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4 毫秒
1.
阐述了污泥陶粒的发展历史和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了以城市污泥处理厂的剩余污泥为主要原料,辅之粉煤灰和黏土为配料,制备轻质污泥陶粒的配合比及烧成制度,探讨了污泥陶粒的膨胀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焙烧温度对陶粒强度影响最大;污泥比例是影响陶粒堆积密度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利用碎石型页岩为原料,通过基础试验和正交设计试验,研究焙烧制度对制备高性能膨胀页岩陶粒的影响。制备的页岩陶粒表观密度850kg/m^3,筒压强度6.8MPa,1h吸水率为4.1%,远低于国家标准对600~900级页岩陶粒优等品的吸水率小于10%的要求。该制备工艺简单,产品具有轻质高强、吸水率低等特点,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3.
浅谈广西隆安超轻页岩陶粒的焙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介绍广西隆安页岩烧制陶粒的焙烧研究,利用页岩原矿成功研制出超轻页岩陶粒,它具有堆积密度小、轻质高强等优良的技术性能。焙烧机制的研究表明,该页岩的膨胀率高,烧成范围宽,最佳胀烧温度区间为1160℃-1230℃。  相似文献   

4.
利用资源丰富的页岩原矿来制备高性能膨胀页岩陶粒,达到节约资源和环保的目的。利用碎石型页岩为原料通过基础试验和正交设计试验探索焙烧制度对制备高性能膨胀页岩陶粒的影响规律。制备的页岩陶粒的表观密度850 kg/m3;筒压强度6.8 MPa;1 h吸水率为4.1%,远低于国家对于600~900级的页岩陶粒优等品的吸水率小于10%的标准。试验得到膨胀页岩陶粒制备工艺简单,具有轻质高强、低吸水率的特点,是具有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建筑材料。  相似文献   

5.
煤矿剥离黏土(包括黄土、红土和白泥)是露天采煤过程中的废弃物,其主要成分为黏土类物质。红土或白泥单独焙烧均不膨胀,黄土则能良好膨胀。红土颗粒较粗、高温生成的主要是石英和少量的氧化亚铁,难以形成适宜的黏度,故不胀;白泥在高温下除生成石英外,还生成莫来石(Al2SiO5)和针状莫来石晶体(Al6Si2O13),但由于缺少足够的发气物质,也不能单独烧胀;黄土因含有较多的熔剂成分和丰富的发气物质、石英(SiO2)、橄榄石晶体[(Mg,Fe)2SiO4],并有过渡莫来石晶体(Al2SiO5)生成,虽能单独较好烧胀,但由于高温很少形成高强度的矿物,焙烧后的陶粒吸水率高、强度低。白泥和磨细的红土加入到黄土中,经1130℃~1200℃高温,形成莫来石晶体结构,使陶粒具有很高的强度。剥离土高强陶粒的孔隙细小而较均匀,常压吸水率通常比普通陶粒的低;孔隙细小但不封闭,真空吸水率远低于普通陶粒,但仍很高。剥离土高强陶粒的气孔率、气孔结构、气孔特征等均对陶粒强度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6.
生物选择器控制污泥膨胀的机理及其设计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从生物选择器的机理入手 ,分析了常规工艺中污泥膨胀的控制途径及选择器的设计要点。  相似文献   

7.
许昌市污水处理厂的污泥膨胀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许昌市污水处理厂的污泥膨胀情况。经过调查分析,最后确认污泥膨胀是由微量金属元素缺乏所致。为此,采取了向配水、配泥井内投加微量元素混合液的措施,从而解决了污泥膨胀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利用工业污泥焙烧陶粒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工业污泥为主要原料.掺配燃煤发电厂的粉煤灰、粘结剂和外掺剂等进行工业污泥烧结陶粒小型试验和扩大试验研究,生产出了700级和800级普通陶粒,为工业污泥无害化和资源化利用开辟出新的利用途径.  相似文献   

9.
膨胀污泥沉降性能的恢复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在前期已进行的污泥负荷对丝状菌污泥膨胀影响的研究基础上。对低污泥负荷下发生的污泥膨胀进行了污泥沉降性能恢复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恢复高污泥负荷运行能使膨胀污泥的沉降性能得以恢复,而恢复时间及恢复速率与膨胀程度均呈正相关关系;溶解氧是影响膨胀污泥沉降性能恢复的重要因素,在溶解氧不足时提高污泥负荷不但不能使污泥膨胀得到控制。反而却加剧了污泥膨胀。  相似文献   

10.
污泥龄与污泥膨胀及沉降性能的关系──兼与沈耀良同志商榷彭永臻(哈尔滨建筑大学)沈耀良同志对污泥龄Qx与沉降性能的相关性作了有意义的探讨,颇受启发。对污泥沉降性能的影响因素很复杂,单从污泥龄的影响以及污泥龄的控制来看也并不简单,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重要...  相似文献   

