、反应温度、碳酸钠与硝酸铜的配比对碱式碳酸铜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硝酸铜浓度为0.45 mol/L,碳酸钠浓度为0.55 mol/L,反应温度为58℃,碳酸钠与硝酸铜的摩尔配比为1.5∶1,碱式碳酸铜的产率为94.29%。  相似文献   

3.
王卫兵  赵跃强  孙鸿 《应用化工》2014,(7):1273-1275
以硫酸铜和碳酸钠为原料制备碱式碳酸铜,利用正交设计,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物配比、碳酸钠溶液浓度以及硫酸铜溶液浓度对碱式碳酸铜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硫酸铜的浓度为0.60 mol/L,碳酸钠的浓度为0.60 mol/L,碳酸钠与硫酸铜配比为1.2∶1,反应温度为59℃时,产物产率最高,达93%。  相似文献   

4.
以硫酸锌和碳酸钠为原料生产碱式碳酸锌,为了获得产品的最佳生产工艺条件,选用正交法与单因素法进行试验,考察了生产条件硫酸锌浓度、碳酸钠浓度、反应温度、碳酸钠与硫酸锌的摩尔配比对产品产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当硫酸锌溶液浓度为0.7 mol/L,碳酸钠溶液浓度为0.7 mol/L,料液温度为40℃,物料之间的配比为1.4时...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苏打和氯化镁为原料,利用单因素法分别研究了反应物浓度、反应物物质的量比等工艺条件对产物粒子大小的影响,使用S-4800扫描了碱式碳酸镁的微观形貌,得到了超细碱式碳酸镁制备的最佳工艺条件:反应温度为74℃,氯化镁溶液浓度为1.14 mol/L,苏打溶液浓度为1.17 mol/L,反应物物质的量比为1.4∶1,产品形态是片状,粒子大小为2.2~2.7μm。  相似文献   

6.
围绕七水合硫酸镁和碳酸钠为原料制备碱式碳酸镁,考察了复分解反应温度、热解温度、热解时间、反应物浓度、原料配比以及原料硫酸镁中加入硫酸钠等因素对硫酸镁转化率和产品结构形貌的影响。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对样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制备碱式碳酸镁的适宜条件为复分解反应温度为50℃、热解温度为85℃、热解时间为2 h、原料硫酸镁的浓度为0.3 mol/L、硫酸镁与碳酸钠物质的量比为1∶1.1;所得产品碱式碳酸镁为片状结构聚集的玫瑰花样棒状;原料硫酸镁中加入一定量硫酸钠对碱式碳酸镁的制备没有明显的影响。此外,设计了制备碱式碳酸镁的工艺,并实现了母液的循环利用。  相似文献   

7.
在甲醇-水的复合溶剂中,以MgCl2·6H2O和NH3·H2O为原料制备碱式氯化镁纤维。研究了甲醇浓度、氯化镁与NH3·H2O物质的量比、氯化镁浓度、反应温度、陈化温度等对碱式氯化镁产率及形貌的影响规律,以正交实验进行优化,并采用XRD、SEM、TG/DTG等对产品进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甲醇体积分数为25.0%、n(氯化镁)∶ n(NH3·H2O)=3.0∶1、氯化镁浓度为4.0 mol/L、反应温度为25 ℃、陈化温度为50 ℃时,碱式氯化镁一次产率为13.13%,长径比大于100,XRD和TG/DTG结果证实产品组成为Mg2(OH)3Cl·4H2O。产率比水相中产率提高了近 1倍,表明甲醇-水体系是制备高产率碱式氯化镁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8.
以废弃的鸡蛋壳为原料,用盐酸浸溶法制取硫酸钙,通过正交法来安排和设计实验,分别考察和研究了盐酸浓度、氢氧化钠浓度、硫酸浓度、反应温度对硫酸钙产率的影响,研究表明:当盐酸浓度为3mol/L,氢氧化钠浓度为2.23mol/L,反应温度为45.6℃,硫酸浓度为3.5mol/L,硫酸钙的产率为86.44﹪。  相似文献   

