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Planning》2014,(12)
在当下世界文化多元化和艺术市场化背景下,传统的具象绘画正经受不同价值观和文化观念的强力冲击。为了研究弗洛伊德具象绘画对中国当代油画发展的影响,文章对中国当代画家刘小东和忻东旺等人的绘画风格进行了分析,发现他们的作品在题材、风格、精神指向上都与弗洛伊德的绘画有着异曲同工之处。  相似文献   

2.
亲密关系     
Emma 《现代装饰》2009,(9):78-80
几个世纪以采,哲学家和心理学家都将人定义为社会的产物。 据弗洛伊德所说,人类最基本的需求是亲近。人类聚集在一起,才有了群体和社会。 我们作为人类,致力于日常的交流和相互影响,处理和观察不同的社会形势。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6,(24)
超现实主义受到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的影响,强调勘探人类的潜意识,把人的潜意识和梦的经验相结合,无视经验主义的存在,从而挖掘人类内心的深层自我意识。超现实主义绘画作品里往往表现出创作者对于自己深层的潜意识的追寻。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3,(7)
意识流小说是随着詹姆斯、弗洛伊德等人的心理学研究与文学相接壤而诞生的一种小说形式,弗吉尼亚·伍尔夫作为这种小说的代表作家,历来为研究者瞩目。本文将从伍尔夫本人的个体经验以及其小说创作的主要特征,又及她背后所代表的女性主义潮流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旨在窥探弗吉尼亚·伍尔夫意识流创作之一斑。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9,(22)
马尔库塞是20世纪法兰克福学派著名的左翼代表人物之一,他在结合了弗洛伊德与马克思的理论基础上,提出人的本质是"爱欲",并指出了爱欲受压抑的根源,提出了实现爱欲解放的路径,但他对人的本质的定义具有片面性,他提出的革命主体和方式具有局限性,导致革命最终只能走向乌托邦。  相似文献   

6.
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断言,人类有"恋母情结",如今,我发现人类都有"建筑情结",这大概属于"恋母情结"的一部分.因为,人类能够独立于自然界,人能在离开母腹之后生存和发展,从人生的摇篮到墓地,人的全部生活史、生命史、文化史,时刻也离不开建筑,离不开房屋,这大概是几乎每个人都有建筑情结、建筑基因的缘故吧.  相似文献   

7.
<正>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断言,人类有"恋母情结",如今,我发现人类都有"建筑情结",这大概属于"恋母情结"的一部分。因为,人类能够独立于自然界,人能在离开母腹之后生存和发展,从人生的摇篮到墓地,人的全部生活史、生命史、文化史,时刻也离不开建筑,离不开房屋,这大概是几乎每个人都有建筑情结、建筑基因的缘故吧。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9,(24)
张爱玲的短篇小说《心经》是"厄勒克特拉情结"(即恋父情结)的典型阐释,这是一部弗洛伊德理论色彩浓厚的小说,讲述了一段畸形的父女之恋,揭示了自然的性爱与道德伦理的冲突。本文以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为视角,从人格的本我、自我和超我来对许峰仪心理关系进行剖析,体现出许峰仪对于许小寒的爱与纠结就是本我、自我和超我的矛盾冲突。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3,(24)
精神分析学是弗洛伊德在从梦境的研究中创立的,其目的在于让人们理解"梦是可以解释的",而已经讨论过的那些对梦的解释,其实不过是弗洛伊德做的这份工作的附加物。因为"解释梦"即给予梦一个"意义",用某些具有确实性的、有价值的内容作为"梦"的解释。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3,(10)
弗洛伊德的恋父情节核心内容是女儿渴望代替母亲,占据父亲的爱。本文基于此理论,试分析《傲慢与偏见》中母亲角色为何多以不理想以至于令人嫌恶的形象出现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9,(30):249-250
本文采用弗洛伊德的人格三重学说作为理论依据,对彼得·法拉利执导的剧情片《绿皮书》进行解读。电影改编自真人真事,发生在20世纪60年代黑人民权运动风起云涌的时期。当时人们一方面仍受到种族、阶级歧视思想的禁锢,另一方面又面临着新思想的冲击。电影在人物形象塑造上体现出复杂性,主题严肃、发人深思,用喜剧的表现形式演绎黑人民权运动下主人公从受名利驱使的"本我"到"自我"觉醒再到为黑人和社会底层人争取平等权利的"超我"的心理蜕变过程,给当代人很多启示。  相似文献   

