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广东化工》2021,48(11)
目的:研究β-环糊精包合香茅挥发油的最佳包合工艺。方法:采用饱和β-环糊精水溶液法制备包合物,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包合物中挥发油含量并考察方法学稳定性,通过正交实验法测得挥发油包封率、包合物收率,再将2个指标综合考察评价包合效果。结果:包合的优选工艺是挥发油与β-环糊精比例为1∶8(mL∶g),包合温度为50℃,包合时间为3 h。结论:此工艺使挥发油固体化,制备工艺稳定性良好,便于制剂和扩大生产。  相似文献   

2.
徐思鑫  乔婷宜  张露  张跃欢  陈青 《广州化工》2020,48(11):82-87,137
以新鲜木姜子果实为原料,通过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木姜子挥发油;利用饱和水溶液法进行β-环糊精与挥发油包合物的制备,包合工艺的优化采用星点设计-响应面法进行。结果表明,木姜子挥发油与β-环糊精最佳包合工艺为:投料比1:5.77(mL:g),包合时间4.09 h,包合温度51.5℃。利用UV、IR、TG和SEM对包合物表征,表征结果显示,木姜子挥发油与β-环糊精已经形成包合物。研究结果可为木姜子挥发油的进一步实际利用提供可靠参考。  相似文献   

3.
以贵州省药用植物香薷新鲜地上部分为原料,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采用水溶液法制备香薷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利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对其包合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最优包合工艺为:投料比为挥发油∶β-环糊精=1∶6. 31(m L∶g),包合时间242 min(4 h),包合温度59. 8℃。利用UV、IR、DSC和电镜扫描(SEM)对包合物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香薷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已经形成。研究可为贵州省药用植物资源香薷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以β-环糊精为材料,筛选包合荆芥、连翘混合挥发油的最佳工艺并对其进行包合。比较研磨、超声、搅拌三种包合方法对挥发油的包和效果,最终优选出最佳包合方法为研磨法其工艺条件为:挥发油与β-CD投料比为1∶6,加5倍量水,包合时间为60 min;经UV、TLC、DSC以及显微成像进行表征后分析结果均显示挥发油与β-CD确已形成包合物。该工艺制备的环糊精包合物的包合率高,工艺简便、可靠,为羚羊感冒方开发及现代中药制剂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5.
以茵陈、白术挥发油提取量为检测指标,考察了其挥发油的最佳提取工艺.并对茵陈、白术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进行了最佳包合工艺条件的考察.研究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为:12倍水量、浸泡12h、每次蒸馏6h基本提取完全;最佳包合工艺条件为茵陈、白术挥发油与β-环糊精投料比为1:10、β-环糊精与加水量的比为1:10倍、包合时间为2.5h.得到的挥发油包结率为81.6%.用此法得到的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的包合率较高,包合物性质稳定,且操作简单.  相似文献   

6.
目的:优选复芪益气颗粒中挥发油的β-环糊精包合工艺。方法:以挥发油利用率和包合物收得率作为综合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法对挥发油β-CD包合物的工艺进行优化,并采用TLC法和显微法对包合物进行了分析。结果:当油与β-环糊精的用量为1:8(mL:g),包合温度为45℃,包合时间为2h,β-CD与加水量的比例为1:10(g:mL),所形成的包合物得到了TLC试验和显微证实。结论:本实验为确定厚朴、苍术和枳实混合挥发油的合理包合工艺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7.
采用单因素实验对甘松挥发油提取的不同因素进行研究,得出提取挥发油最佳工艺为:投料量为70%,加8倍量水,提取10小时;采用正交实验对挥发油包合的影响因素进行考察,优选出最佳的包合工艺为:挥发油:β-环糊精:水=1:6:60,包合温度40℃,包合时间1小时。  相似文献   

