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豆异黄酮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大豆异黄酮是大豆生长过程中形成次生代谢产物,具有多种生物活性;近年来,大豆异黄酮已成为大豆最引人注目功能成分之一,也是食品与营养学研究热点之一。该文介绍大豆异黄酮的结构、性能、分布、提取分离、检测技术,糖苷水解方法及大豆异黄酮国内外研究现状,且分析大豆异黄酮市场状况及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2.
大豆异黄酮系为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大豆活性成分。该文在介绍大豆异黄酮组成、结构、消化吸收基础上,对近年来利用微生物转化提高豆浆、豆腐、豆瓣酱等大豆制品大豆异黄酮生物活性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大豆异黄酮及其生理功能研究进展   总被引:79,自引:4,他引:79  
综述了近年大豆异黄酮研究进展。对有关大豆及大豆食品中异黄酮含量的一些研究报告分析表明,大豆及大豆食品中的异黄酮主要为染料木黄酮,其次是大豆苷原,大豆黄素的含量相当少。加工条件对大豆食品中异黄酮的存在形式有很大影响。动物实验、临床研究以及流行病学调查表明,大豆异黄酮对癌症、动脉硬化症、骨质疏松症以及更年期综合症具有预防甚至治愈作用。  相似文献   

4.
大豆异黄酮的研究与应用进展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高秀芝  刘慧  丁雪莲  陈庆森 《食品科学》2004,25(11):386-392
异黄酮是一类具有重要生物活性的化合物,在大豆和大豆制品中含量丰富。 本文综述了大豆异黄酮的组成结构、生理功能和提取工艺,影响异黄酮含量的各种因素:品种、储藏条件、子粒部位、加工方法等,以及大豆异黄酮在保健食品中的应用,分析了目前大豆异黄酮的市场状况,以及我国大豆异黄酮的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5.
大豆中非营养因子的生理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豆是一种非常优良的植物蛋白和油料资源 ,能提供丰富的蛋白质和脂肪及多种维生素、矿物质。除此之外 ,大豆中还含有一些非营养成分 ,它们也具有一些独特的生理功能。分述如下 :1 大豆异黄酮大豆异黄酮存在于大豆籽粒中 ,由于其对人体保健具有重要作用 ,近年来引起了科学界的广泛关注。 1998年世界环球科技期刊《科学新闻》以大豆异黄酮的标志为封面 ,重点介绍了大豆异黄酮产品的功能。大豆异黄酮的抗癌研究已成为世界热门焦点 ,具有极其重要的生理功能 :1 1 类似女性雌激素作用以及抗激素作用女性由于雌激素的减少而容易患肥胖症和骨质…  相似文献   

6.
提高大豆异黄酮活性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针对大豆异黄酮含量低、活性组分少且吸收利用性差等问题,综述了提高大豆异黄酮活性作用的研究进展。提高大豆异黄酮生理活性作用主要采取促使有益菌群增值,促进大豆异黄酮在体内转化;对大豆异黄酮进行衍生化,提高其溶解性;水解大豆异黄酮糖苷,制备富含苷元产品。  相似文献   

7.
以干豆制品加工用大豆为原料,研究了浸提温度、浸提时间、超声波处理时间和大豆压制厚度对大豆中大豆异黄酮和大豆蛋白浸出效果的影响,经过正交试验和结果分析得到大豆异黄酮浸出的最佳处理组合为超声波处理时间40 min,压制厚度10%,浸提温度55℃,浸提时间12 h,以此每吨大豆可回收大豆异黄酮790.67 g。  相似文献   

8.
大豆异黄酮及其水解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介绍了大豆异黄酮的结构、组成、理化性质、功能特性,简述了大豆异黄酮水解的意义及其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
大豆异黄酮分离及其检测方法研究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从几个方面论述层析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等分离大豆异黄酮方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三波长吸光光度法、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气相色谱法等检测大豆异黄酮方法及其这些分离检测方法特点和操作要点,还简要介绍医学免疫法测定大豆异黄酮方法。  相似文献   

10.
发酵处理对大豆制品中异黄酮含量与组分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利用发酵大豆食品———豆豉与酸豆乳作为试验对象 ,通过与对照品比较 ,发现发酵处理对大豆食品中的异黄酮总含量的影响不大 ,但对其异黄酮的组分有较大的影响 ,发酵处理使糖苷型大豆异黄酮在 β 葡萄糖苷酶的作用下水解为游离型大豆异黄酮 ,从而使发酵制品中的游离型大豆异黄酮的含量增高 ,而糖苷型大豆异黄酮的含量降低  相似文献   

