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根据两相流微膜热虹吸的理论,设计了一种新型的板翅式冷凝蒸发器,并对它进行了性能测试。它不仅具有很高的冷凝和沸腾传热系数,而且具有很小的传热温差。除此之外,它还具有下述优点:重量轻,体积小,操作简便,运行可靠。实验结果显示,如果它的沸腾侧的传热进一步优化,并与冷凝侧合理匹配,则该冷凝蒸发器的传热性能还会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2.
3.
本文从节能观点简述了研制与推广应用多孔质换热表面的重要意义,就高温烧结法加工管内多孔质表面强化低温液体(液氮)沸腾传热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高温烧结管内多孔质表面的传热性能优于电镀多孔质表面与低肋(细螺纹)表面,其沸腾传热温差一般可降为光滑平表面的十分之一立右。根据实验数据,并用动力学型论模型分析讨论了不同的烧结金属材料及其粉末的平均颗粒直径,烧结层厚度等因素对传热性能的影响。运用因次分析法,由实验数据拟合出传热计算的关联式,可在一定范围内估计多孔质表面的传热性能。 相似文献
4.
5.
6.
在总结多年来系列试验研究基础上,提出了垂直烧结多孔层上沸腾传热的物理模型。描述了多孔层内沸腾热及流运过程,同时考虑了多孔层上液膜流速及厚度对多孔层内气流流动及传的影响。这些方面的研究为潜在的工业应用提供了理论论据。 相似文献
7.
烧结多孔层通道内沸腾传热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试验研究并分析了垂直烧结多孔层通道内道间隙、粒度、层厚及视观高度对沸腾传热的影响。研究表明,对在同一热流下存在一个最佳通道间隙及粉末粒度范围。适当增大多孔层厚度将有利于沸腾传热系数的提高,而热虹吸高度的降低将不利于沸腾传热系数的增大。 相似文献
8.
表面亲水处理强化汽车空调蒸发器传热性能的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采用亲水膜和未采用亲水膜的汽车空调蒸发器的传热过程进行了分析,认为采用亲水膜从有效换热面积、换热系数和传热温差三个方面都影响蒸发器的传热性能.根据传热过程的分析,提出了有效换热面积系数的概念,并实验确定了有效换热面积系数.建立了蒸发器的稳态数学模型,计算了采用亲水膜和未采用亲水膜的汽车空调蒸发器的传热性能,并进行实验验证.结果表明:采用亲水膜之后,空气侧换热系数稍有下降,有效换热面积和传热温差增加,总的换热量比未采用亲水膜的蒸发器增加5%. 相似文献
9.
在液氮自然循环流动时,对竖直多孔表面管管内沸腾换热及外管单面加热时竖直多孔表面套管内沸腾换热,进行了实验研究,分析并讨论了通道的当量半径、热流密度及含气率对沸腾换热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介绍一种改进结构的两段传热区,其强化传热使低温气体分离设备所需能量减少,从而使成本大大降低。并进行了工业规模的沸腾—冷凝测试,结果证实了设计思想。已制成一个铝钎焊组件,已成功地扩展到用于工业规模设备的生产上。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我们研制的一种复合多孔表面——烧结多孔U型翅片螺纹管表面,垂直置于液氮孔中,在常压下对其沸腾传热的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该复合多孔强化表面的沸腾传热系数是U型翅片螺纹管表面的3~6倍;是光滑表面的6~10倍。本文还拟合出该复合多孔强化传热表面的无因次沸腾传热准则关系式,拟合误差在±15%之内,具有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为了提高热电制冷系统热端的散热效率,在半导体制冷片的热端采用一种集成多孔表面的多孔强化沸腾散热器.在相同环境温度下试验对比使用多孔强化沸腾散热器、风冷式散热器、热管散热器和水冷式散热器的热电制冷系统的性能,并分析不同环境温度下多孔强化沸腾散热器的散热能力.试验结果表明,多孔强化沸腾散热器可以强化热电制冷机中半导体制冷片... 相似文献
13.
14.
以传热学理论为依据,全面分析蒸发器低温状态下管内外换热系数的影响因素,确立了热虹吸蒸发器低温传热的强化机理,并且进一步探讨了提高热虹吸蒸发器换热效率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16.
17.
开展了微肋表面强化氮蒸气凝结传热的机理研究,基于CFD数值方法建立了竖直方向平板和微肋板上氮蒸气冷凝的三维数值模型,对比分析了平板表面和微肋表面的冷凝换热效果,通过表面冷凝的液膜分布和速度分布等内在参数揭示平板和微肋表面的冷凝换热机理。结果表明,氮的冷凝传热性能在微肋表面上得到显著提升,在1.5 K的冷凝传热温差下,其平均传热系数提高1.6倍,初步揭示了微肋表面(肋高H=0.6 mm、节距p=1 mm)对强化氮冷凝的有效性。分析显示,微肋的弯曲结构改变了液膜的空间分布,通过减薄局部液膜厚度实现了冷凝的强化。 相似文献
18.
19.
对滴状冷凝传热机理进行了简述,建立了聚四氟乙烯冷凝壁面的滴状冷凝传热模型,用该模型进行的理论计算显示,脱落直径的大小和过冷度的不同对冷凝表面的热通量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试验研究了大气压下自然循环饱和液氮在国产多孔层管内沸腾传热特性。在整理并分析数据的基础上提出了多孔层管内流动结构及无因次准则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