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当前我国的建筑专业的课程中,《建筑材料》的课程教学可以说得上是其中十分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而在如今我国《建筑材料》的课程中与教学中中职教学有关知识的应用是十分普遍的,所以想要促进我国《建筑材料》课程教学的发展,就必须重视起对中职教学的应用。因此在当前我国建筑专业中《建筑材料》的课程教学中就需要大力推动中职数学知识与《建筑材料》的课程教学的融合,从中职教学的角度在根本上推动如今我国《建筑材料》课程教学的进步与质量。  相似文献   

2.
张俊红 《山西建筑》2007,33(20):221-222
介绍了道路建筑材料课程的特点,针对这些特点,从理论教学内容、实践教学形式及教学手段等方面探讨了其改革措施,重点介绍了教学手段的改革,从而更好地达到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3.
尹振江  张周 《山西建筑》2014,(26):243-244
针对新建本科院校建筑材料实验课程教学现状,分析了传统建筑材料实验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筑材料实验课程教学改革的措施,以期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建筑材料课程的改革与教学过程的优化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建筑材料是建筑工程的物质基础 ,建筑材料课程是水利和土木建筑院校较重要的公共技术基础课。建筑材料课程的改革应建立动态的、形式多样的教学内容 ,优化教学过程 ,提高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5.
包建强  王小庆 《山西建筑》2014,(13):277-278
根据《建筑材料》课程的教学特点,从教学思路、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考核方法几个方面对课程的教学进行了探讨,并进一步分析了教学中存在的常见问题,提出具体改革方案,从而提高《建筑材料》课程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6.
周静丽 《山西建筑》2010,36(7):191-193
从建筑材料课程存在的问题入手,分析了演示教学、案例教学、多媒体教学、实验教学以及实践法教学等几种不同的方法,对《建筑材料》课程教学的改进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针对财经类高校不能开展实验教学环节问题,文章从建筑材料课程教学特点入手,结合模块法教学和多媒体技术的优势,提出了建筑材料课程模块法教学理念和基本思路。通过模块教学法中的案例教学模块,参数式教学模块和实践教学模块,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对和我校有相同背景院校的建筑材料课程教学改革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刘丘林  王艳群 《山西建筑》2013,(35):279-280
指出建筑材料课程是建筑工程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它包含的内容很丰富。结合建筑材料课程的特点与高职学生自身的特点,探讨研究了高职建筑材料课程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方案,以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9.
在全球信息技术和教育信息化的推动下,以慕课(MOOC)为主要形式的大规模开放式在线课程成为教育界的重点发展方向。为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促进教育公平与课程教学改革,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指出,要大力推进慕课和虚拟仿真实验,大力推进和发展高质量慕课建设。以建筑材料慕课为例,从建筑材料课程基本情况及特点、建筑材料慕课资源建设和建筑材料慕课教学设计及实施效果分析三方面论述了优质慕课资源的建设思路,并在慕课平台上开设社会公共班,在教学探索过程中得到了关于课程内容、教学资源、教学模式及线上考核方面的宝贵经验,为日后建筑材料慕课和其他学科的慕课开展奠定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10.
建筑材料高速发展中,建筑材料这种传统建筑专业主干课程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教师将特色实验引入建筑材料课程教学中,利用多样的教学模式和先进的教育成果,培养学生对于建筑材料研究的独立思考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从而提高建筑材料课程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相似文献   

11.
“金课”建设是高等教育质量的保证,是教育全过程建设中的重要一环,当务之急应从教育理念、培养方案、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金课”全方位建设。通识类课程是大学本科教育的重要内容,着重培养学生的人文修养、道德情操、社会责任等综合素质。根据不同学科类别的通识课程特点,结合“金课”建设,提高工程专业通识类课程的教学效果,打破传统的专业课程教学模式,由单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以建设“双一流”大学和“金课”建设为契机,专注于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结合当前社会环境及学生关注的热点,充分利用工程类专业实体模型、工程实践、移动网络、社交平台、网络视频、传统优秀教学方法等教学方式和手段,积极探索工程类通识课程如何把学生的注意力从“手机”转移到课堂的教学模式。以高校土木工程专业通识课程桥梁美学为例,探索工程类专业通识“金课”的教学方法,供同行借鉴。  相似文献   

