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近年来,我们学校与厦门大金龙客车合作,派送实习生进入企业客车装配车间实习。在辛苦单调的流水线工作环境中,学生居然坚持下来了,并逐步体验成就感与幸福感。企业方对学生满意度较高。校企双方在实践中磨合协议,2014级我校汽车专业尝试开办146大金龙校企合作班,该班人数爆满,达到60多人。笔者在学生的毕业实习指导工作中,引发一些思考,就如何激发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吃苦耐劳精神抒发个人感想,与同行商榷。  相似文献   

2.
李鹏  温武 《计算机教育》2014,(20):94-96
专业实习是本科实践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分析专业实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探索一种基于人才联盟的校企合作专业实习新模式,阐述新模式下专业实习改革的研究和实践,旨在创立学校、企业和学生三赢的局面。  相似文献   

3.
贾勇 《网友世界》2014,(3):72-73
探索陕西民办高校校企合作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路径,实现学校、企业、学生多方的共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陕西民办高校校企合作中存在的关键性问题有:大多数企业管理者不愿积极参与校企合作;缺乏良好的校企合作制度环境;学校和企业间的合作关系不紧密。解决上述问题,需要政府和社会引导企业管理者正确认识校企合作,建立健全校企合作相关制度,也需要民办高校积极争取公共基金、舆论支持等外部条件支持,努力开创与多方共赢的良好局面。  相似文献   

4.
顶岗实习是高职院校遗行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形式,一般是在完成教学及大部分基础知识后,到专业对口的公司或企业进行顶岗锻炼,通过完成一定的生产任务,提高自己的操作能力。但是学生进行顶岗实习的过程中,大部分院校都存在着学生放出去没人管、联系不上学生、实习生放任自流等问题,导致顶岗实习达不到预期效果,研究和开发一个运行在网络上的顶岗实习管理系统,已势在必行。针对以上问题,对学生顶岗实习系统的必要性、系统的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论述,力求为学校顸岗实习管理者提供更加便捷的平台。  相似文献   

5.
本文针对当前本院实施的顶岗实习现状,从建立校企合作机制、制定教学培养方案以及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及能力三个方面论述了一种企业、学校、学生三方共赢的顶岗实习运行模式。  相似文献   

6.
电子行业在现代科技中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也成为带动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而在高职院校中建立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电子专业课程体系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必要条件,是学生顺利就业和职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现阶段校企合作局限在聘请企业专家授课和讲座、成立校企合作实习工厂等形式.而这些看似合理的举措表面之下折射出来的却是目的高毕业生适应岗位的能力仍然比较薄弱.因此,充分发挥学校和企业各自的优势,建立一种学校与企业之间联合开发课程体系的模式就成为当下职业教育的当务之急.本文通过分析现阶段校企合作建设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基于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电子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新途径,以期达到促进学生学习就业零接轨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1 探索校企协同育人机制 1.1 校企共建"企业学院"理事会,形成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院长由学校委派,负责校企双方的统筹协调.学校派出一名教研室主任担任教学干事,负责校内的组织和教学工作,企业派出一名技术经理担任实习干事,负责企业的实习教学组织和安排工作,校企双方专人负责,明确分工和职责;校企双方紧密合作,协同育人,建立教学与实习动态调整协商制,实时过滤现代学徒制培养过程中"扰动",及时接收培养过程中"反馈".  相似文献   

8.
校企合作岗前实训培训一体化,是指学生进入企业实习前,采用企业培训课程进行培训,以代替岗前实训。学生经过培训并考核合格后,取得相应的行业职业资格证书,然后进入企业进行顶岗实习。  相似文献   

9.
杜燕辉 《网友世界》2014,(17):157-157
加强校企合作,推进产学结合,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我校始终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己任,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建筑专业技术型人才。学校十分重视校企合作、产学结合,重视学生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建立了设施完备的校内实训大楼和通过校企合作建立多个校外实验、实习教学基地。在校企合作过程中,我们还采用理论教学与工种、岗位模拟实践教学相叠加的教学模式,即:学生在校内完成理论教学任务的同时,相关的实验、实训课程的教学任务放到企业中完成,由实习指导老师和企业根据教学的内容和进度来安排实验、实训。在建筑专业课程实践教学的校企合作形式的实行多样化,突出了建筑专业学生就业岗位的专业性强,就业范围广。毕业学生可从事建筑设计企业、施工企业、房地产开发、监理公司、装饰设计施工企业,土地规划、桥梁施工、市政工程等企业。  相似文献   

