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8,(7)
采用2010年1月1日前在A股上市的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以其2011—2016年的相关数据研究货币政策、银行关联与企业银行贷款的关系。研究发现:紧缩的货币政策下,企业的总银行贷款融资增量和长期银行贷款融资增量均有所下降,银行贷款成本也有所上升,但是短期银行贷款增量却有增加的趋势,这种趋势并不显著;银行关联与企业总银行贷款增量和贷款成本都有正相关关系,但是不显著;银行关联与企业长期银行贷款增量成正比例关系,与企业短期银行贷款增量成负相关关系。在添加银行关联和货币政策的交乘项后,银行关联对企业银行贷款的影响没有显著变动,银行关联没有对紧缩性货币政策产生替代性影响。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9,(2)
文章以我国沪深A股民营企业2007—2016年的经验数据为研究样本,基于"货币政策传导理论""信贷配给理论"和"委托代理理论"等理论,深入探讨货币政策影响民营企业融资约束的路径,考察不同内部控制情境下货币政策对民营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得出如下结论:相比于宽松的货币政策,紧缩的货币政策通过信贷渠道和货币渠道影响企业的融资约束,导致民营企业的融资约束增大,在控制投资机会的情况下,融资约束越大,民营企业的投资效率越低,而高质量的内部控制可以缓解银行与民营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从而抑制紧缩货币政策引起的投资效率降低。  相似文献   

3.
蓬勃发展的浙江中小企业是浙江经济的特色和亮点,但却一直面临着十分突出的融资难问题,在当前紧缩货币政策下更成为浙江经济发展中一个带有普遍性的经济难题,困扰着政府、经济学界和企业界.中小企业贷款难并非是一个理论难题,而是一个实践命题,需要在诸多市场经济理论的指导下积极进行实践创新.浙江围绕缓解中小企业贷款难进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实践,在现行市场经济体制下许多方面都具有创新意义.针对浙江中小企业资本规模偏小,扰风险能力较弱以及内部管理混乱等问题,本文提出了在紧缩货币政策下形成浙江中小企业资金良性循环实践的理论探讨,以期更好促进浙江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4,(31)
委托贷款业务是调节社会资金分配、提高资金流动性的重要手段。部分上市公司却通过委托贷款展开资本投机,这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文章以2011—2012年沪深两市A股公司为样本,对委托贷款引起的市场反应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委托贷款所带来的收益具有短暂性,公司应从其长远利益出发,谨慎实施委托贷款。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9,(20)
本文以2003~2016年我国A股旅游类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在委托代理理论和权衡理论框架下,使用固定效应模型探索了旅游类上市公司现金持有水平与经营业绩的关系。结果表明,由于旅游类上市公司的特殊性,持有更多的现金能显著增加公司经营业绩,体现为"效率观"而非"代理观"。上述结论在更换变量度量方法和变更估计方法等稳健性检验之后依然成立。在进一步分析中,本文并未发现旅游类上市公司控股股东的"掏空"行为。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9,(4):15-17
在中国经济增长动力切换和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企业家信心影响至关重要。本文选取2010年1月到2018年3月我国东、中、西部地区24个省市数据作为研究样本,将企业家信心与区域特征结合,研究货币政策效果的区域非对称效应。研究采用动态非线性面板模型,以时空维度中方向非对称性、时间和空间非一致性三方面表现诠释货币政策区域非对称效应结果。检验结果表明:适度紧缩货币政策环境下产生的影响均小于适度扩张货币政策环境;中西部地区通常会因企业家信心反馈而放大货币政策对产出的收缩效应;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环境下东部地区大于中西部地区的扩张效应,中西部地区会因企业家信心水平未突破门限而不足以响应并扩大产出效应;价格型货币政策调控工具在企业家信心影响下的影响效力更高。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9,(3):27-29
货币政策结构调控功能是引导信贷资金投放,优化金融资源配置的重要方式。本文从我国双轨制经济结构与金融资源错配的现实问题出发,通过构建异质性企业信贷传导机制的理论分析模型,考察各种政策工具在调控国有和民营企业贷款的结构性特征。研究发现:基准利率工具对国有企业贷款影响较为突出,而对民营企业调控能力较弱。准备金工具和公开市场操作则主要作用于高风险民营企业的贷款供给,其对国有企业贷款调控能力相对较弱。本文还采用上市公司数据对政策工具结构调控功能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支持了理论分析结论。本文认为,央行在创新货币政策工具,推进结构型工具使用中,应充分发挥传统政策工具的结构调控功能,协调搭配各类工具实现金融资源的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9,(8)