11.
以城市污泥、建筑弃土等固废烧制陶粒,利用XRD、MIP孔结构和SEM等测试手段研究城市污泥对陶粒强度影响。结果表明:通过正交试验获得较优的烧结制度,烧制出污泥掺量为20%的轻质高强陶粒;污泥掺量及对应陶粒氧化物含量(SiO2及Al2O3)均影响陶粒强度;陶粒内部结构随着污泥掺量的增加而变得疏松,污泥掺量为20%的陶粒较掺量为5%的陶粒孔隙率大3.9%以上,陶粒孔径也随着污泥掺量的增加而增大,进而影响陶粒强度;对于氧化物,Al2O3含量是影响陶粒强度的主要因素,当其含量超过20.5%以后,陶粒主晶相由石英相逐渐转变为蓝晶石,对陶粒强度提升明显。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洗砂污泥原料的性能,对利用洗砂污泥制备烧胀陶粒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洗砂污泥中添加市政污泥可有效地提高生球的塑性和强度,以及改善陶粒的发泡性能,同时降低焙烧温度,但使用过量会使得陶粒的焙烧温度范围变小.当市政污泥掺量20%时,可以烧制出堆积密度500kg/m3,筒压强度1.5MPa的烧胀陶粒.  相似文献   

13.
G.R. Xu  J.L. Zou  G.B. Li 《Water research》2010,44(9):2930-12942
This paper attempts to investigate the stabilization behaviours of heavy metals in ceramsite made from wastewater treatment sludge (WWTS) and drinking-water treatment sludge (DWTS). Leaching tests were conducted to find out the effects of sintering temperature, (Fe2O3 + CaO + MgO)/(SiO2 + Al2O3) (defined as F/SA ratios), pH, and oxidative condition. Results show that sintering exhibits good binding capacity for Cd, Cr, Cu, and Pb in ceramsite and leaching contents of heavy metals will not change above 1000 °C. The main crystalline phases in ceramsite sintered at 1000 °C are kyanite, quartz, Na-Ca feldspars, sillimanite, and enstatite. The main compounds of heavy metals are crocoite, chrome oxide, cadmium silicate, and copper oxide. Leaching contents of Cd, Cu, and Pb increase as the F/SA ratios increase. Heavy metals in ceramsite with variation of F/SA ratios are also in same steady forms, which prove that stronger chemical bonds are formed between these heavy metals and the components. Leaching contents of heavy metals decrease as pH increases and increase as H2O2 concentration increase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when subjected to rigorous leaching conditions, the crystalline structures still exhibit good chemical binding capacity for heavy metals. In conclusion, it is environmentally safe to use ceramsite in civil and construction fields.  相似文献   

14.
为了有效控制低负荷改良型氧化沟工艺的污泥膨胀现象,对该工艺的运行参数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结果表明,工艺发生污泥膨胀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氧化沟循环廊道内的溶解氧浓度分级不明显。针对污泥膨胀原因及相关的膨胀机理,采用在循环廊道内加设插板来保证缺氧区、好氧区溶解氧浓度的合理分布。确定了试验装置的最佳运行条件为:好氧区溶解氧含量为1.5—2.0mg/L,缺氧区溶解氧含量小于0.5mg/L,污泥指数为120~150mL/g,污泥质量浓度为3.5-4.0g/L。  相似文献   

15.
郑秀华  张宝生  葛勇  袁杰 《混凝土》2004,(12):32-33,44
研究了页岩陶粒预湿程度对混凝土强度和抗冻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页岩陶粒预湿程度的增加,混凝土早期强度降低幅度较后期强度大,而强度增长率明显增大.当页岩陶粒预湿程度低于饱和吸水率的91%时,对混凝土抗冻性几乎没有影响;当页岩陶粒预湿程度进一步增加时,可通过提高含气量来改善抗冻性。  相似文献   

16.
影响污泥脱水性能的因素多而复杂,正交试验设计方法可以简便、有效地解决各因素对污泥脱水性能影响达到最佳组合,为生产提供可靠的运行参数.  相似文献   

17.
盐胀对混凝土劣化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混凝土强度、氯盐种类、氯盐浓度、侵蚀方式为评价指标,研究干湿循环条件下混凝土所受到的盐胀劣化机理。研究表明,氯离子侵蚀混凝土表面的量随强度等级的提高而减小;经多次干湿循环后,由于盐结晶作用,混凝土会发生膨胀;干湿循环比长期浸泡的混凝土表面氯离子浓度高;随浸泡龄期的增长,混凝土表层氯离子浓度不断增长,但后期增长缓慢。分析混凝土经干湿循环后表层XRD图谱以及混凝土在氯盐溶液中浸泡后SEM图谱,得出氯盐融雪剂对混凝土的盐胀破坏是物理结晶腐蚀和化学腐蚀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本文研究了水泥基轻质墙体材料的收缩与膨胀性能。通过掺加添加剂,有效地改善了轻质墙体材料通常存在的收缩率大的缺点。本文还通过电镜照片对水泥基轻质墙体材料的收缩与膨胀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9.
正交设计与回归分析在河道底泥陶粒制备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L9 (34)正交试验设计的方法,研究了底泥陶粒配合比中生活污泥、黏结剂、烧成温度等因素对陶粒比表面积的影响,确定了底泥陶粒的最优配合比为A3B3C3,即:生活污泥含量为15%,黏结剂含量为6%,焙烧温度为1 120℃.并利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建立底泥陶粒比表面积与生活污泥、黏结剂、烧成温度的线性关系,线性方程为:Y=2.483 333+0.343 333 X1+0.065 X2+0.098 333 X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