10.
校企合作开发课程是高职课程建设与改革的一个突破口,许多高职院校进行尝试并取得一些成绩;但高职院校如何与企业合作共同开发网络课程以适应学生顶岗实习的需要,却很少有学院研究。文章阐述校企合作开发网络课程的意义,分析校企合作开发网络课程存在的问题,提出校企合作开发网络课程的方法,介绍校企合作开发网络课程的实际案例。  相似文献   

11.
随着广东技工教育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技校实习生步入实习,这便要求学校对学生的安全、实习管理等需求日渐增大.在如今的互联网+时代,我们采取了信息化的管理手段,开发了一套基于ThinkPHP5.0的学生实习管理系统.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我院组织学生参加校外顶岗实习情况的简介,结合目前高职教育发展的特点和要求,按照学院领导的统一部署和安排以及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计划,学生分批次奔赴企业参加顶岗实习,在一到两个月的下企业锻炼中,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企业生产,感受企业文化和了解企业生产流程及规章制度,由于时间仓促,在顶岗实习过程中或多或少存在这样那样的不足,相信随着校企合作规模化、制度化、完善化的发展,顶岗实习将会越来越呈现持久稳步前进的常态。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聘请专家指导、校企联合、派参与校本教材开发的教师到企业实践研修、企业案例纳入校本教材内容、派专业课教师到学生顶岗实习企业考查调研、经费保障等六个方面阐述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校本教材开发的实践与探索。  相似文献   

14.
专业实习是学生进行技能锻炼和提升的主要途径,也是教学计划任务中必不可少的环节。移动技术支持下的实习共同体的建立,便于促进实习生之间的交流、强化实习生对自身知识的反思、助学者角色可以给实习生提供相应的帮助。本文在移动学习和学习共同体涵义的基础上构建了专业实习学习共同体模式,指出了当前专业实习的现状,分析了专业实习学习共同体的组成要素,论述了此学习共同体对实习的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15.
针对高素质软件外包人才紧缺问题,探讨欧美软件外包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以中外合作办学为载体,基于大学、企业、政府关系的"三重螺旋体"校企一体化模式,介绍逐渐演进的英语教学模式在中外合作办学专业的实施过程,指出"三重螺旋体"校企一体化模式的核心在于学校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利用政府政策支持,争取企业参与,为学生搭建实习实训平台,提高学生实践技能。  相似文献   

16.
赵思琪 《数字社区&智能家居》2013,(20):4682-4683,4686
随着高校不断扩大招生规模,生源质量逐年下滑,为了适应这种现状,学校必须从自身进行教学改革。近几年来,电子信息工程系的老师们一直在摸索一种适合高职软件技术专业及相关专业群的教学培养新模式。如健全实习实训体系,到送学生进企业实习,再到引企入校,实现校中企。现阶段以正在参与校企合作项目——"信息类卓越技能型人才培养基地建设"的学生为研究对象,对正在进行的高职校企合作实验班学生的变化情况做了详细论述。  相似文献   

17.
金斌英  阮威 《福建电脑》2014,(10):38-39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体现高等职业教育特色的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基于"三阶递进校企合作"的高职动漫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真正实现了校企合作在整个人才培养过程的全程化,从源头实现了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结合项目化课程设置,解决了学生顶岗实习与课程设置冲突的问题。既能发挥学校和企业各自的优势,又能共同培养社会与市场需要的人才,增强了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18.
顶岗实习为素质教育的全面落实提供了保障,学生通过顶岗实习不仅可以使自身所具备的专业技能水平得到大幅度的提高,而且还可以使自身的实际应用能力得到较为全面的培养,学校通过安排学生顶岗实习来培养具备高素质的综合型人才,以此来满足现代社会的人才需求和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本文对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缺陷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提出了一系列改良措施。  相似文献   

19.
欧志亮  刘鹏 《信息与电脑》2024,(3):225-228+238
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实习管理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如管理过于中心化、学生实习择业困难、校企沟通不畅、信息不对称、可信度低等问题。文章设计一种基于区块链技术的高校毕业生实习管理系统模型,该系统能够促进学校、用人单位以及学生三方打破信息壁垒,实现信息透明共享、建立可信任机制、激励合法行为,为各利益相关方提供一个可靠的交互平台,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在职业学校,实现计算机专业的校企业合作,主要模式有:学校引进企业;劳动和教学相结合、工学交替;校企互动式;订单式合作等。该文就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的校企合作模式共建,提出一些个人的体会与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