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南水北调工程,是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讲的跨世纪特大工程之一。这项跨世纪的巨型工程早在50年代初期,毛主席就提了南方水多,北方水少,能不能从南方借点水给北方的设想,并且提出了从上游西北高原和中游汉江地区,引水到西北和华北的具体计划。40年来积累了丰富而翔实的勘测、水文、科研和规划设计资料,形成了从长江向北方引水的规划布局。国务院1990年批准的《长江流域规划简要报告》,提出从长江上、中、下游即西线、中线、东线引水到北方的规划布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从长江支流──汉江的丹江口水库引水,沿唐白河平原北部和黄淮海平原西部边缘布设总干渠,主要向黄淮海平原西部供水,引水量每年150~230亿m3;远期再从长江干流增加引水量200~300亿m3.南水北调中线近期引汉工程,从已建的汉江丹江口水库引水,其水质好,水量可靠,地理位置优越。总干渠布置在京广铁路和主要城市的西侧,居高临下,既能沿黄淮海平原西部边缘自南向北自流输水,又能自西向东自流供水,复盖面大,而且只要输水总干渠建成,便能利用平原上众多的自然河流及已建的灌溉渠道供水发挥效益,配套工程比较节省,因此,中线调水是解决华北水资源危机的理想方案。  相似文献   

2.
从50年代初期毛主席根据北方干旱缺水提出南水北调宏伟设想以来,经过40多年前期工作,形成了南水北调东线、中线和西线三条线路的总体规划布局,并进入准备实施阶段。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从长江上游引水入黄河,主要解决西北地区缺水问题,并促进黄河治理开发。西线工程不解决我省供水问题;中线工程从长江最大支流汉江丹江口水库引水,沿黄淮海平原西部,新开挖输水干渠到北京,沿途向鄂、豫、冀、津、京五省市供水。中线工程可向我省中南部整个平原供水;按照最初的规划设想,东线工程从江苏杨州长江抽水,利用京杭大运河及其平行的河…  相似文献   

3.
从20世纪50年代初期毛主席根据北方干旱缺水提出南水北调宏伟设想以来,经过40多年前期工作,形成了南水北调东线、中线和西线三条线路的总体规划布局,并进入准备实施阶段。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从长江上游引水入黄河,主要解决西北地区缺水问题,并促进黄河治理开发。西线工程不解决河北省供水问题;中线工程从长江最大支流汉江丹江口水库引水,沿黄淮海平原西部,新开挖输水干渠到北京,沿途向鄂、豫、冀、津、京五省市供水。中线工程可向河北省中南部整个平原供水;按照最初的规划设想,东线工程从江苏扬州长江抽  相似文献   

4.
丹江之水     
南水北调是缓解中国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局面的重大战略性工程,分东线、中线、西线3条调水线;中线工程从第三阶梯西侧通过,从长江中游及其支流汉江引水,可自流供水给黄淮海平原大部分地区。而丹江口水库是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因此水库必须再次加高14.6米,将加高到176.6米。为了把水库周边的生  相似文献   

5.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洛叙六 《人民长江》1993,24(10):1-8
我国水资源本不丰富,加之分布不均,形成某些地区水资源不足或严重不足。黄滩海平原西中部地区交能安达,工农业生产在我国占有重要地位,唯水资源不足,已成为生产发展的制约因素。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即从长江中游引水,供水主要目标为华北京,津,冀地区,同时考虑鄂,豫两省汉江唐白河流域和淮河流域需水要求的战略性工程。近期从长江中游最大支流汉江丹江口水库引水,简称引汉,主要工程包括丹江口水库按设计规模完建及输水总干渠  相似文献   

6.
<正> 南水北调是从水量丰沛的长江流域向缺水的北方输水的跨流域调水工程,其中线是从长江中游,首先是从汉江丹江口水库引水。它的战略目标是与东线调水互相配合,共同解决华北黄淮海平原水资源短缺问题。按中线引汉总体规划,输水干线沿伏牛山山前地带经郑州西北的牛口峪过黄河。黄河以北研究了两种方案,其高线方案沿太行山麓在京广线西侧直达北京;其低线方案,  相似文献   

7.
中线工程从长江支流汉江丹江口水库陶岔渠首闸引水,经唐白河流域西部过长江流域与淮河流域的分水岭方城垭口后,沿黄淮海平原西部边缘,在郑州以西孤柏咀处穿过黄河,沿京广铁路西侧一路北上,可基本自流到北京、天津。从陶岔渠首闸至北京团城湖,输水总干线全长1267km,其中黄河以南477km,  相似文献   

