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3,(8)
媒介作为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女性角色规范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新疆日报》对新疆妇女的情况报道很多,对研究少数民族地区党报再现女性形象的问题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通过对2012年《新疆日报》图片中女性形象进行内容分析,试图探讨《新疆日报》是否存在塑造女性形象类型化的问题,并分析其表现方式和原因。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3,(22)
苏童的作品中塑造了一系列悲剧女性形象。本文试图透过这些女性形象的性格特点,来探析造成女性命运悲剧的原因。男权社会的压迫以及她们对男性的依附是社会原因,女性自身反抗意识的缺乏和自我放弃是自身原因。对这些女性悲剧,表现出了作者对女性生存境遇的思考与人文关怀,呼唤女性反抗意识的觉醒。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9,(2)
"十七年文学"中的中国女性形象是一个独特的历史现象。本文旨在通过对该时期女性典型艺术形象的研究,以柳青的《创业史》和杨沫的《青春之歌》为具体文本,通过文本中的典型女性形象来具体分析阐释这个时期中的文学女性形象特征。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3,(13)
本文试图从文本和主人公形象两方面来分析苏青的小说《结婚十年》和《续结婚十年》中的女性意识觉醒和价值追求,并对女性如何才能实现真正的解放与独立进行思考与探讨。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3,(5)
本文从女性主义视角出发,以波伏娃的女性主义理论为框架,来分析小说《无主之家》中的女性形象,并探讨这些女性形象是否体现了作者伯尔的"女性神话",抑或反映了当时社会中女性的真实形象与地位。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3,(9)
在我们对文学文本进行性别分析时,主要关注的通常是男女之间的"两性"关系,而对女性间的关系关注的相对较少,即使是对女性之间关系的研究,也往往回避或忽略女性之间的"相煎"关系,而强调女性间的"姐妹情谊"关系。而本文就将以女性关系为研究视角,对文学作品中的"女性相煎"关系,展开一系列的分析与探讨,结合具体文本,将其分为不同类别进行深层解读,并试图发掘出"相煎"关系的本质来源,以求得此次研究所指向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20,(8):104-106
本文将从社会环境入手对比汤显祖《牡丹亭》与汪译本创作的时代背景,分析两个文本中杜丽娘形象的变化,并通过其变化看当代中国对女性的形象塑造和包容度。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3,(3)
新闻媒体在公正、均衡、持续地反映和表现女性形象方面做得还远远不够,无论是报道数量、角度、内容,与女性在社会生产中实际发挥的作用都是不相称的。本文主要探讨新闻媒体建构的几种女性形象,分析它对女性的影响及其深层原因,试图对如何改变这种现象提出可能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3,(2)
詹姆斯·希尔顿的《消失的地平线》向西方世界呈现了一个乌托邦式的"香格里拉"。本文试图借助他者的视角对文本进行解读,指出该文本中乌托邦外壳下的失语的他者的表现,同时借助他者的镜像分析作者对自我的言说,并找出异国文学形象塑造背后的欲望化表达。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20,(8):82-83
本文旨在分析约翰·斯坦贝克的小说《人鼠之间》中的唯一女性形象——科利的妻子。本文作者认为,透过对科利妻子形象变换的逐步深入的描写,斯坦贝克表达了他对美国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妇女命运的极大同情和关照,及对那个时代不公平的社会现实的控诉,体现了他悲天悯人的情怀。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3,(1)
"三言"中塑造了一大批光彩照人的女性形象,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诸如妒妇、淫妇、悍妇、贪妇、毒妇等反面女性形象,这反面特质并不是绝对孤立的,而有可能是交叉的。这其中,"毒妇"强调其用心之险恶、手段之残忍,在很大程度上是最极端的反面女性形象,她们悖逆传统道德的诸多恶行,受到作家严厉的鞭挞。本文拟通过对《醒世恒言》中的"毒妇"形象进行分析,试图探寻酿成其人生悲剧的原因以及作者创造这类形象潜藏的性别立场和创作心态。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6,(11):10-13
欧里庇得斯的《美狄亚》塑造了一个心如蛇蝎的复仇女性美狄亚的悲剧形象,本文尝试从米勒特的妇女形象批评理论,研究欧里庇得斯对美狄亚形象的塑造,分析男性作者笔下的女性形象所处的受支配、不平等的地位,从而引入一种女性视角来重新认识美狄亚的形象。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5,(1)
茅盾所创造的"时代女性"形象群无疑是文学史上独特的存在。《蚀》三部曲中的时代女性虽形象性格各异,但都饱尝大革命时期带来的精神之苦,有一种漂泊之感。本文旨在分析这些时代女性内在漂泊感的缘由以及她们的漂泊状态。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3,(2)
本文选自茅盾文学作品中早期"时代女性"形象为论述重点,试图从她们所遭受的精神悲剧去揭示那个时代中国国民所受的精神之"痛"。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5,(3)
《外婆的日用家当》作为艾丽丝·沃克的经典短篇小说,已有相当丰富的分析和解读,但大多数评论都从文中的隐喻、象征、女性人物形象、文化冲突、妇女主义等角度进行分析,对于黑人女性文化身份及社会身份的寻求方面写的却不多。因此本文试图以《日用家当》为基础,从美国黑人女性的文化及社会身份认同角度出发,对文中的三位黑人女性进行重新解读,从而给出一个相对全面的研究结果,即面对白人及其文化,黑人女性自己如何更好地认同自己文化和社会身份!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20,(6):48-50
在安妮塔·拉奥·巴达米的家族小说中,祖母形象构成了重要的女性人物群像。她们一般是家庭中最年长、生命经验最丰富的女性形象,承载着父权社会对女性的压迫。巴达米注重挖掘这些女性如何面对她们经历的苦难,展现她们旺盛的生命力和坚韧的精神气质。面对不幸的婚姻,父权制对"母性神话"的赞扬,以及个体的疾病与死亡三个方面,凸显了祖母形象的内涵。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3,(10)
关汉卿是我国最伟大的戏剧家,他以极大的热情关注着社会最底层的妓女形象,倾注笔力展示这些痛苦而美丽的灵魂,勾勒鲜明而迥异的典型,并从中寄寓个人理想,折射社会现实。《救风尘》是关汉卿婚恋题材剧中的典范,被誉为"中国十大古典喜剧之一"。作品讲述的是下层女性的悲惨生活,反应的却是深刻的社会内容,突出了在封建社会中,渴望并争取自由的下层妇女同社会权贵阶层之间的斗争。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4,(8)
画家描绘女性形象的过程也是针对女性展开感受和创作的过程,这种形象的展示其实是画家对于女性在社会中的文化坐标和自我两性关系态度的一种外在表现。文章拟从两性文化视角对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油画作品中有代表性的女性形象进行解读,揭示隐藏在图像文本背后的两性关系和女性在时代变迁中的文化坐标。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5,(7):6-8
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的作品《鲁宾逊漂流记》及其续记中塑造了一系列"他者"的形象,这些形象是作者在当时强大的社会现实和思想的作用下建构起来的,本文试图从这两个背景来解析《鲁宾逊漂流记》及其续记中的他者形象,以期得出深藏在这些"他者"建构后面的话语系统,以此来反思我们在对待自身文化和不同于自身文化时应有的态度和立场,以及我们该如何建构自身的话语权。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4,(8)
列夫·托尔斯泰在作品中塑造了很多个性鲜明、形象各异的女性。其对女性的思考与关注,是其人道主义精神的一个体现。女性形象塑造反映了托翁的妇女观,同时也揭示了俄国社会动荡不安的现实和作者对俄国社会前途的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