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在原油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需要处理的污油、污水。在污水处理系统中,污油池、除油罐收油主要是靠提升液位,通过泵将污油和水一起输送到沉降罐中,再进行后期脱水、外输等处理,会造成回收油中水和杂质含量高,增加后期处理负担,同时耗费大量电能。应用浮油收集器从地面储油罐或油池中收集原油,所回收原油含水率低,同时也可用于收集脂肪或油脂。  相似文献   

2.
针对江汉油田油井完井下入抽油杆过程中打背钳难度高、劳动强度大、污油污水易溢出等影响完井质量问题,研制了一种多功能背钳导流器.该装置主要由溢流管、导流管及防转杆组成.现场应用表明,在满足井控要求的基础上,该装置可以解决下抽油杆时油管内液体外溢的环保隐患,降低作业施工劳动强度,提高作业效率,为油田降本增效提供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3.
油气田试油作业现场危废物防治方法主要有井内预防和地面治理两个方面。为了能够较好推广现有地面油水危废物治理技术,经过探索与现场实践发现,选用以船型钢制围堰、TPU充气围堰为主的井口污油污水收集回收系统,并将充气围堰升级为组合式TPU充气围堰、外围拼接式TPU围堰、整体微孔回弹泡沫充填式TPU围堰,能够适应不同的井场条件。近3年来,在江汉、清河油区应用298 口井,回收油水危废物30m~3,减少废弃薄膜59.6t,经济效益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炼油厂“三泥”中污油的处理工艺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炼油厂“三泥”浮渣经沉降池初步脱水后,浮到上层的污油内部含有大量的水、污油和少量的污泥,稳定性好,进一步脱水很是困难,是炼油厂废物处理的难点之一.采用破乳、离心、减压蒸馏等方法处理炼油厂“三泥”的污油,并确定了破乳剂,最佳的破乳条件和离心条件.研究结果表明,该工艺不仅脱水效果显著,而且能回收大量燃料油.破乳条件为醚型表面活性剂“9901”和含硅型表面活性剂“SAE”的复配物0.10g,无水碳酸钠0.10g,搅拌时间15min.离心条件为分离时间10min,转速2500-4000r/min.  相似文献   

5.
当前,企业对经管员专业知识的运用能力和处理突发事件处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江汉油田经管员培训课程体系是在对江汉油田经管员知识结构、有待提高的知识和技能需求、江汉油田所具有的教学资源情况调研分析的基础上构建的。课程体系内容分为七个模块。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主要采用讲授法、视听法、现场演示法和情境法等。同时,还要关注教学的实施和评价。  相似文献   

6.
江汉油区注入水水质指标及确定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注水开发油田水质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随着江汉油区的不断开发与发展 ,老油田含水率不断上升 ,含油污水越来越多 ;新油田陆续进入注水开发阶段 ,也需要有合理的注入水源。根据SY/T5329 -94碎屑岩油藏注水水质推荐指标及分析方法 ,结合江汉油区实际 ,在对江汉油区注入水水质普查以及大量室内静态和动态试验研究的基础上 ,制定了江汉油区注水水质指标 ,并给出了指标的确定方法。通过使用 ,为江汉油区注水稳产和水质达标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江汉油区许多油田已进入高含水开采期,目前全油区综合含水达83%,部分老油田含水已达97%。在原油处理中大量的原油含水吸收了大部分热量和破乳剂量,造成了能量和化学剂的极大浪费。根据以上情况,进行了两级旋流分离器预脱水现场应用,一级进行预脱水,二级对一级脱出的水进行除油处理。试验后,在马王庙油田马56站一级脱出总液量的50%以上,二级除油后污水含油在100mg/L以下。  相似文献   

8.
纤维压裂技术是目前国内外发展的一项新技术,主要通过在携砂液阶段加入纤维伴注,起到防止支撑剂回流、降低对储层的伤害、加快压后返排的作用。在室内,通过纤维性能试验、与支撑剂混合后导流能力影响试验、与江汉压裂液体系的配伍及悬砂性能试验等,确定了纤维压裂在江汉油田的适应性。在现场,37口井的成功应用,表明该技术可以在江汉油田出砂严重区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从江汉平原海相地震资料特点出发,依据平原海相地震资料处理的原则与方法,提出了以叠前数据优化、振幅频率相位一致性处理、倾角时差(DMO)等为重点的处理方法。同时,还首次在江汉提出了广角反射信息提取、共中心点(CMP)超道集交互动态动校正切除等处理新方法,确定了合理处理流程。通过大量实际资料处理表明,该方法在江汉地震平原海相资料处理中,发挥了独特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基于对K30井井下堵塞物质的组分与成因分析,导致K30井欠注原因是注入水含有聚合物和污油,含聚污油造成了注入层堵塞,注水压力升高。针对含聚污油设计了酸化与破胶复配的解堵液,并进行了室内解堵性能评价和解堵工艺设计。该解堵方案现场应用表明,解堵后注入压力下降4 MPa,注水量由85 m~3/d上升到595 m~3/d,增注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1.
江汉油区经历四十多年的油气勘探历程,依靠多学科协作和技术创新,取得了老油区油气勘探新突破和国内跨油区油气勘探新进展,达到了新增探明油气地质储量翻番。综合江汉油区近期油气勘探成果,总结出了几点主要启示,旨在为江汉油区通过持续滚动勘探开发,增储上产。  相似文献   

