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2003年以来,高精度三维地震勘探技术不断发展,目前已成为一种成熟的地震勘探方法,在构造精细解释和岩性圈闭解释与识别、储存研究与预测评价、AVO分析、亮点技术等领域都具有实际应用价值。高精度三维地震勘探能解决常规三维地震勘探所不能解决的地质问题。本次延长油田股份有限公司实施的高精度三维地震勘探项目采用宽方位角小面元尺寸高覆盖次数的采集方法施工,通过对施工方案的总结,认为该项目取得良好的地质效果,为延长油田今后走向精确勘探、面向目的勘探开发探索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海上三维地震探技术的新近发展。包括1.单震源多道海上拖缆地震勘探,指出这是一种成本较低的、可获得高褶皱数据的新技术,对单震源和双震源两种技术作了分析比较。2.多船-多道海上拖缆勘探技术,认为是在复杂地质条件下,一种快速、经济的勘探,目前大多是利用两条船,每条船拖3条海上电缆进行作业。3.四维地震展望:四维地震本质上是时间推移的三维地震,它可精确地确定油气空间体积,流动方式及运移规律。目前主要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陡倾角构造模型的地震采集正演模拟分析,论证陡倾角地层成像效果与采集方向的关系,通过对海上拖缆双船双边同步激发的采集观测系统的研究,设计了拖缆双船双边激发的施工方案和施工参数,在特定靶区进行拖缆双船双边激发的地震资料采集和处理试验,根据地震数据的处理成果对比分析,总结拖缆双船双边激发的采集效果、对陡倾角构造成像的作用及采集施工的效率及可行性,为今后海上多船采集施工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宽方位三维观测系统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分析对比目前生产实践中所使用的几种常见的窄方位与宽方位观测系统、多接收线与重复炮点的宽方位观测系统、陆上水网地区与滩浅海过渡带的宽方位观测系统的参数与属性,说明了三维地震采集宽方位观测系统是现在乃至今后一定时期内应该大力推行的技术.提出了对于道距、线距和炮点距完全规则相等的全方位三维采集观测系统的理想目标,认为海底电缆(OBC)技术、陆上万道采集系统、微机集群技术的推广使全方位、高密度及高覆盖观测系统的三维地震数据采集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5.
根据潜江凹陷拖谢地区油气滚动开发的需要,2006年江汉物探公司对该区进行了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采集.通过采用宽方位小面元、高覆盖以及优选激发岩性等采集方法,运用复杂地表条件的观测系统变观技术,使该区次二次三维地震采集品质较以往三维地震采集资料有较大的提高,构造剖面的小断块清晰、反射波组连续性强,有利于低幅构造、小断块和岩...  相似文献   

6.
三维三分量地震资料采集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详细阐述了以PP波和p-SV波为基础的三维三分量地震资料采集设计原则,并从采集参数论证和观测系统选择两个方面详细论述了三维三分量地震资料采集设计与常规纵波地震勘探资料采集设计的不同。以此来说明如何在纵波勘探采集设计基础之上进行转换波采集设计或者联合采集设计,从而使三分量地震勘探的观测系统不仅能像常规纵波勘探那样能记录反射纵波,还可以采集转换PSV波。  相似文献   

7.
随着经济发展,江汉水网老油区地表地震条件越来越复杂,开展后续地震勘探工作难度加大。周返三维采用适应地表环境变化能力强的"宽方位、大道数"的多震源联合施工的地震采集方法,解决了复杂工农关系地区的完成地质任务,所得地震剖面的信噪比和分辨率均得到了提高,小断层刻画清楚,有利于后续挖潜老油区滚动开发潜力、改善开发效果、新增地质储量、预测剩余油分布,提高采收率。  相似文献   

