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建设改革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中原工学院材料与化工学院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发展与建设的背景,提出了"重视基础、淡化专业、突出特色(方向)"的专业培养模式与改革总体思路。为适应社会需要和体现学校特色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根据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建设和发展的方向,提出了专业改革的具体内容,主要包括优化综合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实施课程组和导师制等教学管理办法,强化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实践技能等。  相似文献   

2.
张蕤  徐鹏  方明锋 《广州化工》2012,(5):157-159
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围绕我校高水平特色大学的建设目标及国家对林业科技的战略挑战,我们对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积极地探索与实践,提出了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即建构"宽专业"的课程体系和"厚基础、宽专业、强能力、重实践"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几年来,通过更新教育理念、完善实践教学平台、营造创新氛围等措施,培养出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目前国内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及质量管理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可以看出无论是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还是质量管理工程专业,目前的人才培养体系难以达到高分子材料企业对质量管理人才的要求;根据高分子材料企业对质量管理人才的要求,确定了"工、质管融合"的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在此基础上确定了人才培养的理论教学体系及实践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4.
研究淮南师范学院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综合性专业实验教学体系的整体改革与设计,文章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管理等方面对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的实验教学体系进行了深入的探究并提出了改革建议,以促进本校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成为特色显著、专业培养目标明确的人才培养模式,为普通本科学校实践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结合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卓越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针对《高分子成型加工》课程的专业特点,近几年通过在教材建设、课程结构设计以及实践教学改革等方面进行了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达到培养学生具有高分子材料及其制品配方设计、工艺研究的工程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为了进一步提高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学生工程实践能力,满足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的需要。在OBE-CDIO理念下,以学生为中心,以项目为载体,提高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课程群建设改革。通过专业基础课程群、专业方向课程群和专业实践课程群的学习和训练,培养了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更好的适应现代工程技术对人才培养的需求。  相似文献   

7.
正本科专业介绍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理工类)本专业培养具备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等方面的知识,能在高分子材料的合成改性和加工成型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艺和设备设计、生产及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2009年获批北京市特色专业。依托"轻工业塑料加工应用研究所"浓厚的行业背景,实现了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教学与科研和生产结合得更加紧密,使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在全国同类专业中独具鲜明的特色。经过  相似文献   

8.
正本科专业介绍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理工类)本专业培养具备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等方面的知识,能在高分子材料的合成改性和加工成型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艺和设备设计、生产及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2009年获批北京市特色专业。依托"轻工业塑料加工应用研究所"浓厚的行业背景,实现了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教学与科研和生产结合得更加紧密,使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在全国同类专业中独具鲜明的特色。经过  相似文献   

9.
黄乐平  王罗新 《广州化工》2015,43(3):220-221
为适应卓越工程师"知识结构合理、综合能力强和人文社会素质高的高分子材料本科应用型高级工程人才"的培养目标,本文针对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班提出全方位的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方案,通过培养计划制定、教学方法探索、专题报告以及工程实践教学中心建设等几方面探究提升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的知识水平,改革现有的教学培养模式,为成为与国际接轨的高素养的高分子材料工程技术人才打造坚实的专业应用能力基础。  相似文献   

10.
熊煦  蒋晓威 《广州化工》2022,(2):160-161+164
现代学徒制作为一种新兴的职业教育制度,已成为高分子材料专业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必然趋势。本文以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高分子材料加工技术专业(以下简称"高分子材料专业")为例,分析了本专业实施现代学徒制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从课程体系构建、课堂教学方式创新、"双导师"队伍建设、校内实训中心建设、教学评价方式改革等方面,对高职院校高分子材料专业实施现代学徒制提出实践策略,从而培养出能胜任企业岗位需求的高素质高技术技能型人才。  相似文献   

11.
高分子化学实验是材料化学的专业基础课程,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实践环节。为了适应社会对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人才的需求,探索了新时期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下高分子化学实验教学的课改方向,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结合我校材料高分子化学实验教学实际情况,从建立开放实验室、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授课方式、建立新的考核模式等几个方面对高分子化学实验教学改革进行了探讨,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从专业建设的目标定位、人才培养模式、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师资队伍及就业前景等方面对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建设进行了探讨,结合渭南师范学院的办学经验,对地方院校在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13.
特色专业是质量工程建设重要环节。根据新工科特征,围绕工程教育的新理念、学科专业的新结构、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教育教学的新质量、分类发展的新体系等内容开展实践,提出环境科学与工程特色专业建设目标与思路,从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团队、课程建设、教学模式改革、实践教学、制度创新等方面探索。打造以环境科学与工程为主的材料、化工等交叉学科专业群,形成较强教学科研团队,为新工科专业建设探索出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东北林业大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为例,探讨了OBE理念下专业教师能力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提出了新进教师的入职培训、青年教师的理论教学能力提升、专业教师实践(工程)教学能力的拓展与提升以及中老年教师不断研修的教师能力培养模式,实践结果证实了本文提出的以OBE为导向的专业教师能力培养模式的有效性,为新工科背景下高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了一条值得借鉴的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进行培养模式、教学模式和管理模式的创新,改革培养目标、培养方案以及教学方法,把高分子专业校外实践基地建设成能够提升高校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示范性基地。  相似文献   

16.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是广西民族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新建工科专业。通过调研广西区内高分子相关企业现状并预见未来几年的企业发展趋势与高分子专业人才需求情况。并从专业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方案、实验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等方面改革广西民族大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的国际型优秀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17.
针对专业生产实习效果不理想的问题,通过调研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发展的基本概况,根据专业建设和培养所面向的化学纤维行业背景,重点分析了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实习教学过程中参与者企业、学校和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校企合作通过协同创新教育,对一起承担学生的实习教学有着共同的目的和愿望,通过校企协同教育和实习教学组织模式的改革和有效实践,加强实习教学组织管理,改革考核和评价方法,切实提高实习效果,真正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8.
<正>东华大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是面向国家材料工业及其相关领域的经济建设对各类高分子材料领域的人才需求,以化学纤维为特色方向而拓宽发展起来的工科专业,于2018年通过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2019年入选首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并于2022年通过工程教育认证中期审核。作为一门综合性与实践性较强的新工科专业,企业实习在本专业的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中占据着重要地位,通过校企协同育人的新机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逐步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9.
针对我国矿冶领域的人才培养现状与中西部冶金人才短缺突出问题,郑州大学调整现有学科专业体系,开设以"选-冶-材"为特色的冶金工程本科专业及学科方向。本专业以"化工过程"通识教育为基础,深度融合矿物加工工程、有色金属冶金、材料科学与工程人才培养体系,为国家培养亟需的"选矿-冶金-材料"复合型人才。本文结合中西部区域特别是河南省资源和产业发展现状,探索了冶金工程专业在协同创新背景下的发展方向与特色,以及专业的建设情况。  相似文献   

20.
工程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是高等工程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根本任务,工程实践创新能力是当今社会工程技术人才的基本素质。本文以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为目标,结合工程实践创新的特点,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我校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在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结构与内容、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