8.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从丹江口水库陶岔渠首引水,输水总干渠利用有利地形条件,经长江流域与淮河流域的分水岭方城垭口,沿黄淮海平原西部边缘布置,至北京团城湖全长1276km,向北京、天津、河北、河南4省(市)供水。总干渠在河南省境内长731km,向受水区南阳、平顶山、漯河、周口、许昌、  相似文献   

9.
南水北调与南水北调中线近期工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曾本枢 《人民长江》1993,24(11):1-6
南水北调是根据我国“南方水多,北方水少”这种水资源分布均布衡的特点而提出的跨流域调水工程,分西线,东线和中线,从长江系引水调往西北,华北地区。西线从长江上游引水调往黄河上游补济西北缺水地区,最大可调水量约200亿方米。东线引水点选在江苏江都三江营,引水干线没沿京杭大运分级提水,以倒虹吸穿过黄河,输水线路总长2089公里,多年平均抽江水量191.5亿立方米。中线工程先从汉江引水,后从长江引水,引汉工  相似文献   

10.
水利部专家建议,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应与东线工程同时建设。中线工程将从湖北丹江口水库引水输往北京,全线长 1240km。东、中线工程方案不日将报国家审批,列入“十五”规划。到 2010年,长江水可流到北京。 南水北调工程总体格局被正式确定为东、中、西 3条线路,目前东、中线工程实施方案基本敲定。 东线规划为:从长江下游的扬州江都段引水,通过 13级抽水台阶和黄河河底隧道,将长江水引到天津市及河北省。 中线调水工程主要从长江中下游最大支流的汉江上游的丹江口水库,经过湖北、河南、河北、天津 4个省 (市 ),自流引水到北京,沿黄…  相似文献   

11.
南水北调中线引丹江口水库弃水可调水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主要供水目标是华北平原的京、律、冀等地区,汉江丹江口水库是南水北调中线近期工程的水源地,地理位置优越,能自流向京、津地区和黄淮海平原供水,而且水质好。南水北调可调水量受到各方面的关注,近期有专家提出引丹江口水库弃不北调的方案。丹江口水库的弃水可调水量究竟能否满足南水北调(中线)供水区的要求,采用两种方法对比作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丹江口水库的弃水多年平均可达50亿m^3,但多年平均弃水可调水量仅为12.6~14.5亿m^3,年内分配不均,只发生在汛期的较短时间内,多年平均可调水天数不足25d,年际变化大,有36%的年份完全没有弃水发生。  相似文献   

12.
《四川水力发电》2007,26(3):30-30
中线工程的供水特点:一是水质优良、基本自流供水。丹江口水库水质优良,总干渠采用新建输水渠道或管道,与交叉河桑全部立交,可以确保输送水不受污染。二是具有水文情势丰枯互补的有利条件。中线工程总干渠跨越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流域,水源区与受水区降水、径流量年内分配和年际变化均很大。  相似文献   

13.
引江补汉工程作为南水北调中线的重要后续工程,从长江三峡库区引水入汉江,充分利用中线一期工程总干渠输水能力增加北调水量,提高中线工程供水稳定性和水源保障能力,同时增加汉江流域水资源量,提升汉江水资源调配能力,并为引汉济渭工程实现最终调水规模创造条件,支撑汉江流域和中线受水区绿色发展,实现南北两利。  相似文献   

14.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即将兴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从湖北丹江口水库引库区优质Ⅱ类水,跨越江、淮、黄、海四大水系一全长1241.2km。沿途经鄂、豫、冀、京、津三省二市,向我国黄淮海平原工农业及城镇生活自流供水,是我国迄今为止最大的调水输水工程。对华北地区的工农...  相似文献   

