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Linux小技巧     
一、访问DOS文件系统的基本方法 Linux在使用中经常需要同DOS系统交换数据,那么在Linux系统中如何访问DOS文件系统呢?下面以RedHat 5.1版本为例,说明其使用方法。 1.使用DOS软盘 软盘是最常用的载体,在RedHat  相似文献   

2.
基于软盘的Linux是嵌入式Linux的基础,要使一张软盘能够完成基本硬件的初始化并进入到和DOS相似的提示符界面,就需要在这张软盘中包含Linux系统启动的内核和基本的根(root)文件系统,本文介绍了在Linux系统下(redhat 6.x或S.U.S.E Linux)下制做Linux软盘的步骤。  相似文献   

3.
一、用软盘引导许多人用一张引导软盘来启动Linux。引导软盘中包括Linux内核的一份拷贝,它指向相应硬盘分区上的Linux跟文件系统。现在几乎所有Linux发行版本的安装程序都提供了在安装过程中创建一个可引导软盘的机会。二、用引导管理程序引导引导Linux的另一种方法是使用引导管理程序。Linux带有一个名为LILO的  相似文献   

4.
SCO UNIX V/386 R3.2v2.0是AT&T及SCO联合开发的386、486以上PC机上使用的UNIX版本。SCOUNIX V/386系统下可通过一定方式对MS DOS软盘上的文件进行某些操作,包括列目录、显示文件内容、在DOS与UNIX之间复制文件、编辑DOS文件等,以下就介绍SCO UNIX下使用DOS软盘的方法。 1.利用UNIX的DOS格式操作命令 在SCO UNIX命令中,有一组DOS格式的操作命令,可对硬盘上非激活状态的DOS分区域DOS软盘进行操作。这些命令的使用格式如下:  相似文献   

5.
Linux系统向来以高安全性著称,但是其仍然存在提权漏洞,因此造成重要文件遭到篡改、破坏。介绍了利用可堆叠文件系统技术,在Linux系统中实现访问控制文件系统,进一步提高文件访问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初次使用Linux的朋友可能都会遇到这样的难题,明明在Windows下能够方便读取光盘(或软盘),在Linux下却变的很复杂。这是因为Linux把光驱或软驱等设备都当作文件系统来处理的缘故,我们要读取光盘(或软盘)上的信息,必须先使用mount命令将其加载,然后才能正常读取;要弹出光盘(或软盘)也必须使用umount命令将其卸载后才行。现在有没有好方法实现类似Windows下那样自动读取或卸载光盘/软盘的方法呢?当然有,下面我们就利用Linux下自带的Autofs工具实现上述功能。  相似文献   

7.
基于软盘的Linux系统的制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振海 《微计算机应用》2004,25(6):700-700,706,710,715
嵌入式Linux系统最少需要三个基本元素:引导程序、Linux微内核(由内存管理、进程管理和事务处理构成)和初始化进程。根据需要,Linux微内核可决定是否支持文件系统、TCP/IP网络功能等,如果要让它有更多的功能且保持小型化,还可加上MINGUI(微图形用户界面)和设计精简的应用程序。基于软盘的Linux系统与一般的基于硬盘的Linux系统结构类似,主要由Linux内核和根文件系统组成,由BIOS引导。  相似文献   

8.
《电脑应用文萃》2006,(4):38-40
一、远景规划 当系统出现问题时.我们通常是使用启动软盘进入DOS,或用Windows安装光盘进入到故障恢复控制台来解决问题。随着Windows 2000/XP/2003中NTFS文件系统逐渐普及.问题变得更加复杂.仅仅使用启动软盘已经无法满足日常需要。  相似文献   

9.
基于软盘的Linux是嵌入式Linux的基础,要使一张软盘能够完成基本硬件的初始化并进入到和DDS相似的提示符界面,就需要在这张软盘中包含Linux系统启动的内核和基本的根(root)文件系统,本文介绍了在Linux系统下(redhat6.x或S.U.S.E Linux)下制做Linux软盘的步骤。  相似文献   

10.
ZZX在UNIX/XENIX系统下,文件存放在软盘上分为块I/O格式(文件系统格式,即通常说的mount格式)和字符I/O格式(即通常说的tar格式)两种。这是两种不同的使用软盘的方法,它们是不能混用的,也是完全不兼容的。1块I/O格式磁盘文件块格式的磁盘文件,即访问数据要以固定长度的块进行,又称文件系统格式。这种格式磁盘文件的存取必须首先使用mount命令将其作为文件系统安装在UNIX/XENIX根文件系统的空目录上(如/mnt或自行建立的空目录上),然后可以像使用根文件系统的任何一个于目录一样使用这个软盘,可以使用各种随机…  相似文献   