12.
暖暖 《建造师》2008,(12):70-71
所谓的梦,就是平日的愿望或恐惧在睡眠时不受抑制地显现。奥地利的精神病学家及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弗洛伊德指出:“梦就是受抑制的潜意识上升为意识的东西。”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20,(6):3-7
《牵风记》是徐怀中的最新作品,作为一部讲述太行山革命根据地开辟的历史小说,实际上,借助人物的经历展现了作者自身的生命感受。本文将基于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以小说中的三位主要人物为立足点,展现徐怀中独特的生命体验。  相似文献   

14.
在北京居住小区狭小的地下室中,居住着一类人群,多为外来务工者。有学者称之为"鼠族"。本文借用此概念表述其居住空间为"鼠居",并从单人鼠居、家庭鼠居和群体鼠居的居室布置等方面,原生态地记录并分析了鼠居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其空间状况。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3,(8)
《呼啸山庄》的故事发生在远离时代、暴风疾雨的荒凉之地,两位主人公希思克利夫、凯瑟琳也带有这种疏离、极端的气质,他们独特的形象在心理学上有着丰富的内涵。本文根据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结合作者生平,从自恋、自卑、自我保护、自私自利和人格面具等心理特征,对二人在性格上水仙子式"自我疏离"的特质作多维度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这是精神分析学说的鼻祖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提出来的一个幻想。他认为:在精神生活中,一旦形成了的东西就不会消亡;在某种程度上,一切都保存下来,并在适当的时候,它还会再现。当然,古代的遗物并非至今仍被埋在这个城市的土壤里,或是其现代建筑物之下。弗洛伊德只是以此说明过去的东西保存在历史遗迹中(象罗马)的一种方式。他又指出:这得有一个“历史和地形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5,(12)
19世纪末,欧洲诞生了一个对现代西方人文学科及其他相关学科产生广泛而深刻影响的心理学和哲学流派——精神分析学派。它的创立不仅是心理学界的重大进展,也促进了文学、人类学、艺术、宗教、哲学等领域的发展。而精神分析美学则是在其基础上出现的新的美学流派。文章分析《列奥纳多·达·芬奇和他童年的一个回忆》作为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美学的中介点的原因、意义以及在美学上的体现,说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美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维也纳可以说是弗洛伊德的城市,我们那代人都曾拜读过他的论著。蓝天组的设计理念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弗洛伊德作品影响。20世纪60年代时.我和Swiczisky曾经在一起分析了德语中”设计”(Entwurf)这个词.并发现它是由前缀“ent”和”werfen”共同构成的。ent.同时也是德语单词entaeussern(剥离)、entflammenf燃起)、entwickeln(发展)等词的前缀.它代表一种无意识的行为。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9,(23)
玛格丽特·尤瑟纳尔是法兰西学院历史上第一位女性院士,并且是在世即入选七星书库的为数不多的作家之一。与之前着重笔墨于远离现实的历史小说不同,尤瑟纳尔在后期对生态学问题十分关心。《默默无闻的人》便是她这一时期的作品,虽然小说以十七世纪的荷兰为背景,但作品主人公的人格中的冲突与和解依然为二十一世纪提供思考方向。弗洛伊德在他的人格构成学说里面将一个人的人格分为三部分:"本我","自我","超我"。他认为"本我"是人性中最原始,最不易把握的部分,是一切与生俱来的本能冲动形成,而"自我"是现实化的本能,受到现实原则的支配,而"超我"则是道德化的我,理想中的自我典范。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7,(6)
<正>根据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人格理论,人格由三部分组成。人格的三部分分别是本我、自我和超我。这三者互相协作,创造了复杂的人类行为。本我是生来就存在的一种人格。该人格是完全无意识的,只有最本能的需求。根据弗洛伊德,本我是人格中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它遵循快乐原则,极力实现所有欲望、意愿和需求的满足。自我是人格的组成部分之一,遵循现实原则。现实原则会衡量一个行为所造成的得失,然后决定到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