15.
提出南水北调中线以长江为水源的优化方案:后期从荆江引江入汉济黄与一期从丹江口水库引汉双线并举。即引江济汉从三峡坝下的荆江河段引水入沮漳河,经过长湖,利用汉江干流兴隆、碾盘山、崔家营三个梯级枢纽接力抽水至襄樊,实行汉江中下游水资源引清调度,改善水质确保沿江城市饮水安全;然后沿南襄隘道建设鄂豫运河,不经丹江口水库从唐河提水入枣阳吉河水库,自流输水送达方城向引汉总干渠补水与增加直接调水去郑州入黄河。该方案具有水源条件最佳、工程布局最简化、占地少、建设与运营成本低而综合效益大的优点,能充当引汉水源后盾,为治理黄河、打造现代汉江做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16.
南水北调工程概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南水北调工程共规划了东线、中线和西线3条调水线路.东线工程从长江下游扬州附近抽引长江水,利用扩建京杭运河逐级提水北送,供水范围为黄淮海平原东部地区.中线工程从汉江丹江口水库引水,跨江、淮、黄、海四大流域,供水范围为京、津、冀、豫、鄂.西线工程从长江上游于支流调水入黄河上游,供水范围为青、甘、宁、蒙、陕、晋6省(区).实施步骤:近期优先建设中线工程,相机实施东线工程的第一步方泰远景可根据当时主要供水目标的需求状况,进行论证选择.  相似文献   

17.
浅议南水北调中线京石段工程冰期输水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水北调中线引丹江口水库水量至北京、天津市.沿线渠道经过北方寒冷地区,渠道水体会发生结冰现象.目前,冰期输水运行是长距离渠道输水运行调度的难点,仍处于研究探索阶段.特别针对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的冰期输水调度,至今尚未形成成熟的技术成果.2008年为缓解北京水资源紧缺状况,利用南水北调中线京石段工程临时从河北省向北京供水.本次供水经历了冰期输水阶段,并成功地实现了冰期安全输水的目标,积累了宝贵的冰期输水的调度经验,对冰期输水的调度研究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8.
南水北凋中线工程是国家统筹资源配置。全面缓解京,津、华北地区严重缺水状况的重大战略措施,工程的实施,必将给这一地区的工农业生产、国民经济的发展带来极大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中线工程的总干渠由长江支流~汉江的丹江口水库引水,沿伏牛山、嵩山、太行山东麓经江,淮、黄、海四大流域输水至北京,线路总长1240km,其中河南省700km,河北省460km。北京市80km。该工程多年平均调水量达144.8亿m^3,其中分配给湖北12.5亿m^3,河南529亿m^3,河北47.6亿m^3,北京,天津各159亿m^3,其线路之长、调水量之多,都为世界之最。中线工程由术源工程和输术工程组成。水源工程包括丹江口水库加高扩建,汉江中下游补偿工程和库区移民迁建;输水工程包括总干渠和穿黄工程等,按1993年第四季竹格估算,工程总投资达353.8亿元,其中河北省以得水量多少,输水远近,工程难易等分摊投资120.7亿元,单方毛水量的投资为2.54元,单方净水量的投资为3.25元。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投资大,线路长,管理运用复杂,供求成本高,工程实施后,如何经营管理。如何收交水费,使工程能在经济上实现良性循环,工业和农业对术竹的承受程序如何?这些都是杜会各界和供水区用水户十分关心的问题,也关系到工程车身能否持久运行的大问题。  相似文献   

19.
1南水北调的东中西三条线路 中国南水北调工程系指从长江向我国西北、华北干旱地区调水而言。早在建国初期,毛泽东主席视察长江和黄河时,就提出了“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点水来也是可以的”这个宏伟设想从而拉开了南水北调的序幕。 中国的工程师们,经历了40多年的前期研究工作,提出了南水北调的东、中、西三条引水线路的总布局。近年来又有人主张从雅鲁藏布江调水到大西北的大西线方案,这是既宏伟又遥远的设想。1.1南水北调东线工程 东线工程从长江下游扬州附近的江都站提水,利用京杭大运河及其沿线平行河道输水,…  相似文献   

20.
南水北调总体方案中的工程方式及东线、中线近期调水方案已基本确定. 东线工程将从长江下游的扬州附近取水,以京杭大运河为主要输水渠道,利用现有湖泊、河道、水利设施每年向北方调水 180 亿 m3. 输水沿线 1 150 km 的海河、淮河流域以及胶东地区的缺水状况都将得到缓解;中线工程将从汉江上游的丹江口水库取水,利用自然落差,修建全立交、全衬砌引水渠道,穿越沿线各水系,每年将 145 亿 m3 的丹江水送到华北平原和黄淮地区,最后到达天津、北京. 南水北调工程是我国迄今为止最大的水利工程,耗资巨大,国家有关部门将对供水地区实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