9.
以氯化镁、氢氧化钠为原料,采用均相沉淀法制备超细氢氧化镁。研究了分散剂种类对氢氧化镁产率和粒径的影响,以及分散剂种类、氯化镁浓度、反应温度等因素对氢氧化镁沉降速率的影响,同时分别选择水、乙醇两种不同的反应介质,对氢氧化镁的粒径及产率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以葡萄糖作为分散剂,氯化镁浓度为0.75 mol/L,反应温度为60 ℃,所得氢氧化镁产率较高,且粒径较小(约为6.4 μm)、粒度分布较均匀。  相似文献   

10.
利用卤水制盐过程中产生的碳酸钙制备高纯柠檬酸钙可实现卤水净化废物的再利用,为企业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通过单因素实验探讨碳酸钠浓度和用量对碳酸钙产率和纯度的影响,通过正交实验探讨柠檬酸浓度、用量和反应温度对柠檬酸钙产率和纯度的影响。制备柠檬酸钙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碳酸钠溶液的浓度为0.2 mol/L,碳酸钠用量为卤水中钙物质的量的100%,柠檬酸浓度为2 mol/L,柠檬酸用量以碳酸钙物质的量计过量5%,反应温度为65℃。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谱图和扫描电镜分析确定了最佳工艺下制得的柠檬酸钙的形貌和结构特点,产品产率为92.68%±1.09%,纯度可达97.73%,铅、砷含量及干燥质量损失符合GB 1903.14—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营养强化剂柠檬酸钙》要求。  相似文献   

11.
以蛋壳为原料,来制备醋酸钙,介绍了用蛋壳粉制备醋酸钙的生产原理,利用正交表安排和设计实验,考查了各因素对醋酸钙产率的影响,得出了生产的最佳工艺条件:当醋酸浓度为9 mol/L,Na OH溶液浓度为4 mol/L,HCl浓度为2.5 mol/L,反应温度为50℃、反应时间20 min,产品产率可达65.62%。  相似文献   

12.
向群  王蓉 《广东化工》2012,39(16):28-30
采用卤水-纯碱法,向经过净化的卤水中加入碳酸钠,制取碱式碳酸镁,经过煅烧得到氧化镁。实验结果表明:反应浓度O.13mol/L、反应温度40℃、加科速度5mL/min、陈化时间1h时卤水的净化效果较好。原料配比110%、反应温度60℃、反应时间30min时氧化镁的收率较好。  相似文献   

13.
以六水氯化镁和氨水为原料,通过合成高活性的氢氧化镁中间体来矿化二氧化碳,制备三水碳酸镁晶体。研究了反应温度(20~40℃)和氯化镁初始浓度(0.1~1.0 mol/L)对终产物组成和形貌的影响,并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红外光谱(FT-IR)、热重分析(TG)等手段对所得晶体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当氯化镁初始浓度为0.1 mol/L时,在20℃条件下氢氧化镁与二氧化碳未发生反应,产物依然为无定型片状氢氧化镁,尺寸为150~200μm;当温度升高至30~40℃时,所得晶体为30~60μm的束状三水碳酸镁晶体。在20℃条件下,当氯化镁初始浓度由0.1 mol/L升高至0.5~1.0 mol/L时,所得晶体由无定型片状氢氧化镁转变为束状三水碳酸镁。当温度升高至40℃时,氯化镁初始浓度为0.1~1.0 mol/L时,生成的产物均为三水碳酸镁晶体,且随着氯化镁初始浓度升高晶体颗粒尺寸减小,形貌也更加不规则。实验结果得出:三水碳酸镁晶体生长最佳条件为40℃、氯化镁初始浓度为0.5 mol/L,在此条件下得到的三水碳酸镁晶体长度为50~55μm、直径为15μm。  相似文献   

14.
以蔗糖为原料,在H2SO4催化下制备乙酰丙酸,主要考察了反应时间、反应温度、蔗糖浓度、H2SO4浓度对乙酰丙酸产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反应时间60min,反应温度110℃,蔗糖浓度0.4mol/L,H2SO4浓度3.5mol/L条件下乙酰丙酸的产率最高。  相似文献   

