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桐油是工业用油的主要原料,也是外贸上传统的出口物资,我国的桐油在国际国内享有很高的声誉,过去我国一贯生产机榨桐油,近年来为了发掘桐油资源,开展桐饼浸出桐油的生产,以及浸出桐油的热处理.为了解桐饼的性质,不同加工方法制取桐油的品质,以及浸出桐油热处理对其品质的影响等,故开展本课题的研究.内容提要:1.桐饼的储藏性能差,饼中的石油醚萃取物随储藏时间和温度而减少,机榨桐饼储藏三个月饼中残油约损失80%,土榨桐饼约损失40%.2.浸出桐油热处理,一般需200℃60分钟;或220℃30分钟;才能保持透明流动状;  相似文献   

2.
一、概述 我国的桐油生产,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一直沿用压榨工艺。随着制油技术的发展,油脂浸出技术逐渐应用于制取桐油。在桐油浸出生产中,由于技术上的原因,导致最终的桐油产品是一种类似猪油状的固体油。虽然国内外学者对此结果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力图使浸出桐油也象机榨桐油一样成为液体,但收效甚微。一九四七年国外学者提出的将浸出桐油力口热到200℃维持30分钟可以使桐油不再固化的方法,使浸出桐油的固化问题得以暂时解决。但这一方法只达到治标的目的,而未治本,热处理后的桐油虽不是固体,但粘度较大,颜色很深,给桐油的使用带来极大的不便。事实上,目前国内外仍没有一套比较理想的桐油浸出技术。  相似文献   

3.
提高浸出桐油质量防止桐油β异构化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聂幼华 《中国油脂》1994,19(6):6-11
本文针对浸出桐存在的问题,对桐油浸出的主要工艺进行系统深的研究,研究结果证明,提高浸出桐油质量,防止桐油β异构从应从三个方面着手:①改进压榨工艺,减少桐饼中β桐油含量;②降低浸出溶剂中硫的含量;③采用简便可行的精炼工艺及时精制浸出桐油。本文在实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的改进工艺对桐油浸出加工有一定的实际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浅析影响桐油色泽的因素及处理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顺权 《四川粮油科技》2000,17(2):18-18,20
降低桐油色泽的方法,因选用不同的设备、工艺而略异。对大规模生产中桐籽的收购、储存、生产工艺以及桐油储存中影响桐油色泽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前桐油浸出生产,主要使用浸出食用植物油的6号溶剂,由于桐油与食用植物油化学组成及结构不同,因而浸出桐油收率低、油品质量也不稳定、普遍存在变性现象。本文根据桐油的特性,研究、筛选出了适用于桐油浸出的8号新溶剂、经试生产应用,浸出桐油收率较高、桐油质量稳定、无变性现象“收到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水浸法提取优质桐油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诚  仇明华 《中国油脂》1995,20(1):20-22
目前我国桐油生产一般采用机榨法和6号溶剂浸出法,前者所产桐油质量不高,后者易引起桐油变性,为解决上述问题,在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生产桐油的新方法,水浸法提取优质桐油。此法浸出的桐油油擀好,无变性现象,且其副产品桐粕,桐壳能综合利用。  相似文献   

7.
采用浸出法制取的桐油,由于溶剂质量的影响,极易产生β化,严重地制约了桐籽制油的深入发展,既大大降低了桐油加工厂的经济效益,又浪费了可贵的桐油资源。本文从溶剂脱硫方法和食硫量的定量分析,机榨桐油和浸出桐油的脱色工艺进行详细阐述和讨论,全文公布了历时两年的实验室研究数据及数据处理方法。其研究结果,对国内油厂同时加工两种油料(桐油、菜籽等)的实践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桐油是我区的传统出口商品,常年产量1.5至2万吨。用浸出法生产桐油,已有14年历史,生产浸出桐油的工厂由七九年的一个发展到现在的七个,日浸量由5吨发展到205吨,设备由罐组式发展到平转型。经过较长时期的生产实践,对浸出桐油的理化性质、变性原因、处理方法和今后设想,提出探讨性看法,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用浸出法从桐油饼中制取桐油,从六十年代开始到现在,在川东产桐区逐步推广应用.但浸出桐油在品质上同压榨法制取的桐油存在着明显的差异.用压榨法制取的桐油,在常温下呈橙黄色——淡黄色的液体,为α——型桐酸结构的桐油.而用浸出法制取的桐油,常温下一般呈白色固体,为β——型桐酸结构的桐油.这种桐油商业上称为变质油,外贸出口禁忌.因而阻碍了桐籽制工艺向预压浸出以至直接浸出等更先进的工艺发展.β——型桐油的形成原因,国内外不乏报导,主要一致的认为是因α——型桐酸受到硫及硫化物、碘、硒、紫外线等作用,改变了空间的排列结构,形成的一个同份异构体β——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混合油密度估算公式进行了讨论,得出桐油浸出溶剂密度等于桐油密度时,桐油在混合油中的含量最大。选用多种溶剂调节混合溶剂的密度,用不同密度的混合溶剂对桐籽进行一次性直接浸油,实验结果表明,当溶剂密度略大于桐油密度时,出油率最高.残油率低于1%,桐籽粕中粗蛋白含量达44.15%(湿基)。  相似文献   

