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包装废弃物处理过程中的减碳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包装废弃物对生态环境产生严重危害,造成资源的大量浪费,因而其回收与利用可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包装废弃物处理中的低碳技术具有减量化、低污染性、可回收利用性等特征。不同类别废弃物处理中的减碳技术各有不同,要促进我国包装产业的低碳化发展,应推进包装废弃物的回收与利用,建立科学合理的回收体系,加强低碳技术的应用和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2.
江苏东宇环境设备有限公司致力于医疗废弃物与各种固、液、气态工业危险废弃物焚烧炉及烟气污染控制设备的研发、制造及销售。公司研发的工业有毒有害废弃物焚烧炉是拥有工业废弃物回收、上料、焚烧、出灰、余热利用、尾气治理等步骤完整的综合性处理设备,在处理工业废弃物方面真正达到了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  相似文献   

3.
一、绿色物流的含义 物流产业作为现代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球范围内得到迅猛发展。就在物流业带动世界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物流活动所导致的资源浪费、交通堵塞、废气排放、噪声污染、废弃物猛增等,对全球生态环境的破坏和影响也越来越严重。这一趋势显然已严重背离了世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4.
包装废弃物的回收和处理,是缓解当今世界特别关注的“能源紧张、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的途径之一。通过对株洲包市包装废弃物回收和处理的调研,本文三方面作了简要概述:一是国内外包装废弃物对环境污染的状况;二是从包装设计节约包装材料来节约资源;三是对包装废弃物的回收、处理等问题的一些看法和对策。  相似文献   

5.
为更好解决资源稀缺与经济高速增长之间的矛盾,有效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深圳率先推出《深圳经济特区循环经济促进条例》,且于今年7月1日起正式施行.《条例》提出要加快9个方面的制度建设,包括发展循环经济的规划、计划制度,循环经济发展评价制度,抑制废弃物产生制度、废弃物回收制度、废弃物循环利用制度,清洁生产审核制度,政策扶持制度和淘汰制度,绿色消费制度,  相似文献   

6.
由于历史原因,长期以来山西省企业资源利用效率低,结构性资源浪费严重的问题较为突出。数据显示,仅2010年,山西省万元GDP综合能耗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2倍多,工业固体废弃物产生量为1.8亿吨,综合利用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大量粉煤灰、赤泥等二次资源得不到合理利用,"三废"  相似文献   

7.
绿色物流是物流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物流活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越来越严重,如废气污染、噪音污染、资源浪费、交通堵塞、废弃物增加等,这些后果在一定程度上违背了全球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原则。绿色物流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它与绿色制造、绿色消费共同构成了一个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绿色经济循环系统。绿色物流强调了全方位对环境的关注,体现了与环境共生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是新的物流管理趋势。  相似文献   

8.
刘萌 《商品与质量》2009,(45):21-21
2009年9月23日,“第六届北京高校健康环保周”活动在北京印刷学院拉开序幕。本次活动以“拒绝过度包装,倡导简约生活”为主题,在北京各高校中进行一系列现场宣教活动,以万人签名、展板、展示各种塑料制品、纸制品、废弃物再生制品、过度包装及合理包装样品,回收标识识别及实物展示、专家现场演示辨别各种包装制品实验、发放宣传品及做问卷调查等形式展开,旨在倡导首都高校大学生拒绝商品过度包装。避免资源浪费,使现代人在出行及消费时形成简约而不简单的社会新风尚。  相似文献   

9.
随着现代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居民对建筑材料的要求已经不仅仅局限于能够满足基本居住的需求,还对环保、节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包括可再生材料在内的环保节能材料进行废弃物的再造,达到减少破坏环境与资源浪费的问题,其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符合生态循环经济的趋向。同时,人们对于健康环保材料的使用认知程度不断提高,环保节能材料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将会进一步广泛深入。  相似文献   

10.
开发新一代材料,即开发有利于保护地球环境的材料,可以再生循环利用的材料,利用废弃物及可再生产资源的材料。日本人以大米为主食,在加工大米时的副产物,每年有90万吨的米糠(如按体积换算,相当于日本钢铁产量的15%),如能利用米糠作为工业用材料,则为利用了植物系再生资源?..  相似文献   

11.
从废弃物与污染物的新定义,对工业污染防治进行了一系统规划,旨在使污染企业,尤其是冶金企业能以废弃物形成新的资源,变废弃物为新的产品,从而减少对环境危害。  相似文献   