11.
《软件》2003,(3):46-46
目前,个人电脑用户中许多人都使用Windows系统,但也安装了Linux系统,因此如何在Linux或Windows中实现硬盘资源互访就显得非常重要。 Linux下访问Windows硬盘分区在Red Hat Linux 下访问Windows系统的硬盘分区很简单。因为Red Hat LinuX提供了对几乎所有文件系统的支持,因此它可以直接读写Windows系统的分区。安装  相似文献   

12.
从Linux的内核文件管理机制--虚拟文件系统(VFS)出发,对Linux系统如何支持多种不同的物理文件系统进行了研究,并详细分析了整个过程中采用的数据结构,剖析了Linux文件系统中一个物理文件系统的注册与注销、安装和卸载过程,以及通过VFS访问Ext2物理文件系统的内核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13.
在实现嵌入式Linux过程中,会遇到文件系统损坏而导致系统无法正常启动的现象,针对这种情况,采用Linux初始化内存盘(INITRD)技术,把系统根目录建立在RAMDISK中,使Linux操作系统对文件系统的读写访问基本上都在内存中进行,降低了文件系统被破坏的可能性;然后又对这种方法进行了改进,提出了易破坏区瞬时挂载的方法,对易破坏区的写操作访问仅限制在系统关机时刻,而在操作系统运行期间易破坏区处于不可见状态,从而进一步降低了文件系统被破坏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4.
根文件系统是构建嵌入式Linux系统的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嵌入式应用中,存储资源也相对有限,因此使用小的文件系统是非常有意义的选择。本系统采用CramFS作为uCLinux嵌入式系统的只读根文件系统。文章介绍了用busybox构建嵌入式Linux的根文件系统方法,包括busybox的配置和安装以及Cramfs文件的制作和移植。  相似文献   

15.
Linux和Windows都是计算机操作系统领域中的技术热点,两者实现互操作有利于在竞争中共同推动操作系统技术向纵深发展。针对Linux和Windows在桌面领域中的互操作问题,文中作了系统的阐述。在桌面领域,Linux和Windows可以采用API仿真等虚拟化技术或修改操作系统源代码的方法来互运行对方程序,可以采用开放、通用与统一的数据文件格式标准来互处理数据文件,可以采用内核空间文件系统机制或用户空间文件系统机制来互访问文件系统等。  相似文献   

16.
一、引言 我们在已构成的一个微机系统中使用了软盘作为文件系统,其控制器采用了intel ISBC 208软盘驱动控制器板。该板在使用中具有很多优点,本文根据实践与认识介绍它的一般特性、使用方法及在实际系统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Open WebMail软件包是遵循GNU自由软件基金会GPL通用公共许可证的免费软件,采用Perl语言编写,对硬件系统要求低,可在多种版本Linux/Unix上运行,支持中文,无需建立数据库,安装简单,维护方便,功能齐全:除了具有收发电子邮件的各项功能外,还具有Microsoft Outlook软件包的大部分功能(包括日程表和备忘录等),具有SSH安全验证和网络硬盘的功能,非常适合在大、中、小学各级教学单位中使用。笔者在RedHat Linux 8.0系统中安装使用OpenWebMail,取得较好的效果,同样的安装方式也适合RedHat Linux 6.0~7.0系统,只须更改相应的路径就可以了…  相似文献   

18.
Linux系统下的Proc子文件系统以文件读写的方式提供了一种在核外动态访问内核数据结构、堆栈以及各进程空间的手段。本文以Red Had Linux9.0为例介绍了Linux下Proc文件系统的特征和功能上的特殊性。并以Proc文件系统在内存中的组织结构及其相互关系为基础,详细分析了该文件系统的安装和访问过程。  相似文献   

19.
随着Winxp的日益普及,NTFS件系统也渐渐被大家熟悉,不过FAT32/16/DOS分区中无法直接对NTFS文件系统进行访问,这也给大家的使用带来一定的困难,比如Winxp无法登录又需要修改该分区的文件时,以前我们一般通过“NTFS FOR DOS”这个软件来在纯DOS实现对NTFS文件系统的读取,  相似文献   

20.
李振军  邱新建 《电脑》1997,(5):50-51
在UNIX系统中,有许多从硬盘向软盘或磁带等其他介质备份文件的方法,其中常用到的有如下四种方法:1.在软盘上建立文件系统,将软盘进行安装后,用文件复制命令进行复制.此方法需分三步:(1)在磁盘上建立文件系统,其命令为# mkfs/dev/rfd0135ds18 2400 其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