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应用型院校化工类专业培养要求、化工类专业学生在培养过程及高校辅导员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本文以应用型院校化工类辅导员专业化建设为例,提出优化化工类辅导员专业配置,加强化工类辅导员对学生专业知识技能、职业素养提升教育与职业生涯规划,充分发挥网络媒介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重要性及提高辅导员自身专业技能等途径,以期多方面加强化工类专业辅导员专业化建设,从而为社会培养出更专业的高技能应用型化工类人才。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湖北省高校化工类毕业生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化工类毕业生的就业区域与就业部门的流向及其发展趋势,提出了化工类毕业生就业分流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湖北省高校化工类毕业生就业以聚集在主要劳动力市场为基本特征,但呈现出向次要劳动力市场分流的趋势;毕业生向主要劳动力市场流动的增速有所放缓,向次要劳动力市场流动的趋势加快;毕业生在主次劳动力市场的就业分流受到毕业生学历层次、专业技能、家庭状况等多重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随着当今社会与科技的飞速发展,化工行业对工程技术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创新能力。文章结合广西地区高校化工专业学生的特点,提出了培养化工类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三大途径:首先树立正确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其次构建创新创业师资队伍,最后提供创新创业平台。通过这三种途径有望能提高广西地区化工类学生的双创能力,提高毕业生的就业核心竞争力,为化工行业输送合格的人才。  相似文献   

4.
促进化工行业蓬勃发展的关键在于高素质专业人才的培养。文章以浙江大学为例,分析了近三年932名化工类毕业生的就业质量。结果显示,化工类毕业生就业率呈上升趋势,就业前景向好;签约就业比例下降,国内外深造比例上升;赴民营企业就业仍占主流,赴国企央企就业比例超过三资企业;九成毕业生集中在东部就业,其中五成留在浙江省内就业;毕业生的专业对口度、工作满意度及雇主满意度较高。结合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实践,文中提出从高校、学生、用人单位三个层面建立“规划-实施-评估”三位一体模式下的就业指导工作体系。  相似文献   

5.
石油化工行业是国民经济发展支柱产业之一,高职化工类毕业生为石化行业发展培养、提供着高素质、高技能人才。面对当前的就业形势和状况存在着一方面石油化工企业招不到合适足量的员工,另一方面化工类毕业生在就业时困难重重,找不到满意工作的矛盾。调查高职化工类毕业生就业状况,做好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提升就业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6.
化工行业是我国重要的基础性和支柱性产业,高校化工类专业建设对化工行业的良性发展意义重大。文章从教育部一流本科专业建设要求切入,介绍了2019—2021年化工类国家级一流专业的申报、获批情况,对东北、华东、中南、西南、华北、西北六个区域的化工类专业建设情况进行了详细分析,总结了近年来国内高校化工类专业建设的成果、当前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并围绕新时代特点和行业发展需求,提出了化工类专业建设重点和改革方向,为培养适应和引领时代发展的化工创新人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化学反应工程课程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作者以化工类专业主干课程化学反应工程为对象,针对化学反应工程的学科特点,围绕培养新世纪化工类人才的要求,在课程结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和考核方式的改革实践、倡导科学思维方法、培养工程分析能力、强调理论联系实际、提高讲授质量、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等方面做了有益的教改探索。  相似文献   

8.
李光  张曼琳  孟德娜 《热固性树脂》2023,(1):I0015-I0016
在现代科技引领经济发展的年代,人才培养理念与模式要与经济发展形势和行业发展需求相适应,专业人才素养必须能满足其未来职业生涯发展需要。当前,高校化学化工类专业教育教学实践对素质教育理念贯彻得并不彻底,教育教学模式和学生能力发展水平与化学化工经济、科技发展需求仍有一定差距,导致许多化工专业毕业生不能很好地适应职场.  相似文献   

9.
化工类专业是一个广泛的领域,包含了生物技术类、化工生产技术、轻化工类、环境保护类、工业分析技术、新能源发电工程类、材料类、制药生产技术、食品工业类、食品药品管理类、安全与程控等~([1]),当前在美丽中国大环境下,化工类企业经历一次大的改革,加强企业了环境污染排放要求,提倡清洁生产,自动化、智能化的加入,要求大量的相关专业人员的担任各个岗位,化工类人才需求旺盛。本文以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材料工程学院2017年毕业生顶岗实习单位从就业单位需求量、就业单位性质、就业单位区域、就业质量四个方面分析化工类专业就业市场需求,得出就业市场对化工类专业求才若渴,化工类专业人才供不应求。  相似文献   

