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王志强  迟敏  高旭  齐卓彦 《世界建筑》2023,(12):106-113
针对当下藏传佛教建筑研究多集中于文化内涵、历史演进与形式特征,对物质空间的内在属性及体验感受分析尚不深入的现状,本文通过对建筑实体测绘与史料分析,借助Isovist视域分析方法,对藏传佛教建筑转经道空间原型进行提取与视域量化分析,进一步阐明其物质空间特征与人的视觉体验之间的关联性,以期为地域性建筑分析与当代转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拉萨,是一座拥有1300多年历史的古城,是藏传佛教最主要的聚集地。大昭寺的建造迈开了拉萨建设的步伐,藏传佛教深刻影响着拉萨的形成和发展。转经是藏传佛教最主要的修行方式之一,在拉萨发展过程中,转经道作为转经的承载空间,逐渐发展壮大,同时也对拉萨的建筑环境和建筑群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随着现代化建设进程的快速发展,转经道这种古老的宗教空间与城市建设的矛盾也逐渐突出并深化;因此找出他们之间的矛盾,通过分析转经道的优劣,提出适当的改善建议,对将来拉萨的发展以及藏传佛教的进一步传承都具有不可磨灭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3.
陈未 《世界建筑》2020,(11):32-37+130
本文总结和归纳了当前各国学者对蒙古国藏传佛教建筑的研究以及成果,结合调研和分析,将蒙古国藏传佛教建筑分为3个时期。以现存藏传佛教建筑为依据分析了蒙古国藏传佛教建筑各个时期特色,同时初步探讨了蒙古藏传佛教建筑的特征及今后可能研究的主题。  相似文献   

4.
陈未 《新建筑》2023,(2):74-79
库伦为亚洲内陆游牧民族的聚落形态,最早是游牧部落的军事营帐,17世纪后期被引入格鲁派的移动寺院中,并广泛使用于青藏高原北部和蒙古高原上的藏传佛教寺院。在全面介绍库伦寺院形成、演化与发展的基础上,以哲布尊丹巴的大库伦为例,阐述了蒙古族特有的库伦寺院的形成背景,论述了其政教合一的特性,以及布局形态;同时比较大库伦与扎雅葛根库伦、喇嘛葛根库伦,以及其他稍小规模库伦在布局形态上的异同,揭示了生产资料及生产方式决定着蒙古族寺院存在移动与固定二元要素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5.
杜娟  刘大平  刘冲 《建筑学报》2020,(7):99-104
基于田野调查和文献研究,挖掘蒙古地区藏传佛教大召范式的典型文化特质,揭示特定文化语境下地理气候、政治权力、文化传播等因素刺激特定藏传佛教建筑文化现象形成与发展的历史过程及其传播的文化效应。并从新文化地理学视角对大召范式进行时空向度上的解读。  相似文献   

6.
内蒙古藏传佛教建筑群是草原社会的精神原点,是近代草原城市文化产生的根源之一。本文借鉴建筑类型学的方法,试图分析藏传佛教建筑群中的主要空间类型,查究其对应的文化生活方式,以期为当代文化建筑空间的多样化创作提供有效的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7.
陈未 《建筑学报》2021,(12):87-93
在总结当前蒙古藏传佛教建筑研究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以人为主线研究藏传佛教建筑的新思路.以蒙古早期俺答汗建造的寺院为例,从供施关系中的"供"(蒙古族贵族)和"施"(藏传佛教僧侣)两个方面讨论了蒙古寺院建筑的模因性,力图为当前的蒙古藏传佛教建筑研究提供新的思考方向.  相似文献   

8.
黄跃昊 《华中建筑》2010,28(3):149-152
西藏早期的寺院布局主要是采用印度的曼陀罗模式,后弘期以来,藏传佛教寺院布局逐渐开始形成自身特点,采用自由式布局。该文从青藏高原特殊地理气候、人文环境、寺院组织与等级制度等角度分析了藏传佛教寺院自由式布局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陈未 《古建园林技术》2020,(147):20-22转下期
本文从历史以及建筑结构的角度,探讨了以呼和浩特大召为首的土默特地区藏传佛教寺庙措钦大殿的结构特点及形成的原因。通过对建筑结构、空间使用关系和构造细节与做法的深入分析,得出大召措钦大殿的经堂与佛殿不是传统认为的同一时间建造的汉藏混合结构建筑。其经堂实为后期增建,且经堂和佛殿其实均非藏式结构建筑,而是具有藏式装饰的汉式结构建筑,其结构还不同于明朝北方流行的典型官式抬梁式建筑,而是类似于“槽”的回字形柱网加抬梁结构的梁架。同时本文总结了民族融合地区的藏传佛教建筑的研究方法,提出了三种新方向,为边疆建筑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历史以及建筑结构的角度,探讨了以呼和浩特大召为首的土默特地区藏传佛教寺庙措钦大殿的结构特点及形成的原因。通过对建筑结构、空间使用关系和构造细节与做法的深入分析,得出大召措钦大殿的经堂与佛殿不是传统认为的同一时间建造的汉藏混合结构建筑。其经堂实为后期增建,且经堂和佛殿其实均非藏式结构建筑,而是具有藏式装饰的汉式结构建筑,其结构还不同于明朝北方流行的典型官式抬梁式建筑,而是类似于“槽”的回字形柱网加抬梁结构的梁架。同时本文总结了民族融合地区的藏传佛教建筑的研究方法,提出了三种新方向,为边疆建筑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青岛市立医院交通通廊钢结构设计中的关键技术问题 .在原有混凝土柱上增设钢柱的构造技术施工简便 ,传力明确 .钢桥节点设计中采用椭圆形螺栓孔可以减小温度应力影响 .压型钢板是一种集承重、围护功能一体的新型轻质建筑材料 .  相似文献   

