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面向新工科培养未来多元化、创新型卓越工程人才的需求,以继承与创新、交叉与融合、协调与共享为主要途径,南京工业大学构建了多学科融合、多元文化交织的大学生“创客梦工场”,建立了“鼓励创新、包容失败”的协同育人环境。通过重点打造工业网络化智能控制创新平台、新能源智能化控制创新平台、嵌入式“口袋”创新平台等智能制造创客平台,从院创客实验班、校创客梦工场到国家级科技创业实践三个层面,开展了大学生“创新、创客、创业”多学科协同能力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强化了创新人才培养软环境与硬环境的深度融合,形成了“创新教育+项目孵化+投资基金+创业服务”的创新创业体系。  相似文献   

2.
李辰  熊壮  吴盼盼 《广州化工》2022,(9):232-234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地方院校研究生培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创新能力和实践技能的培养是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校企双方深度融合构建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五邑大学材料与化工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为例,围绕如何重构课程体系,如何培养本校优质生源,如何加强校内校外双导师工程实践指导,如何结合企业需求进行学位论文选题,如何凝练专业特色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为地方院校专业硕士研究生高质量培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依靠校企合作培养材料专业研究生,可为合作企业培养高层次、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本文结合作者在材料学领域培养研究生的经历,总结校企合作方面的经验,主要包括在培养方式改革、研究生课程体系建设、师资人才队伍建设、实践教学和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等,形成了培养过程监控与培养质量评价等方面的经验,推进校企合作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式的创新。  相似文献   

4.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开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核心途径和必然选择。文章分析了“双一流” 建设背景下我国产教融合在合作模式、资源分配、育人平台、协调管理等方面的现状和不足,介绍了课题 组与天津(滨海)人工智能创新中心面向国家急迫需要和长远需求,以培养模式和机制探索为重点,在人 才培养、平台建设、科技服务、成果转化等多维度深入合作,积极开展基于产教融合的控制工程专业学位 研究生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5.
《广州化工》2021,49(7)
以新时代党中央倡导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国家战略现实需要为出发点,针对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研究生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多层次多维度创新型研究生能力培养模式研究教学改革与实践,通过重塑"创新培养目标",增设"特色课程",搭建"实践创新平台",构建了纵横联体化研究生培养机制,凝炼出"一体系、三层次、五结合"的研究生创新人才新体系,更好地培养多层次多维度创新型的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研究生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6.
《化工设计通讯》2019,(11):164-165
在当今创新驱动发展的时代,校企合作是工程类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重要途径和重点发展方向,校企合作培养人才可实现社会与教育资源的共享,可实现"知识-工程应用-人才"的有效迁移。结合我校动力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情况,分析了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动因,以及人才培养中成绩、不足与成因,探讨并改进工程类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获得了较好的实践成效,为有效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7.
定向提升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职业能力,是当前我国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目标。针对煤化工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太原理工大学省部共建煤基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对煤化工专业学位研究生特点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从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理念、模式、平台、导师队伍以及培养过程管理与评价等方面入手,深化培养模式改革,构建了以产学研用为支撑的多维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管理体系,以期提升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培养高层次创新型工程技术人才。  相似文献   

8.
校企合作培养具有创新意识人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高等教育要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应用型人才,必须依托企业实行合作教育.其合作形式为:校企共建实践教学基地,校企合作开展教学活动,学校面向企业开展在职培训,以及校企合作进行科技开发等.在实践教学内容上应顺应社会的发展方向,以企业需求为目标.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要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发挥创新思维,学会把理论结合实践进行总结与分析.  相似文献   

