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采用以羽毛为唯一碳氮源的无机盐培养基,通过考察HC值(水解圈直径与菌落直径的比值)、羽毛的降解程度,筛选得到10株产角蛋白酶的菌株,经测定10株菌株摇瓶发酵液的蛋白酶活力,确定了一株产酶能力较强的菌株CJPE209,并对菌株进行鉴定,菌株CJPE209被鉴定为芽孢杆菌(Bacillus sp.),其发酵液酶活为267 U/mL。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了菌株CJPE209产角蛋白酶的最适发酵条件:发酵周期48 h,培养基装液量25 mL/250 mL,发酵温度37℃,初始pH7,摇床转速220 r/min,发酵液酶活为337.6 U/mL,是优化前的1.26倍。 相似文献
2.
脂肪酶产生菌的筛选及其产酶条件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罗丹明B固体平板显色法初筛和橄榄油乳化法测酶活力复筛,从富油土壤中筛选到1株脂肪酶产生菌HF45,并对该菌株的部分产酶条件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在单因素的基础上,采用正交实验对HF45菌株的发酵产酶条件进行优化,并对优化前后的水解产物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该菌株产脂肪酶的最佳培养基组成是:麦芽糖3.0%,豆饼粉2%,KH2PO40.05%,最佳反应pH值为6。在此条件下,脂肪酶最高酶活力达到17.54 U/mL,且其水解甘油三酯的主要产物为1,3-甘油二酯。 相似文献
3.
目的 获取工业生产上有潜在应用价值的碱性淀粉酶产生菌.方法 土壤中筛选出5株产淀粉酶的菌株;经正交试验确定培养基的最优组成;通过摇瓶发酵初步确定了发酵条件.结果 产淀粉酶活性最高的为来源于草地土壤的菌株SⅡ-6,它在发酵8 h时产酶能力最强:优化后的培养基为玉米粉3%,蛋白胨0.8%,磷酸氢二钠0.6%,硫酸铵0.2%,氯化铵0.15%,pH 9.0.于40℃,180r/min条件下培养,菌株SⅡ-6酶活性可达到2 114U/mI,.结论 筛选出5株产淀粉酶的菌株,其中菌株SⅡ-6是1株耐碱性α-淀粉酶产生菌. 相似文献
4.
目的 获取工业生产上有潜在应用价值的碱性淀粉酶产生菌.方法 土壤中筛选出5株产淀粉酶的菌株;经正交试验确定培养基的最优组成;通过摇瓶发酵初步确定了发酵条件.结果 产淀粉酶活性最高的为来源于草地土壤的菌株SⅡ-6,它在发酵8 h时产酶能力最强:优化后的培养基为玉米粉3%,蛋白胨0.8%,磷酸氢二钠0.6%,硫酸铵0.2%,氯化铵0.15%,pH 9.0.于40℃,180r/min条件下培养,菌株SⅡ-6酶活性可达到2 114U/mI,.结论 筛选出5株产淀粉酶的菌株,其中菌株SⅡ-6是1株耐碱性α-淀粉酶产生菌. 相似文献
5.
漆酶高产菌的筛选及产酶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愈创木酚初筛平板从干枯的木头中筛选得到一株产漆酶活力较高的菌株SYBC-L3(以下简称L3),在含有愈创木酚的PDA平板上生长时菌落周边出现明显的铁红色变色圈.通过对L3发酵产漆酶的单因素试验及L9(34)正交试验,确定了最适发酵条件,优化后的培养基为:麦芽糖 12 g/L, 豆粕 6 g/L,CuSO4 0.5 g/L,KH2PO4 1 g/L,Na2HPO4 0.2 g/L,MgSO4 ·7H2O 0.5 g/L,MnSO4 0.034 g/L, 愈创木酚0.8 mmol/L,吐温-80 0.5g/L;优化后的培养条件为:接种量10%(V/V),装液量80 mL/250 mL, 起始pH 4,转速200 r/min,温度30 ℃,以DMP为底物在第8天时酶活可达60 130 U/L,比优化前提高42倍. 相似文献
6.
