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激发参数的选取对提高地震采集质量至关重要,周口盆地表层岩性较复杂,有粘土层,沙层,沙泥岩互层,并含有钙质结核,激发井深的选择原则要求在潜水面3-5m以下速度较高的泥岩层中激发。通过试验,提出逐段设计激发井深,逐点控制激发岩性技术,具体井深的确定由潜水面深度及该面以下激发岩性而定。该方法在周口盆地谭庄-沈丘凹陷的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苏里格气田以低压、低渗透、低丰度为特征,是以河流砂体为主体的岩性气藏,其储层分布面积广,构造平缓(倾角小于1°),断层不发育,适合宽频激发技术应用。苏里格北部地区表层结构横向变化较大,试验证明该区单炮能量、频率、信噪比与是否在潜水面以下激发有直接的联系。近年通过加强对该区表层结构与潜水面关系的研究,在激发井深设计时不再单独依靠高速层顶来确定井深,而是根据潜水面与降速层顶、高速层顶的关系以及表层速度来确定激发井深,获得了能量、频率一致性较强、频带较宽的原始资料,取得了较好的地震、地质效果。  相似文献   

3.
窟窿山地区地震采集激发参数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酒泉盆地窟窿山地区老地层出露,而且缺少潜水面或潜水面极深,地形恶劣,表层断裂发育,导致激发条件很差,严重影响了该区激发参数的选择。本文通过虚反射机理分析,提出了充分利用虚反射能量设计最佳激发井深、增强下传地震波能量的采集方法。对于长药柱问题,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药柱长度与地震波响应间的相互关系,同时还考虑了长药柱的跨层激发问题,认为跨层激发对激发低频地震波不利,应力求在同一个速度层内激发。  相似文献   

4.
周口盆地位于淮河流域上游,横跨豫、皖两省,广大地区均被第四系所覆盖。近几年来,随着石油普查和勘探工作的进展,盆地中第四系以下地层已有许多新的揭露和发现。1983年在周口盆地沈丘拗陷的钻探工作中,南2井和周参10井相继揭露了一套黑灰色地层,主要岩性为深灰色、黑灰色泥岩与浅灰色、灰色粉—细砂岩互层夹多层碳质页岩和煤线,厚约606米。在其中发现了丰富的孢粉化石,经笔者研究和鉴定,发现有47属,74种,其中有3个新种。该孢粉化石组合指示这组地层地质时代为早白垩世。周口盆地早白垩世黑灰色地层的发现,为石油和天然气的勘探开拓了新的领域。   相似文献   

5.
地层特性 沙41井是桑塔木2号构造上的一口探井。该井设计井深4606.7m,完钻井深4628.7m。二开井段钻遇4组地层。①库车组N_(2k),厚度为1758m,岩性主要是泥岩、粉砂岩及细粒砂岩互层。邻井显示该井段地层成岩性差、胶结疏松、钻速快、泥岩易吸水膨胀。②康村组N_(1k),厚度为375m,岩性是细粒砂岩、粉砂岩、泥岩、泥质粉砂岩与泥岩互层,泥岩中有分散状石膏。邻井显示该井段泥岩易吸水膨胀,造成井壁坍塌,砂岩层易缩径,中下部钻进中有跳钻现象。③吉迪克组N_(1j),厚度为  相似文献   

6.
陆上高分辨率地震勘探炸药震源激发条件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从理论上分析了激发井深、虚反射效应、岩性与炸药类型的耦合关系等激发条件对地震勘探分辨率的影响。利用周口盆地黄淮冲积平原、宜阳凹陷黄土塬和塔里木盆地沙漠区的高分辨率地震资料,分析了不同地表条件下的激发因素,提出了在复杂地表条件下如何选择最佳激发因素,以获得最好的单炮记录的施工方法。  相似文献   

7.
苏北盆地表层纵、横向岩性变化较快,伴有较厚流沙、软泥层,对地震波尤其是高频成分有强烈的吸收衰减作用,严重降低了地震资料的分辨率。针对激发参数,可以通过精细表层结构调查建立精确的表层模型,进而优选激发岩性,动态设计井深,但是如何优化接收参数还是一个难题。为此,在进行大量调研及试验的基础上,初步总结出了一套近地表吸收衰减补偿技术方法 (即"Q补偿"方法),该方法在苏北盆地Z-L地区及HW地区部分高精度三维束线中得到运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地震资料品质。  相似文献   

