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简述了当前国内外感应淬火的新工艺与新装备,包括曲轴颈圆角的感应淬火,无软带感应淬火技术,用于小内孔淬火的超高频电源,双头感应器,同步双频电源,以及单齿扫描淬火新技术等。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对大直径小模数齿轮采用一次感应加热淬火工艺的优越性。着重讨论了一次感应加热淬火法工艺参数的选择和计算方法、感应器的设计以及加热冷却的方法;并对一次加热淬火后齿轮的应力分布进行了分析。与用其他加热淬火工艺处理相比较,采用一次感应加热淬火方法,是提高和稳定齿轮和齿轮轴的质量、提高生产率、降低成本的最经济、最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3.
感应热处理技术及工艺装备的开发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盛军 《热处理》2007,22(1):19-23
介绍了等速万向节感应淬火等6种感应热处理技术,感应器设计制造技术和数控感应淬火机床等感应热处理工艺装备,以及近年来计算机在感应热处理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感应加热淬火技术的发展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淬火用感应加热电源的发展趋势以及新型感应加热淬火技术、感应加热淬火工艺在不同零件表面处理上的应用.并对计算机在感应淬火设备上的应用及其发展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5.
感应淬火机床按所配电源设备分为高频淬火机床和中频淬火机床;按机床功能分为通用淬火机床和专用淬火机床。 我厂现有的一台GCK1050感应淬火机床,是原天津市大明感应淬火机床厂1988年的产品,属于通用高频淬火机床。现是某分厂的重点设备,四型摩托车的曲轴均在此设备上进行表面感应淬火,它所承受的任务相当繁重。  相似文献   

6.
本文比较了整体淬火和感应淬火钢中马氏体组织演变,性能及断裂之间的异同点。感应粹火由于加热速度比炉体加热速度快得多,因此其马氏体组织更细小相应的硬度也更高。同时由于感应加热限制了碳化物的溶解时间,为此,在有些加热条件下,珠江体层间的碳化物的仍残留在奥氏体中,并保留在随后转变的马氏体组织中。一般地,低合金碳钢淬火后的硬度和强度随钢中碳含量的增加而升高,但当w(C)〉0.5%时,则碳钢经这两种方法淬火后  相似文献   

7.
感应加热淬火具有高效、节能、污染小及易于实现自动化等优点。作者叙述了齿轮感应淬火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介绍了国内外有关的研究情况,并提出了提高齿轮感应淬火效果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8.
范铁岁 《热处理》2009,24(6):67-70
渗碳件通常都是进行整体淬火回火。某产品的齿轮渗碳后整体淬火因畸变大而达不到要求。该齿轮渗碳后采用感应加热淬火,测定其硬化层的组织、硬度分布,并与经整体淬火的齿轮作比较。结果表明,经感应加热淬火的齿轮畸变小,可得到仿形的硬化层,硬化层性能与整体淬火后的相当。对于轻载荷零件,渗碳后感应淬火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本文比较了整体淬火和感应淬火钢中马氏体组织演变,性能及断裂之间的异同点。感应淬火由于加热速度比炉体加热速度快得多,因此其马氏体组织更细小,相应的硬度也更高。同时由于感应加热限制了碳化物的溶解时间,为此,在有些加热条件下,珠光体层间的碳化物仍残留在奥氏体中,并保留在随后转变的马氏体组织中。一般地,低合金碳钢淬火后的硬度和强度随钢中碳含量的增加而升高,但当w(C)>0.5%时,则碳钢经这两种方法淬火后,其晶间脆断趋势均增大。需要进一步探讨晶间脆断所导致的高碳钢感应淬火之应用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0.
三维点式感应淬火电磁热耦合场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45钢三维点式感应淬火工艺进行参数设计,建立点式感应淬火过程的电磁场及温度场的非线性偏微分方程组,在有限元软件ANSYS中使用耦合场分析的方法实现了对加热功率为36 kW,电流频率为50 kHz的感应热处理工艺的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在综合考虑表面组织完全奥氏体化及感应加热效率的情况下,该工艺的最佳加热时间约为2 s.通过模拟分别得到使用冷却水和冷却油作为冷却介质时的感应淬火过程中的温度变化规律,结合45钢的连续冷却转变曲线,以马氏体转变临界冷却速度为判断依据,对淬火后工件表面组织进行预测,结果表明两种淬火条件均可以实现表面组织马氏体转变,实现工件的表面强化,且淬硬深度均约为1.0 mm.  相似文献   