8.
密封条件下超声法制备薄荷油β-环糊精包合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汉 《广州化工》2010,38(11):136-138
研究超声法制备薄荷油β-环糊精包合物的最佳工艺,采用L9(34)正交实验设计,以综合评分为总评价指标,优选其制备工艺。最佳工艺条件:温度为60℃,挥发油/β-CD(mL:g)配比为1:5,超声时间为45min。本法优选工艺条件下挥发油包合物收率和包合率均较高,稳定性强,生产效率高,实用性强,具有可行性,为薄荷油的进一步利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广东化工》2021,48(10)
目的:研究羟丙基倍他环糊精(HP-β-CD)包合芩香清解口服液中广藿香挥发油的最佳包合工艺。方法:以包合物含油率和挥发油利用率的综合评分作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法优化包合工艺,并利用气相色谱、红外光谱和X射线衍射法、对其进行包合物验证。结果:包合物最佳制备工艺:包合温度35℃,包合时间为2.5h,广藿香挥发油︰HP-β-CD=1︰12。包合物经验证后发现HP-β-CD结构和挥发油成分在包合前后无明显变化。结论:按优选工艺验证,挥发油被包合形成稳定的包合物,且具有包合率高、工艺稳定、易溶于口服液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肉桂油β-环糊精包合物的超声法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肉桂油β-环糊精包合率及包合物收率的综合值为指标,通过正交实验优化包合工艺参数,用紫外光谱与高效液相色谱考察肉桂油包合前后的理化性质来研究超声法制备肉桂油β-环糊精包合物的最佳工艺条件,考察肉桂油包合前后的物化性质。结果得到超声法制备最佳工艺条件为:包合时间40min、包合温度30℃、超声功率150W、m(肉桂油):m(β-环糊精)=1:10。在优选的条件下包合得包合率为83.5%,包合物的收率为71.3%。实验结果表明:肉桂油被β-环糊精包合后主要成分理化性质没有发生变化。由此肉桂油β-环糊精包合物成功解决了肉桂油易挥发,遇光和热不稳定,难用于工业生产这一难题,提高了其稳定性,制成固体剂型,为肉桂油的开发利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了提高薄荷醇的稳定性和水溶性.以β-环糊精为包合壁材,制备薄荷醇β-环糊精包合物。方法:采角饱和水溶液法翩备薄荷醇β-环糊精包合物.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最佳工艺条件,并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了包合物薄荷醇量,并计算了薄荷醇的包合率。结果:以包合率为指标,确定最佳工艺条件为:表明薄荷醇与β-环糊精的摩尔比为1:1o.反应温度5O℃.反应时间2小时.在此条件下.表面薄荷醇量最低且包合率最大。结论:包合物  相似文献   

12.
采用饱和水溶液法制备维生素A1与β-环糊精包合物,通过正交实验确定出最佳工艺条件,即维生素A1与β-环糊精的配比为1∶12,包合温度为55℃,包合时间为3 h。经薄层色谱法和红外光谱法鉴定,表明维生素A1-β-环糊精已形成包合物。维生素A1-β-环糊精包合物可明显提高维生素A1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茶树油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L9(34)正交试验,以包合物产率和包合率为筛选指标,以茶树油与β-环糊精的配比、包合时间、包合温度和无水乙醇与茶树油的体积比为考察因素,采用正交试验对茶树油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工艺进行优选出最佳工艺条件是茶树油:β-环糊精为1∶8(mL∶g),包合时间为4 h,包合温度为50℃,无水乙醇:茶树油为1∶1(mL∶mL)。经紫外分光光度法和薄层色谱法鉴定,确实形成了茶树油环糊精包合物。  相似文献   

14.
刘文超  李伟  周书丽  姚琪 《广东化工》2011,38(11):22-23
文章采用超声波法制备了β-环糊精/氯菊酯超分子包合物。采用正交设计研究氯菊酯与β-环糊精的主客体摩尔比、包合温度和包合时间等对包合作用的影响,优选出超声波法制备了β-环糊精/氯菊酯超分子包合物的最佳工艺条件。借助紫外光谱、红外光谱、差热分析证明了超分子包合物的形成。  相似文献   