12.
再生资源的循环利用是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一环。然而,我国至今在这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据中国再生资源利用协会统计,我国每年可以回收利用但没有回收利用的再生资源价值高达350亿至400亿美元,相当于一个中等规模的世界500强企业一年的销售收入。我国是世界第一的橡胶消耗大国,同时也是世界上废旧橡胶发生量最大的国家之一。我国橡胶资源仅占世界橡胶总资源不足10%,每年缺口在50%以上,橡胶资源供需矛盾日益尖锐。但是我国废旧橡胶利用率却仅为65%左右,与美、日等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2020年我国废旧橡胶发生量将达600多万吨,如不改变目前的利用结构,橡胶供需形势将更加严峻。目前,我国家电业已是一个超过6000亿元市场规模的成熟产业,相应的电子废弃物以每年8%至10%的速度攀升。专业人士介绍说,电子废弃物中有大量贵重金属,如金、银、铬、镍等,但我国现在一方面大量开采这些贵金属,另一方面又在加剧浪费和污染。以打印机为例,2004年我国消耗打印机喷墨墨盒6230万个,硒鼓1780万个,然而墨盒的回收率却仅有1%;而目前,墨盒的消费量仍在以每年约30%的速度增长。我国是一个人均资源比较匮乏的国家,主要45种资源的人均占有量不足世界人均量的一半,专家建议,我国应尽快出台相关政策措施,扶持资源再生产业规范、快速发展,以有效缓解我国资源约束性矛盾。  相似文献   

13.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电子废弃物的种类和数量不断增多,对生态环境和资源构成严重威胁。合理处置电子废弃物的首要任务是构建电子废弃物逆向物流系统。对国内外电子废弃物逆向物流的研究现状和产业现状进行了分析和比较,提出在研究方法创新和多层目标方面需要更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对高校学报封二封三利用率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我国高校学报封二封三版面利用率进行的统计表明,有44%左右的高校学报封二封三版面全部或部分空白,这不仅浪费信息载体资源,也浪费办刊经费。为此本文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提高封二封三版面利用率的具体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15.
包装废弃物的回收和处理,是缓解当今世界特别关注的“能源紧张、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的途径之一。通过对株洲市包装废弃物回收和处理的调研,本文从三方面作了简要概述:一是国内外包装废弃物对环境污染的状况;二是从包装设计节约包装材料(即减少废弃物)来节约资源;三是对包装废弃物的回收、处理等问题的一些看法和对策。  相似文献   

16.
食品包装业是包装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介绍了食品包装材料种类,并结合国内外实例综述了不同种类食品包装废弃物的综合利用,为保障食品包装废弃物资源得到有效利用,以及缓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资源与环境制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高炉渣主要是生铁冶炼过程中所产生的废弃物,这些废渣具有一定再利用价值,需要对其进行妥善处理,有效避免资源浪费,真正形成绿色化工业.也正是因为这一原因,各种高炉渣处理工艺与关键技术开始诞生,且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进行着不断完善与改进.本文将对高炉渣处理工艺与技术进行重点分析,并会对各项技术进行比较,期望能够为我国钢铁行业发展提供一定启示.  相似文献   

18.
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生态环境脆弱。目前我国经济增长方式尚未从根本上转变,经济增长在很大程度上仍是依赖资源的高消耗来实现,导致资源的约束矛盾突出,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破坏加剧。如果继续沿用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资源将难以为继,环境将不堪重负。因此必须倡导循环经济模式,使资源得到充分有效利用,最大限度地减少废弃物排放,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矿产资源被认为是不可再生的资源(non-renewable resources)随着人口增加,经济发展与社会繁荣,人类对资源消耗日益增加,资源匮缺对人类构成严重威胁。工业固体废料是巨大的潜在资源财富,其排放不仅造成环境污染,破坏生态平衡,而且是资源的浪费。苏联某矿山从尾砂中回收铁、金、银、钨,每年回收4.5—5万吨铁精矿,金的回收率提高2.7%,银提高10.1%,三氯化钨提高8.8%。澳大利亚、美国与加拿大从冶炼烟灰中回收多种金属,  相似文献   

20.
废弃电路板选择性破碎基础研究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废弃电路板的资源化是电子废弃物资源化研究的重点和难点.介绍了电路板的组成、各种成分的力学性质、界面特性,进行了电路板冲击特性试验,探讨了其解离机理.提出了用剪切破碎机和锤式破碎机实现电路板的粗碎和选择性破碎.结果表明:当筛网为5 mm,锤式破碎机的线速度为13 m/s,转速为2 600 r/min时,细粒级产率小,小于0.074 mm物料占7.88%;各粒级金属品位随着粒度的减小而降低,72.77%的金属主要分布在0.5~2 mm粒级.研究结果为后续的干法分选工艺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