10.
化工类本科生由于缺乏专业表达方面的锻炼,在课堂参与环节时常显得非常被动,需要更符合专业学情的教学方法予以引导。对分课堂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分权”,让学生在课堂参与度上有了极大的进步。在高校化工类专业应用对分课堂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学生之间的讨论环节,即“生生互动”体现了其独特的魅力,在学生提升学习自信、课堂参与度、专业知识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等方面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对学生综合能力和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都展现了其独特而有效的作用。作者以应用化学专业“精细化工工艺学”课程教学为例,分析了“生生互动”在实际操作中的设计策略。精心设计的“生生互动”环节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化工类专业课程教学质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11.
创新能力差是目前高校本科毕业生存在的普遍问题。本试验通过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培训以及课外科技活动等多种模式参与科研工作等科研能力培养教育模式。探索出化学、化工类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思路和途径,以期达到提高毕业生创新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化工实习管理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化工实习是高等院校化工类专业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总结多年来化工实习经验的基础上,参考其他高校的一些做法,提出高校化工类专业化工实习的管理模式,包括化工实习时间安排、基地的选择,实习组织形式及其职能,实习纪律和要求,实习前的准备,实习动员和总结六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部分高职院校化工类专业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建设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存在的问题,对化工类专业辅导员队伍在职业资质建设、职业技能培养、职业精神培育、职业保障建设四个方面的职业化建设提出了一些可行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正>在现代科技引领经济发展的年代,人才培养理念与模式要与经济发展形势和行业发展需求相适应,专业人才素养必须能满足其未来职业生涯发展需要。当前,高校化学化工类专业教育教学实践对素质教育理念贯彻得并不彻底,教育教学模式和学生能力发展水平与化学化工经济、科技发展需求仍有一定差距,导致许多化工专业毕业生不能很好地适应职场,需要持续提升个人能  相似文献   

15.
以引导中职入校生选择化工类专业、推动化工毕业生入职化工类岗位、提高化工企业对中职化工毕业生用工满意率为目标,基于探索与实践,总结认为在目前情况下化工类中职学校与地方工业园区对接中,搭建学生入职和企业用工的双向透明通道及学生入学选择专业与预订用工合同同步的就业保障平台是主要拓展途径;构建第三方参与用工环境鉴定机制、完善"化工有毒有害作业岗位津贴制"、创新现代企业文化,有助于化工类中职学校与地方工业园区对接持续深入进行。  相似文献   

16.
建设一流专业是建设一流本科、培养一流人才,实现内涵式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根本抓手。在“双万计划”背景下,如何结合国家需求及学校特色,建设一流专业、培养一流人才,给化工类高校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文章以长江大学应用化学专业为例,从专业定位与特色优势、专业综合改革举措、师资队伍建设等三方面介绍了应用化学一流专业的建设路径与成效,并提出了未来建设方向,以期为化工类高校的一流本科专业建设提供思路和借鉴。  相似文献   

17.
马少华 《安徽化工》2016,42(1):102-103
高职院校开展社会服务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高职院校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通过对地方化工类企业技术服务相关情况进行调研,分析了当前我校化工类专业企业技术服务能力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据此提出了提升我校化工类专业企业技术服务能力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毕业生就业工作是人才培养过程的一部分,随着地方高校工科毕业生在工厂、企业就业比例的逐年上升,工科院校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而专业实验的改革首当其冲。专业实验是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主要培养途径之一,也是考察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手段,专业实验的改革成效对毕业生的就业工作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19.
摘课题组成员通过对山东省医疗器械行业的生产现状及岗位情况调研,剖析生产岗位的工作任务,对专业岗位能力、知识、素质的要求进行分析归纳,优化本专业的课程体系,使其更具科学性、先进性和实用性,提高山东药品食品职业学院医疗器械专业毕业生的知识素质、能力素质和综合素质,为该专业毕业生就业及未来事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在地方高校化学化工类专业实施五位一体的PCRRT人才培养模式,可以更好地满足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对“双创”应用型人才的需要。结合笔者所在单位多年来的化学化工类专业人才培养实践,从构建PCRRT人才培养保障机制、打造“双创”能力培养平台、营造强训提能全真实践环境、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构建学生双创实践“第二课堂”等方面进行了实践探索,初步构建了基于创新创业能力的化学化工类专业五位一体的“PCRRT”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