15.
制备并鉴定茶树油β-环糊精包合物,达到将茶树油固化的目的。采用饱和溶液法对茶树油进行包合,通过L_9(3~4)正交试验法优选出最佳包合工艺,并采用薄层层析法(TLC)、紫外分光光度法(UV)及显微成像法对包合物进行鉴别。结果显示,茶树油β-环糊精包合物的最佳包合工艺为:β-环糊精质量与茶树油体积之比为5︰1,无水乙醇与茶树油的体积比为2︰1,包合温度为60℃,包合时间为4 h,TLC、UV和显微成像均显示茶树油与β-环糊精形成稳定的包合物且其性质稳定。  相似文献   

16.
正交实验优选青皮挥发油提取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了中药青皮中的挥发油.以挥发油提取量为考察指标,以粉碎度、浸泡时间、提取时间为考察因素进行正交实验,优选了最佳提取工艺.结果表明,提取时间对青皮挥发油的提取有极显著影响(P<0.01),粉碎度影响显著(P<0.05),浸泡时间无显著影响(P>0.05).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药材粉碎过80目筛,浸泡2 h,提取7 h.优选得到的工艺稳定可行.  相似文献   

17.
讨论了制备阿司匹林β-环糊精包合物的最佳工艺条件。实验以综合评价为指标,对环糊精与阿司匹林的投料比、包合温度、搅拌时间和干燥温度四个因素进行单因素实验,并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优化了工艺条件。最佳工艺条件为:阿司匹林与环糊精投料比为1∶8,包合温度50℃,搅拌时间1.5 h,干燥温度为50℃。溶解度实验表明,阿司匹林环糊精包合物溶解度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8.
以β-环糊精为药物载体,采用饱和水溶液法制备了吡嗪酰胺-β-环糊精包合物、异烟肼-β-环糊精包合物、异烟肼利福霉素腙-β-环糊精包合物,采用冷冻干燥法制备了胸腺五肽-β-环糊精包合物。吡嗪酰胺与β-环糊精的最佳包合工艺条件为:吡嗪酰胺与β-环糊精物质的量比1.5∶1、包合温度70℃、包合时间1.03 h,此条件下的综合评价为96.18%。异烟肼与β-环糊精的最佳包合工艺条件为:异烟肼与β-环糊精物质的量比1.5∶1、包合温度30℃、包合时间0.5 h,此条件下的综合评价为87.80%。异烟肼利福霉素腙与β-环糊精的最佳包合工艺条件为:异烟肼利福霉素腙与β-环糊精物质的量比1.5∶1、包合温度70℃、包合时间1.08 h,此条件下的综合评价为90.83%。胸腺五肽与β-环糊精的最佳包合工艺条件为:胸腺五肽与β-环糊精物质的量比1.5∶1、包合温度70℃、包合时间1.15 h,此条件下的综合评价为90.03%。包合后药物的水溶解性和热稳定性得到明显改善,具有较好的抗结核杆菌活性。  相似文献   

19.
利用超声法制备了假性紫罗兰酮β-环糊精包合物。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β-环糊精对假性紫罗兰酮包合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假性紫罗兰酮与β-环糊精质量比1∶4,包合温度40℃,超声时间60 min。在此条件下假性紫罗兰酮β-环糊精包合物的包合率达到83.89%。验证试验表明,该工艺切实可行,重现性好。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红外光谱法对包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  相似文献   

20.
以分子包覆材料β-环糊精为囊材制备杜鹃花酸微胶囊包合物。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为:β-环糊精与杜鹃花酸的摩尔投料比为1︰2,包合时间为5 h,包合温度为70℃。制得的包合物最佳包合率为55.0%,载药量也达到43.6%;对β-环糊精杜鹃花酸微胶囊包合物与原杜鹃花酸进行了功效对比,其杜鹃花酸微胶囊包合物具有水溶性好、刺激性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