9.
杜洪桥  李新国  韩会珍  杨桥  段凯 《生物化工》2023,(1):139-141+145
科研院所普遍存在研究生招生规模小、教师教学投入不够、教育理念不新、应用研究与科研理论脱节等问题。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从确立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搭建产学研结合创新平台、共建导师团队和生物制品课程、加强横向合作拓展实践教学资源、保障研究生培养经费投入及课程教学质量5个方面进行了改革和实践,构建了产学研结合的创新生物制品课程体系,实现科研院所高层次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显著提高了研究生实践能力和研究生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0.
正新形势下,随着我国模具行业的高速发展,对模具人才的需求逐渐增多,对高校模具人才的培养模式提出新的要求。校企合作是高校培养高素质、模具专业人才的重要方法,通过校企合作为模具专业学生搭建实践交流平台,促进模具专业大学生增长专业知识,培养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郑爱民、曹锋编写的《探索与实践: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一书,探析高校开展校企合作的意义与原则,  相似文献   

11.
顶岗实习是全面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重要教学过程。依托学院理事会平台,以制度为保障在校企深度合作和一体化办学的基础上,进行机械工程系学生顶岗实习的管理实践,提出了顶岗实习课程化,校企共同进行过程管理的模式,提高了管理的效率,保证了顶岗实习质量。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规模的扩张,提升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成为当今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主要议题,建立研究生教育实践基地也成为促进高校育人模式变革的有效途径之一。文章以郑州大学与河南能源化工集团煤气化公司共建实践基地为例,介绍了实践基地在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引入案例教学的一些措施。其中的一些做法可为化学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模式改革及案例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在新工科背景下,对材料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提出了更高水平的要求。实践能力成为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体系的关键环节,专业实践能力的高低是衡量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准。以济南大学材料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为例,充分利用本学科在本校的专业优势,围绕课程内容设置、实践基地建设、完善双导师制度、学位论文与实践相结合等方面,以提升学生工程实践能力为重点的培养模式,为社会探索并输出适应材料工程领域需求的高质量、创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14.
随着"中国制造2025"战略目标的深入推进,急需加快新工科建设和构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提供人才保障。在分析现有专业学位研究生存在问题和新工科背景下对人才能力要求的基础上,从培养目标制定、导师队伍发展、课程设置和实践基地建设等四个方面构建了以创新和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的中国矿业大学江苏省优势学科——化学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期通过本培养模式的实施实现化工技术人才创新和实践能力的紧密结合,满足"中国制造2025"对化工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15.
《中国涂料》:请简单介绍一下双虎涂料公司创新平台的组成及架构,包括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涂料研究院等情况. 答:科技创新平台的建立是科技创新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内容,企业技术研发平台是以优势产业为主体,以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为依托,主要为企业自身发展提供技术服务,是企业开展创新活动的主要平台,也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6.
根据化学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特点,针对培养研究生的学术能力和专门技术工作能力,本文从专业学位基本要求和职业需求紧密结合的角度进行了化学工程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的课程体系建设研究。分学位课和选修课两大类构建了化学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课程体系,阐明了各门课程之间的承接结构关系,从而为培养适应化工行业或职业实际工作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设立是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推进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全面发展搭建了良好的平台,是第一课堂教学的重要延伸和补充。通过多层次创新平台的训练,培养学生在过程中积极思考和探索的精神,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共同协作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文章探讨了基于学科竞赛与产教融合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理念,介绍了竞赛活动在激发学生创 新思维、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方面的重要作用,分析了产教融合的必要性和优势,指出校企合作是推进产 教融合的主要途径,并提出了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举措。以赛促学和产教融合是应对时代变革、满足经 济发展需要的重要途径,有利于推动高等教育转型升级,也有助于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的 人才。  相似文献   

19.
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常态,对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为了促进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协调发展,从转变教学理念、优化教学内容、促进师资队伍建设和开展校企合作四个方面出发,对课程教学的改革进行了研究。通过校企合作,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并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到人才培养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为专业的转型发展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20.
培养出能够适应经济发展的应用型高层次人才,是高等院校研究生教育的重点战略之一。本文以材料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模式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该专业开展面向高新技术产业培养模式研究的必要性。在确定了面向高新技术产业培养材料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的前提下,提出以工程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培养模式,并对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建设、实践基地建设等方面的改革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