11.
大豆异黄酮是大豆生长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次级代谢产物,主要以糖苷和游离苷元的形式分布于大豆的子叶和胚轴中。研究表明,游离型大豆异黄酮具有许多重要的生理功能,诸如抗氧化、抗癌抑癌、保护心血管、预防骨质疏松及女性更年期综合症等。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大豆异黄酮的应用日趋广泛。对国内外大豆中异黄酮的提取方法及其优缺点,以及由糖苷型大豆异黄酮转化为游离苷元的方法进行综述,以期为大豆异黄酮的应用研究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2.
大豆异黄酮的成分,含量及特性   总被引:42,自引:4,他引:38  
大豆含有3种异黄酮,3种异黄酮主要以β-葡萄糖苷的形式存在,目前发现有9种异黄酮糖苷。不同品种的大豆及不同的大豆产品,其异黄酮含量也可能不同。水洗加工可大大降低异黄酮的含量,而热处理和发酵只会改变异黄酮的存在形式,不会改变异黄酮的总量。  相似文献   

13.
亚临界水提取大豆胚芽中异黄酮及低聚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大豆胚芽为原料、高压反应釜为反应容器,应用亚临界水为溶剂、采用高纯氮气加压提取大豆胚芽中异黄酮及大豆低聚糖。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大豆异黄酮的含量。选取液料比、提取时间、提取温度、压力4个因素进行单因素试验,再进行正交试验优化亚临界水提取大豆异黄酮的条件。结果表明:在液料比25:1,浸提温度120℃,浸提时间40 min,浸提压力1.9 MPa的条件下,大豆异黄酮的得率是1.09%,大豆异黄酮粗提物的产率为6.52%,粗提物纯度是2.60%;大豆低聚糖粗提物产率是35.2%。  相似文献   

14.
大豆中异黄酮含量的测定及其近红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100份中国核心大豆种质资源为材料,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大豆中异黄酮5组分和总异黄酮。扫描大豆的近红外光谱,以傅里叶近红外光谱法(FT-NIRS)与HPLC技术相结合,采用偏最小二乘(PLS)回归和交叉验证法,探讨利用FT-NIRS技术预测异黄酮含量的可行性。总异黄酮近红外预测模型的内部交叉验证其校正决定系数(R2)和交叉检验均方误差(RMSECV)分别为0.8763和0.515,外部验证其校正决定系数(R2)和预测均方误差(RMSEP)则分别是0.9492和0.599。结果表明,利用FT-NIRS预测大豆中总异黄酮含量是可行的,但是各异黄酮组分的近红外模型不能达到准确预测要求。大豆异黄酮近红外模型的建立对今后大豆的异黄酮选育工作可以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5.
大豆胚芽中异黄酮和皂甙的提取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豆异黄酮和大豆皂甙是大豆中的活性成分.从大豆中提取这两种物质的工艺条件,通过溶剂对比实验、单因素实验确定了从大豆粕中提取大豆异黄酮和大豆皂甙的最佳工艺,并通过正交实验优化最佳生产工艺条件:温度55℃、固液比1:18、80%的乙醇溶液、提取时间2h、提取两次,异黄酮和皂甙得率分别为1.53%和4.07%.  相似文献   

16.
大豆异黄酮的特性及其应用前景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开拓大豆异黄酮新的研究空间和研究领域,起抛砖引玉的作用。方法:通过查阅、引用文献和拓展思维,综述了大豆异黄酮的研究现状与应用展望。结果:本文较系统地介绍了大豆异黄酮的种类、分布及特性,概述了大豆异黄酮的生理活性,以及国内外的研究进展,展望了其应用开发前景。结论:随着大豆异黄酮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大豆异黄酮将显现出越来越多的研究空间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大豆异黄酮纯化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豆异黄酮是从大豆及其它豆类植物种子中提取化合物,具有广泛生理功能,其组成复杂、含量低,分离纯化难度大。该文阐述大豆异黄酮纯化技术进展,讨论目前研究中存在问题,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8.
大豆异黄酮糖苷水解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该文在介绍大豆异黄酮的组成、化学结构、特性及生理功能基础上,详细介绍水解法制备大豆异黄酮苷元原理、工艺流程、大豆异黄酮苷元分离纯化及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9.
无机膜超滤法制备大豆异黄酮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80%乙醇水溶液提取大豆异黄酮,比较孔径为50 nm和10 nm的无机陶瓷膜在0.13MPa下超滤大豆乙醇提取液的效果,制备较高纯度的大豆异黄酮。超滤结果表明,超滤可以脱除69.4%胶质,66%蛋白质;滤过液色泽变浅,澄清度显著提高;浸提液中大豆异黄酮的组成及含量在超滤前后没有明显变化。冷冻干燥得到大豆异黄酮,纯度可达23.6%。  相似文献   

20.
浅析大豆异黄酮的AOAC测定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浅析了大豆及大豆食品中异黄酮的AOAC测定方法。AOAC方法从大豆异黄酮的提取、皂化入手,然后应用HPLC法进行测定。该方法只采用了6种大豆异黄酮标准品就能较准确地测定出大豆异黄酮的含量,且工作标准溶液配制可减少系统误差。该方法具有测定准确、成本低的特点,对国内大豆异黄酮的测定研究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