12.
从建筑工程质量入手,在分析建筑学专业人才培养及建筑施工课程教学现状的基础上,探索将工程设计模式应用于建筑学专业建筑施工课程教学之中,提出工程设计模式案例教学与建筑学专业课程设计相结合的教学思路。通过对建筑学专业工程设计模式案例教学过程的展示和教学效果的分析,阐述工程设计模式教学的程序与特点。教学实践证明,建筑学专业建筑施工课程工程设计模式教学不仅丰富了课程教学内容,同时还提高了建筑学专业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为建筑学专业课程教学实践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试论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指导下的施工专业课教学模式改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通过采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指导教学实践,对专业课、施工课等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和现代化教学理论,探索出一符合建筑类专业课、施工课的新型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4.
课程建设是高校教学工作的基础建设内容,专业培养目标的实现,需要具体落实到各门课程教学中。针对土木工程专业课程内容多、涉及面广、各个知识模块之间逻辑关系差的特点,根据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目标为导向的工程教育认证理念,从教师教学理念、专业课程体系、课程标准、教学模式等方面进行了专业课程建设的分析探讨,以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5.
在国家“金课”建设的背景下,探究式教学既要强调“教”与“学”的统一,又要重视“教”与“研”的融合,现已成为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关注热点。在力学课程中融入探究式教学,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新精神,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更加关注力学知识的工程应用。弹性力学是工科本科生中难度较高的课程之一,其本质是在给定的边界条件下求解基本方程,即偏微分方程组的边值问题,而弹性力学求解的难点在于难以满足边界条件。为此,在弹性力学课程的教学实践中,以圣维南原理及其应用这一基本教学内容为例,开展了探究式案例教学的设计与实践。通过对基本教学内容中的基本概念、基本问题和基本方法的深入阐述和延拓,并结合典型工程实例,探讨了在不同的局部边界上如何有效理解和灵活应用圣维南原理。教学实践的效果表明,在力学课程中开展探究性案例教学,使学生更加深刻地领悟力学原理的实质及其应用的灵活性,进而感受力学之美。  相似文献   

16.
融合信息技术和教学,将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建设与应用纳入提高教学质量、提升人才培养水平的系统工程之中,是当前教学研究和实践的重点。以重庆大学"科技翻译"SPOC课程实践为例,以混合式教学和翻转课堂教学理论为指导,设计了基于SPOC的混合式翻转课堂教学的线上教学资源建设、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流程和教学评价设计模式。通过开展基于SPOC的混合式翻转课堂教学实践,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和投入度,提升了教学效果。为高校深入建设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开展基于SPOC的翻转课堂教学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7.
根据学校重点课程群建设目标,立足课程群建设主要内容,对工程技术经济学重点课程群进行建设探索与研究。从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课程群建设思路、建设中需要继续改进的措施等方面提出了工程技术经济学重点课程群建设的具体实施方案。通过改革提高了工程技术经济学重点课程群课程教学质量,从而大大增强了学生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8.
通过研究应用型本科土木工程专业教学模式,指出应用型本科土木工程专业教学重点应放到应用教学上来。在保证知识体系完整性的情况下,适当减少基础课程教学比重,同时紧密结合实践课程,适当提高应用课程比重,以达到课程体系结构优化的目的。同时应打破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和连贯性,以学生兴趣为导向,优化课程前后顺序。实验教学中应尊重事物认识规律,采用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另外,要合理安排选修课程的范围和顺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9.
MOOC的出现正越来越多地改变大学生的学习方式,同时也给他们提供了更丰富的学习资源。结合土木工程施工基本原理课程特点和MOOC建设内容,介绍该课程MOOC建设中关于实践资源的动态建设过程,主要包括施工过程的视频、施工工艺的动画、施工现场的照片以及工程案例等内容,重点介绍工程案例库的建设过程。同时也探讨教师利用网络优化课程教学、提高教学效率的问题,对推动土木工程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岩土钻掘工程广泛应用于城市工程建设、地下工程施工、深部科考及矿产资源勘探等领域,其系列课程体系建设有利于把握专业应用需求、触发创新。从钻掘系列课程教学实践入手,展开多角度、多层次教学新模式的探索,以知识—能力—素质—创新为主线,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为目标,结合学校独特优势,将工程创新思维应用于教学实践,提出了以"优化模块式课程体系、创新研究型教学方法、构建教学实践体系、研究创新与教学成果考评体系"为核心的多元化教学模式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