8.
"边勘查施工、边资料解释、边调整地震测线"的"三边"工作在多个地震勘探项目中的应用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通过对浅层地震勘探项目设计地震测线位置的及时调整,准确控制了汤东断层;在地震施工过程中,综合考虑两个相邻工区交界处的地质情况,合理调整了交界处的地震测线,从而准确控制了两个相邻工区边界处的断层。在这些项目中,"三边"工作的充分运用,保证了地震勘探在城市活断层探测及矿产资源勘查中精度高、见效快优势的充分发挥,同时避免了因地震测线布设不合理造成原始数据采集不全或采集不准确而导致的地震成果解释误差增大。  相似文献   

9.
南海北部深水区是当前油气地震勘探的热点和难点区域,陆架坡折区崎岖海底发育,水深急剧变化,常规的窄方位地震采集难以满足坡折变水深下的地震成像和目标评价的需要。以南海北部琼东南陵水某勘探区为例,针对该区地震地质特点,通过正演模拟和照明统计分析等技术综合分析了地下各目的层上有效覆盖次数和照明能量分布,开展了面向地质目标的窄方位、双方位釆集观测系统评价对比分析,确定了一套适合于靶区的双方位采集设计方案和具体参数。采集应用结果表明,双方位采集有效提高了坡折中深层的地震成像品质,其结果可为其他深水海域勘探提供借鉴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宽方位采集在有效解决复杂构造成像和储层预测难题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多次波压制的难度。多次波传播路径不再满足平行测线的二维平面假设,导致常规二维方法压制效果不理想。本文根据海上地震资料电缆鬼波、水层相关多次波、长周期多次波在宽方位观测系统中的特点,分别采用了基于τ—p域水陆检标定的电缆鬼波压制方法、全三维平面波域多次波压制方法和基于椭圆约束的三维Radon域滤波方法。实际资料应用效果表明,上述三种方法较常规方法有明显的优势,可以更好地适应宽方位采集特点。在有效压制多次波的同时,较好地保留了宽方位采集所携带的振幅和速度等信息,为后续构造成像和储层预测提供良好的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11.
随着煤田勘探技术的不断提高和发展,地震勘探逐步进入复杂地区。由于地表条件复杂,地层倾角较大,使得地震采集干扰严重,处理静校正量大,从而导致地震资料信噪比和分辨率降低,严重影响资料解释的精度。本文以舒兰煤田为例,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详实的分析和研究了煤田领域在狭长地堑复杂地区地震资料采集及处理各个环节上采用的方法、手段和措施,最终得到高信噪比、高分辨率地震资料,为地震报告的提交提供有利的数据保障,从而达到提高煤田地震勘探水平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周矶油田自1989年投入勘探开发以来,构造油藏发现程度高,三小微幅构造圈闭成为滚动评价的重点方向。依托周返高精度开发地震资料,以精细地层对比统层为基础,综合运用相干体、蚂蚁追踪等结合可视化全三维立体解释技术,精细解剖工区构造,结构构造特征再认识有明显提升,在潜江组地层精准落实多个"三小"构造圈闭,署的圈闭井位均获得较好效果,有效指导了周返地区油气勘探生产。  相似文献   

