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煤炭的持续开采,煤矿塌陷区积水造成水域面积大幅增加的问题逐渐引起重视。以2005年、2009年Landsat TM影像和2013年、2017年Landsat8OLI影像作为数据源,对淮南市丰水期水域面积进行遥感监测。使用改进的归一化差异水体指数MNDWI(Modified NDWI)提取水体,监测淮南市水域分布的动态变化,得到以下结论:淮南市在2005年、2009年、2013年、2017年水域面积分别为189km~2、207km~2、220km~2、256km~2。2009年、2013年和2017年相对于2005年增加水域面积分别为24km~2、45km~2、81km~2,其中,2013—2017水域面积增加最快,水域面积增加区域主要集中在潘集区和凤台县境内。  相似文献   

2.
基于2013—2020年的Landsat8遥感数据,利用PIE-Engine遥感大数据平台,以改进的归一化水体指数(modified Normalized Difference Water Index,m NDWI)和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为指标,采用决策树法获得丹江口水库月度水域数据集,从月度、季度和年尺度上对丹江口水库的水域面积时间变化进行研究,并探讨其原因,同时研究了库区消落带的空间分布和时间演化特征。结果表明:整体上,2013—2020年丹江口水库的水域面积总体呈上升趋势,最大水域面积为751.36 km2(2017年10月),最小水域面积为294.93 km2(2014年4月);在季度尺度上,无论通水前后,库区秋冬季的水域面积最大,春季的水域面积最小;丹江口水库的消落带大部分分布在丹江库区,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通水后,消落带面积较通水前增加,且主要分布在丹江库区中部和北部地区。  相似文献   

3.
利用Landsat TM/ OLI 影像获取了湄公河三角洲地区1990-2018 年共8 期大陆海岸线的时空分布图, 系统分析了湄公河三角洲地区岸线变化的规模与速率, 海岸线时空变化特征和海岸线变化的驱动因素。研究结果表明: 1)1990-2018 年, 湄公河三角洲岸线整体呈现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 同时人工岸线增长明显, 自然岸线中生物质岸线和淤泥质岸线相互转化; 2)在三角洲西南部(金瓯省南部)地区岸线侵蚀严重, 沿岸陆地面积减少, 而在三角洲东南部(槟椥省)地区陆地向海推进明显, 沿岸陆地面积增加较大;3)总体上整个三角洲地区沿岸陆地面积净增加了约28. 55 km2, 其中槟椥省地区是沿海陆地面积净增加最显著的区域, 金瓯省地区是沿海陆地面积净减少最剧烈的区域。  相似文献   

4.
基于SPOT-5和WorldView-2高分辨率遥感影像,采用面向对象的分类方法,通过多尺度图像分割,获取海域使用地物斑块;结合影像光谱特性、纹理特征等信息建立分类规则,提取海域使用信息,并通过空间叠置分析来定量分析研究区海域使用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面向对象的多尺度分割方法有效提高了分类精度.该研究也分析了海域使用变化情况,研究区内变化主要集中在建筑用地的扩张上.该研究对研究区治理海洋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为适应黄河三角洲湿地快速频繁变化的特点并提高数据解释力度,为黄河三角洲科学规划和管理保护提供必要参考,基于Landsat影像密集观测1986—2021年15个时期的黄河三角洲湿地,研究湿地时空变化,定量分析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黄河三角洲湿地存在波动变化和阶段性特征,自然湿地减少1 579.07 km2,滩涂和草甸灌丛损失率均超过60%;人工湿地面积增加了1 210.67 km2。(2)农田、建设用地和人工湿地扩张与自然湿地萎缩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682、-0.963、-0.976;2009年后因退耕还湿,开垦的影响减弱。(3)输沙量与自然湿地面积相关系数为0.614,在水文因素中起主导作用;1993年以前河口泥沙淤积效应强于海洋侵蚀作用,随后反转。(4)气温升高和干旱事件加剧了湿地损失。  相似文献   

6.
本文选用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估算植被覆盖度的模型进行.以长春市为例,获取该区2005年和2011年的Landsat TM影像,对两期的植被覆盖度进行了估算.在此基础上,对这两期的植被覆盖度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6年来该区植被覆盖度总体呈上升趋势.随着社会进步,特别是城镇建设的发展,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作用愈加明显,其协调发展显得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7.
植被覆盖是衡量地表植被状况和指示生态环境变化的一个重要指标,采用1995—2013年Landsat系列遥感影像作为数据源,对东江源区植被覆盖时空演变进行了监测和分析.为提高监测的可靠性,以高分遥感影像获取的源区植被覆盖度作为检验数据,比较像元二分法模型(DPM)和不同端元的线性光谱混合模型(LSMM)对研究区植被覆盖度提取的准确性.结果表明:五端元的LSMM更适宜高植被覆盖且地物复杂的源区植被覆盖度提取;从1995年到2013年,源区植被覆盖总体达60%以上,植被较为茂盛.低植被覆盖区域尽管所占比例不高,但呈现集中连片且向周边蔓延的态势,存在较大的生态风险.植被退化主要原因为:大面积脐橙种植、城镇化和矿产资源的挖掘,这些因素可能还会导致更大范围的生态问题,需要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8.
使用2000—2018年的MODIS MOD04_3K气溶胶标准产品对江西省气溶胶光学厚度(AOD)进行提取。通过合成年均值、月均值和季均值AOD数据,分析550 nm处气溶胶光学厚度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2006年与2014年为两个波峰,南昌市、宜春市等人为活动频繁的中北部地区AOD值偏高,省边缘及南部AOD值较低。利用19年各月数据合成月均值AOD,发现AOD值从3月开始增大,5月达到最大值,在7—8月AOD值减小,直至12月达到最小。AOD值季节差异较大,随春夏秋冬四季依次降低。研究影响因子时,发现高程和降水量与AOD值成反比,人口密度与AOD值成正比,土地利用类型中的林地地区AOD值在0.5以下,而耕地地区与居民区的AOD值较高。  相似文献   