房地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既受到整个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又发挥着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新经济增长点的作用。费用管理在企业经营活动中扮演重要角色,对企业实现开源节流,达到费用精细化管控目标具有重要影响。基于此,文章以2007年以前在沪深A股上市的104家房地产公司为研究对象,选取2007—2017年度财务指标,结合宏观经济及宏观政策对费用粘性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从产业政策导向的时序性变化角度,检验房地产上市公司在不同期间的费用粘性程度。此外,以费用粘性的三个不同成因为基础,从产业政策和货币政策对费用粘性的影响进行细致的分析、解释。研究发现:房地产上市公司存在费用粘性现象;受宏观政策影响,随着间隔期间的延长,费用粘性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宏观经济上行会抑制费用粘性,通货膨胀会促进费用粘性;紧缩的产业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会抑制费用粘性。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9,(20)
本文以承诺期于2016年结束的创业板上市公司为样本,对比标的资产业绩实现与否对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的影响。结果表明:标的资产业绩失诺对上市公司承诺期内净利润的影响存在"水分",但承诺期后上市公司净利润通常会降低;而标的资产实现业绩承诺则对上市公司净利润有贡献作用。研究结论为业绩承诺机制的实施效果提供证据,并为监管机构建立完善的补偿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9,(22)
上市公司管理层薪酬—业绩敏感性问题是我国上市公司治理中的一个突出问题,为有效解决该问题,需要对上市公司管理层薪酬—业绩敏感性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文章基于2012—2017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使用分位数回归分析不同分位点下行业竞争度对管理层薪酬—业绩敏感性的差异化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行业竞争度对管理层薪酬—业绩敏感性具有正向非线性影响;(2)管理层薪酬—业绩敏感性处于高分位即0.70-0.90分位点时,行业竞争度的正向影响最为显著。研究结论可供上市公司董事会薪酬委员会制定管理层薪酬合约确定对标数据时参考。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9,(13)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加速发展,经济的全球化加剧,科技的大力发展,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不仅仅是传统的竞争,还是产品科技含量的竞争。产品的科技含量关系到企业生存和核心竞争力。增加研发投入,创新科技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本文将以我国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研发投资对财务业绩的影响,结合相关研究提出假设,并进行实证分析,为企业在研发投入以及未来发展上提供一些实际性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9,(12)
影子银行的快速发展给我国经济金融稳定带来了不容忽视的风险。在当前分业监管模式下,如何强化货币政策与资本监管的协调,防止影子银行过度扩张以及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在此背景下,本文基于全国118家商业银行2005~2018年的微观面板数据,采用系统GMM方法,探究货币政策与资本监管对商业银行发展影子银行业务的影响,并深入探讨资本监管对货币政策效应的非对称性影响。实证结果发现:宽松型货币政策会鼓励商业银行开展影子银行业务,而资本监管会对此效应产生抵消作用,且其抵消作用在货币紧缩周期更为显著。鉴此,本文提出健全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优化宏观审慎工具间的协调配合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9,(33)
早期经历将会影响后期个体行为方式,而幼时贫困经历所带来的创伤性影响更为持久、深远。本文从盈余管理的角度讨论CEO的贫困经历是否影响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采用2001—2016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样本数据进行研究。实证结果表明,CEO贫困经历对公司的盈余管理水平有显著影响,具有贫困经历的CEO所任职公司呈现出较低的盈余管理水平。进一步研究发现,当公司业绩不稳定、宏观经济政策波动程度高、货币政策紧缩时,CEO贫困经历对所任职公司盈余管理水平的抑制作用更强。本文的研究拓展了高管个人特质与企业财务行为的研究视野。  相似文献   

14.