13.
MT勘探技术特点主要表现为勘探深度大、对高电阻率高速地层穿透能力强、对地层可进行纵向电性分层,适于追踪推覆体下盘沉积层的分布及隐伏构造异常的分布研究。自该方法引入油气勘探以来,在配合地震研究盆山接触关系、发现山前隐伏构造异常等方面发挥了独特作用,已引起油气勘探工作者的关注。结合模型模拟分析和MT方法在山前复杂区的实际应用,展示了MT方法在发现深部构造异常方面的作用,指出在复杂区油气勘探中,MT方法可作为地震勘探的有效补充并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桑植-石门区块处于中扬子地块,其中部为湘鄂西褶断带桑植-石门复向斜。该区表层地震地质条件和地下地震地质条件复杂,造成地震资料品质较差,致使勘探对地质构造形态刻画不清,难以满足油气勘探的需要。2015年,中石化石油工程地球物理有限公司地理地质信息勘查分公司结合以往地震采集经验,加大了该区试验及表层调查力度,优化了施工方法,所得资料达到了提高地震资料信噪比的目的。并在试验资料分析的基础上,针对老地震出露和高陡构造的弱信噪比地段进行了分析,所获得的宽线地震采集施工参数及认识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5.
潜江凹陷蚌湖洼陷主要以岩性油藏勘探为主,随着勘探难度的逐步增大,该凹陷除广北、严河少数岩性油藏成功外其他油藏落空井很多。分析其原因,认为岩性圈闭地震识别多解性是造成该区岩性目标失利的主要因素。地震识别多解性主要包括地震资料多解、地震波形多解和地震属性多解。开展宽方位地震资料采集,加强地震资料保幅性处理研究,攻关薄储层的预测方法,可以有效降低和减少多解性。  相似文献   

16.
地处青藏高原腹地的羌塘盆地油气资源潜力巨大,被视为今后中国关键的油气资源接替区,对于未来能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由于羌塘盆地所处的地理位置以及复杂的地质构造,使得目前油气勘探程度和研究程度较低。复杂的表层结构和地质构造使得以往的地震勘探方法往往难以取得高质量成果。本文广泛收集了羌塘盆地以往地震资料及勘探成果,分别从单炮记录、地震反射剖面等方面对勘探技术现状和前期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出羌塘盆地“双高双复杂”、整体资料品质差、勘探程度低、施工困难等难点。可以分别通过地震采集攻关、采集处理解释一体化相结合、多元化物探综合解释和地震勘探设备及工艺改良等应对措施,从4个方面提高地震资料的品质,为新一轮西藏羌塘盆地油气资源评价和勘探突破提供助力。  相似文献   

17.
新疆油田在几十年的勘探开发中,经过野外采集和室内处理、解释,积累了大量的地震勘探数据,是油田极为宝贵的财富。随着油田的发展和勘探技术的不断进步,地震数据量急剧增多,如何有效地将这些数据管理和应用好,最大限度地提高地震勘探研究工作的效率,为油气资源评价及勘探开发制定决策提供有力的依据,Finder—SmartMap为我们提供了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通南巴地区灰岩区地震采集方法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南巴地区灰岩地震采集是2003~2004年度南江地区地震勘探的重点与难点,能否采集好灰岩地震资料,关系到整个通南巴地区地震勘探效果,研究适合的灰岩区野外地震资料采集方法,得好第一手资料,提高灰岩地震资料信噪比,开展通南巴地区灰岩采集方法研究,对指导今后该区地震勘探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通南巴灰岩区大量针对性试验资料分析及地震地质条件的分析,结合部分施工测线的资料分析,总结了对该区灰岩资料特征的认识,同时为以后通南巴地区的灰岩区资料采集提出了比较合理的施工方案及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9.
拖市油田位于江汉盆地潜江凹陷内,断层发育,构造破碎,原三维地震资料质量差,制约了油气勘探开发成效。根据该区地质特点,在高精度地震资料采集基础上,采用处理、解释一体化研究思路,以解决地震资料成像和圈闭构造描述的难题,选择处理模块,以提高复杂断裂带的成像效果,建立复杂断裂带的地质模式,提高圈闭识别和描述精度,获得良好油气藏滚动勘探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20.
海洋物探地震数据采集与记录系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设计了一种基于CPCI总线、二级分布式海洋地震拖缆数据采集与记录系统,包括水下采集与传输系统、船载记录系统。系统的主要特点是单检波器、道间距为3.125m、24位ADC。系统主要指标动态范围为115dB,谐波畸变为-106dB,系统容量支持单缆1920道、1ms采样间隔,可同时连接4缆。系统经过海试,采集了地震数据,绘出了地震剖面图,各项技术指标达到了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