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Planning》2014,(2)
农民工难以市民化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最严峻的问题,而农民工难以市民化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二元的劳动力市场,我们将从劳动力市场政策的角度分析农民工难市民化的问题,并且论证国家已出台的政策的利弊,最后提出我们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5,(3)
长期以来的二元结构,导致我国农民工市民化程度比较低,成为制约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障碍。农民工市民化有利于统筹城乡关系,关系到我国城市化和现代化的发展进程。新常态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全新阶段,对于农民工市民化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因此,在新常态下研究农民工市民化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4,(4)
当前我国户籍制度改革的实践模式主要包括投资入户、购房落户、人才引进、土地换社保和积分入户等模式。户籍制度改革为农民工市民化提供了可能,但是仍存在很多的问题:农民工市民化仍然面临着较高的"准入门槛",市民化成本较高;镶嵌在户口中的各种社会福利尚未被完全剥离,弱化了农民工市民化的能力;很多城市户籍改革的出发点是吸引更多的资本、人才和技术,弱化了农民工的城市认同感,降低了农民工市民化的意愿。降低城市落户门槛、剥离户口中附着的各种社会福利、改革和完善相关配套制度是未来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推进农民工市民化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不断推进,农民工"市民化"问题备受关注。城乡之间存在种种因素促进或制约农民工"市民化"进程。本文以前人研究成果为参考,在查阅大量数据的基础上,通过对京津冀地区农民工流动现状进行调查,深入剖析城市和乡村推拉力及农民工自身影响因子,探索京津冀协同发展过程中农民工转移的合理途径,提出农民工市民化的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3,(4)
我国城镇化发展的现实特征表现为发展速度快、质量差,2011年的实质城镇化率只有35%。新型城镇化的根本任务是通过农民工市民化过程,强化城市群承载能力、均衡发展城镇化、强化社会管理以及实行多元化发展模式。因此,农民工市民化必须摆脱城镇化发展困境、农民工市民化不合理制度集障碍以及市民化资本和资金障碍等现存发展困境。  相似文献   

6.
徐勤贤 《规划师》2015,(3):5-10
改革开放以来,农民工对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面貌的改变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农民工在务工地难以享受与城镇居民同等的公共服务也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在当前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背景下,加快推进农民工市民化已成为各级政府工作的重要任务。研究在梳理农民工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农民工市民化政策的基础上,分析了农民工的现状特征、变化趋势,阐明了当前推进农民工市民化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促进农民工市民化的城市公共服务设施规划等方面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视点     
正01解决制约新型城镇化的难点问题魏后凯(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研究员):我国城镇化在快速推进过程中积累了一些问题,需要理性看待,进一步探索解决。一是城镇发展不平衡。少数大城市因承担功能过多,产业高度集聚,导致城市规模快速扩张,房价偏高、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城市病"凸显。二是推进农民工市民化任务依然繁重。由  相似文献   

8.
全国人大代表、民建中央专职副主席辜胜阻3月6日在湖北团开放日上说: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重点解决农业转移人口的"半城镇化"问题。这一次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特点是强调人的城镇化,对于当前中国的城镇化来说就是农民工的市民化。虽然目前我国城镇化率已达51.27%,但是城镇户籍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却只有约35%至38%。大量的农民工实现了地域转  相似文献   

9.
近3亿的农民工流动大军活跃在城市的舞台上,已成为城市改革、建设和繁荣的生力军,客观上促进了我国的城镇化。促进农民工市民化已成为建设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的应有之义和核心所在。十八大报告提出"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这对于解决我国"半城镇化"模式的弊端无疑是一剂良药,如能顺利实施,不仅对拉动内需、推动经济持续增长产生重要作用,而且可以在未来数十年内深刻改变社会结构和社会面貌,使我国进入新的文明形式和达到更高的文明水平。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4,(10):52-57
农民工市民化的关键是消费水平与消费方式的市民化。当前,2.6亿农民工的消费边际倾向大幅低于城市居民,消费结构亦有别于城市居民,消费规模小、消费质量低、消费预期差。本文从消费能力、消费预期、消费环境三个方面对农民工消费现状及制约因素进行文献梳理和评述,汇集了不同学者关于提高农民工收入、完善农民工社会保障、改善消费环境、增强农民工市民身份认可度、加大消费方式转型等扩大农民工消费的政策建议。文章还就未来研究指出,通过采用主流经济学分析框架,引入现代经济学定量研究方法和工具,为我国农民工消费研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伴随新型城镇化战略的实施,农民工市民化问题备受关注,关系到"三农问题"的解决、和谐社会的建设及新型城镇化的高质量实现,而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均等化又是加速实现农民工市民化的重要手段。研究以江西赣州中心城市为例,结合卫生行业发展规划,通过构建医疗卫生服务设施分类体系、确定合理的均等化的配置标准、纳入流动人口的需求预测分析、划定设施配置基本空间单元、基于公众设施评价的规划布局及布局的空间检验,开展面向常住人口的医疗卫生设施均等化规划研究。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6,(6)
随着我国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发展,失地农民的数量在不断增加,失地农民问题已经从一个地区性问题发展成全国性的问题。解决失地农民市民化问题对于实现我国的现代化,完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山西省阳城县的失地农民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他们生活现状和市民化态度的调查和研究,找出失地农民市民化的问题所在。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议,希望能够推动阳城县及其他地区失地农民市民化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6,(13)
农民市民化是我国城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农村合作生产导致的必然问题。如何解决农民在城市的就业、医疗、以及子女问题是中国的现今重要的民生问题。本文根据我国的有关政策,以及我省农民的利益角度出发分析了限制黑龙江省农民市民化的因素,以及研究解决的渠道。  相似文献   