12.
应用水包油乳状液改善稠油油藏水驱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江汉油区提高稠油油藏开发效果的需要,进行了室内试验研究。研制出新的表面活性剂体系,可降低稠油界面张力达70%,使稠油形成的水包油乳状液增加流度,改善稠油的渗流流变性,可提高原油采收率7.3%~16.9%。在室内模拟试验结果基础上编制出江汉油区丫角油田稠油开采矿场先导试验方案,预计产出与投入比为3.96:1,经济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13.
低电阻油层测井方法在江汉油区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低电阻率油层包括含有高矿化度地层水的油层、高含水饱和度和低含油饱和度的油层或富含泥质的砂岩低电阻油层等。其形成因素可归纳为受岩性、孔隙结构、流体性质及泥浆侵入影响等。为了识别低电阻油层,我们采用了多种方法,例如图版法、电阻率曲线重叠法、密度与声波曲线重叠法或密度、声波与中子曲线重叠法,以及定量解释法等。这些方法用于江汉油区的测井资料处理,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4.
针对GD油田含聚含油污水黏度高、 含油量高、 悬浮颗粒多的特点, 而常规单一絮凝剂用量高、 絮凝体 松散、 成本高的缺点, 以除油率和去浊率为评价指标, 采用烧瓶实验对3种无机絮凝剂和2种有机高分子絮凝剂进行 絮凝效果评价, 优选出了质量浓度为1 0 0m g / L的无机絮凝剂聚氯化铝铁和质量浓度为4 0m g / L的有机高分子絮凝 剂P AM - 4为单一絮凝剂的最佳试剂。将两者组成复配体系后, 优选出最佳的絮凝剂经过复配絮凝剂体系处理后的 污水除油率和去浊率分别为9 2. 3%和9 0. 7%, 并评价了絮凝温度、 污水p H 及沉降处理时间对复配絮凝剂体系絮凝 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该絮凝剂体系在4 0~6 0℃, p H为6~9及较长的沉降时间下, 处理效果最好。该体系在同 类含聚含油污水处理中应用前景较好。  相似文献   

15.
江汉油区注入水水质动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江汉油区注水企业标准Q/JH02715-1998将注入水水质指标分为控制性指标和辅助性指标两部分,共13项指标,到目前为止已使用了4年时间。通过认真分析总结江汉油区各注水站的水质达标动态,促进了江汉油区的注水技术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对江汉油区通过注水保持高产稳产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在江汉油区注水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和认识。  相似文献   

16.
江汉油区多盐断块油田兼受岩盐和断层影响,地层倾角一般较大。多数油田采用边缘注水开发,盐水驱油效果好,中低含水期采出程度高;目前老油田已接近二次采油高含水经济界限。依据油气田地质开发力学,分析多盐陡构造油藏剩余油主要分布在构造高部位的动态特点,提出向构造顶部注气,形成气水联合驱动,作为江汉油区多盐断块油田三次采油战略性重要途径。在列举国内外油田应用成功实例的基础之上,证明几个月内就能见到降水增油效果,可以提高原油最终采收率5%~10%。  相似文献   

17.
江汉油区已进入油田中后期开发阶段,综合含水率逐年上升,管线腐蚀和结垢严重。针对江汉油区管线腐蚀机理,并借鉴以往所采用的防腐技术和经验,提出采用玻璃钢管线防腐技术改进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结合江汉油田油水井带压作业施工的实际需求,开展了带压作业配套井下工具研究,设计出不同类型的油管内密封工具、带压冲砂洗井工具、完井工具等,基本解决了江汉油田各类型油水井带压作业施工井下工具配套问题,在现场施工中取得了较好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9.
江汉油田浅层水平井螺杆泵举升工艺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截至目前江汉油区55口水平井均采用游梁式抽油机有杆泵举升方式。在调研国内油田浅层水平井举升技术基础上,对螺杆泵在江汉油区浅层水平井的可行性做了分析探讨,认为螺杆泵防偏磨配套技术是先期实验的重点。  相似文献   

20.
经过40年的开发,江汉油区地层出砂越来越严重,致使作业维护井次逐年上升,严重影响了油井的正常生产。根据江汉油区出砂储层地质特征和出砂井生产现状,有针对性地开展出砂井井筒清砂和携砂举升采油技术研究或矿场试验,使出砂井治理收到了一定效果,缓解了地层出砂对油井生产的影响,为进一步开展出砂油井治理指明了主攻技术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