8.
震源 本文讨论爆炸震源的情况.井深和药量.从事野外工作的操作员和解释员对炸药量、井深等激发因素都很重视.在野外拿到一张记录之后,常常评论这一炮能量的多寡、是否合格等.但也有个别同志满足于井深×米、药量×公斤的千篇一律的工作因素.当然,任何一篇生产报告,方法总结都会涉及激发条件的问题,都会提到寻找潜水面,选择合理的激发岩性和药量.因此,本文不想讨论这一方面的问题,而想结合仪器因素,外界噪声特点,略加评述.  相似文献   

9.
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在云贵高原楚雄盆地布置的重点探井——乌龙 1井 ,顺利钻至目的层三叠系 ,完钻井深 46 2 0 m,共发现 11层油气显示。这是楚雄盆地四口探井中惟一一口钻至目的层的探井 ,它不仅证实了楚雄盆地地层正常层序 ,正确评价楚雄盆地的油气资料 ,而且为楚雄盆地的进一步勘探提供了重要证据。乌龙 1井设计井深 46 0 0 m,该井在钻进过程中 ,有地质复杂 ,地层倾角大 (高达 80°) ,地层破碎 ,难取心和三开井段频繁垮塌、缩径、卡钻等困难 ,全井岩心收获率均在 98%以上。特别是在钻遇泥岩、砂岩和石英岩时 ,因地层硬 ,跳钻严重 ,钻头损耗…  相似文献   

10.
TK240H井钻井液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K240H井是位于塔里木盆地沙雅隆起塔河2号油气田桑塔木背斜构造的一口开发水平井.该井因实际油层垂深下移至4547.11~4552 m井深,从井深4576.53 m(井斜为58°)侧钻造斜, 至井深5120.5 m完钻,水平位移为400.0 m.二开(602~4130 m)井段长,岩性以软质泥岩夹砂岩、粉砂岩为主,其中康村组和吉迪克组地层富含石膏.三开目的层岩性以深灰色泥岩为主,粘土矿物中伊利石含量为58%~73%,层理发育,易坍塌,存在井眼失稳问题.该井一、二开采用膨润土聚合物钻井液,三开、侧钻选用聚磺混油暂堵体系.现场应用证明,该套钻井液体系适合该水平井的施工要求,满足井眼清洁、减阻防卡和保护油气层的需要;具有抗高温能力强、高温高压滤失量低、造壁性强等特点,易于实施井眼稳定及油气层保护措施,适合深井造斜、增斜、稳斜及油层段施工.  相似文献   

11.
合肥盆地速度场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地震测井及地震叠前深度偏移处理,合肥盆地沉积岩速度场表现出复杂的空间差异性。总体上看,埋深及岩性是控制速度的主要因素,中、新生界以侏罗系特别是下侏罗统的层速度高,普遍达5000~6000m/s以上,反映其岩性致密及埋深较大;以中、上白垩统及第三系层速度较低,成为合肥盆地油气勘探的主要目的层。侏罗系下伏的古生界—上元古界遭受了印支期强烈的冲断叠覆改造,其速度场异常复杂。综合分析认为,大桥凹陷是合肥盆地油气勘探的主要有利地区,以勘探白垩系低幅度背斜—半背斜圈闭及岩性圈闭天然气藏为主,因此,进行深入细致的地震速度分析处理及地质-地球物理一体化综合解释、有效地识别这些圈闭就成为当前勘探工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在进行 VSP 测量时,为了减少电缆波、保证激发的重复性,我们采用电火花震源在井中潜水面以下5米处以不同的能量激发,井下检波器要保持和井壁紧密接触,深度间隔为20-50米之间,电缆要处于松弛状态。资料处理的关键在于根据地震测井资料建立的速度模型,求出校正量。然后利用 VSP 测量的各道时间减去其对应的校正量,得到一条类似于地面地震观测中的自激自收时间剖面。最后通过二维滤波处理,消除了低视速度的电缆波和套管波。应用 VSP 资料可以测定地震波频率随深度变化的曲线,进而求得吸收系数,它还可用于烃类检测,了解井孔附近的地质构造和岩性特征。  相似文献   