对Bacillus pumilus K9以羊毛粉为底物产角蛋白酶的培养条件及培养基成分进行了单因素优化和正交试验,其中重点考察了碳氮源对K9产角蛋白酶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添加适量外加碳氮源比使用羊毛粉为唯一碳氮源更利于K9产角蛋白酶;葡萄糖、蔗糖和无机氮源等对产酶具有抑制作用,而适量的麦芽糖和酵母粉则对产酶具有促进作用。B.pumilus K9最适产酶条件为:麦芽糖15 g/L,酵母粉10 g/L,羊毛粉25 g/L,磷酸氢二钾0.4 g/L,氯化钠0.5 g/L;接种量6%,初始p H值为8.5,装液量为25 m L(250 m L),温度35℃,转速220 r/min,培养时间48 h,上述条件下最高酶活达到1 270 U/m L,较优化前提高了2.54倍。 相似文献
7.
产菊粉酶菌株的筛选及产酶条件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盐碱地菊芋根际土壤中筛选出112株产菊粉酶菌株,并从中得到一株酶活较高的真菌A-6,经菌落观察以及采用真菌通用引物ITS1和ITS4 PCR扩增RNA基因序列,测序鉴定结果为烟曲霉Aspergillus fumigatus。对其产酶条件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真菌A-6的pH耐受范围较广,且具有一定的耐盐性。经正交实验进行产酶条件优化,确定了A-6的最佳产酶条件为菊芋提取液(EJA)100g/L,酵母膏(YE)25g/L,NaCl为5g/L,NH4H2PO45g/L,pH为5,30℃,170r/min下振荡培养3d,酶活最高为13.29U/mL。 相似文献
8.
产褐藻胶裂解酶菌种的筛选、鉴定及发酵条件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褐藻酸钠为唯一碳源,经多次富集和驯化,从养殖场腐烂海带中筛选到一株高产褐藻胶裂解酶的菌株Alg07。依据菌体形态、生理生化特征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归属于芽孢杆菌属(Bacillus),命名为Bacillusweihaiensis Alg07。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菌株Alg07的最佳发酵产酶培养基成分:褐藻酸钠9 g/L、蛋白胨1 g/L、酵母粉3 g/L、NaCl 5 g/L、MgSO4·7H2O 1 g/L、KCl 5 g/L、CaCl2 4 g/L;最佳发酵产酶条件为:250 mL三角瓶装液量40 mL、培养温度30 ℃、初始发酵pH 6.5、接种量0.5%、摇床转速180 r/min、培养时间24 h。在优化后的培养条件下,褐藻胶裂解酶活力由35 U/mL提高到563 U/mL。 相似文献
9.
以橄榄油为唯一碳源,采用油脂同化平板从食堂废弃物中筛选出一株产脂肪酶菌株HFE722。通过测定与分析该菌株16S rRNA基因序列,鉴定该菌株为芽孢杆菌(Bacillus sp.)。菌株HFE722在初始条件(发酵温度30 ℃,接种量为1%,自然pH,装液量为100 mL/250 mL,摇床转速为200 r/min)下培养36 h,测得发酵液上清液脂肪酶酶活为2.17 U/mL。优化后所得菌株HFE722产酶的最适发酵条件为:发酵温度30 ℃,发酵周期为36 h,接种量为1%(V/V),初始pH 7.0,装液量为50 mL/250 mL,摇床转速为160 r/min。在最佳发酵条件下,发酵液上清液酶活可达到5.8 U/mL,酶活较优化前提高了167.28%。 相似文献
10.
从土壤中筛选得到1株高产原果胶酶的菌株WJ-2,经初步鉴定为曲霉属(Aspergillus sp)。研究了菌种在不同初始pH值、温度、培养时间、接种量下的产酶情况并进行了产酶条件优化。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确定了该菌株液体产酶的最佳条件:初始pH5.0、温度35℃、培养时间48h、接种量为10%,优化条件下的原果胶酶活力可达4545.235U/mL。 相似文献
11.
采用平板划线,摇瓶复筛等方法从福清近海海域泥土中分离筛选到一株林可霉素产率较高的链霉菌株6204;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设计试验,从葡萄糖添加量、磷酸二氢钾条件两及金属离子对菌株6204产林可霉素影响,并对其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最适的发酵条件为葡萄糖添加量10.0%,镁离子质量浓度0.10 g/L,磷酸二氢钾添加量0.020%,在此优化发酵条件下,菌株6204产林可霉素的含量可达3 907.738 μg/mL,与优化前相比较,林可霉素的含量提高了1 823.082 μg/mL。 相似文献
12.