15.
以氯化镁和氨水为原料,通过水浴加热的方法制备氧化镁前驱体氢氧化镁,并对其含水量进行研究。文章首先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反应温度、加料速度、镁离子浓度对含水量的影响。再根据单因素含水量的影响结果设计了以氧化镁前驱体制备过程中的含水率为单项指标,反应温度是65℃、70℃、75℃,加料速度是0.5 m L/min、1 m L/min、1.5 m L/min以及镁离子浓度是0.2 mol/L、0.3 mol/L、0.4 mol/L的三因素三水平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当镁离子浓度是0.3 mol/L、滴加速度是1 m L/min、反应温度是75℃时,氢氧化镁的含水率最大,最大含水率达到0.9897。  相似文献   

16.
以鸡蛋壳为钙源,制备柠檬酸钙,考察了柠檬酸浓度、NaOH浓度、HCl浓度及反应温度对产品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柠檬酸浓度为1 mol/L,NaOH溶液浓度为1 mol/L,HCl溶液浓度为1.5 mol/L,反应温度为40℃,反应时间20 min,产品产率可达68.36%以上。  相似文献   

17.
高活性氧化镁通过水合反应制得氢氧化镁,通过添加不同浓度的MgCl_2,研究水化剂氯化镁浓度、水化温度对氢氧化镁晶体生长的影响。粒度仪、X-射线衍射仪(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的检测表明,氧化镁水合制备氢氧化镁的纯度较高;水化温度70℃,氯化镁浓度低于1.00 mol/L时,产品为片状氢氧化镁;当氯化镁浓度高于1.50 mol/L时,出现条状氢氧化镁;在160℃下高温水热,均能得到片状氢氧化镁;氯化镁浓度为1.00 mol/L时,产品形貌为形状规则的片状晶体。  相似文献   

18.
高活性氧化镁通过水合反应制得氢氧化镁,通过添加不同浓度的MgCl_2,研究水化剂氯化镁浓度、水化温度对氢氧化镁晶体生长的影响。粒度仪、X-射线衍射仪(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的检测表明,氧化镁水合制备氢氧化镁的纯度较高;水化温度70℃,氯化镁浓度低于1.00 mol/L时,产品为片状氢氧化镁;当氯化镁浓度高于1.50 mol/L时,出现条状氢氧化镁;在160℃下高温水热,均能得到片状氢氧化镁;氯化镁浓度为1.00 mol/L时,产品形貌为形状规则的片状晶体。  相似文献   

19.
碱式碳酸镁是一种具有广泛用途的化学原料,经常用于工业、制药工业中,同时还可作为面粉处理剂用在食品方面。本文以硝酸镁与碳酸氢铵为实验原料,通过单因素法来设计和进行试验,探讨最佳工艺条件,分别分析了Mg(NO_3)_2的浓度、NH_4HCO_3的浓度、Mg(NO_3)_2和NH_4HCO_3的物质的量比、温度对产物碱式碳酸镁的粒径大小的影响。结果表明:Mg(NO_3)_2的浓度为1.28 mol/L,NH_4HCO_3的浓度为1.37 mol/L,反应温度为67℃,NH_4HCO_3与Mg(NO_3)2的物质的量比为2.18∶1时,最小粒径为13.5μm。  相似文献   

20.
中国主要以矿石为原料生产碳酸锂(Li2CO3),而从锂含量丰富的盐湖卤水中直接生产优质的碳酸锂产品具有广阔的前景。对氯化锂(LiCl)和碳酸钠(Na2CO3)反应结晶生产碳酸锂的过程做了研究,考察了碳酸钠加入量、搅拌速度、温度、氯化锂浓度、添加剂及加料方式对反应结晶过程的影响。得到了较佳的工艺条件:以反加料的方式进行反应,碳酸钠加入量为理论加入量的110%,搅拌速度为400 r/min,反应温度为80 ℃,c(LiCl)=3.2 mol/L。结果表明,搅拌转速对产品产率的影响不明显,碳酸钠加入量、温度和氯化锂浓度对产品的产率有影响,其中温度和氯化锂浓度的影响显著。加料方式和加入聚丙烯酸(PAA)作为添加剂可以得到不同的产品形貌;搅拌速度、反应温度、LiCl浓度以及PAA作为添加剂对Li2CO3纯度均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