13.
针对苏北溱潼凹陷疏松砂岩稠油油藏具有埋深浅、岩性松、油层薄、夹层多、易出砂、油质稠的特点,开展了溱潼凹陷疏松砂岩稠油油藏水平井开采工艺技术研究。介绍了溱潼凹陷疏松砂岩稠油油藏水平井防砂完井工艺技术、泡沫酸化解堵工艺技术、螺杆泵举升工艺技术和乳化降黏工艺技术。自2009年以来,共开展稠油水平井开采工艺技术现场试验12井次,工艺成功率100%,有效率100%。  相似文献   

14.
关于塔中大沙漠区低速带调查重新定位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塔中大沙漠区,小折射和微测井是野外低速带调查的主要技术手段,旨在得到近地表速度分布,指导井深设计和计算野外静校正量.塔中大沙漠区的设计井深一般在潜水面以下1~3 m,利用小折射和微测井技术可以很容易地得到潜水面的埋深.但野外静校正量的计算需要得到替换速度(2 000 m/s)以上所有地层的精细速度分布,由于受到采集密度和探测深度的影响,利用小折射和微测井技术得到的野外静校正量存在较大的误差,野外静校正后的叠加剖面存在长波长静校正问题.为此,用非线性初至波层析反演静校正方法替代小折射和微测井技术,有效地解决了长波长静校正问题.最后,针对塔中大沙漠区潜水面稳定这一特点,讨论了野外低速带调查仅确定潜水面的埋深的可行性,这样可以大大降低调查点密度.  相似文献   

15.
凝灰岩储层压裂液体系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海拉尔盆地兴安岭群储层物性差,岩性复杂,广泛发育凝灰岩。凝灰岩遇水后迅速膨胀、崩解,压裂施工中在低砂比情况下即产生砂堵,导致施工失败,影响凝灰岩储层的进一步勘探开发。通过分析岩石矿物特征、力学性质及水理特征,分析了压裂施工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压裂液性能是决定施工成败的关键因素。在此基础上研制出一种新型交联乳化压裂液体系。该压裂液体系与凝灰岩配伍性好,滤失低,综合性能优越。现场应用66口井163层,施工成功率达到97%,满足了凝灰岩储层压裂改造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风成沙漠区表层吸收衰减十分严重,造成地震波下传能量很弱,并且各种干扰极为发育,使得所获地震资料品质低。首先分析了风成沙漠区的表层地质条件以及干扰波特征,然后在应用模型正演和精细表层结构调查的基础上,进行了激发方式、激发井深等试验,找到了较好的激发介质,确定了通过组合激发提高风成沙漠区资料品质的地震激发方式。  相似文献   

17.
准噶尔盆地沙漠区延迟爆炸激发正演模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银波  张研 《石油物探》2006,45(6):642-645
为了提高准噶尔盆地腹部沙漠区的地震资料品质,开展了激发参数优化设计研究。为了克服单深井激发在施工成本和施工效率上的不足,借鉴东部地区多年来开展延迟爆炸的成功经验,采用延迟爆炸的方法,结合准噶尔盆地沙漠区表层地质结构特征,进行了延迟爆炸正演模拟分析。通过正演模拟,就延迟爆炸激发时所得地震波的主频、频带宽度和激发能量等方面展开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与单深井激发相比,相同药量条件下,采用延迟爆炸激发方式可有效提高地震波主频,拓宽地震波频宽,增大地震波下传能量,对准噶尔盆地开展高分辨率地震勘探有较好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8.
双井微测井技术在表层结构调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李天树  陈宝德  苏德仁 《石油物探》2004,43(5):471-474,496
双井微测井技术是比常规微测井技术和小折射方法更先进的一项新技术。该方法能更准确地为野外地震资料采集选择最佳激发岩性和井深,确保野外地震资料采集质量。利用双井微测井资料可以得到地震工区内表层速度和厚度在横向上和纵向上的变化规律,为地震资料的室内处理提供静校正量。将这项技术应用于大庆油田的地震勘探中,利用数据处理解释和波动力学分析等方法对微测井资料进行了分析研究,确定了最佳激发深度和岩性,并提供了工区的静校正量。  相似文献   

19.
20.
虚反射和岩性对激发井深选择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地震勘探中,合理选择激发井深,可最大限度地利用炸药能量,减少对地震信号中不同频率成分的改造,激发出全频带的震源子波。文章从理论上分析了震源激发时虚反射界面对地震信号的改造作用及不同激发岩性对地震信号的影响;给出了应用微测井和岩性取心采集虚反射和岩性信息的方法。该方法可用于指导在近地表结构复杂地区选择合理的激发井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