9.
黄山市近30a植被盖度时空变化遥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0.
徐州市城区土地利用变化的卫星遥感动态监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运用1987,1994和2000年三期卫星遥感TM图像,结合Matlab软件技术,编制了相应时期徐州市城区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图,土地利用类型分为建成区、耕地、林地、水体、塌陷地和其他土地等6类;提取了土地利用结构转移变化的矩阵信息;综合分析了土地利用结构的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徐州城市扩展迅速,建成区在不断扩大,2000年建成区是1987年的2倍多;城市扩展占用的耕地和林地数量大,特别是耕地,而且建成区一旦形成就难以逆转。  相似文献   

11.
高技术产业对国民经济的带动作用不断增强,已成为带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力量。根据反映高技术产业发展的相应指标,用系统聚类方法研究江苏高技术产业成长的时空演变。结果显示:江苏高技术产业发展呈现出较高增长率的发展特征,产业规模由苏南向苏北呈阶梯式递减,发展速度从苏南向苏北呈现阶梯式递增,产业结构差异明显,航空航天制造业增速最快,新材料制造业所占比重最大。  相似文献   

12.
以1988年、1992年及2001年3个时相的Landsat TM/ETM+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分别提取了3个年份的焦作市建成区范围和面积,并叠加分析得到了1988—2001年间建城区的空间扩展情况.研究结果表明,1992年后焦作市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城市大幅度向南部高新区扩展;由于焦作市受到北部太行山限制和东西两翼煤矿区的影响,建城区在空间扩展方向上形成其特殊的形态:整体发展趋势呈现以向南为主、向东西适度发展的“T”字形格局.  相似文献   

13.
漓江源及上游生态环境变化遥感调查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针对漓江流域生态环境近30年来出现的快速退化的趋势,采用美国陆地卫星Landsat遥感影像对漓江源头及其上游小流域的环境变化开展了调查研究,通过对1986,1998和2002三个年份的TM/ETM 影像的信息提取、模式识别及综合解译,结合实际调查,发现造成漓江生态环境退化的主要原因与漓江水源林持续遭到人为破坏以及上游河床遭到大规模采砂严重破坏有关.为此,提出了5点综合治理建议。  相似文献   

14.
应用RS与GIS技术,利用1976年的MSS数据和2000年TM遥感数据,对西藏境内的荒漠化土地现状 与动态变化进行监测研究,并对其时空演变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西藏荒漠化土地面积2000年为29.08 ×104km2,占总面积的24.28%,其中沙质荒漠化土地面积为24.99×104km2,占20.86%。1976年荒漠化总面 积为27×104km2。由1976~2000年间,荒漠化土地总面积增加了20764.67km2,共增长7.69%,年增长率为 0.32%。同时,土地荒漠化程度明显加重,重度沙质荒漠化土地面积增加了315.87%。  相似文献   

15.
利用1994年、2000年和2005年3期卫星遥感TM/ETM 图像,采用监督分类和目视解译相结合的方法,提取出江苏省丰县3个时相的土地利用信息,在此基础上定量分析该县土地利用类型的动态变化和土地利用类型的转移趋向.结果表明,在1994-2005年间,建设用地和林地面积持续增加,未利用地和耕地面积持续减少,水体面积先增加后减少,园地面积则呈现出先减少后增加的态势.主要的土地利用变化类型是耕地转化为建设用地.  相似文献   

16.
本文应用遥感图家,研究了江西省兴国县土壤侵蚀动态变化及演变规律.结果表明:该县在1958年、1975年和1988年的水土流失面积依次为2006.19km~2、2111.61km~2和1623.24km~2,土壤侵蚀总量依次为1.07×10~7t、1.04×10~7t和6.07×10~6t.30年来.强度以上流失面积减少了430.64km~2,林地面积由514.78km~2增至1359.19km~2,裸荒地面积由460.94km~2降至105.81km~2.  相似文献   

17.
土地覆盖遥感监测及分类系统实例评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通过对土地覆盖遥感监测的概述,针对国内外两种典型土地覆盖分类系统进行比较评析,以期对土地覆盖遥感监测中土地覆盖分类系统获得较全面,深刻的认识,为具体区域土地遥感监测研究的开展提供知识储备及技术体系支持。  相似文献   

18.
19.
利用瓦里关和上甸子大气本底站观测的月平均CO2浓度数据对GOSAT卫星反演的CO2浓度数据进行验证,结果表明GOSAT产品与台站观测数据有较好的一致性.利用2009年6月—2011年5月GOSAT反演的CO2浓度数据,分析了江苏地区CO2浓度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75 h Pa高度层CO2浓度高于850 h Pa高度层,CO2浓度的水平变化要小于垂直变化;2)在季节变化上,CO2浓度冬季最高,夏季最低,这可能与植被光合作用的强弱变化有关;比较前后两年的CO2浓度数据,夏季和秋季的增速较快,冬季和春季的增速较慢;3)在日变化上,发现徐州和南京站02时CO2浓度最高,14时CO2浓度最低,这可能也与植被光合作用的强弱有关.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