11.
工程零件惑应淬火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方面高水准的要求导致要设计一种一体化的控制系统。这个系统可提供在感应淬火热处理循环中,包括加热和冷却所有因素在内的计算机控制。这些因素包括;淬火零件的预处理、感应加热、后硬化处理(回火).试验、检测以及机械运输等。藉助于监控所有热处理产品的数据,这个系统可为所有的惑应淬火产品提供一种可靠的质量保证方法。这种感应淬火工艺的质量保证方法也使汽车零件的熟处理得到节省能源的好处。  相似文献   

12.
基于淬火和回火试验,确定了滚珠丝杠材料S55C的感应淬火温度和余热自回火温度.基于ANSYS软件构建滚珠丝杠渐进式感应淬火有限元模型,利用自开发的用户子程序,计算滚珠丝杠仿形感应淬火过程中的温度场和组织场,并对比了工艺参数对渐进式非仿形感应淬火和渐进式仿形感应淬火零件的温度场、奥氏体化深度及硬度等方面的影响.结果 表明...  相似文献   

13.
郑志飞  蔡俞  乔梁 《热处理》2005,20(3):39-41,46
介绍了上海柴油机股份有限公司从德国EFD公司引进的凸轮轴感应淬火机床的结构、电源系统、控制系统和循环冷却装置,以及带偏心轮凸轮轴感应淬火工艺的实施和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14.
综合感应加热淬火和压淬工艺的优点,推出了一种新的模压式感应淬火回火技术。该技术的工艺路线是零件感应加热后直接采用模具压力淬火,然后进行原位感应加热回火,这样使得模具的退出很容易而且几乎没有磨损。该技术的主要装备是拥有模压式淬火装置以及感应加热系统的新型淬火机床。它适用于任何高精度圆环形零件的批量生产,如汽车滑套、齿圈、同步圈、伞齿轮、耦件等。  相似文献   

15.
车轴感应淬火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对国内外高速铁路车轴的材质、工艺现状进行了调研。开展了40钢车轴表面感应淬火强化工艺研究,以提高车轴的抗弯曲疲劳性能和抗微动磨蚀性能,以适应我国重载、快速及高速铁路运输对车轴的要求。通过试验,设计研制出了车轴中频感应加热器、喷水冷却器及实物车轴淬火机床,优化了车轴中频感应加热淬火工艺。经表面淬火的实物车轴表面硬度达到500-600HV,表面残余压应力为538-1085MPa;试样经表面高频淬火的旋转弯曲疲劳极限σ-1比未经处理的有显著提高,达到了日本和法国碳素钢车轴表面淬火的指标。  相似文献   

16.
42CrMo钢双排链轮轴感应加热淬火工艺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应用先进的机电一体化感应加热成套设备,通过工艺试验筛选出平地机双排链轮轴感应加热淬火工艺,使其感应加热淬火有效硬化层深度及显微组织稳定可控,生产效率提高.  相似文献   

17.
高频淬火的轴类零件大都是传动轴、转轴或心轴,适于传动扭转载荷、弯扭联合载荷或弯曲载荷。这些零件的失效多发生在零件的表面。失效的方式主要是磨损和疲劳破坏。采用高频感应淬火,不仅提高了轴类零件的表面硬度,更重要的是在硬化层产生很大的残余压应力,因此能显著地提高零件的耐磨性和疲劳强度。轴类零件的结构设计耍力求减少应力集中,为感应淬火硬化工艺创造良好的条件,在感应淬火工艺设计中对感应淬火硬化层的硬度、深度、分布部位、硬化范围、应力状态及回火处理诸方面要予以重视,严格工艺要求,进一步提高感应淬火硬化层的质…  相似文献   

18.
杨晔 《金属热处理》2006,31(2):85-86
试验了GCr15钢轴承套圈的中频感应加热淬火工艺,确定了中频感应加热淬火的各种参数和加热时间。结果表明,淬火后硬度达到62~65HRC,淬硬层深度>2.5mm,能满足生产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19.
李明波  游敏  陈燕 《金属热处理》2003,28(12):53-55
研究了金属回收设备上的板状零件大平面板件的连续感应淬火工艺。在自制的淬火机床上对金属板件进行淬火处理,取得了降低能耗和成本、提高工效、简化操作的效果,分析了板件感应淬火畸变的产生机理和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0.
领先的感应加热热处理设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过去的二十年中,感应处理的应用已越来越广泛。其主要原因之一是由于对工件进行热处理时,感应加人有只对需要轴热区域精确地进行集中、快速加热这一能力,从而缩短了处理时间,因此在满足技术要求的同时,提高了生产率。感应加热与大部分其它用于热处理的热源相比,提高了能源效率,同时对环境无害。本文是关于感应加热在现代金属热处理领域所取得综述,具体涉及齿轮感应淬火、在线回火、凸轮轴承面淬火、品质保证、过程控制/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