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面对当前的钢铁行情如何降低成本实现高炉的长周期稳定顺行,是钢铁企业生存竞争面临的重要课题。钒钛矿大高炉受制于其冶炼的特殊性,对原燃料条件的变化反映极其敏感,同时对入炉的原燃料要求更高。介绍了承钢2 500 m~3高炉通过加强原燃料管理,调整送风制度、装料制度,加强铁水炉渣管理以及炉前出铁管理,有效解决了原燃料条件变差条件下的高炉稳定顺行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伏明  钟大鹏 《炼铁》2003,22(Z1):14-16
马钢2500m3高炉通过加强从原燃料的源头到原燃料入炉前槽下的管理和技术改造等措施,实现精料入炉,满足了高炉强化冶炼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由于入炉原燃料品质劣化,对新钢1050 m3高炉采取了调整风口尺寸、维持合理操作炉型、精细化管理原燃料及优化高炉操作参数等措施,取得了炉况稳定顺行、燃料比显著降低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中州铝厂现在的原燃料供应特点出发,分析了现有原燃料质量管理特点,并提出了自己对原燃料管理的体会。  相似文献   

5.
《炼铁》2015,(6)
主要对近年来原燃料劣化后重钢2500m~3高炉的应对措施进行回顾总结。在原燃料不断劣化的情况下,分析研究炉料性能变化和特点,采取了一系列技术管理措施,如优化原燃料管理,选择适宜的冶炼强度,优化上下部制度,维持合理的操作炉型,建立针对性渣铁排放制度等,2014年3月以来,炉况顺行状况明显改善,技术经济指标逐步改善。2500m~3高炉的生产实践表明,原燃料劣化后,通过粗粮细作和制度优化,可以使高炉稳定顺行得到相对改善,从而达到降低炼铁成本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伏明  钟大鹏 《炼铁》2003,22(5):14-16
马钢2500m^3高炉通过加强从原燃料的源头到原燃料入炉前槽下的管理和技术改造等措施,实现精料入炉,满足了高炉强化冶炼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张志强  陆高峰  邹仕华 《炼铁》2020,39(3):45-48
对西昌钢钒3座1750m~3高炉稳定顺行生产实践进行了总结。针对高炉一度休风率在0.59%以上、高炉顺行困难、技术经济指标差等状况,通过采取加强原燃料质量管理、调整炉料结构和提高鼓风动能等措施,逐步实现了高炉长周期的稳定顺行,技术经济指标的进一步改善。认为,不能以高炉制度的优化冲抵原燃料质量的劣化,否则,高炉难以实现长周期的稳定顺行。  相似文献   

8.
林安川 《钢铁研究》2013,41(1):44-48
红钢1 350m3高炉近年在资源条件整体恶化、渣量大幅增加情况下,通过加强原燃料质量管理、控制高炉适宜的冶炼强度和煤比水平,优化高炉操作制度,强化生产管理,在高炉综合入炉品位降至51.5%情况下,实现高炉长周期稳定顺行,利用系数稳定在2.450t/(m3.d),燃料比控制在570kg/t。  相似文献   

9.
莱钢3200m3高炉2014年在入炉综合品位55.32%的条件下,通过加强原燃料管理、开发煤气流控制模型、改善炉缸活性、加强高炉生产管理等措施,取得了利用系数2.456 t/(m3·d)、焦比340.5 kg/t、煤比175.4 kg/t、燃料比515.9 kg/t的良好技术经济指标,达到了高炉经济冶炼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随着钢铁企业信息化的建设,钢铁企业原燃料物流的每一个环节产生数据量越来越多,原燃料物流过程涉及企业原燃料库存的安全和仓储空间利用率,为进一步提高数据的利用程度,物流数据的实时采集和监控显得尤为重要。因此,物流过程的可视化管理可以直观地展现信息之间的联系及趋势。文章以包钢股份原燃料物流管理可视化系统建设为例,探讨数据可视化管理在钢铁企业原燃料物流管理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通过加强承钢炼铁厂5号2500m3高炉原燃料管理,优化操作制度,细化高炉管理,配合使用合适的炉腹煤气量,使高炉炉况稳定顺行,煤气利用率提高到49.5%,燃料比降到500kg/t,冶炼强度不断提高,打破了前期长期不稳定的局面,实现了大高炉冶炼钒钛磁铁矿的长期稳定。  相似文献   