12.
王成新  王书国  姚士谋 《规划师》2006,22(10):51-54
芜湖市交通走廊的主导交通运输方式在近代以水运为主,在近期以公路为主;客货运输的主要流向是长三角方向.据预测,芜湖市交通走廊将成为区域性交通中心,与长三角的联系是未来建设的重点,公路交通走廊优势将越来越明显.芜湖市区域性交通走廊规划形成以芜湖市为中心的五大交通走廊;芜湖市内交通走廊规划构建由四条交通走廊形成的伞形交通格局.  相似文献   

13.
中国建筑文化之根基--儒、道、佛(释)与中国建筑文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振 《华中建筑》2003,21(2):13-15
通过对中国传统建筑诸类型的分析与解剖,从儒、道、佛(释)三万面探讨了中国传统建筑的哲学观、审美观、伦理观等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4.
:城市生态廊道建设是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城市生态 空间规划落地实施的重要途径。生态要素及廊道概念的界定、 研究对象及研究层级的梳理、生态廊道功能的定位是当前城市 生态廊道研究中的关键问题。在梳理城市生态廊道相关概念演 化发展的基础上,提出了3个新概念——城市生态空间廊道、 城市绿地生态廊道及城市复合生态廊道,阐述概念产生的背 景、内涵和外延层面的差异性及概念衍生的必要性,聚焦概念 辨析、要素明晰、地类衔接、规划对接、管控实施等方面,为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市域层面的生态空间规划、功能分区和用 途分类衔接、复合生态空间管控等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以多元资源整合的视角构建生态-文化复合廊道网络 能够帮助有效地识别区域协调发展的基本格局及关键矛盾。基 于MCR模型量化阻止物种迁徙与扩张的难易程度,有效预测 和评估区域内生态风险的同时,依据电路理论提取成渝地区重 要生态廊道;以各时期历史文献和现行国家级文保单位名录为 依据,通过点位与线路筛选、主干和密度分析识别重要文化廊 道;通过廊道叠合和廊道密度分析形成生态-文化复合廊道网络 格局以及双因子廊道密度等级的空间分布,明确了成渝地区生 态与文化资源的整体线性分布特征与各地区发展潜力,为促进 成渝地区资源整合、流动与高效利用,支撑生态和文化资产的 全面协同保护以及区域的一体化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高压输电走廊线下空间在城市内大量存在,按照现行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中的规定,一般应作为防护绿地规划建设。但在现实中存在大量将其利用为游憩绿地使用的情况,其安全性受到公众质疑。利用电力行业和医学相关研究数据,对城市高压输电走廊线下空间游憩利用的安全性开展深入研究,综合得出将110和220kV高压输电走廊线下空间作为游憩绿地利用,其安全性可以得到保证。并基于安全利用的前提,从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角度提出了相关设计原则和策略。  相似文献   

17.
随机地震激励下柔性连接双塔连体结构位移参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3-DOF力学模型推导了柔性连接双塔连体结构在随机地震激励下各位移传递函数和均方值,采用数值计算进行参数分析,变量包括连体与塔楼以及塔楼与塔楼的质量比,连体对塔楼的频率比,连体支座阻尼比.随机地震激励包括白噪声和金井清谱.对于对称塔楼结构,其基本规律和TMD结构相同,但为控制支座位移需采取不同于TMD结构的策略,即连体的固有频率需避开塔楼自振频率以免共振,且宜增加连体支座的阻尼比及连体对塔楼的质量比.对于不对称塔楼结构,双塔对连体部分异步驱动,连体在两支座约束下的固有频率需避开两个塔楼自振频率,并且可通过调整两支座刚度的比例使两支座的相对位移趋于均匀.  相似文献   

18.
基于对城市经济学原理的认识,结合相关的案例建立对城市交通空间廊道经济现象的理解,试图从经济学的视角来分析城市交通空间廊道的经济意义和对城市空间开发的作用机制和特征,指出城市交通空间廊道对城市乃至区域经济发展具有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9.
环廊是大型展览类建筑内人员集散和通行的高大空间,在消防设计上常作为人员疏散的准安全区,关于环廊的排烟设计,我国尚无明确的有针对性的规定。本文以某典型环廊为例,对排烟系统设计方法进行研究,参照防火设计规范及NFPA92B模型,完成了自然排烟方式及机械排烟方式的系统设计,为同类建筑排烟系统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李立新  孙迪 《规划师》2004,20(10):41-44
高速公路的景观规划应着重考虑景观的动态性。渝湛国道主干线高速公路(粤境段)景观规划根据沿线现状风貌,划分桉林大地、岭南田园、蔗海作物3个景观段,针对不同景观段,从剖面设计、景观风貌、景观序列、典型景观与生态敏感点4个方面制定控制措施,满足现代交通的基本功能和美学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