11.
我县主产油桐,桐子年产量曾高达1800万斤,一般产量1500万斤左右,可产桐油500万斤,桐饼700万斤。桐油不仅是多种工业原料,还是外贸出口的重要物资,在国际市场上享有很高的声誉。 为了挖掘生产潜力,提高桐饼的利用率,去年我县推广应用了浸出制油新工艺。如果把全县的桐饼全部浸提一次,即可为国家增产桐油21万斤,价值50余万元。 但是,从桐饼中浸出来的桐油,含有较多的水份、胶粘体、类脂化合物、蛋白质、色素等,特别是在浸出过程中,溶剂中的有机硫促进桐油的β化,导致桐油的凝固点升高,在35℃以下多呈乳白色凝固状态。如不及时处理,油质有变劣的危险。  相似文献   

12.
桐油的保管较为困难,由于水份高或保管不善、骤冷骤热,时间过久或遇硫磺类物质容易变质成为痴化桐油亦称β型桐油。这种油呈浆糊状,一般不能使用,只有作报废处理。变质桐油过去一直不能复原,浪费极大,为了减少桐油的损失,我们曾在金堂县作了试验,采用一种灼烧砖复原方法,挽回了上千斤变质桐油的损失,质量与好油一样,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涂料工业中桐油利用的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桐油是我国特产,产量占世界的60%—80%。开发桐油的深度加工利用对盛产油桐的山区经济扶贫和促进有关工业部门的发展有重要作用。当前桐油在我国的主要用途是制造油漆,特别是消费于低档油性漆生产中。为加大桐油的增值率和节省资源,减少对我国现今极为短缺的苯、二甲苯、丙酮以及其他石油化学品的消耗,应该利用桐油发展性能好、无污染、产值高的水性漆、醇酸树脂漆、食品罐头漆及船舶漆。  相似文献   

14.
以出油率为指标,通过对影响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效果的萃取温度、萃取压力、萃取时间的单因素试验,确定了桐油的最佳萃取工艺为:萃取压力30MPa、萃取温度40℃、萃取时间5h。通过对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的桐油与市售的压榨桐油折光指数、碘值以及酸值等指标的测定,表明应用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的桐油的品质较好。  相似文献   

15.
以桐油为原料,利用其分子链中共轭三烯结构提高环氧键反应活性的特点,在环氧化反应中加入小分子醇类试剂,原位发生环氧键开环反应,一步合成了桐油多元醇。考察了醇类试剂种类及用量、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产物性质的影响,并对产物进行了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波谱分析。结果表明:正丁醇作为原位开环试剂具有良好的效果,当正丁醇用量为桐油质量的65%、催化剂85%磷酸用量为桐油质量的0.5%、反应温度为50℃、反应时间为3.5 h时,桐油多元醇的羟值(KOH)为195.4 mg/g,黏度为8 560 mPa·s。  相似文献   

16.
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桐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出油率为指标,通过对影响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效果的萃取温度、萃取压力、萃取时间的单因素试验,确定了桐油的最佳萃取工艺为:萃取压力30MPa、萃取温度40℃、萃取时间5h。通过对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的桐油与市售的压榨桐油折光指数、碘值以及酸值等指标的测定,表明应用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的桐油的品质较好。  相似文献   

17.
对中国桐油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桐在我国栽培和利用的历史逾千年之久,现在世界各地所栽培之油桐,皆源出于我国。这是中国人民对世界栽培作物宝库所作的重大贡献。 历史上,中国桐油生产数量大、品质好,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誉。但这些年来,产量徘徊、供货紧缺、出口量逐年减少、产品质量下降,远不及南美国家所产的桐油,加之国外桐油开发利用技术的迅速发展,尤其是主要进口国将桐油广泛用于高分子合成材料等方面,成倍的提高了桐油的经济价值,很多研究成果举世瞩目。近十多年来,涌现了大量专利,平均每年就有几十项投入应用,而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微乎其微,远不及日本、美国、苏联、西德等国家。因此,中国桐油面临着危机,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反思。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桐油异构化影响因素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这些因素包括:磺、硫单质及其化合物,溶剂,光线,温度及溶剂中桐油的浓度。结果表明:碘、硫单质及其不稳定的化合物、光线等具有很强的催化作用,这与预期的效果相符合,但研究中出乎意料地发现某些有机硫化物的催化作用很小。研究还发现在碘催化下,乙醚作为溶剂对桐油的促异构化作用远大于6~#溶剂。研究同时发现低温下(0—12℃)冷冻和高温下(80℃)加热处理后都缩短了桐油固化的诱导期,但同时又都对异物化速率及转化率起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9.
唐克华 《中国油脂》2021,46(1):85-88
为探索利用桐油酶水解制备桐酸的合理工艺,采用单因素实验考察了水解温度、水添加量和酶添加量对桐油水解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以桐油水解率和α-桐酸保留率为指标,运用响应面法对桐油酶水解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桐油酶水解制备桐酸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水解温度45℃、水添加量22%、酶添加量0.5%,在此条件下桐油水解率为90.15%,α-桐酸保留率为98.26%。  相似文献   

20.
环戊二烯桐油改性树脂油墨是用桐油生产的油墨品种之一。开发这种树脂在油墨工业中的应用,不仅能促进桐油升值,更重要的是对目前国内开发利用不充分,相当大部分仅用作燃料的石油化工副产物C_5馏份的利用有重要意义。光固化油墨、水基油墨、热熔油墨等各具特点,在印刷普及型和高档印刷品时有很大意义。这些油墨都是桐油加工利用的一些途径。桐油——松香水基油墨是山区林副产品的利用课题,对山区经济发展将起到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