以愈创木酚和α-萘酚为底物,采用平板筛选法从河南省各地采集到的土壤样品中分离获得8株产漆酶能力较强的真菌.根据变色圈的大小和颜色深浅挑选出产漆酶能力最强的WJ6菌株,鉴定表明为绿色木霉(Trichoderma viride).确定该菌株发酵产酶的最优条件为:以葡萄糖为碳源,以NH4Cl为氮源,反应温度30 ℃,pH=4.0,Cu2+添加浓度60 μmol/L,在此条件下培养7 d,漆酶活力最大,可达256.6 U/L. 相似文献
13.
14.
从自然培菌的豆腐坯上挑选出不同的菌株,经过纯种培养发酵后,挑选出一株产腐乳风味好的菌株,对其生理生化特征进行鉴定,确定为藤黄微球菌Micrococcus luteus,命名为XY0623。采用正交设计,确定该菌株的最佳培养基组成为豆粉40.0g/L,(NH4)2SO410.0 g/L,NaCl50.0 g/L,KH2PO4 4.0g/L。进一步单因子试验表明其最佳培养条件为pH7.0,温度30℃,摇床转速200r/min。 相似文献
15.
16.
曲酸生产菌种的筛选和发酵工艺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通过多次UV诱变米曲霉(Aspergillus oryzae)QA96.8,获得高产曲酸生产菌株QA97.14。该菌株的适宜发酵条件为温度30℃,葡萄糖10%,淀粉水解液10%,酵母浸出物0.5%,KH2PO4 0.1%,MgSO4 0.05%。在此条件下摇瓶培养8d,产酸量由原来的4.79g/L上升到18.13g/L。 相似文献
17.
该研究从自然界筛选出一株脂肪酶产生菌株,鉴定其种属并对其发酵培养条件进行研究。采集富油水样,利用罗丹明B培养基进行初筛,结合形态观察、生理生化试验和16S rDNA序列分析进行菌种鉴定,建立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筛选出一株产脂肪酶的细菌U5,经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设计对发酵培养基中三丁酸甘油酯、葡萄糖、尿素添加量进行发酵优化。结果表明,最佳的发酵培养基组分为:三丁酸甘油酯2.0%(V/V),葡萄糖9 g/L,尿素8 g/L。在此优化条件下,粗脂肪酶酶活为4.3 U/mL,比优化前的酶活提高了16.22%。 相似文献
18.
《中国食品添加剂》2017,(2)
以壳聚糖为唯一碳源利用透明圈法,从养殖虾的池塘污泥中分离出8株产壳聚糖酶酶活较高的菌种。经过进一步的复筛,最终得到一株产非诱导型壳聚糖酶的菌株,确定该菌株TCCC150018为试验菌株,其酶活为2.48U/m L。经过形态特征观察以及16S r DNA序列分析对菌株进行鉴定,确定TCCC150018为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响应面分析法确定在酵母浸粉16g/L,葡萄糖11.5g/L,吐温-80 1.2g/L条件下酶活力可达到4.92 U/m L,是优化前的1.98倍,在工业生产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该研究以蛋白酶、脂肪酶活性和抑菌活性筛选肉用发酵菌株,通过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其进行鉴定,并将其应用于低盐发酵香肠中,通过感官、理化及微生物指标分析评价其应用效果。结果表明,筛选鉴定得到两株适用于肉类发酵、安全且具有蛋白酶及抑菌活性的菌株,分别为植物乳杆菌(Lactiplantibacillus plantarum)BR-12和木糖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xylose)H-1,其中菌株BR-12还具有脂肪酶活性,两菌株间无拮抗作用。菌株BR-12与H-1按2∶1和1∶5的比例接种制备的低盐发酵香肠pH下降迅速,肠杆菌数与挥发性盐基氮含量较低,感官评分较高,硬度适中,弹性好,呈特有的玫瑰红色,且两菌株接种比例为2:1时,品质更好,说明菌株BR-12和H-1复配发酵有利于提高产品安全性,改善低盐发酵香肠滋气味,可用于低盐香肠发酵。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