14.
《规划师》2015,(Z1)
伴随新型城镇化战略的实施,农民工市民化问题备受关注,关系到"三农问题"的解决、和谐社会的建设及新型城镇化的高质量实现,而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均等化又是加速实现农民工市民化的重要手段。研究以江西赣州中心城市为例,结合卫生行业发展规划,通过构建医疗卫生服务设施分类体系、确定合理的均等化的配置标准、纳入流动人口的需求预测分析、划定设施配置基本空间单元、基于公众设施评价的规划布局及布局的空间检验,开展面向常住人口的医疗卫生设施均等化规划研究。  相似文献   

15.
利用对建筑农民工的抽样调查结果,借助统计学分析软件,对可能影响建筑农民工市民化意愿的各自变量进行交叉分析和卡方检验,并对通过卡方检验的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个人属性中的受教育水平、技能水平和是否愿意长期从事建筑业工作对建筑农民工市民化意愿影响显著;社会属性中的参加社会保险情况和职业化程度对建筑农民工市民化意愿亦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6.
利用对建筑农民工的抽样调查结果,借助统计学分析软件,对可能影响建筑农民工市民化意愿的各自变量进行交叉分析和卡方检验,并对通过卡方检验的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个人属性中的受教育水平、技能水平和是否愿意长期从事建筑业工作对建筑农民工市民化意愿影响显著;社会属性中的参加社会保险情况和职业化程度对建筑农民工市民化意愿亦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7.
王先鹏 《规划师》2011,27(8):102-106
我国城市化的空间模式可以分成三类,即城市拓展式的被动城市化模式、“离土不离乡”的主动城市化模式和跨区域流动的主动城市化模式.其中,跨区域流动的主动城市化模式所牵涉的离乡农民工市民化的问题是我国城市化面临的核心难题.从资产流通和人力资本的角度出发,对农民工的流出地、流入地和流动主体进行分析,通过保护和激活农村土地资产的价...  相似文献   

18.
<正>201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提出,以人为核心推进城镇化。围绕人的城镇化提出了四大战略任务:第一个战略任务是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其战略目标是解决两亿多农民工的半市民化的问题。第二个战略任务是优化城镇化布局和形态。第三个战略任务是提高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其战略目标是提升城市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资源环境对人口集聚的承载能力。  相似文献   

19.
最近,农民工或流动人口的产业工人化和市民化的问题开始引起人们广泛的关注。这个情况说明,以大量流动人口的存在来替代城市化的发展模式已经开始走到尽头;如何通过加快城市化进程,使大量的流动人口在城市中定居下来,已经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王慧  吴晓 《城市规划》2020,(4):31-42
职业流动及其相伴的就业迁移是个体社会经济地位获得或改变的重要方式之一,同时也是一个时间、空间和社会多维互动的过程,从“时间-空间-社会”多维视角研究农民工的就业迁移有助于更系统性地探寻其城市生活轨迹和市民化进程。本文借鉴个体行为轨迹分析的相关研究,将农民工就业迁移的空间、时间和社会三要素相结合,构建了“时间-空间-社会”路径分析方法;并进一步以2015年南京市主城农民工问卷调查所获取的回溯数据为基础,分维度探讨了农民工的就业迁移轨迹。结果显示,南京市农民工就业迁移的社会流动过程具备若干生命历程特征和空间依赖特征。这一结论对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市民化进程中的相关政策制定有着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