12.
西钢3^#450m^3高炉通过改善原燃料质量,加强原燃料管理,完善高炉操作制度,确保了炉况长期稳定顺行,提高了产量,降低了焦比,各项冶炼技术经济指标均有了大幅度提高,实现了高炉生产优质、低耗、高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来,承钢炼铁厂通过加强进厂原燃料质量把关、规范料场管理、加强库存管理,使原燃料质量稳步提高,库存量变化更加明确,从而使承钢炼铁厂的整体效益得到了明显提高,因此对炼铁原燃料管理是很重要的。  相似文献   

14.
莱钢3#3200m3高炉由于原燃料条件恶化、上料系统紊乱、操作制度调剂不及时以及操作失误等原因,导致炉况失常。采用减轻焦炭负荷、锰矿洗炉、优化装料制度、改善原燃料、抓管理等措施后,炉况快速得到好转。  相似文献   

15.
莱钢1#1880m3高炉自投产以来,经不断探索和完善炉内操作,加强原燃料管理和基础管理,确保了高炉长期稳定顺行。通过保证炉缸均匀活跃,控制合理的煤气流分布、合理的理论燃烧温度、合理的焦批,实施低硅冶炼,适当提高炉渣碱度等,建立了完善的炉内操作制度;通过控制原燃料质量、确保布料精确等,严把原燃料入炉关;通过加强设备管理、炉前出铁管理等,强化基础管理。高炉取得了良好的技术经济指标,煤比168 kg/t,焦比355 kg/t,燃料比523 kg/t。  相似文献   

16.
徐纪山  张智  路振毅 《山西冶金》2009,32(4):55-56,69
对太钢3号高炉低燃料比冶炼操作实践进行了总结。通过加强原、燃料管理,优化高炉操作参数,优化炉前出铁,使高炉长期稳定顺行,实现了高炉低燃料比冶炼。  相似文献   

17.
潘景照  朱勇军  朱锦明 《炼铁》2019,38(2):27-29
宝钢3号高炉受原燃料质量劣化影响,入炉硫负荷上升到3.0kg/t左右,2015年年均铁水一级品率为52.2%,增加了后道工序脱硫的负荷。通过采取降低入炉硫负荷、稳定炉渣化学成分、稳定炉况、趋势管理炉温和强化炉前作业等措施,克服了原燃料质量劣化和使用铜冷却壁带来的不利影响,2016年年均铁水一级品率提高到76%,提高了约24个百分点,有力地保证了公司品种钢铁水的供应。  相似文献   

18.
1概述 目前,在上游原燃料资源日渐匮乏,高炉优质原燃料涨价的情况下,铁前原燃料结构波动较大、高炉的强化优化受到了精料条件的限制。因此,柳钢铁前系统从2005年底开始立足实际,依托管理,加强对原燃料质量的跟踪管理,构建多种原燃料资源条件下的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9.
对莱钢3#1080 m3高炉大渣量条件下降低燃料比的生产实践进行了总结.通过优化原燃料管理及炉前生产组织管理等,炉内加强关键参数控制,提高操作水平,改善高炉煤气流分布,提高煤气利用率,燃料比降至约510 kg/t左右,焦比下降到320 kg/t,3#高炉实现了大渣量条件下的低燃料比生产.  相似文献   

20.
王敏 《河北冶金》2011,(9):81-82,65
针对邯钢进厂原燃料号吨问题,开发_r原燃料亏吨管理控制系统,通过供方数据预录、数据异常报警、供需方数据对比等功能模块,实现了对进厂原燃料亏吨数据的管理和控制,亏吨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