为调控房地产市场,央行实行了一系列的货币政策。统一的货币政策在传导过程中受到区域制度环境的影响,对企业的商业信用融资产生区域差异。运用含有交互项的回归方法分析制度环境对房地产企业商业信用融资的影响以及货币政策调整对各地区企业商业信用融资的作用差异。研究发现政府干预程度、金融发展水平、法律健全程度三者相互作用影响企业商业信用融资的规模;在货币政策紧缩时,市场化程度高的地区商业信用融资的额度增加。分析结果丰富了货币政策与企业行为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21,(2)
以近年来频发的"高承诺、低兑现"业绩承诺行为为背景,基于2009—2018年上市公司数据,探讨投资者是否会对公司业绩承诺实现程度产生过度反应,进而引发股价崩盘,并依据"负面偏好"理论,研究业绩情况对投资者决策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1)业绩承诺实现程度与股价崩盘风险显著负相关;(2)该影响在标的公司业绩承诺未实现和上市公司业绩下滑的样本中更显著;(3)该影响受企业两权分离、公告违规信息和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这表明投资者对处于业绩承诺期内上市公司的业绩负面信息较为敏感。文章丰富了上市公司业绩承诺实现情况经济后果的研究,并从投资者负面偏好心理探究其影响机制,对降低股价崩盘风险具有启示作用,为利益相关方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4,(17)
上市公司年报披露中的利润情况历来为包括政府监管部门和广大投资者在内的报表使用者所关注。但在现行利润表编报的框架要求下,非经常性损益的存在不仅影响上市公司经营业绩和盈利水平的真实反映,也影响信息使用者的投资决策。要正确判断上市公司的利润水平和持续盈利能力,必须剔除非经常性损益对利润的干扰和影响,充分关注报表附注中的信息披露,才能清除业绩泡沫和市场泡沫,促进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9,(36)
本文以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事件为样本,研究并购重组业绩承诺对上市公司绩效的影响。本文发现:重组协议订立阶段,针对目标资产签订业绩补偿协议的首次公告使得作为收购方的上市公司获得了更高的短期市场超额收益;并购重组活动完成后的3年间,目标资产存在业绩承诺的上市公司在长期市场绩效上同样表现得更加抢眼,但才财务绩效上却与目标资产不存在业绩承诺的上市公司并无显著差别。以上结果说明,并购重组业绩承诺得到了资本市场较多的认同与肯定,但从长期财务绩效来看,业绩承诺的价值创造能力尚待进一步证实。本文的发现对投资者、收购活动参与各方及监管层均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9,(13)
上市公司的商誉减值损失有可能影响净利润。去年,多家A股上市公司由于商誉"黑天鹅"影响净利润而导致业绩跳水。企业在收购一家子公司的时候,针对子公司无形资产的估值和未来盈利能力的估计有很强的不确定性,很有可能出现高估值和高业绩承诺的"双高"情况。商誉初始计量以及确认的难度很大。本文对商誉的资产减值影响企业业绩进行研究,多角度为商誉研究提供新的证据,为管理当局提供合理的商誉会计处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5,(3)
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话题,结论的不一致使得两者的关系始终保持着研究价值。文章基于委托代理理论和股东积极理论,以2008—2012年沪深两市上市公司大数据为样本,鉴于可能存在内生性问题,采用随机效应面板模型,就股权集中度、机构投资者持股对公司绩效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并进行了稳健性检验。研究结果发现,股权集中度与上市公司业绩呈倒U型关系,机构投资者的持股比例能够显著提升上市公司的绩效。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8,(1)
本文以2007—2016年长期借款增加的企业为研究样本,研究了债务契约、货币政策与盈余管理的关系。研究发现,长期借款增加与盈余管理显著正相关,在货币政策宽松期以及稳健期,长期借款的增加与盈余管理显著正相关,而在货币政策紧缩期,关系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